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2021-12-02王晋芳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双创工匠培育

王晋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100029)

一、问题的提出

“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国家创新经济发展转型之际充分发挥广大群体创造活力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径。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多渠道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1]在这一背景下,应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我国提供应用型优质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则是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千锤百炼的品质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2]工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及推动我国适应复杂的国际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部分大学生对未来缺乏目标和规划、自我约束力不强、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梳理分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有利于总结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经验与缺陷,更好地改进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方式。

二、“双创”背景下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

在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我们需要适应个性化制造时代,能够把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并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3]培养和充分调动社会经济所需要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活力、积极性,才能源源不断涌现出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5]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培育大学生专业专注、开拓进取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匠精神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

1.学习工匠精神,形成创新思维方式

每当人类工业获得巨大发展,生产技术突飞猛进之时,我们总能发现其中必然伴随着工匠精神的影子。工匠精神作为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推动着世界工业的前进与发展。工匠们通过长年累月积攒的实践经验对产品进行思索革新,从而做到与时俱进。工匠们在其工作中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会不断地学习。因此,大学生可以在学习工匠精神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在现代社会,浮躁与追名逐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种思潮迅猛传播,这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与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之中,大学生不仅应该脚踏实地学习钻研,而且应保持一颗好奇心,与自己对话,与思想交流,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

2.锤炼工匠精神,积累创新创业经验

工匠精神作为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精神产物,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样具有指导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所培养的工匠精神使大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意识活动也具有主动创造性,创新创业是一种集创新与挑战并存的社会化实践活动,具有执着、坚韧的工匠精神,使当代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职场的严峻挑战和竞争。因此,锤炼工匠精神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加注重创新创业的细节和风险,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二)工匠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1.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形成严谨专业的态度

工匠精神承载的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态度。这种严谨的态度正是匠人在工作中所追寻的。面对困难时将各个部分分解,逐一攻克,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身不足,在比较中探索成功的秘钥,排除畏难的情绪从而坚定成功的信心。正是这种精细打磨、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激励着严谨踏实、勇于探索的能工巧匠们,使他们竭尽所能,将职责所规定的“应该做的事”做到极致。他们所体现的这种态度激励着大学生在做事情时全身心投入,做到深思熟虑,一丝不苟。

2.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使其内化为个人的职业自觉

工匠精神应是每个人做事的自觉追求,应是整个社会的普遍认同,更应是一种全民的信仰。把工匠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职业自觉是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进步的坚实力量,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支柱。工匠精神的学习可以提高大学生在实践中履行职业操守的能力,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中形成严谨踏实的作风,促进其成长成才。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个想法都是自己思想意识的表达,是自我认知对客观世界理解的真实写照。因此,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学生应该视自主自觉为生命的一部分,忘情地投入学习生活,将自我价值贯穿于学习与工作的始终,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获得感与幸福感。

(三)工匠精神对我国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1.工匠精神是加强国家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

创新创造是工匠精神的延伸,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思想的进步与技术的革新需要一批大国工匠,经济结构的转型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也需要一大批创业人才。我们需要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一批批勇于创新的新时代的劳动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工匠精神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形成需要学校的培养,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软实力,不仅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提供了产品技术的支持,同时为我国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的人才支撑。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企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当企业缺失了勤劳认真、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时,诸多员工也会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便会使企业走向没落。反之,追求极致的完美,勇于创新才会打造出精品,提供好服务,守得住匠心,留得住人才。

三、“双创”背景下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之下,产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在资本主导的市场之中大学生极易迷失自我。他们进入大学后可能对未来缺乏目标与规划,脱离老师和父母的管控后自我约束力也会减少,缺少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探究在“双创”背景下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需要高校、政府以及企业三方面相互配合,通过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其全面发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地领略、感悟工匠精神的魅力和价值,从而获得提高。

(一)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1.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质是充分了解和认识自我,根据大环境审时度势,制定恰到好处的目标,用目标引导和激励个人的职业行动,挖掘个人的潜能,力争做到最好,从而使人生过得充实并且富有意义。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对学生负责的准则,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尽早建立自己的目标,认真做出自己的人生规划,从而使他们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自我测评,了解职业方向并且认识自我。高校教师可以运用自我分析或测评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测评,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与职业,以便今后更好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

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时代发展的需求

职业规划要考虑适应社会的需求,发展的要求,这样才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无论是弃医从文的鲁迅,还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他们在青年时进行职业规划都以现实需求为根本,把职业规划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最终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因此,高校教师在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考虑时代发展的需求,在讲授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时就要加以引导,使高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的需求相契合;使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相关职业的人才需求相契合;使大学生的择业与时代的召唤相契合,到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发光发热。

(二)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全面发展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健全的人才,社会的和谐发展更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当前,为了使学生成为具有高专业素养和审美品位的人,应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审美情趣,以便促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成为至善至美、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在这样的精神引领之下,每个人都受到积极正面的熏陶,在面对相应的职业问题时也能具备专业素养与道德,在内心层面上成为自由全面的人。

2.引导学生正确践行全面发展

社会在发展,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的运用可以使其得到磨炼与创新,使每个人在其专业领域能够得到发展与提升。实践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每个人通过实践才能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努力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的良性互动,鼓舞和引导人们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体。此外,教师在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通过心理梳导使学生认识到每个方面都做好是不现实的。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要引导其对某一长处进行重点发展,不是面面俱到的发展,从而使其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非“内卷”式学习。

(三)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1.建设师资队伍

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要及时补充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加强对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逐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宽松舒适的办公环境使教师自觉学习新知识,从教师自身做起,改进教学新方法、新途径。高校可以聘请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专家定期开展系统讲学、案例讨论、举办座谈会等方式对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指导,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积累教学经验。[5]此外,各高校创新创业教师们也可以举行经验交流会进行探讨与学习,解决在培养模式、培养方法或者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2.开展交流活动

工匠精神具有知行合一和勇于创新的特征。在学校这个开放式的环境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交融,学生们的思维与能力也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实践方式对大学生思维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善,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目的。高校与高校之间举办创新创业座谈会,学生们可以通过座谈会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互相交流彼此的经验,为实现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此外,高校间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不仅可以展现出学生们的创新风采,而且为学生的实践成果展示、交流和改进提供了一个更大更好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工匠精神。

(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1.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双向发力

政府应对高校的体验教学与实践基地提供多渠道的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将税收减免政策或补贴政策给予同高校合作开展教学实践体验基地的企业。与此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还需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完善高校与相关企业的育人合作机制,鼓励校企合作,促使企业为高校的发展建立更多优质的社会教学实践基地,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发展平台,更加深入地感知、体悟工匠精神。

2.企业与高校合作探索

作为一种职业价值观,大学生想要将工匠精神真正内化为自身的职业文化素养,就需要其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将工匠精神上升为理性的认知,最终在实践中得以完成。企业通过创办教学实践基地,可以探索一条与高校合办教学实践基地的新模式。在与高校的合作中可以考虑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回报,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储备相关专业的人才。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营销策略大赛等活动,对企业起到宣传作用的同时,给大学生提供多个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促进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四、结语

在“双创”背景下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人才。大学生们在新时代的召唤下践行唯新不破的理念,秉承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切实的思想与行动传承工匠精神,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猜你喜欢

双创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工匠神形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