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江经验”引领下泉州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的路径

2021-12-02林春蓉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泉州市产教试点

林春蓉

(黎明职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在产教融合改革从“破冰期”渐入“深水期”的关键阶段,在“晋江经验”提出后的第18个年头,国家出台政策支持5年左右在全国试点布局建设50个左右的产教融合型城市。具有“全国民营经济重要发轫之地”“职教名城”等名誉光环的泉州市,在省、市党委政府领导下大力开展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如何以“晋江经验”为引领,更好完成泉州市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的时代性任务,深入推动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新常态,发挥政行企校协同作用,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理论描述

发达国家在推动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时,普遍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高效运行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设计等,是这些国家推动产教融合的制度保障。18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曾因高等教育与产业革命相疏离而一度走向自我僵化封闭;近几年来,美国社区学院在“技能危机”背景下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助力“应用技术强化”的改革[1]: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颇具有启示意义。陈星结合国际产教融合型城市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的几个路径,其中“创新产教联动方式”“建立市场导向的产教融合共治机制”“以新时代的创新精神及合作文化为引领”等观点均呼应其“产教融合型城市是城市经济教育水平与经济社会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城市发展状态”[2]的立论。

近几年,国内有关产教融合的探索和研究持续深化,社会各界普遍认识教育、人才、产业、经济“四位相融”的意义,“产”“才”二者的关系在研究中不断凸显,形成新的理论热点。马贵舫针对湖南省产才融合的问题提出,湖南省应聚焦重点产业发展主战略,依托产业园区主阵地,打造产业人才供给主引擎,以产才联动为重点,充分整合资源,做到精准施策[3]。张绪忠等运用政策扩散理论分析20多个省级行政区域有关深化产教融合政策的制定情况,提出提升深化产教融合政策的可操作性、加强深化产教融合政策扩散的力度、加强行政指令机制对于深化产教融合生态体系建设的引导等建议[4]。朱达对宁波市产教融合经验进行总结,认为宁波市政府在产教融合上秉持全方位协同发展理念,探索多方联动的创新组织形态,推动基于共同意愿和共同利益的全域协同管理机制,取得了多方面成效[5]。孙国华从产业与人才之间所具有的重要关联性出发,分析连云港市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提出靠产业发展驱动产才融合、以平台提升拉动产才融合、用金融支持促动产才融合和凭良好环境推动产才融合等破解之策[6]。

从相关研究文献不难看出,产业和人才是区域产教融合深化过程中日益显现的两大关键要素。产教融合这一模式在微观层面而论,就是形成属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和针对性[7]133-134。相应地,基于能力的人才评价标准也应该在社会中广泛建立[7]137。同时,区域产教融合因为不同地域经济实际的差异,不存在一个固定模式,而呈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态势。泉州市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必然要求职业教育着眼本市产业发展实际,构建与本市经济发展有着高度适应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习近平同志以晋江市实体经济发展为关注对象,经反复调研总结提出的“晋江经验”在指引教育与经济相协调、相作用问题上就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和指导作用。这就说明,以“晋江经验”为科学引领,推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形成建设合力,是泉州市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应当着力抓好的工作。因此,泉州市的创建工作要继续弘扬实干兴业、顽强拼搏、诚信立世等改革创新精神,立足本地优势,同时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选择适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路径,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和全要素深度融合。

二、泉州市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的现状

在泉州市这片民营经济的热土,兴起的不仅是一批知名企业及其品牌,也有根枝茁壮的职业教育。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泉州市职业教育优质院校数、高水平专业群数、“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试点数、“1+X”证书制度试点数等一系列成果在全省处于前列或占有明显比重。

近几年来,泉州市结合供给侧改革、制造业智能化变革和职业教育改革,充分发挥了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高职中职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职业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全面增强,优质职业院校脱颖而出,产教融合工作成效显著。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获批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黎明职业大学等4所高职校和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等11所中职校入选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多所高校与2 00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合作企业中年产值亿元以上者有600多家[8]。这几年,泉州市教育坚持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导向,聚焦“双一流”大学建设、应用型本科转型、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引领、中高职衔接和高职本科办学等主线,调整和优化校企资源配置,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工作走内涵式特色发展道路。2018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座谈会,泉州市获邀在会上面向全国介绍典型经验,泉州市关于市级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产业学院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引发关注。截至2020年12月,泉州市拥有省、市级职业院校联盟7个,职教集团10个,产业学院24个,实训基地334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7个,省级“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试点99个[9],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良性互动的局面已基本形成。在推进产教融合进程中,泉州市迎来国家试点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的政策良机,泉州市产教融合工作将激发更强劲动力。

虽然泉州市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逐年上升,产教融合规模和质量也呈增长态势,但“产”与“教”的深度融合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产教融合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有关企业在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责任、权利,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定和实施细则。二是行业协会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这主要体现在:职教联盟或行业协会在有关专业设置、师资互派、实训就业、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等具体工作上还有待更好发挥统筹功能;政府主导的产教融合信息网络体系尚未建立健全,支撑产教融合的社会服务组织、质量监督机制还未有效建立。三是产教融合协同机制还不完善。市、县两级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还未整体长效运行,各方协同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四是结合区域产业特点探索差异化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研究成果不足,产教融合成效、人才培养水平未能很好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需要。

三、“晋江经验”引领下泉州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的路径

具有高度凝练性的“晋江经验”的提出,就是为了广泛推广,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它对于地方政行企校加强协同也有指导意义。泉州市在创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的关键阶段,坚持以“晋江经验”为指引,推进改革创新,就能走出一条既具泉州特色又符合市情的建设之路。要继续从晋江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及泉州市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深化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创建,推动产才融合发展、产城创新发展、产教研高质量发展的相互贯通、相互协同和相互促进。

(一)坚持党的领导,构建产教融合协同推进机制

晋江市能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勇于搏击,创造县域经济的辉煌,缔造“晋江经验”,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主动作为。目前,泉州市“产”与“教”深度融合上还存在不少短板,但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党的职业教育方针为统领,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有关力量切实联手,就能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进一步构建产教融合协同推进机制,应着力做好几点工作。一是成立多部门联动指挥中心并常态化开展指导建设工作;二是做好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的遴选和培育工作,明确试点企业的范围、条件及建设方案,搭建试点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三是大力支持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争先创优,支持泉州师范学院建设示范性应用型大学,支持黎明职业大学、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建设省示范性现代高职院校,加强对接泉州市产业发展的工科类、学前教育类、医学类高职高专专业群建设;四是大力宣传各地各单位涌现的产教融合典型经验和案例,在社会引导形成学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企业重视“人才投资”、人人肯定技术技能劳动的观念;五是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推动、部门协调配合、行企深度参与的职业教育多元管理体制与投入机制,同时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制度、行业指导制度、督导评估制度等,形成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的社会合力。

(二)政府主导和市场作用发挥相结合,整合优化产教融合资源

“晋江经验”其中一条是“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它对泉州市整合优化产教融合资源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要推动本市有关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的方案尽快实施,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的作用,打开高新技术入高校、技术技能人才入企业的政策通道,推动“引企入校,校企共享合作利益”的机制建设。要在政府主导下,政行企校共建人才发展高地和实训基地,围绕“泉州制造2025”规划目标和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要求,重点面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科学编制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方案,重点扶持与产业对接比较密切的专业群建设,提升院校专业结构服务性与产业结构人才技术需求的契合度。

企业是市场的重要主体,企业充满活力才能让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校企之间要加大对在校大学生和企业员工订单式联合培养培训的力度;要支持企业联合院校、产业园区共建产业学院或企业工作室;要引导规模以上企业逐步提高校企合作参与度和实效性,企业原则上按不低于职工总数2%的比例安排专业对口岗位接纳本市大学生实习实训。要鼓励试点企业加大职工教育培训投入,探索并优化“云上学习”的劳动者终身学习培训机制,比如优化“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线上教学平台建设,以及完善教育培训质量监管和质量评价体系。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产教科才城有效融合

“晋江经验”其中一条是“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根据这一规律总结,只要符合人民群众利益、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路子都可大胆去闯、去试。这也是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应有的诉求。因此,要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利用好泉州市高校资源集中和产业门类密集的优势,打造引才聚才的“磁场”,加快产教科才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提升人才服务工作水平及释放政策红利,吸引在地高校毕业生留在泉州创业就业,以专业人才的汇聚带动企业行业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贯通。

经济发展靠产业,产业核心在人才,因此要让城市的载体功能进一步彰显,使产教科才城深度融合。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应以产才城融合发展的思路为指引,以城市为载体、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学校为落脚点,加强机制创新。既要打好“规划牌”,优化产教融合顶层设计,也要打好招才引才的“制度牌”,为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生活好创造条件。要在自身区域产业、人才集聚优势发挥的前提下,对标一线城市,完善基础设施及基本公共服务,为企业常驻和人才安居乐业提供坚实保障。在这方面,作为“晋江经验”发源地的晋江市本身也有很好的范例。晋江市将年财政65%以上的比重用于民生领域,在全国率先探索新农合跨省异地结报,让110万外来创业务工人员享受30项市民待遇等做法,就是为了走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之路[10]。

(四)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助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产业学院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十分重要的载体。近几年,一个个产业学院接连在泉州市职业院校落户,这当中有相当部分是由民办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办的。产业学院众多,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互补互促,这都让泉州市产教融合呈现喜人发展势头。有了产业学院,企业教学设施建在了校园内,企业急需的人才提前放到校园里培养,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而这些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人才资源的有效对接。当下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中,泉州市职业教育既要总结改革发展的成就,也要查摆问题和差距,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破解瓶颈,实现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比如,根据本市民办院校较多的现状,在公办高职教育发展的同时创新建立民办职业教育云管理平台,以此实现资源、力量的传导和共享,以及充分借助民办高职院校机制灵活、教育教学资源丰富等优势,推动区域产教融合高质量跃升;比如,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在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同时,打造一批校企共建的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平台,打造优质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等,提升产教研融合的层次和实效。

猜你喜欢

泉州市产教试点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结售汇业务试点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