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场域设计 推动深度学习
——浅谈吴文化田野之旅研学活动实施策略

2021-12-02华俊红

好家长 2021年8期
关键词:廊道创设班级

文 华俊红

根植于吴文化沃土的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长期致力于吴文化特色教育的研究。在“开放的教育、流动的课程”课程建设理念引领下,运用自然生态理论,以室内自然材料、园所自然环境和周边人文生态资源为背景,引领幼儿亲近自然,走向田野,通过观摩、远足、实践等方式,开展田野学习活动,引领幼儿现场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一步完善“吴韵·自然”课程体系。

一、丰富“游戏场”,创设自主游戏场域

我们依托区域化游戏活动场域,围绕“吴韵·自然”的课程建构,通过学习、审议、观摩、研讨等活动,对区域游戏进行主题式重构。

从内容上全面调整,力求高度契合主题内容。在“吴韵·自然”课程框架下,我们对原有主题进行园本化重构,力图使主题活动内容更加契合幼儿的当下需要。例如,在春学期,建构“伯渎春色”“泰幼一夏”“吴地人们的工作”“再见了,泰幼”等主题,在游戏化情境中引领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从性能上逐步优化,力求有效利用自然材料。在区域游戏推进中,我们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主题,建立以自然材料为主的班级资源库,兼顾高低结构材料的有效利用。在“伯渎春色”主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搜集吴地春天的植物类资源,丰富区域游戏内容。

从后期再利用方面配套,力求更方便快捷。我们通过区域材料资源素材库的建立,将材料按主题实施的逻辑分类建立目录,通过实物照片、材料制作视频、材料使用影音等方式,不断丰富资源素材库内容。资源素材库的建立为班级教师主题区域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引领幼儿深度学习。

二、延展“生活场”,拓展户外游戏空间

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自由探索、主动建构,使认知和情感需求都得到满足。我们拓展幼儿游戏空间,在“吴韵·自然”的课程建构过程中创设“泰幼小镇”游戏场,再现生活化的集市场景。在“泰幼小镇”创设过程中,充分听取幼儿的需求,师幼共同商量将“滴滴车行、加油站、休闲小站、开心农场”确定为“小镇”里本阶段的游戏项目。经营中的“泰幼小镇”热闹有序,幼儿沉浸在其中。

我们结合自然教育理念,开展“自然氧吧”游戏场建设,充分利用户外自然资源,将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等区域由室内转向室外,力求每个角落都焕发生命力,促进幼儿的探索向深度进发。“自然氧吧”学习区创设相对固定的户外各领域区域,有户外美工区、科学区、表演区、音乐区等区域。在游戏推进的过程中,师幼不断建设资源库,以满足活动的需要。

三、优化“实习场”,探索情境游戏实践场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成长的重要指标。探索主题式社会性游戏,为幼儿园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建立有效联系。我们结合吴地文化生活场景,探索以节日等重要生活节点活动为依托的主题式廊道社会性游戏。

创设主题情境。以学期为周期创设廊道社会性游戏基本场景,将廊道创设了16 个游戏场景。每个班级重点创设两个游戏场景。正常情况下开展混班游戏,疫情背景下开展班级轮转游戏。例如,在“欢欢喜喜鸿山年”主题活动中,我们创设“鸿山集市”廊道游戏:在泰幼走廊里开设一个具有吴文化韵味、鸿山地方特色的小型集市卖场。这里有很多鸿山当地的特色店铺,游客可以自由出入。这样的游戏场景将吴地过年的习俗以游戏的方式呈现给幼儿。

探索活动模式。在学期为周期创设廊道社会性游戏基本场景基础上,开展与班级主题活动相契合同时兼顾时令节气和传统节日等要素相关联的活动,逐步推进游戏进程。例如,春学期主要探索以清明节和端午节为例的主题式廊道游戏,将吴地传统文化和幼儿的学习有机融合,为幼儿的游戏活动与现实生活打开有效通道。

猜你喜欢

廊道创设班级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创设未来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