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的路径优化
——“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学生成长与发展调查研究之二

2021-12-03廖燕群张志巧

百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资助育人

廖燕群 ,张志巧

(1.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 541000;2.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533099)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国高校的立身之本。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P328)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也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供了行动指南。

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然而,部分高校资助育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还不同程度存在将资助和育人相分离的认知取向,缺少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意识,存在就资助谈资助的不足。[2]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整合资助育人资源优化资助育人的机制和路径,是值得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资助育人的时代意蕴

“三全育人”是一种系统性、全面性和全程性的育人理念。“三全育人”的核心即育人,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按照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构成一个点面结合、时空相连、立体完整的德育模式”[3](P3)。“三全育人”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要充分把握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三个构成要素。高校“三全育人”视域下资助育人改革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即构建一套内容完整、与时俱进、科学精准、运行有效的资助育人体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资助育人体系的全过程,避免资助育人过程中的“缺位”现象,最终实现科学完善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导下,将学生资助工作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资助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

高校资助育人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2017 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4]资助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三全育人”目标导向下,高校需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三全育人”为导向综合改革资助育人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资助育人的全过程,联合家庭、社会等一切力量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帮助其解决经济上和思想上的困难,促进其成长和发展。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资助育人工作,全员育人要求充分挖掘学校各部门、学生家庭、社会相关组织等各方面育人资源,进行优势整合打造系统化资助育人体系,更好地发挥育人的成效;全过程育人,要求在高校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做到“不遗漏和不缺位”,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失去上学的机会,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资助育人的各个环节中,把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有机融合;全方位育人,要求资助育人在空间维度上全覆盖,在课上和课后、线上和线下、校内和校外全方位育人,与时俱进创新育人的途径、方式和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资助育人是“三全育人”的实践转化要求

在资助育人实践中,应用和转化“三全育人”理念是为了破解资助育人工作的困境和难题。当前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主体和环境发生较大的改变,是资助育人改革的转型期,这要求资助育人的具体内容、措施和标准要随之改革创新,精准发力破解资助育人工作的盲区,创新资助工作方式方法,提升资助育人质量。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形成了由政府主导、学校参与和社会帮扶的“三位一体”的资助体系,资助项目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师范生和退伍军人学费减免、特殊困难临时补助、基层就业补助、学校自设的其他类型奖助学金等。为了进一步保障和实现教育公平,补齐高校资助育人的短板和弱项,需要通力合作搭建一体化资助育人工作体系。这要求高校把资助育人工作做到全方位全覆盖,使得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提升。为此,高校要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权和责任,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全面落实资助育人政策,确保资助和育人“双层覆盖”,避免遗漏缺失的现象;着力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立高校资助育人新模式。

(三)资助育人是“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

全面稳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是具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资助育人质量和水平,强化价值效应和功用意义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5](P7)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而且社会主义本质内涵需要培育德才兼备的“人”,需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人和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可靠接班人,所以立德是资助育人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资助育人即在宣讲、落实资助政策,实施具体资助举措的过程中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标或效果。[6]宣讲和落实资助政策,以及追踪评估资助效果的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在整个资助育人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受资助学生的自立自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励志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财富观,深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从内而外激励学生增智和增志,促使受资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这可以真正达到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体现资助育人的价值意蕴,回应新时代的价值诉求。

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实困境

当前,高校资助政策体系逐渐完善,资助投入逐年增长,资助政策实现多层次覆盖,学生受资助金额比例逐步提高,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资助育人理念,使得更多家庭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得到保障,确保受资助学生的成长成才。但是,部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价值理念、工作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资助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一)资助育人价值理念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全育人”为高校提升资助育人工作质量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但部分高校没有创新资助育人理念,没有在资助工作中充分融入育人要求,在育人质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资助育人的价值功能仍待进一步强化。

其一,忽视培养受助学生的主体精神。部分高校对受资助学生主要是以物质资助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育主体性,忽视培育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

其二,对受助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不够。有些学生为贪图享乐伪造个人信息套取助学金,有部分受助学生拿助学金之后不愿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还有部分受助学生毕业之后在基层签约之后违约,缺乏契约精神和感恩之心。

其三,忽视引导受资助学生立智立志。扶智立志应该是高校资助育人的重点,但是部分高校贫困生群体中存在“攀比贫困”“炫耀贫困”的不良风气。当前大多数的资助育人工作缓解了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但是缺乏从根本上扶智和扶志、增强受助学生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

(二)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已经建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弊端,其育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其一,资助认定不够科学。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帮助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各个高校根据分配到校的资金和贫困生人数设定资助的比例和具体的资助额度。部分高校的资助认定缺乏科学性,局限于具体的程序形式,贫困生是否能提供符合学校要求的材料是决定资助的必要条件,对学生具体的家庭实际情况了解较少。对于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统一采取学校所在地的标准划分,忽视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贫困人口的隐蔽性。资助认定过程中受资助工作者的主观臆断影响较大,受助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受助方案,这不利于改革资助育人工作机制,影响资助育人的实效性。此外,个别高校在评选受助学生时,采用让学生上台诉苦、上网公布受助学生的信息等方法涉及学生的隐私问题,触及贫困学生相对敏感和脆弱的心理,评定方式加重受助学生的心理压力。

其二,资助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大数据时代下,提高资助网络平台的建设水平有助于优化资助工作的精准度,有助于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性化”资助育人活动。然而,部分高校的资助系统平台建设滞后,资助系统的功能单一。系统的录入工作需要一线资助工作人员采集数据以后再导入系统,各地区使用的系统普遍没有校正的功能,而且缺乏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和预警功能。此外,资助信息的管理体系不完善,学生的个人信息容易泄露,给学生的信息安全带来隐患。

其三,向发展型资助转型有待于深化。对于来自生活困难家庭的学生,需要通过学校资助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提高科技文化素质、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面向学生全面发展型的资助政策更利于新时代的资助需求,除了给予贫困学生经济上的资助以外,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融入更多的育人内容,把资助育人工作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全过程,把资助育人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深入人心,有助于解决受资助学生发展的内在矛盾,这是未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改革的方向。然而,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主要以经济保障为主,发展型资助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构建目标和量化等认定体系方面未形成共识。

其四,高校资助育人跟踪反馈不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既要完成基本的资助工作,也要开展资助效果追踪和绩效评估工作。在学生获得资助后需要继续开展育人工作,对受资助学生开展正确金钱观和消费观的引导。受资助学生因为环境转变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容易产生盲目攀比的心理,不合理使用奖助学金,有部分受资助学生把奖助学金挥霍一空用以购买奢侈品和高消费产品,没有把资助资金用到实处。此外,许多高校学生毕业后到基层就业获取基层就业补偿后毁约,正是因为对学生的追踪体系未完善,资助育人作用发挥受阻。这要求加强资助政策执行考核机制,科学制定和完善资助育人的全过程评价和绩效考核机制。

(三)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一,资助育人队伍建设不牢固,资助工作岗位流动性大。高校资助工作任务艰巨,资助工作者是承担资助育人工作职责的主体。学校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和专任老师都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人员,学校各个部门和专任老师配合资助工作人员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可以提高资助育人的成效。长期以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一直以来由学生工作部门兼任,资助工作人员在数量和经验上都相对欠缺,负责资助工作的人员流动性较大,目前的资助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以满足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需要。由于人员的短缺,长期超负荷工作,资助工作人员消减对资助工作的热情,产生工作的负面情绪。

其二,辅导员专业素养不足,难以充分发挥资助育人作用。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流砥柱,与学生交流最密切,作为资助育人的一线工作者,对大学生产生直接影响。但是,辅导员工作琐碎繁杂,不仅要管理学生日常事务,还要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虽然规定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担任负责管理班级的评议组长,可是还有大多数辅导员并没有多方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仅仅依靠学生上交的材料打分,工作的压力和责任心缺失导致辅导员们对资助育人工作缺乏主动性。

其三,从宏观角度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资助育人尚未形成合力。家庭和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不高,且参与的方式和方法单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资助育人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与学生家庭和社会密不可分。家庭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家长的思想观念深刻地影响孩子的成长。社会性救助和帮扶是学生资助的重要来源,可以与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互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帮助。同时,社会良好的风气和氛围有利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但在资助育人实践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尚未形成合力和发挥优势互补,使得资助育人的功效有限。部分高校的资助工作人员仅仅只能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无法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有针对性和创新的资助育人工作。近年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内容增多,而且要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三全育人”理念虽然初步在高校内部已经达成共识,可是并没有真正付诸实践,学校部分行政部门和专任老师仍然认为这是专职资助部门和辅导员的事务,资助育人意识淡薄,资助育人合力尚未完全构建。资助育人工作的多元化和归口部门的不统一,存在资源浪费和工作统筹安排难度大的原因,迫切要求以“三全育人”为导向形成合力创新资助育人方式和方法。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优化建议

资助育人是高校“三全育人”的内在要求。“扶智”和“扶志”是资助育人的根本目的,也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7](P5)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高校资助育人的目标。为切实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水平,积极开展资助育人理论和实践研究,需要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利用“三全育人”的新观念、新方法、新理论去解决新问题,提升资助育人质量。

(一)理念转变: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坚持精准施策是决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放弃学业,将资助落实到位的基本保障。全过程育人要求将资助育人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后各个环节,针对学生成长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开展资助和育人工作。

其一,根据不同的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落实资助育人。紧紧围绕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及时调整资助育人方式和方法。树立精准资助的工作理念,不采取大水漫灌,实行精准滴灌的方式,把资助育人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其二,将物质资助和精神引领相结合。资助育人不仅要求对学生进行物质资助,还要从思想上“扶志”。既不能只注重物质资助忽视精神资助,也不能只谈精神资助不提供物质帮助。在资助政策宣讲、资助实施过程中和资助后的各个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自立自强、乐观进取的品格。由保障型资助模式向全面育人发展型资助模式转变,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诚实守信教育为基础,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感恩励志教育为保障,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学生。

其三,资助育人的方式和内容要与时俱进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需要加强资助育人,利用时代的鲜活的素材教育引导学生,用生动温暖的语言和真心实意的态度,帮助化解学生心理和思想的现实困惑,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对资助育人的满意度和信服感,增强育人的效果。

(二)机制创新:坚持深度融合与全方位育人相协调

全过程资助育人要求资助育人工作深度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模式。

其一,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消除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资助系统之间的壁垒,合理分析和挖掘贫困学生的数据信息,提高资助工作效率和效果,加快一体化的资助信息化平台建设。落实发展型资助育人机制,深入调查发现学生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原因,分析造成资助育人困难的多种深层矛盾,精准提供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资助方案,提升资助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注重保护家庭贫困学生的隐私,开展形式多样的隐形资助方式,让受资助的学生更有尊严感和幸福感。

其二,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资助育人体系。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良好的合力,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系统的资助模式。高校要从管理、服务和环境等多方面融合资助育人理念,发挥其主导作用,统筹安排资助育人工作,搭建一体化资助育人平台。充分利用家庭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功能,学校要通过假期家访的形式,实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家风和家庭文化等情况,与父母交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学生的家庭成员要积极加入育人队伍中,定期与学校交流孩子的日常状况,加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家风。学生家长通过勤劳努力改善家庭生活条件,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社会力量也要参与到资助育人工作中,号召企业设立励志奖学金,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克服不劳而获心理,利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

其三,打造线上和线下、课堂与课外、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的多维度资助育人载体。把资助育人的典型案例融入思政课大课堂,既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也提升资助育人的效果。营造校园物质文化氛围,深度融合各方面的资源,拓展资助育人的覆盖面,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宣传资助政策、弘扬自立自强学生榜样的精神。搭建联合多个育人机构相互融通的一体化平台,丰富资助育人的载体,实现资助育人的多维度全方位互动效应。

其四,建立受资助学生追踪育人机制,完善资助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数字一体化平台把碎片化的资助信息整理成系统化的资助育人宝典,使得资助工作更细致和更有温度。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建档,追踪学生在校期间资金使用情况,长期跟踪受助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定期回访了解学生发展情况。优化资助绩效体系考核标准,完善资助绩效考核体系,及时调整资助指标,更优质高效地完成资助育人工作。

(三)主体协同:坚持专员主导和全员育人相协同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该由高校领导统筹,全体教师和教辅人员共同推进,充分把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三个构成要素。全员参与资助育人,即高校全体职工都应该承担资助育人的职责,直接或间接在本职工作中引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发挥各个部门各位教职工的协同育人功能,明晰资助育人工作的工作要求和具体任务,挖掘各个资助育人工作环节的育人价值,明确资助育人工作岗位的育人职责。全员资助育人要求高校的资助工作由学生工作部(处)下设的资助中心统筹安排,各个二级学院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承担主要任务,发挥学校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协同育人责任。高校应配齐配好资助育人工作人员的比例,整合资助育人的育人资源和个性工作任务,提高资助育人的工作效果。高校还应为一线资助育人工作者开展心理辅导,实行减压不减质,夯实高校资助育人队伍建设,构建起一支资助专员为主体、辅导员为骨干、其他部门成员为辅的资助育人队伍。这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积极开展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培训。搭建各高校资助管理中心的交流平台,互相学习和借鉴成效显著的做法,使资助专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富有创新和改革思维,充分发挥资助专员的主导作用。

其二,加强辅导员资助育人作用。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资助育人工作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在辅导员队伍中物色一批热心负责的人员承担各个二级学院的资助辅导任务,统筹二级学院的资助工作,并完善辅导员资助育人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克服消极怠慢的不良情绪。

其三,发挥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在资助育人的辅助作用。在资助管理和育人方面发挥好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优势,转变资助工作只由资助专员负责的错误认知,引导全体教职工主动学习资助政策和资助办法,创新资助育人思想理念,明确自身在资助育人工作的责任。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