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斟句酌 纵深开掘
——“审题立意”升格训练示例

2021-12-03徐小思

初中生世界 2021年47期
关键词:审题立意扣题爬山

文/徐小思

作者简介

徐小思,多次获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初中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现任教于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

技法指点

写作的第一步是要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以求理解其含义,厘清其具体要求。

审题时既要做到不遗漏任何信息,同时要抓住关键。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九(下)第二单元写作实践中的作文题目为“翻过那座山”,审题时要抓住“山”这个关键词。“山”的本义是有形的,但也要读出它的象征义,即无形的山,如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困境,思想上的偏见、短视,人际交往中的胆怯、傲慢……“翻过”是关键词之二,要写清楚是怎么“翻过”的,“翻过”之后的心理体验。同时不能忽视提示中的文体要求是记叙文。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准确、新颖、高远、深刻,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例如,“翻过那座山”如果仅仅记叙一次爬山的经历,立意就会稍显肤浅;相反,如果仅仅记叙一次战胜困难的经历,忽视了“山”,又会有偏题的嫌疑。所以,要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集中、深入地开掘主题,才能立好意。

—·原文呈现·—

翻过那座山

中考后,我与母亲背上了行囊,踏上了远方的旅程,我们一路北上,游玩了好几个地方,最后一站是爬山。

开头入题较慢,不能开门见山地进入主题。与主题无关的旅程叙述可省去。

客车在刺眼的阳光中拐过一个拐角。我抬头望向窗外,旺盛的杂草,绵延不绝的青山……那一座一座的山峰,似乎等着我去翻越。

下车,山风夹杂着导游的声音。“坐不坐缆车?”母亲跑过来问道。“不用,我们徒步吧!”我轻声答道。第一段台阶不算陡,拾级而上,一路欣赏着漫山遍野的青青绿草,很是惬意。我对母亲说:“原来爬山这么简单啊!”她笑笑,不说话。

继续往上。台阶更加密集,山势更加陡峭了。我一抬头才发现,距离山顶还很遥远。我一步一步地踏着石阶,汗流浃背,小腿的胀痛感侵蚀着我的意志。蓦然回首,身后的台阶近乎垂直状,我爬过的台阶,竟如此陡峭。我瘫坐在石阶上。母亲递过一瓶拧开盖子的矿泉水,我喝上几口,舒服多了。旁边听到有游客说:“就到这儿吧,还是去坐缆车吧,太累了。”想起九年级的日子,一模考试,我考得不错,自信满满,以为这样轻轻松松就能考出好成绩,结果接下来的一次次模考,成绩不断下滑,我开始陷入迷茫。中考前两个月,我的心情很忐忑,最终还是选择每日披星戴月地拼搏,只为最后一战。

很显然,文章不仅要写翻越现实中的山,还要叙述翻越中考这一无形的“山”,但是二者在叙述中稍显割裂,这一部分行文就显得扣题不紧。

眺望远方,原本炽热的太阳被云掩盖。前方台阶上的阳光逐渐消失。我犹豫片刻,心中不再纠结,克服了心中的胆怯,坚定了目标,往更为陡峭的地方走去。我和母亲相互鼓劲,最后到达了山顶。眺望远方,太阳也越过乌云,照亮了前方,嶙峋的岩石和野花仿佛虔诚的教徒,接受着阳光的洗礼。下山了,我回头看看被我翻过的这座山,正静静地屹立在崇山峻岭之中,仿佛在目送我一般。

翻越的过程太过简单,可挑最难翻越的一段详细描述。

翻过那座山之后的心理体验、感悟没有充分表现出来,文章的内涵就难以深刻。

我翻过了那座山,如同中考时,我心中再也不胆怯,而是无所畏惧地翻过了那座“山”。

文章结尾属于总结升华部分,小作者主要表现的是自己克服困难、充满勇气这一主题,立意上稍显平庸、单薄,可以再深入挖掘一下。

综合点评

小作者将自己的一次登山经历与九年级学习生活相结合,描述了自己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故事。文章采取双线并进式的结构表现主题,将现实中的山与中考这座无形的“山”相结合,选材巧妙,立意积极。但行文中有些地方扣题不紧,立意上无新颖独到之处,文章的内涵就难以深刻。

升格指津

1.开头入题不能过于拖沓,无须面面俱到,可紧扣文题叙事,后文才有更多的空间去表现事件的起承转合。

2.现实中的翻越山峰与翻越中考这座无形之“山”,双线要结合得更紧密一些,不同阶段的心理体验也要重点突出,才能集中发力,去表现“克服困难,达成目标”这一主题。

3.文章的结尾可归纳总结全文内容,重点往生命感悟方向纵深挖掘,丰富、升华主旨。

—·佳作出炉·—

翻过那座山

中考后,母亲带我去爬山。

客车在刺眼的阳光中拐过一个拐角。我抬头望向窗外,满眼的绿意连绵纵深,似乎等着我去翻越。

开头两段删改了部分文字,把旅程聚焦到爬山上,开门见山地突出文题。

“坐不坐缆车?”母亲跑过来问道。“不用,我们徒步吧!”我脱口而出,拉着母亲快步往山脚下走去。

这里增加了动作描写,更好地凸显出“我”登山之初的自信满满,与后文的心理描写相呼应,从而更好地凸显主题。

第一段台阶不算陡,拾级而上,一路欣赏着漫山遍野的绿草青青,很是惬意。我对母亲说:“原来爬山这么简单啊!”她笑笑,没有说话。

继续往上,台阶更加密集,山势陡峭起来。这一抬头才发现距离山顶还很遥远。我一步一步地踏着石阶,汗流浃背,小腿的胀痛感侵蚀着我的意志。蓦然回首,身后的台阶近乎垂直状,我的心里顿生寒意。我瘫坐在石阶上。母亲递过一瓶拧开盖子的矿泉水,我喝上几口,舒服多了。我抬头仰望,原本炽热的太阳已被云掩盖。前方台阶上的阳光逐渐消失,令人望而却步。这熟悉的压迫感让我想起九年级的日子,一模我考得不错,以为轻轻松松就能翻越中考这座山,然而一张张的试卷、答题卡每日包裹着我,仿佛一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陷入了迷茫,成绩也像下山的索道,迅速下滑。然而不管学到多晚,母亲都无声地陪伴着我。我决定奋力一搏,每天披星戴月地“攀登着”,只为最后能翻越那座“山”。

这里增添了一些关于九年级学习生活的叙述,较为翔实地表现“我”的心理转变,使文章更丰满。叙述中扣题紧密,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还往上吗?”母亲的话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我犹豫片刻之后点点头,起身往上。汗水浸湿了我的头发和衣服,我感觉体力透支已经接近极限。这一段山路被浓荫遮蔽,视线也陷入了昏暗之中,但是,我和母亲相互鼓劲,继续往上。穿过了这片浓阴,突然凉风袭来,全身的毛孔都在山风中舒展开来,原来我们到达了山顶。太阳也越过乌云,照亮了前方,嶙峋的岩石和野花仿佛虔诚的教徒,接受着阳光的洗礼。我登上了那座山,如同中考一样,这一刻,我心中无所畏惧。

增加了翻越最难的一段山路最后抵达山顶的描写,通过胜利前的曲折来凸显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就能“柳暗花明”,从而凸显、升华主题。

在山顶远眺,群山绵亘,重峦叠翠,近山远山,山外有山,无论高低,皆沉稳持重。我不禁低下头感慨,人应该有山一样的沉稳、谦逊。

这里进行了一些修改和补充,从克服困难这一主题上深挖,“山外有山”教会人沉稳、谦逊,这样文章的立意就更加新颖,更加深刻。

人的一生,不尽是一马平川的阳光大道,也有可能遇到横在平地上的大山。如果我们看高登高,觉得高不可攀,顿时会泄气无力。只有埋头一步又一步地努力往上爬,才能抵达山顶。然而翻过了那座山,也不能被喜悦冲昏了头,毕竟山外有山,时刻保持谦逊的心,迈好稳健的脚步,才能真正翻过那座山,欣赏到最美的风景。

多角度总结感悟,收束全文,强化点题,升华文章主旨。

综合点评

文章经过修改,扣题更加紧密,主体部分登山与中考的双线叙事前后呼应,相互映衬,集中发力,突出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成长、感悟。结尾两段的删改补充,在主题上纵深挖掘,使立意更加丰富、新颖,文章就更有思维深度。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再从中选出一个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猜你喜欢

审题立意扣题爬山
我们一起去爬山
爬山
爬山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扣题高效阅读
浅谈初中生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指导
研究高考作文 提升高中生审题拟题能力
分层次序列化训练增强考场写作的增分因素
议论文的点题与扣题升格示例分析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应把握好“三个维度”
浅谈高考作文如何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