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考作文如何切题

2014-05-05罗文科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切题扣题立意

罗文科

摘 要:“切合题意”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首要要求。高考作文要做到切题。一、把握中心意思,抓住主要意图,找准写作角度。要分析文题的内涵和外延、隐含的条件与限制、命题者的主要意图;二、作文立意要中肯、准确、科学。文章论点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辩证唯物哲学基本观点及社会的道德准则及情理。三、行文写作、字里行间要紧扣题意。

关键词:切题;角度;立意;扣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90-02

高考作文,“切合题意”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首要要求。考场作文,切题是生命线,作文只有在切题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评判。从难度上看,高考作文不会设置太大的审题障碍,但又会体现出思辨测试的梯度。只有切合题意的作文才有可能获得高分。那么高考作文如何切题呢?

一、把握中心意思,抓住主要意图,找准写作角度

高考作文题一般都从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角度等方面对作文进行了限制。考生只有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才能不离题,不偏题,才能获得高分。由此看来,那些只注重形式与语言,却忽视对题目内涵挖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文题出现在考生面前的时候,考生既要考虑它属于哪种命题,又要分析文题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思考文题隐含的条件与限制。如果忽视了命题的限制,理解题意就可能会出现偏差,写出的文章就难以切合题意了。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高考命题,其所提供的材料都会隐含着命题者的主要意图,理解这种隐含信息尤其重要。如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题是“我的时间”,写作的落脚点是“时间”,而且是“具体时间”。它可以是“物理时间”,也可以是“人生时间”,但考生行文时必须强调“我”的存在。即使是写他人,也是由“我”而引发的,侧重于“我”的思考和参与。考生如果在审题时忽视了这种限制,就必然导致文章的偏题离题。

下面以一作文题为例:魏文王说扁鹊是最好的医生,扁鹊却说自己不如两个哥哥。魏文王问:“那你的两个哥哥为什么没你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善于把病消灭在萌芽之前,结果病人总是怀疑自己没病,所以大哥的名字天下不闻。我二哥善于把病消灭在萌芽中,结果闻名乡里。而我善于治疗重病,结果闻名天下。”魏文王便又改口说扁鹊的大哥是最好的医生。对此,很多人不以为然,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扁鹊还是最好的医生。”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此作文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立意:第一种,要像扁鹊那样谦虚;第二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第三种,技术最好的扁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第四种,群众的眼睛不一定雪亮,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第五种,世界上需要扁鹊和他大哥这两种医生;第六种,既要学习扁鹊的高超技术,也要像扁鹊的大哥那样防患于未然;第七种,既要学习扁鹊的高超技术,更要像扁鹊的大哥那样防患于未然。我们来对学生的立意逐一分析。第一种,扁鹊说的话不是礼节性的谦虚,而是有理有据的分析,他是甘拜下风。第二种,在这则材料里提到的古代群众,认识不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治疗疾病,没能看到扁鹊的大哥既能让人少花钱,又能让人少吃药、少做手术、少受罪,而只看到扁鹊技术高超这一面。其实,只要问问自己更想让谁当自己的家庭医生就不难做出准确判断。所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虽然是一个经典说法,但在这里却是一个陷阱。第三种,技术最好的扁鹊虽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在这则材料中,则应对此一笔带过。第四种,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句其实中文题中是陷阱句,容易让学生衍生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样的论点从而偏离了题意。材料中,群众不是主人公,群众让谁扬名天下也不重要,若谈“名与实”也跑题。第五种,说法虽对,却拘泥于表象,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第六种,没有重点,主次不分。第七种,是最佳立意,即“防患未然”。

因此,学生阅读作文题目时要把握其中心意思,审读材料时要抓住命题者的主要意图,才能找准写作角度。

二、作文立意要中肯、准确、科学

文章的中心观点必须是根据材料生发出来的,而且是从材料的中心确立意义或材料的主要角度、主要方面引伸出来,不能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 、次要角度、次要方面来确立论点;要找准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论点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及社会的道德准则及情理。要辩证客观,要运用全面、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例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这一话题,只讲“亲”对事物认识的影响或只讲“疏”对事物认识的影响都是不完整的。对“雕琢心中的天使”的话题,只写“我心中的天使”,而没有写天使是“如何雕琢出来”虽没有离题但也是片面性的。

再以广东2011年高考作文题为例: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

“回”,既然是“回”,那就意味着已经“走远”甚或是“走偏”,当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时,我们发现已经丢失太多,我们需要找到原点,重新出发,“回”是动作,也是过程。“原点”,原点是最初的地方,我们从那里向四面八方出发,走得再远,轨迹的这头也连着它,我们不能挣脱的是原点,我们不能忘记的也是原点。原点是起跑线,是一页没有开始书写的白纸,原点里有无限的可能。如果山穷水尽无前路可走,我们或许可以尝试退回到原点,重新开始一段旅程。

思考问题时,要考虑到正面立意,也要考虑到反面的情况,力求辩证。从正面理解,回到原点也可以是胜利。如400米一圈跑完回到起点,环游世界回到原点;也可由负面理解,如在森林里迷路结果转到最后又回到了起点,事业失败打回原形又回到了起点,从原点重新出发,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可以理解为对事物最初状态的探寻,追因溯源;可以理解为反思反省,更加清醒地认清自己,对自己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定位,重新调整对策,今后走得更好;可以理解为迷途知返之后的省查,如何找回迷失的自我,寻找迷失的本真;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回到到无人为污染的原生态;可以写在物质丰裕的当今,人的精神如何远离尘嚣,回归到淳朴单纯,重获心灵的宁静;可以理解为追溯万物的起源,人类的寻根意识;可以理解感恩与不忘本。叶落归根,游子回家,成功归来回报家乡。在立意构思上,可以结合社会现实来写,个人情感,家庭幸福,团队精神,道德风气,时代精神,爱国情怀,保护环境,生态伦理,人文关怀;也可以展开联想,思索一些终极性的问题,使文章带上一些哲理、思辨的色彩,可以充分地展示学生平时阅读积累的成果,体现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行文写作、字里行间要紧扣题意

审准题固然重要,但把审题落实到实际行文中尤为重要。许多考生虽说审题审得准,但未必能紧扣题意。如行文总是与题意若即若离,或者,扣题扣得很生硬,大有硬贴标签之嫌。“贴标签”即看似文中多次出现题目,但文章的中心与题目无关。写议论文的考生,扣题还算可以,而写记叙文的考生,最主要的问题是不点题,或者只在文章结尾轻描淡写提一句。 这些,对于考场作文来说是很危险的。

从点题位置看,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是点题最重要的地方,不可不点,不能不扣。而在行文中切题的方法就是紧扣中心,处处点题。点题的方法主要有:

1、字面重复点题法。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复标题或中心,反复点题,就会达到突出中心、切合主旨的目的。这种点题常用、易用,但有单调、重复之嫌。

2、变奏点题法。即是在文章中多处反复点题,而这多次反复点题的形式每次都不同,都有所变化。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避免字面重复点题法的生硬,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这样会显得机智灵活,而且主旨突出,立意鲜明。这种点题法的效果犹如交响乐中的主题变奏一样,给人以丰富生动的感受。

从点题方式看,要把“字面重复点题法”与“变奏点题法”结合起来,尤其是后一种点题法,更值得提倡。

3、浓墨重彩点题法。避免前文点题的不足,在结尾以一段或几小段文字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

以一学生作品《为生命感动》为例,文章最后一段这样写:“感动,犹如心灵深处有把利刃,催促你在长满荆棘的道路上行进,纵然满身是血也全然不顾。感动,犹如心灵深处撞击出来的火花,使你被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感化,从真善美中得到满足,得到快乐。人生之所以是快乐的、幸福的,是因为我们总是为生命中的正义、亲情所感动,为生命中的其他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所感动。”这篇文章在结尾用一个抒情的段落来点题,浓笔重彩点题,话题的中心词“感动”一连重复了四次,极具视觉冲击力,也极具心灵的震撼力,使主题在文章的最后得到了极大的强化、极大的张扬。

猜你喜欢

切题扣题立意
扣题而教——《醉翁亭记》教学创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扣题高效阅读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
命题与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扣题
名胜古迹楹联切题刍议
应征联切题再议——“翼彩五台山”征联评选刍议
切题切地 创新意境——几副获奖联的创作体会
造语称境 切题发挥——我的楹联创作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