APP下载

广西凤山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2021-12-03孟祥科

林草政策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核桃养殖经济

孟祥科 刘 彦

(1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南宁 530021;2 海南开放大学 海口 570208)

林下经济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1-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 “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的目标。全国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面积目前已达4 000万hm2(6亿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超过9 000 亿元[4]。

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林下经济成为广西的千亿元产业之一[5]。凤山县位于广西河池市西部,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发展林下经济潜力大。凤山县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在培育和发展林下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条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特色发展之路。但凤山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些瓶颈制约。为更好促进凤山县林业经济发展,并为其他类似区域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将在总结经验、分析短板的基础上,提出凤山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1 凤山县林下经济发展经验

凤山县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户收入。根据2021年凤山县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全县杉木种植面积达2.86万hm2, 油茶2.27万hm2, 八角1.46万 hm2,核桃2.26万hm2。通过发展林下种养殖,脱贫户年均增加收入7 000元,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6],实现了生态、经济双赢的目标,成为广西第4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之一。目前,凤山县成为广西核桃种植面积最大的县,核桃林下种植十大功劳基地成为广西第1批中药材示范基地。凤山县林下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验如下。

1.1 强化科技支撑

为适应核桃生产发展的需要,凤山县努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在凤山县坡作种苗站加挂了凤山县核桃科研开发中心牌子。该开发中心主要承担核桃丰产栽培与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选育优良品种,提供核桃质量检测检验服务,收集整理核桃科研信息及市场动态,开展核桃综合利用的研发,进行全县核桃人才小高地建设。凤山县与广西大学、广西林科院、广西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了林下经济项目专业科研团队,加强优良种苗的选育开发,实现核桃优良品种自给自足。凤山县还聘请了区内外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培养培训农村技术人才,制定了 《技术服务促推核桃生产实施方案》,确保核桃生产科技化、规范化。

1.2 加强组织保障

凤山县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各乡镇、各部门 “一把手”为成员的全县林下养殖领导小组;县畜牧局牵头负责,乡 (镇)明确一名副乡 (镇)长专门负责,出台了 《林下养殖黑山猪实施方案》《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详细规划。以 “党建+”为引领,搭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基层的桥梁,有力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一批党员、养殖能人带头建立的养殖示范点逐步涌现。凤山县还引进龙头企业参与林下种养殖产业开发,采取企业与农户联盟养殖的方式,通过 “企业免费供苗供料、技术服务,农户按企业要求自养或代养,企业上门回收成鸡”的模式,保证养殖户养得成功、卖得出、有收入。

1.3 重视政策激励

凤山县通过整合支农惠农资金和出台产业扶持激励政策,激发村集体和从业人员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通过创建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融资平台,鼓励社会资金入股,利润由养殖户、养殖团队、村民合作社、政府融资平台按照比例分成。凤山县先后出台了 《关于林下养殖信贷支持工作的实施意见》《精准扶贫 “互联网+林下养殖”栏舍及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办法(暂行)》等文件,加大对林下养殖的信贷及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通过 “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从事林下养殖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养殖户给予奖补资金,减少养殖户发展投入,解决养殖户资金困难问题,激发农民发展产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农户自养模式、能人专业合作社养殖模式、特困户托养模式、村民合作社集中养殖模式、专业大户养殖模式等多元化发展。

1.4 发展典型示范

凤山县各乡 (镇)分别建立了33.33 hm2的核桃种植管护示范基地,在本乡 (镇)联系村建立6.67 hm2的示范基地;凤山县县直机关、驻凤山自治区区直机关及河池市市直机关各单位在帮扶村建立6.67 hm2相对连片核桃种植管护示范基地;县核桃技术员建立3.33 hm2相对连片核桃种植管护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实行5年连续包干负责制。凤山县核桃产业 (核心)示范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经过持续投入建设,初步形成了特色农业经营组织化、生产标准化、装备设施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格局,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特色种养、产品加工等关联产业发展[7-8]。凤山县采取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做法,引导、带动乡镇有能力的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创建林下养殖黑山猪、养牛、养羊、养鸡等示范点,促进全县林下经济的规模发展。此外,通过联合闯市场,形成规模优势和产品竞争优势。

2 凤山县发展林下经济面临的瓶颈

2.1 自然因素制约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

1)林地面积有限。凤山县地处桂西北大石山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70%面积为大石山区,30%面积为土山区。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凤山县常住人口为169 845人,但耕地只有6 733.33 hm2,人均耕地面积少。林地面积14.07万hm2,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约有5.33万hm2。能造林的林地面积有限,且在全县零散分布。

2)石漠化严重。凤山县石漠化土地有5.95万hm2,占石山地面积的76.97%和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34%[9]。凤山县石漠化土地分布范围广且集中,石漠化程度深,以中度以上面积居多,面临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

3)地理环境不利。凤山县70%的面积属于大石山区,部分乡镇、村建设的村集体养殖小区难以实现每个村2个养殖小区的目标;部分乡镇养殖场地需修较长的道路,少数小区缺乏水源,只能依靠建水柜及雨水养殖,不仅动物容易染病,还难以大规模养殖,有的取水点需拉水管数公里,增加了水、电、路的资金投入。一些养殖点活动空间坡度较陡,动物活动受限,养殖密度过高,疫病发生风险较大。

2.2 配套支持不充分制约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

1)金融支持效度有待提高。凤山县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解决了部分农户缺少养殖资金的问题,但存在贷款基金审批到位难、农户办理养殖贷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部分农户不愿意承担贷款风险,寄望于合作社,由法人贷款,养殖参与分红。此外,上级涉农财政整合资金下达后,部分资金部门规划带有绩效目标,与整合工作发生冲突,做不到 “应整尽整”,影响涉农整合资金的总量供给和使用效应。

2)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凤山出县道路二级公路尚未实现100%开通,三级以上公路也较少,而低等级公路相对较多,导致产品流通效率较低。此外,林下种植的发展较难做到对化肥和农药的严格控制,容易造成林地污染。林下养殖动物排泄物不能及时处理,易发生各种禽类畜类传染性疾病。而林下种植养殖污染物处理及净化设施欠缺。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导致一些先进的种养方式无法推广,制约林下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2.3 劳动力和技术人才不足制约林下经济专业化发展

1)劳动力缺乏。凤山县每年外出务工7万多人, “三留守”人员多,青壮年劳动力较缺乏,不敢不愿主动尝试新技术、新生产方式;老人儿童留守家中,无力经营耕地、林地。部分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农户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通过自身努力求发展盼富裕愿望不强,“等、靠、要”心理仍然存在。林农对发展林下经济认识不到位:部分林农认为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区别不大;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认识不足,缺乏热情;思想不解放,怕风险、怕赔本,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

2)基层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林下经济较传统农业复杂,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经验。而现有人员多以传统农业技术人员为主,对新技术和信息服务的更新能力不足。业务部门技术指导力量薄弱,技术人员紧缺,工作量较大。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缺乏,缺少对综合利用资源、减少农资投入等的指导,技术水平与林下经济复合经营发展的要求有差距。

2.4 产业化程度低和林权流转不畅制约林下经济集约化发展

1)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凤山县虽然近年来引进了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但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产品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除广西凤山中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凤山县建设了高品质核桃原油生产线外,八角、油茶、桑蚕等仍主要以传统方式实现产销,精深加工缺乏;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短,物流成本较高。农产品营销协会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不健全,创建名特优产品理念不足。整体上产业化程度不高,无法发挥产品要素优势,制约集约化发展。

2)林权流转不畅。由于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无力经营林地,而其对林权的估价高、对受让方业主不信任,以及流转收益吸引力不足等原因,少数林农宁肯粗放经营或者抛荒也不愿流转林权。林权常态管理特别是林权流转监管和服务在一些乡镇滞后,不适应发展需求。流转信息的不对称增加了交易成本,林权流转社会化服务滞后,流转信息收集、处理、发布及法律政策咨询、价格指导、签订合同指导开展较少。

3 凤山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0]。进一步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推动凤山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脱贫效果可持续性的重要保证。

3.1 加强管护工作,综合利用林下资源

1)加强管护工作。对宜林荒山利用春秋两季加大造林力度,扩大森林面积。整合石漠化、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巩固封山禁采、生态公益林管护和退耕还林成果。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强化森林防火,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有效遏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针对各种禽类畜类传染性疾病问题,应协调配合龙头企业加强核桃鸡育雏基地建设,力争全县所养殖的核桃鸡都在本地育苗,减少因长途运输引起的应激死亡,降低在引进鸡苗时发生疫病的风险,并尽量采用 “全进全出”及 “半牧半圈”的饲养方式。 “全进全出”即一次性购进鸡苗,养成一批鸡整批一次性出售,全场进行彻底治扫、清洗、消毒,空舍2~4周后再进新鸡,以切断疾病循环感染;“半牧半圈”即充分利用丰富的核桃林地资源优势,白天在核桃等林地自然放养,晚上集中补饲,鸡吃野草和草虫,补充鸡的青饲料与动物性饲料,从而获得安全、生态、健康的核桃鸡产品。

2)综合利用林下资源。综合型林业 “把林业产业链中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逐步形成以产业链、产业带、产业群为基础的 ‘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方式”[11]。通过综合利用林下资源,可拓展林业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林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提高农民造林、护林积极性,加强森林培育,增加资源总量,维护生态安全。推动林下经济精深加工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创新经营体制机制,依靠科技创新进步,建立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努力提高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发展水平。”[12]在做大做强现有核桃鸡产业的同时,开发山茶油、八角、核桃、百香果等精深加工。充分利用凤山县的八角资源,引进八角深加工企业,发展天然实用香料、八角茴香油产业。引进企业开发油茶、核桃、百香果精深加工。

3)兴办森林康养旅游。大力推广林下种植、林间养殖、林下旅游等复合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凤山县生态良好、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优势,大力发展林下旅游,围绕林下旅游经济做好康养、农家乐、民宿、民俗娱乐、采摘、探险、露营、购物等文章。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形成层次递进、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 “一村一品”特色示范区。围绕建设国家生态农业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国际长寿养生基地、全国森林康养和户外探险旅游基地等进行定位规划。按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标准,进一步打造关山堡核桃采摘体验、太平坡生态乡村与休闲观光等项目园区,并延伸示范区产业链,拓展示范区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

3.2 加强金融税收支持,完善林下经济基础设施

作为新兴业态,林下经济发展面临水电路基础设施短板。凤山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弘扬 “弱鸟先飞”意识、“滴水穿石”精神,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1)加强金融税收支持。简化涉农资金办理手续,进一步细化资金的拨付管理,统一流程,在审批环节尽量减少可减免的环节,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充分考虑林下经济发展需求,为林下经济提供更多的优惠。通过组建林下经济产业协会促发集群效应,增强抗风险能力和与金融机构的协商能力。中小银行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应在严格贷款标准和程序的前提下,简化手续提高审批效率,提高额度、延长期限。通过小额信贷、联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的相互组合,创新信贷管理模式,探索弹性还款模式,允许分期还款,还款期限可以动态调整,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在税法及政策允许范围内对林下经济提供税收减免优惠,对林农和合作社成员销售的林下经济产品免征增值税,对企业从事林下种养殖减免企业所得税。

2)完善林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将林下经济发展纳入凤山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着力解决发展林下经济所需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加快村屯道路、水利工程、人居环境等建设,持续抓好 “四好农村路”建设。

3.3 加强科技支撑,促进林下经济人才培养

1)加强科技支撑。林下经济企业需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可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为林下经济作业形成先进且完整的技术应用体系[13]。通过积极搭建企业、林下经济从业者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探索林下经济产业风险互助运作模式。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户自愿的原则,加强自然灾害和经营风险互助体系建设,探索产业风险互助运作模式。对因自然灾害、禽流感等疫病经营陷入困境的农户按照损失补助的范围及标准、损失发生后的报告、损失的认定和计算,以及补助额度等进行互助,对其再生产给予一定资金扶持。保证自产自救、恢复生产,防止林下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使林下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2)促进林下经济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在做好凤山县返乡青年创业工作基础上,重心下移,扶持一批有前途的创业项目,营造返乡青年投资和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林下经济科技含量。发展一批有技术、懂经营的林下经济种植养殖大户。推进联户经营,发展经纪人队伍,完善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加快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逐步配套。加强林下经济产业人才培养及技术队伍建设,选派农技人员下沉到基层为农户提供种养咨询服务。组织技术员深入乡 (镇)对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养殖贫困户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养殖带头人到相关院校参加林下养殖技术、电子商务等培训。

3.4 依靠龙头企业带动,促进林下经济 “三化”发展

1)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林下经济作为复合高效的产业模式,对技术和管理服务等方面要求更高,发展的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带动。打造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 “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种养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促进产业化发展,通过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凤山县林下经济品牌,形成生产、精深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建设林下经济重点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借鉴黑龙江食用菌产业发展经验,对重点基地采取市场运作、业主负责、社会投入、政府扶持等办法,集中力量加快建设进度[14]。培养林下经济种养大户,提高林农科技素质,依托凤山县示范区核桃产业成熟的核桃种植经验和强大的技术团队,全面加强全县核桃产业、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技术培训。制定林下经济合作示范社评定及监测办法,组织开展林下经济评比和培训工作,安排资金支持专业合作社提升服务能力,指导专业合作社加强管理。

2)促进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打造以核桃产业为主,种桑养蚕、核桃林下养鸡为辅的产业格局,促进关联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凤山县核桃研发中心和农民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促进 “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不断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的能力。延伸示范区产业链,把示范区打造成以多元化模式发展的 “产业兴旺示范区”,激发林农参与示范区产业的内生动力。推动林地流转,促进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做好林地流转工作,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所有权流转管理。加快林权证登记、抵押、流转、采伐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进程。建设林下养殖、种植、林下旅游专业村、专业乡镇,打造专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培育和组建企业集团,实现林下经济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核桃养殖经济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黄龙核桃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