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2021-12-02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第一中学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民族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第一中学 林 军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并坚持将家国情怀作为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教师愈来愈意识到,历史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历史知识,使其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还要注重学生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的培养,形成一定的家国情怀素养。

一、家国情怀素养的基本内涵

家国情怀素养是学习者在探索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具备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以及对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向往。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是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和探究,敏锐关注现实问题,深入体认家庭和谐与国家复兴之间的紧密联系,丰富人文情怀和爱国精神,涵养热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社会进步事业的崇高使命,不断增强热爱家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意义

(一)助力历史价值观培养

强化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有助于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和认同中华民族文化,明确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到位、价值和意义;认识世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从而激发为家国努力奋斗的动力。

(二)增强德育实效

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发挥家国情怀素养教育的德育优势,培育高中生的爱家爱国情感,提升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成德育目标。

(三)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落实落细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使学生更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实践,有效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敬仰和遵从、对家庭的维护和爱戴,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

三、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家国意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主动适应历史新课改的要求,根据历史课程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积极优化设计历史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师生互动情境中有效激发家国意识。

家国意识和民族观念是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应有内容。教师灵活选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必修2“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展播《民族企业家张謇的故事》微视频,通过介绍张謇的生平事迹和社会时代背景,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课本的认知,理解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进步和困境,从而走进张謇的爱国情怀,认识张謇为了抵抗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欺凌,立志振兴我国的民族工商业,维护民族利益,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贵情怀。又如,在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之红军长征”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长征精神”红色文化展图例、播放长征主题纪录片或“红色之路”Flash 课件,激励学生入情入境“重走”长征路,感受红军战士吃苦耐劳、奋勇前进的爱国精神,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可见,巧借生动的历史情境教学,能使学生明确自己应担负的振兴国家和民族的责任,理解家与国的联系,不断增强自己的家国意识。

(二)弘扬传统文化,增进家国认同

培育家国情怀素养,应引导学生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在我国几千年的久远历史中,浩繁的史书典籍、兴盛的诗词歌赋、深厚的儒家思想、精巧的造纸印刷技术、绵延的丝绸之路、精美的瓷器艺术、独特的民族节日等无不蕴含着家国的荣耀。所以,积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极大程度地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对辉煌宏大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例如,通过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进程中人们惯常坚持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和谐地将国家、社会、家庭与个人几方面统一成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充分展现了家国认同的博大情怀,奠定了国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基础。此外,中国还有源远流长的优秀历史文化元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为国家尽心竭力、鞠躬尽瘁,共同努力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充分彰显出热爱家国的美好情怀,并在世界民族之林鲜明地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风采。

(三)创新案例教学,涵养家国情怀

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结合相关史实案例,是对学生实施国情教育、涵养家国情怀的有效方法。

首先,选择富有启发意义的典型案例,能优化新课导入形式。例如,教师根据高中生历史学情,采用精彩的典故和故事、史料、地图、视频等生动的历史素材,做好导入教学,能指引学生融入历史课学习,尽情探索学习各种史实,促进家国情怀的培育。

其次,巧借恰当的历史案例,能优化课中探究,增强教育实效。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要点时,可以林觉民《与妻书》为载体,设置探究情境,渲染课堂氛围,增进历史感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又如,在必修1“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教学时,利用专题案例,将“1840 年鸦片战争英国打开中国国门”和“2017 年10 月中国海军潜艇编队开进金丝雀码头”两则材料引入,指导学生进行今昔对比分析,能突破探究疑难,使学生更进一步感受百年中国的巨变,理解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逐步实现繁荣复兴,有效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最后,巧借时政案例,升华探究实效。例如,在必修2“交通与通信的变化”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近代铁路和通信发展”知识点,在探究“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之后,教师适时补充“春运中国的奇迹”“英国引进中国高铁”等案例,拉近历史与当下的距离,鲜明地向学生展现新时代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接着,在探究“通信发展”之后,又适时补充了“中国5G 技术的发展”,促进学生在比较中充分感悟现代中国交通和通信的突飞猛进,欣喜地感受到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和力量,增强近代史学习效果,助力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拓展教育实践,开阔国际视野

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还应勇于打破教材和课堂的局限,激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教育学习实践,拓展历史素养教育活动,不断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一方面,拓展历史素养教育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探究历史体验,学会搜集历史资料、掌握史学证据、评析历史问题,能激发探索历史的热情,深化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理解。拓展家国情怀教育,应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更好地领悟历史教育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思想意义,教导学生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和民族自信,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平凡朴实、平易近人的活动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参与实地考察,提高历史实践学习效果,增加交流互动的机会;或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革命历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等,开展历史研学,深度感受丰富的红色文化,让学生养成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崇敬,激发爱家爱国的自豪感;或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有利契机,开展历史简报制作、历史剧汇演、历史故事演讲、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激起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愿望和热情。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开阔国际视野,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学会从容应对激烈竞争的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在现代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环境中,中国与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世界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勇于放眼全球,不断开阔自己的国际认知视野,善于从比较中辨析我国社会历史与他国的差异性,求同存异,不断谋求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切实落实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我们要让家国情怀在学生心底牢牢扎根。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持续优化历史教学,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坚持以培育学生健全向上的人格、形成崇尚家国和民族的信念为宗旨,真正推进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教育。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民族
我们的民族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多元民族
略谈“家国情怀”
“五老”情怀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