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特色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

2021-12-02鲁北技师学院项玉欣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素质技工竞赛

鲁北技师学院 项玉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尤其是国办“职教20 条”的颁布实施,更是明确把职业教育提升到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意味着我国职业教育站在了新起点,迈入了新发展阶段。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面向工业4.0、面向产业优化升级、面向新旧动能转化等背景下,教育部也与山东省探索创新共建职教高地,形成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技工院校在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历来是主力军和先行者。新时代,新理念,新作为,技工院校如何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技能性人才?笔者对此专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下面就技工院校基于特色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产业经济定位特色建设,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树立正确目标导向

纵观技工教育发展历程,技工院校隶属产业部门或是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办学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技工院校始终紧紧围绕这一办学定位,以培养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为己任。基于此,技工院校应聚焦产业经济准确定位特色建设,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性人才。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亟待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提供支撑。根据教育部、人社部与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从2020—2025 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的需求端看,中国人口红利优势淡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新材料等领域,面临人才巨大缺口严峻形势,人才短缺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技工院校以教育部与山东省提质培优共建职教高地为契机,聚焦产业经济,突出产业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形成专业设置,主动对接我省八大发展战略、“十强”产业集群,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产业催生专业、优化专业结构,专业发展支撑产业良好运行机制,实现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精准结合,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同频共振”。基于此,技工院校坚持这一特色建设,理应站在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高端,秉持高端引领的理念,继续发挥高技能人才和技能领军人才培养的骨干作用,成为为产业经济提供技术工人学制培养的主渠道。

二、新型学徒制“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建设,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奠立制度保障

技工院校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始终高度重视生产实习教学,突出能力本位、操作技能培养,工学一体、学以致用,形成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独有的特色优势。技工院校基于这一特色,遵循技能人才的认知、成长规律,贴近企业需求,开拓创新,探索实行了新型学徒制“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企业与院校联合培养,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一体,成效显著。据此,人社部在《校企双制 工学一体——校企合作工作指南》中,将校企合作确定为技工院校基本办学制度,写入了国务院有关文件。校企合作全方位贯穿渗透于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教育教学内容与职业核心能力对接、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任务对接、学生学业评定与工作过程考核对接,教与学、学与做深度融合,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实现教育教学与企业需求“零距离”。

三、一体化教学组织特色建设,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提供实施条件

自2009 年开始,技工院校开始推进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一体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推动开发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指导方案,注重突出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核心素养等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将其作为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学质量水平的衡量标准。一体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切实提高了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而技工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职业院校毕业生择业无法超越是事实。基于此,技工院校应聚焦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特色建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工学一体化,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采取相应的成熟有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如行为导向教学法、模块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基于此,技工院校坚持这一特色建设,不断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开发、课程结构再造、教学流程重构等方式,构建对接国家职业标准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融入专业特点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丰富完善一体化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教育教学内容,落实“1+X”证书制度。改革深化不仅培养目标增加了专业素养及社会能力范畴,人才评价体系也由学业成绩单一评价提升为包含学生合作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评价。

四、德技双馨一体化师资建设特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提供强有力保障

技工院校师资结构特色鲜明,理论丰富、技艺精湛的一体化教师占有相当比例,使得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教学紧密结合,确保学以致用。一体化师资团队建设是技工院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技工院校内涵发展的根基。基于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结构优化、梯次分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一体化师资团队,是技工院校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注重一体化师资团队建设。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建设平台,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一体化师资团队。技工院校要积极搭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推荐、选拔技能精湛、技艺高超,在行业内有重大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或有重大技术发明和重大技术革新成果,或在企业技术改造、引进和技术攻关中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或具有一定绝技绝活,或在国家级、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专兼职教师加入工作室,积极申报建设项目,重点围绕行业、企业科研、生产、技术项目攻关、绝技绝活传承、职业技术技能提升以及职业技能大赛指导等开展研修活动。同时,技工院校制定师资培养相应的选拔、使用、评价、激励等配套政策、机制。二是构建稳固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师资团队。技工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从企业引进一批具有实践经验、技艺精湛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一体化师资,辅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专项教学培训,培养集专业性、技能性、示范性于一体的技工院校师资团队。三是一体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技工院校通过组织专业教师赴企业调研、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方案、开发学生工作页、开发与实施教育教学资源等一体化课程、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接受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等专项培训,提高团队一体化教学创新能力。

五、实训与竞赛集训教学模式特色建设,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发挥引领作用

近年来,中国代表团连续在第44、45 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荣获金牌、奖牌、团体总分第一,摘金夺银,获奖选手基本都来自技工院校,充分展现了技工院校在技能领军人才培养方面的强大实力和卓越水平。基于此,技工院校应坚持竞赛引领,引领实训与竞赛集训教学模式特色建设。一是对接世界技能标准,建设国际国内一流实训与竞赛集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等。二是坚持竞赛引领,率先对标国际国内标准和规则,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引领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将技能竞赛理念升华为教育教学理念,将竞赛规则规程、标准规范引入专业教学标准,将竞赛项目、竞赛内容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内容,将竞赛作品评价标准细化为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将竞赛集训模式延伸为课堂教学方式,将竞赛集训成果转化为学生学习成果,竞赛教学与日常教学高度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

六、集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特色建设,为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搭建重要平台

技工院校在开展学制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同时,还积极承担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职工转业转岗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技能扶贫、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技师技能研修等,普遍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各类劳动者提供技能鉴定和技能评价等工作,增强了技工院校的服务功能。技工院校基于集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特色建设,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盘活用好技工院校优质资源、资产和资金,把技工院校打造成集学制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竞赛集训、公共实训、就业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基地,发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集聚、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高素质技工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从技工到英雄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我看竞赛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
培养造就高素质咨询工程师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