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异形淋巴细胞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2021-04-2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亚群异形

向 峰

东莞康华医院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 52300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亚急性或急性血液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胀等[1],儿童发病最常见。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神经、泌尿等多器官损害,因此,早期诊断并治疗意义重大。研究发现,EB细胞可引起B淋巴细胞发生变性、凋亡,并诱导T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2-3]。本研究主要探讨IM患儿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该疾病早期筛查诊断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65例EB病毒感染儿童(1~14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65例健康儿童(1~14岁)作为对照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满足临床症状中的任意3项及实验室检查中第4项;或满足临床症状中的任意3项及实验室检查中1~3项中的任意1项则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症状主要有:(1)发热;(2)咽峡炎;(3)颈部淋巴结肿大;(4)肝脏肿大;(5)脾脏肿大;(6)眼睑肿大。实验室检查主要有:(1)CA-IgM和CA-IgG阳性,且NA-IgG阴性;(2)CA-IgM阴性,但抗CA-IgG抗体阳性;(3)双份血清抗CA-IgG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4)外周异形淋巴细胞比例≥10%。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异形淋巴细胞测定:取适量血滴制成涂片,瑞氏染色后,由专业计数人员计算异形淋巴细胞亚群比值。

1.2.2 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取患儿清晨空腹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M组和对照组儿童异形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IM组儿童异形淋巴细胞显著性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儿童相比,IM组儿童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显著增加,而CD4+T淋巴细胞、CD4+/CD8+、NK细胞显著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IM组和对照组儿童异形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2.2 IM组患者异形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异形淋巴细胞与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与CD4+/CD8+和NK细胞呈负相关;与T淋巴细胞总数、活化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与调节T淋巴细胞呈负相关。见表2。

3 讨论

EB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具有嗜B细胞特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主要是由原发性EB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种亚急性或急性全身性疾病。婴幼儿IM患者常常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不典型症状;年长患者发病初期常伴随乏力、头痛、畏寒、恶心等轻微症状;发病中后期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肤黏膜皮疹等[4]。由于IM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其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研究显示,血清异形淋巴细胞比例可以评估IM疾病的严重程度[5]。本研究发现,IM组患儿异形淋巴细胞比例为(9.57±2.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7±0.19)%。异形淋巴细胞检测方法简单快速,价格低廉,适用于基层医院,可成为实验室辅助诊断IM的方式之一。

表2 异形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相关性分析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EB病毒可以引起免疫功能紊乱,尤其是T细胞免疫紊乱[6]。研究显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EB感染患儿并在患儿体内细胞进行复制,导致健康细胞被溶解;EB病毒被进一步释放到血液中,刺激CD23+B细胞增殖,与此同时,引起CD4+T淋巴细胞增殖,并释放淋巴因子调节局部炎症反应;淋巴因子可以进一步抑制被感染的CD23+B细胞增殖,并进一步消耗CD4+T淋巴细胞[7-9]。EB病毒感染的急性期,CD8+T淋巴细胞快速活化并增殖,从而溶解破坏被感染的CD23+B细胞,抑制其异常增殖[10]。因此,CD8+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D4+/CD8+是反映患儿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当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异常表达,CD4+/CD8+比值降低与免疫系统损伤程度相关。本研究显示,异形淋巴细胞与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与CD4+/CD8+和NK细胞呈负相关;与T淋巴细胞总数呈正相关,证实了以上发病机制。IM组患儿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说明IM患儿体内T细胞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除此以外,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显著下降,说明IM患儿体内免疫功能下降。调节性T细胞主要有自然Treg细胞和适应性Treg细胞[11]。CD4CD25+CD127-Treg代表自然Treg细胞,可以区别有活化效应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12]。本研究结果显示,IM患儿中异形淋巴细胞与活化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与调节T淋巴细胞呈负相关,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体内异形淋巴细胞比值显著增加,且存在明显的T淋巴细胞免疫紊乱,CD8+T淋巴细胞显著增加,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异形淋巴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可能存在相关性。该结果证实了异形淋巴细胞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的价值,并证实了EB感染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免疫功能紊乱,为临床早期

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亚群异形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肺腺癌中成纤维细胞亚群临床及免疫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①
数字化时代汉字异形混杂问题及其对策
CD16+单核细胞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的分子鉴定
异形日
《异形:契约》究竟会不会有未来?
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