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大循环议事厅”转型记
——课程游戏化理念下“运动大循环”俱乐部的思与行

2021-12-03

好家长 2021年3期
关键词:班级运动游戏

文 徐 颖

德国教育家马丁·布伯认为:“世上的儿童有参与做有意义事情的原始渴望,参与是儿童内在的发展需要,是内心冲动的外在表现。”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引领下,“让幼儿成为游戏、学习、生活的主人”已成为我们“乐活”课程发展和改革的新理念。教师们逐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寻求合理有效的“幼儿自主管理”模式,努力调动每一位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真正成为“运动大循环”俱乐部的主人。

“运动大循环”俱乐部活动是幼儿户外晨间锻炼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沿着特定的循环线路,流动行进式地参与走、跑、跳、钻爬、翻滚、投掷、平衡等各种运动项目。在让幼儿享受快乐运动的同时,发展幼儿身体的综合素质,培养幼儿坚毅顽强的品格及解决困难、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教师的转变

(一)“教师议事厅”转型“幼儿议事厅”

以往在大循环活动后,我们都会组织教师以“教师议事厅”的方式,共同讨论得失,解决问题,提升活动效果。但久而久之,我们发现,幼儿的兴趣降低了,参与度也不高了。

在一次针对大(二)班“浪花朵朵”游戏中跳鞍马游戏去留的教研活动中,针对大多数幼儿都选择跳垫子而很少有人选择跳鞍马的情况,教师们产生了两个观点:一是认为鞍马运动能够有效发展幼儿的全身协调性,还可以锻炼幼儿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品质,应继续开展;二是认为跳鞍马难度太大,不适合大班幼儿。教师们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双方争执不下。但是大家都是从成人的视角进行考虑的,即便成人能考虑到幼儿的需求,努力从幼儿的视角去评价,但由于成人与幼儿思维存在差异,成人对幼儿的真实想法产生误解也在所难免。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我们决定将游戏的决定权交给幼儿。教师在班级中展开了调查,72%的幼儿投票选择想要更换别的游戏。换什么游戏呢?幼儿们开始忙碌了起来……他们设计新游戏,PK新游戏,尝试新游戏,调整新游戏……忙忙碌碌了一个星期,我们发现幼儿遇到问题能积极参与讨论,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不断地去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愉悦、自主、自由、创造,这不正是课程游戏化精神的体现吗?

(二)“要我做”转型“我要做”

运动大循环活动是大班全体幼儿共同参加的集体性活动,每个班级都会在循环游戏之前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生发新的游戏,创新玩法,讨论新的规则……年级组还将开展交流和分享,由每个班级分享自己班级的新经验,便于其他班级将新的游戏经验引入活动。在循环游戏活动后,幼儿还将一起总结与反思游戏过程,生发新的游戏经验……将“运动大循环议事厅”贯穿于整个大循环活动中,这种以幼儿为主导的集体性活动,探索出了一条让成人倾听幼儿心声的途径,有利于我们采集幼儿观点,更好地理解幼儿。

教师珍视幼儿的想法,让幼儿参与大循环活动的讨论,鼓励他们参与评价和改进游戏,营造了一种尊重幼儿的心理氛围。幼儿的讨论与所参与的游戏活动密切相关,幼儿讨论的积极性就会更高,这不仅体现了教师“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教师教育评价观的转变。

二、经验总结

如何让“运动大循环议事厅”活动更好地助力幼儿发展呢?如何让幼儿从“要我做”转型到“我要做”呢?我们进行了实践与思考,并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制定游戏计划——回忆反思、自我规划

计划、游戏、回顾是幼儿游戏的重要环节。“乐活运动大循环”活动前,幼儿会根据前一次的游戏体验,制定新的游戏计划。该计划能够支持幼儿游戏,引发幼儿回忆并反思前一次的游戏情况并思考对这一次游戏如何进行改进,以培养幼儿的计划性及目标意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多通道表征——助力幼儿表达表现

在“运动大循环”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语言、绘画、肢体动作、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活动表征,将自己的游戏体验和游戏想法大胆地表现、表达出来。例如,大(二)班的幼儿们通过投票将跳鞍马的游戏取消,接下来该替换什么有趣的游戏呢?幼儿们积极思考并激烈地讨论着,有的幼儿立刻找来画笔和纸画出了自己的游戏设计,有的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新游戏,有的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运用真实的器材摆放出来。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多通道的表征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幼儿树立了自信心,让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现和表达。

2.花样分享——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小组分享、集体分享、年级组分享、自由分享、师幼分享及亲子分享等多种分享形式给幼儿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他们在分享中锻炼了表达能力,提升了表现力,通过分享也会产生新的想法和计划。体验式分享是由幼儿自主提出的,设计新游戏的幼儿提出让大家到户外体验他设计的新器材组合。当制定计划的几位幼儿合作将器材按照设计图摆放好后,他们非常有成就感,体验的幼儿玩了几次后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设计的幼儿认真倾听,并在现场进行了调整,让同伴们再次尝试体验。大家在体验式分享中自然地为下一次活动做好了计划。

3.建立资源库——支持幼儿体验实践

随着开放式的乐活资源库的建立,幼儿们纷纷收集各类废旧物品,材料立刻变得丰富起来。丰富的材料吸引着幼儿游戏,他们会自主地选择、取放和使用材料,并产生一些具有创意性的想法。如在某次活动中,幼儿提出喜欢玩倒爬滚筒滑梯的人太多,排队等候的时间长,很多幼儿玩不到。因此,幼儿想用标志规定人数。幼儿充分利用资源库,找来泡沫垫、卡纸、剪刀、胶带等材料,按照幼儿的鞋底剪出小脚印并贴在垫子上,一共制作了6对脚印标志垫,并规定了最多可以由6名幼儿排队等候游戏,没有标志垫可站的幼儿不必在此等候,可选择另一个通道。游戏材料丰富了幼儿的想法,促进了幼儿计划性的养成。

(二)开展小组讨论——自主分工、群策群力

在大循环游戏前,班级会进行小组讨论,可以是针对上一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讨论优化方案,也可以是创新游戏玩法,还可以是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1.自主分工——调动全员积极性

在“运动大循环议事厅”活动中,幼儿会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和实践,他们安排了主持人、记录人、计时人、发言人。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工作,也可以由同伴选派工作,形式自定。分工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事可做,极大地调动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2.群策群力——促进交流更加有效

大家分工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主持人负责组织整个活动;记录人负责用图画的形式记录大家讨论的内容,计时人则要关注时间,提醒同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交流;发言人负责最后代表本组在班级内进行分享交流。这样一种自由自主的交流形式,增加了幼儿交往的机会,促进了幼儿养成文明、健康、乐群、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举办集体仪式——交流分享、明确规则

“乐活运动大循环”活动是循环式线路,每一位幼儿都是游戏的主体。如何将幼儿在班级交流的过程中生发新游戏、创新新玩法、总结新经验、讨论新规则的活动过程传递给其他班级的幼儿呢?通过讨论,我们决定在循环游戏前召开一个类似于晨会的仪式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全体幼儿都体验到活动的仪式感,另一方面可以将各班交流的内容分享给全体大班幼儿,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更好的游戏体验。因此,在“乐活运动大循环”活动之前,我们会开展“小眼睛大发现”的游戏启动仪式,每个班级都推选出“小小发言人”,对自己班级的“今日话题”进行介绍和分享,将新的游戏经验引入活动。

自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对户外游戏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幼儿的潜力是无限的,在“乐活运动大循环”活动中,我们要多倾听幼儿的想法,给予每一个幼儿参加活动的权利,用信任的态度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运动大循环议事厅”活动赋予幼儿主人翁的角色,为幼儿营造畅所欲言的参与氛围,让小梦想变成大现实。这是一个专为幼儿打造的大舞台,我们和幼儿共同努力着,实践着,探索着,成长着。

猜你喜欢

班级运动游戏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不正经运动范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