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耕文化土壤 细琢“草趣”课程
——幼儿园“草趣”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1-12-03徐珊珊

好家长 2021年3期
关键词:草编资源幼儿园

文 徐珊珊

虞山与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古城紧密相连,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我园地处虞山周边,我们借助地理优势,发掘藤草资源,尝试开发与实施“草趣”课程。那么,在开展“草趣”课程时,应如何基于幼儿的关键经验发掘藤草资源?如何将藤草资源与课程相融合?如何有效地实施“草趣”课程?对此,“草趣”课程小组开展了一系列尝试。

一、“草趣”课程的缘起

课程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是师幼发展的重要载体。幼儿园课程要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要以幼儿发展为本,以促进幼儿终身发展为纲。因此,我们竭力挖掘那些与幼儿生活直接相关的、幼儿感兴趣的且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草趣”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从而拓展幼儿教育的内容,丰富幼儿教育的内涵,为幼儿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教育。

二、“草趣”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草趣”课程资源的开发

1.树立“草趣”课程资源观

教师要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树立“草趣”课程资源观。积极挖掘和利用一切与藤草相关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并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课程。

2. 全面罗列,精心筛选“草趣”资源

在对课程开发产生认同感后,我们对“草趣” 教育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藤草资源,我们请教了精通草类文化的相关人士,以打好自身的专业基础。同时,我们在浓厚的调研氛围中搜集、罗列了大量藤草资源,从各方面对藤草资源进行了挖掘。

3. 初设主题网络及主题活动

在罗列了资源后,我们以资源类别为基础,尝试搭建主题网络框架,完成主题活动表。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设计完善了一整套与“草趣”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至此,课程框架的雏形已基本呈现。

(二)“草趣”课程内容的实施

1.优化课程环境

如何让环境发挥适宜的教育功能,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从幼儿的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幼儿园的实际现状,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与优化。

(1)“草趣”课程主题与室内外环境创设相融合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尽可能地让幼儿参与户外环境的创设。户外“草编坊”是藤草课程小组的课程基地。随着幼儿活动的丰富,“基地”里的环境也逐渐丰富起来,游戏内容也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利用麻绳环绕而成的立体小人、用稻草制作而成的稻草人、搁置在周边树上的鸟窝、用毛秸秆拼贴而成的画、用棕榈制作的蓑衣……处处彰显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草趣”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指导幼儿以“保护树木”为主题对操场周边的环境进行了创设,让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体验自然材料相互融合的美感,初步感受环境与人的关系。

(2)“草趣”工作坊与区域活动相融合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我们在班级中创设了富有“草趣”特色的区域——“草趣”工作坊。我们将“草趣”工作坊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各种藤草材料和操作工具,让每名幼儿都能够自主开展主题区域活动,再将工作坊中的幼儿作品投放到不同的区域,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2.完善“草趣”课程资料

(1)利用资源生成主题课程

在课程开展初期,教师带领幼儿和家长共同寻找身边的藤草类材料,将它们投放到“草编坊”活动中。但这样寻找资源只考虑到了材料的使用,而缺乏课程意识。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从主题目标的制定到主题活动内容的预设,教师始终追随幼儿的兴趣,逐步生成丰富的活动内容。例如,在大班“草趣”课程活动“小鸟窝,大世界”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预设了利用稻草编织鸟窝的内容。幼儿从萌发“制作鸟窝”的想法到编织出鸟窝,经历了社会调查、投票选举、资料汇总等一系列活动,具备了相对丰富的活动经验。在活动后期,幼儿根据活动中出现的情况自主生成了与其他区域联合互动的课程,这些生成课程的价值比编织活动本身的价值要高得多。

(2)拓展资源,支持课程实施

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幼儿园工作人员都可以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支持者。在“草趣”课程的实施中,教师邀请专业藤草编织人士来为幼儿展示藤草的编织方法和技巧,以丰富幼儿的实践经验;邀请植物专家走进幼儿园,为幼儿讲解中草药的种类和作用,使幼儿对中药有了初步了解。自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还创设了多种机会请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计划和实施。另外,我园设立了教师图书资源目录,让教师可以根据需求借阅各类书籍。如挑选出“草趣”课程和基础课程实施中所需要的图书,并将这些图书根据自身主题进行分类,设立相关的图书目录,让教师依据主题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图书,为课程实施提供支持。

3.提升课程建设能力

观察是一种儿童评价方法。借助观察,教师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找到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更好方式。项目之初,大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观察。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初步学习如何观察与分析幼儿。在阅读相关理论书籍的同时,从“草编坊”活动的观察入手,从观察游戏材料的选择、使用和新材料的投放,逐步转向观察材料的适宜性,以及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的语言和技能的发展。观察后,教师以白描的方式记录幼儿的言行,并对幼儿的言行进行分析。接着,以“草编坊”观察为起点,教师将观察延伸到其他活动,在观察、实践、反思中逐步建立“儿童是学习主体”的意识。

在进行幼儿园课程设计时,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并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生成并选择适合幼儿的“草趣”课程活动方案。课程审议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是否以幼儿为主体;活动形式是否有利于幼儿的集体、小组及个别化学习;课程环境、材料是否适宜;“草趣”课程如何与现有课程进行融合等。在开展课程的同时,教师还能进一步梳理课程的脉络轨迹,有效地对课程进行回顾与思考。

(三)“草趣”课程的实施成果

1.整理成册的文本资料

我们依托“草趣”课程,整理、搜集在“草趣”课程开展过程中发生的能够体现幼儿发展和教师成长的且具有课程内涵的教育故事,并以《“草趣”课程故事集》的形式呈现。这些真实的案例故事凸显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记录了幼儿如何制定游戏规则及如何确定游戏内容,呈现了教师和幼儿共同探索与成长的过程。

在对自然资源进行收集、筛选、整理后,我们结合主题活动开展了“草编坊”活动,探索如何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特点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草编坊”创设、使用、分享的过程,就是促使幼儿不断获得发展的过程。我们将“草编坊”活动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并保存下来,制作了《草编坊活动集》。

2.“草趣”课程实施中幼儿与教师的发展

(1)提升幼儿综合素养

“草趣”课程充满了生活气息,锻炼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开展“草趣”课程,可以让幼儿感受美、拓宽眼界、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帮助幼儿树立系统的审美观。

幼儿在“草趣”课程中能够尽情想象、大胆创新、自由创作,在不断的探索中使课程更好地进行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模式及学习品质,都能得到提升。

(2)发展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草趣”课程的逐步展开,教师不断审视、调整、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价值体系,重新认识课程资源,认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认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实现课程目标的关系。教师对资源的态度逐渐从漠视转向重视和积极开发,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有了不断提高。

没有最好的课程,只有更好的课程。如何有效地选择周边资源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教育活动,以及如何准确把握幼儿的关键经验都是需要研究的内容。我们将以幼儿作为课程开发的源起和最终归宿,逐步完善“草趣”课程。

猜你喜欢

草编资源幼儿园
临汾草编吉祥物入驻北京冬奥村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大名草编的工艺风格及出路探索
草编技艺传承人杨振国 割舍不掉的老手艺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爱“上”幼儿园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