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支原体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2021-12-03孙美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天津30048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支原体淋巴细胞机体

孙美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天津300480)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的原核细胞微型生物,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是5~15 岁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并且每3~8 年会发生一次社区性支原体肺炎流行[1,2]。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多伴随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近年来,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冬春季发病率极高,其中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临床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疗也越来越重视[3]。 但迄今为止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为了了解其发病机理,为后期治疗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就肺炎支原体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

1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

1.1 肺炎支原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接触损害 肺炎支原体是感染呼吸系统的病原体,动物模型、体外细胞培养等研究显示[4,5],肺炎支原体在进入呼吸道后,会附着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其吸附作用可破坏呼吸道黏膜上皮的完整性,是支原体致病的前提条件。肺炎支原体细胞膜表面的黏附蛋白种类较多,不仅具有抗原性,还可变异,以保证其与宿主细胞的紧密联系,且不会被黏液纤毛系统清除。肺炎支原体与上皮细胞相结合可在附着处释放多种细胞毒素,破坏气道黏膜的完整性。 并且通过黏附作用还能消耗上皮细胞的营养物质,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肺炎支原体合成的过氧化氢、超氧化物基团堆积于宿主细胞内,将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可抑制呼吸道上皮的纤毛运动,使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最终致宿主细胞溶解死亡[6]。

1.2 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免疫损伤

1.2.1 体液免疫损伤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机体会产生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等特异抗体,这是机体清除支原体的重要方式之一。 IgM 出现在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1 周后,3 周左右到达最高浓度后逐渐降低,可持续出现2~4 个月。 IgG 出现在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20 天后,其滴度在1:16 以上认为有临床意义,且病情越重,IgG 阳性率越高。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者较健康者更易感染肺炎支原体,并引发肾炎、关节疼痛等,表明完整体液免疫对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性[7]。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诱导呼吸道黏膜表面产生特异性MP-IgE,诱导5-羟色胺、组胺等炎性介质产生,进而激活B 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产生抗体,以促进康复,但B 淋巴细胞与特异性抗体的清除能力有限,一旦机体正常体液免疫反应出现异常增强,也会引起反复感染造成相应组织的病理损害,导致疾病发生。 朱湘芸[8]通过动物试验发现,较正常小鼠,缺乏B 淋巴细胞的小鼠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上皮细胞、 血管增值更明显的减少, 其表明B 淋巴细胞及B1 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同时魏文峰[9]研究显示将肺炎支原体免疫血清注射在B 淋巴细胞缺乏的小鼠体内,也会导致小鼠出现病理性气道内壁血管增生。 表明气道表面的免疫复合物也是导致肺炎支原体慢性炎症的原因之一。 人体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刺激B 淋巴细胞释放IgM、IgG,但宿主细胞膜与肺炎支原体的细胞膜糖抗原具有共同的抗原成分,进而可出现交叉反应与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靶器官病变,导致组织或器官出现各种病变,并出 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导致大量补体消耗,黎素清[10]研究发现,支原体肺炎患者的IgM、IgG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患者。 所以体液免疫是导致肺炎支原体致病的重要原因。

1.2.2 细胞免疫损伤 细胞免疫主要与T 细胞有关,在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T 细胞将起到重要作用,邓世群[11]在动物研究中发现较正常动物,切除胸腺后的细胞免疫抑制动物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肺组织损伤程度更小。感染初期病理研究发现,其机体中动脉、细支气管周围出现CD4+T 淋巴细胞浸润现象,表明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出现类似自身免疫反应的以淋巴细胞为优势的免疫反应。

T 淋巴细胞表面标记物与不同生物学功能不同,可分为CD8+T 淋巴细胞、CD4+T 淋巴细胞等多个亚群。 CD8+T 淋巴细胞可直接杀伤靶抗原,而CD4+T淋巴细胞可调节免疫网络中其他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以控制免疫反应的启动、强弱等,两者均是重要的T 淋巴细胞。在机体健康的情况下,其水平保持动态平衡,共同调节免疫应答与自稳。在病理因素的作用下可导致 CD4+/CD8+失衡,进而致病。 郭飞波[12]研究显示较健康患者,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CD4+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并且病情越严重,其失衡情况越严重。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损害细胞免疫功能,导致其出现紊乱,表明肺炎支原体的蛋白抗体可能是细胞免疫启动因素,而T 淋巴细胞又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起着重要作用。

2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参考以下诊断标准:(1)对患者的咽拭子、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病原学的检查,检测结果显示支原体阳性[13]。 (2)影像学检查 CT 和 X 线所见远较体征为显著,出现支气管充气症等炎症表现。 (3)血清凝集素(属 IgM 型)大多滴度上升至 1:32 或更高,病情越重阳性率越高。 (4)其临床症状为持续咳嗽,并伴随食欲减退、咽痛、胸骨下疼痛、发热、头痛等。

血清学诊断及PCR 技术仍是目前较常使用的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方法,需要通过实验室技术对某些指标检查以达到动态监测的目的,其中细胞免疫在支原体肺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 IL-2、sIL-2R、IL-6、IL-8、IL-5 等因子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改变明显,并且病情越严重其水平改变越明显[14]。

3 肺炎支原体的治疗

肺炎支原体对抑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因此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一线用药。 其中常用的治疗方案有阿奇霉索、红霉素序贯疗法,即口服阿奇霉索3d,静滴红霉素3~7d,每个疗程7d,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疗程控制。 林莉等[15]研究可发现该治疗方法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治疗依从性好。 对于病情较重,伴随全身炎症综合征的患者,临床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还会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或短程激素联用,以阻止疾病进展,预防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了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支原体,增加了肺炎支原体的治疗难度。 当出现耐药支原体感染可考虑加用多西环素等,拓宽抗菌谱,以期达到广谱抗菌作用。 除此之外,也可以联合中医中药、免疫治疗、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等[16]。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者呼吸道、脏器系统均有损害,本文虽对肺炎支原体的发病机制,诊疗研究进行阐述,但肺炎支原体感染机制与治疗中仍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需进一步研究,提高诊疗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猜你喜欢

支原体淋巴细胞机体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异形淋巴细胞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邓俊峰作品选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