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文政教授应用乌贝散治疗慢性胃病验案两则*

2021-12-02赵菁莉赵晰黄文政韩玉

天津中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浙贝母反酸胃脘

赵菁莉 ,赵晰 ,黄文政 ,韩玉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381;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

临床上慢性胃炎患者往往会出现胃脘部不适,隐痛,胃部偶有烧灼感、恶心呕吐等症状。此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目前临床上主要是以质子泵抑制剂等进行治疗,但长期疗效欠佳,而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黄文政教授应用乌贝散治疗慢性胃炎的病案报道如下。

1 乌贝散的组方特点

乌贝散载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由乌贼骨、浙贝母组成[1]。乌贼骨咸涩微温,入肝、肾经,具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乌贼骨可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胃黏膜受到过多刺激,从而起到止痛之效。魏江洲等[2-3]首次从乌贼骨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海螵鞘多糖(CPS-1),其主链结构为[N-乙酰-α-L-(1→2)葡萄糖胺]n。该多糖可显著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体内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OGF)水平,帮助溃疡组织愈合,具有一定的抗溃疡作用;可提高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Zuo等[4]同时发现乌贼多糖还能够增强细胞中的黏蛋白表达,乌贼多糖对黏蛋白的上调依赖于杯状细胞的增加量,表明乌贼多糖对肠黏膜的免疫增强具有重要意义。

黄文政教授认为乌贼骨、浙贝母配伍,意义在于单独使用乌贼骨虽然能很好达到收敛止酸的目的,但容易造成便秘,而伍用浙贝母,利用其苦寒,入心、肺经,开泄力强,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止痛的功效,能很好地缓解这一弊端。《施今墨对药》中也对这一配伍有着详细的记载,“乌贼骨以收敛为主,浙贝母以清散为要。二药为对,一收一散。一温一寒,降泄肝火,清热抑酸,和胃止痛之力彰”[5]。

2 典型病案

2.1 病案1 患者女性,57岁。2019年7月10日首诊。主诉:反酸1月余。现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不适、反酸等症状,就诊于天津市某医院行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刻下症见:胃脘部不适,时有灼热感,食后呃逆,反酸,腹胀,口苦口干,时感乏力,手足肢冷,小便黄臭,大便溏稀,舌红,舌边有齿痕,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痞病。中医证型:寒热错杂证。治法:清热祛湿、理气和中。处方:浙贝母10 g,海螵蛸 30 g,乌药 10 g,苏梗 10 g,砂仁 6 g,黄连 6 g,吴茱萸 10 g,佛手 12 g,茯苓 30 g,白术 15 g,石菖蒲12 g,甘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饭后30 min温服,并嘱注意饮食起居。

2019年7月17日2诊:服上药后,诸症均有所缓解,大便已成形,反酸及胃脘部胀痛减轻,时伴有嗳气,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滑。治法同前,在前方基础上,去石菖蒲,加柿蒂15 g,丁香10 g,继服7剂,服法同前。随访患者,诉诸症缓解,治疗结束。

按语:本案患者主要以反酸、烧心为主要不适症状,结合患者兼症,手足冷、乏力、大便溏稀、舌有齿痕属寒证,为脾气亏虚之象,小便黄臭、苔黄腻、脉弦滑属热证,为脾胃郁热之象,故辨证为寒热错杂证,黄教授考虑患者反酸、烧心为肝火犯胃、胃失和降所致,故用乌贝散合左金丸加减,乌贝散为抑酸效方,乌贼骨又名海螵蛸,咸、涩,微温,归肝、肾经,具有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功效。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的功效。海螵蛸、浙贝母,一收一散,一温一寒,相互配伍达到敛疮止酸、散结利气的目的。同时浙贝母能够佐制乌贼骨的收敛之性,在收敛止酸的同时具有濡润津液的作用。黄连、吴茱萸宗左金丸之意,黄连一则清心火以泻肝火,吴茱萸辛苦而温,辛能入肝散肝郁,苦能降逆助黄连降逆止呕之功,温则佐制黄连之寒,使黄连无凉遏之弊,且能引领黄连入肝经,二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配合乌贝散使用则可纵横捭阖、寒热并治。同时加入佛手、苏梗疏肝理气,和胃宽中;乌药顺气止痛、温肾散寒;茯苓、白术、砂仁健脾燥湿;石菖蒲化湿开胃,甘草调和诸药。2诊时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效不更方。患者嗳气,在前方基础上加丁香、柿蒂以降逆和胃。3诊时患者症状均减轻,继服以巩固疗效。

2.2 病案2 患者女性,72岁。2020年4月28日首诊。主诉:胃脘部不适2年,加重伴胸闷憋气2周余。现病史:患者自述近期因外感后出现胸闷憋气,气短心慌,胸痛时作,周身乏力,胃脘部不适,泛酸烧心,食欲不振,饱餐后胃脘部胀满,胸闷憋气伴心悸,手足心热,无口干口苦、口臭,无腹痛,大便干,舌淡红苔黄,脉弦细数。既往史:胃溃疡病史2年,余无慢性病史。西医诊断:消化不良原因待查,慢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痞病。中医证型:气阴不足证。治法:补气健脾、养阴益胃。处方:太子参15 g,麦冬15 g,清半夏 6 g,丹参 15 g,茯苓 15 g,浙贝母 10 g,郁金 10 g,海螵蛸 10 g,乌药 10 g,蒲公英 15 g,白蒺藜 10 g,生麦芽 15 g,砂仁 6 g,炙甘草 6 g。处方7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饭后30 min温服,并嘱注意饮食起居。

2020年6月2日2诊:期间因疫情原因未规律就诊。现泛酸症状明显,乏力,间断胸闷憋气,心慌不适,自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大便3日未行,舌红苔薄,脉细弦。前方去生麦芽、白蒺藜,加煅瓦楞子30 g,瓜蒌 30 g,薤白 10 g,14 剂,服法同前,并嘱注意饮食起居。

2020年6月27日3诊:患者于6月15日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痘疹,十二指肠息肉”,进一步行胃黏膜活检提示“胃角轻度黏膜慢性炎症,部分腺体轻度非典型增生;胃窦萎缩性胃炎,中度活动性,部分腺体肠化伴轻度非典型增生;幽门螺杆菌(-)。”泛酸、嗳气、胸闷缓解,大便偏干,舌红苔薄,脉细弦。补充诊断:慢性胃炎、食管炎、十二指肠息肉。前方加白芍15 g,焦槟榔 15 g,降香 6 g,去百合、乌药、郁金。14剂,服法同前,随诊患者自述诸症较前明显减轻,诸症皆改善。

按语:患者为老年人,素体阳气亏虚加之外感之后耗伤正气,进而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周身乏力等不适。兼之患者具有胃部溃疡病史,现症胃脘部胀满、食欲不振、心慌气短、大便干均为气阴不足之证,舌脉佐证,所以治疗以补脾益气养阴为主,用麦门冬汤合乌贝散加减治疗。乌贝散属于寒温并用的抑酸效方,在治疗气阴不足的胃脘痛时,配合甘凉濡润的麦门冬汤,既具有敛疮止酸、散结利气的功效,同时又能寒温并调,加强麦门冬汤养肺胃之阴、清胃中虚热的作用。茯苓健脾利湿;麦芽行气消食;丹参活血化瘀;砂仁行气和胃;郁金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白蒺藜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蒲公英清泄内热。2诊时因患者中间停药,泛酸、胸闷憋气症状明显,所以调整用药,去麦芽、白蒺藜,加瓦楞子加强止酸效果,瓜蒌、薤白宽胸行气,消胸痹之症。3诊时患者症状明显好转,且患者行胃镜检查提示萎缩性胃炎,且伴轻度肠化,在原方基础上加降香,与丹参、砂仁合为丹参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饮具有抗菌、抗炎、镇痛等多种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多种脾胃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气虚血瘀症状[6]。患者大便干燥,加白芍、槟榔以下气通便。后患者复诊症状明显改善,继服原方以巩固疗效。

3 小结

幽门螺杆菌的胃内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最为主要的因素,而其他病因比如化学药物、细菌或病毒或其他毒素感染、不合理饮食习惯、十二指肠反流等也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临床研究[7]显示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逆转,少数可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且慢性萎缩性胃炎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基于此,黄文政教授认为针对慢性胃炎的治疗需尽早开始,首先消除病因,将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祛除,同时联合药物治疗。除此之外,黄教授还非常注重综合调理,尤其是慢性胃炎与饮食、情绪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黄教授也时常嘱咐患者要注意日常饮食规律,建议患者要尽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肥甘厚腻之品,戒烟忌酒,忌浓茶、浓咖啡,适当运动,避免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食物或药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等部位慢性疾病;保持心情舒畅,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猜你喜欢

浙贝母反酸胃脘
不同栽培模式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浙贝母栽培要点*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生物炭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浙贝母栽培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浙贝母栽培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