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少阳为枢”论治胃癌前病变*

2021-12-01田晶晶袁红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水液少阳三焦

田晶晶 袁红霞

1 天津市南开医院 300100; 2 天津中医药大学; 3 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近年来,据全球统计,胃癌的发病率上升至5.7%,死亡率也上升至 8.2%[1-2],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胃癌前病变是指容易发生恶变的胃黏膜的病理状态,其中包括胃黏膜的萎缩状态、肠化、不典型型增生[3]等,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4-5]。现代医学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以对症和定期随访为主,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中医药在治疗胃癌前病变方面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改善胃黏膜萎状态、逆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量等方面疗效明显。笔者临证通过少阳为枢理论治疗胃癌前病变,屡获奇效。

1 少阳为枢的理论

少阳为枢出自《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6],“太阳为开”是指身体之阳气发散于外,“阳明为阖”是指身体之阳气蓄积于内,“少阳为枢”是指身体之阳气存于内外之间,主宰着阳气内外开阖的功能[7]。三阳经中,少阳经属于半表半里,为出入的枢纽。因此,少阳为枢有四个含义:一为转枢身体之邪气,将阳明之里邪或少阳之半表半里的邪气转枢到太阳之表而解。二为调达气机,少阳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调畅一身气机运行。三是调节水液代谢,三焦是水液的运行通路,少阳可以通利三焦水道,使全身津液代谢顺畅。四是升发相火,为五脏六腑的功能启动之源。

从脏腑经络而言,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归属于少阳经。足少阳胆之经脉起于目外眦,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通调一身气机,人体阳气借此升发条达,联系胆、肝、目、耳等脏腑器官,也为多气少血之经,子时气血注此。手少阳三焦之脉,散络心包, 遍属三焦。分布于胸中,联系心包、膻中、三焦等,故胸中气机的升降和心包的功能都与手少阳三焦经密切相关,其与足少阳胆经交接于目外眦,为多气少血之经,亥时气血注此。 因此三焦为元气、津液、相火输布全身的通道。人体五脏六腑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少阳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

从调畅气机而言,《内经》云:“凡十一脏均取决于胆也。”张志聪认为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9]。可见,肝的疏泄功能、脾的运化功能以及胃的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运行,都需要胆的枢转功能正常。 如果胆经枢持功能失常, 可直接影响肝的疏泄,肝疏泄不畅,则全身气机郁滞,中焦脾胃斡旋全身气机升降[10], 脾主升清阳,以升为健,胃主降浊气,以降为和,胆的疏泄功能受损,则脾胃中焦气机不畅,脾胃气机升降及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均不能正常运行[11]。三焦主气,调节全身气机升降,是全身元气到达身体五脏六腑的通路。

从调节水液代谢而言,三焦是决渎之官, 水道从之而出,可见指在全身水液的调节的过程中,三焦起着主导作用,水液代谢与肺、脾、肾等脏腑相关,但是三焦却是不可或缺的水道;如果三焦功能受损,调节水道的功能受影响,会出现小便不利、浮肿等症状,正如《灵枢·本输》曰:“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可见,三焦在水液代谢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故有“决渎之官”之称。对于临床上此类疾病, 可考虑能从三焦而治之,往往效如桴鼓。

从升发相火而言,《血证论》中认为胆司相火,相火在三焦进行宣发,但是却在胆腑寄居[12]。可见,相火寄居于胆腑, 但依靠三焦的功能才能宣发于上下内外。三焦流畅通达,冲斥表里,温煦周身,胆精司降,胆气司升,胆之相火宜通达流畅,正合枢之本性。两脏相协参与阳气的旋运机制, 并统气水相火, 共为少阳枢机[13]。

2 基于“少阳为枢”论治胃癌前病变

祖国医学中并无胃癌前病变病名,根据其症候特点及临床表现多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吐酸”等疾病范畴,诸多医家认为胃癌前病变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多通过辨证论治、经验方等治疗,将其病因多归结于脾胃虚弱、感受外邪、饮食内伤、 肝郁气滞等。少阳枢机不利,少阳经之胆经和三焦经受邪,胆腑不通,无法通调一身气机,阳气不能升发条达,三焦不利,气、津液、相火输布全身的通道不畅,人体五脏六腑之生理功能无法正常发挥。笔者认为胃癌前病变多为长期外邪侵袭、饮食不节、过度思虑,或素体脾胃虚弱,影响少阳枢机,少阳枢机不利,开合失司,邪气无法转枢,气机升降失常,水液代谢障碍,相火升发不畅无法启动五脏六腑之功能而生本病,故多运用柴胡剂加味治疗,柴胡剂和解少阳、调达枢机,疏利胆腑和三焦,枢转邪气,调畅全身气机津液,升发相火。临证中,少阳胆腑不利,相火内郁,循经上犯,中焦气机升降失司,而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苦、咽干、心烦喜呕等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少阳三焦不利,水液输布障碍,则水液亦停滞,内聚成饮,饮停中焦,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干、小便不利、大便溏等症者,多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

3 验案选录

3.1 胆腑不利,相火内郁 患者男,64岁,2017年8月10日初诊。主诉:胃脘胀痛5年余。刻诊:胃脘胀痛,两胁胀满,情绪不畅后加重,恶心干呕,口干口苦,纳少,寐可,二便调。舌暗红,边齿痕,苔薄白,脉沉弦。胃镜:疣状胃炎;病理回报:(胃窦)中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部分腺体呈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处方: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白芍10g、枳壳10g、炙甘草10g、川芎19g、陈皮10g、香附10g、莪术10g、生姜3片、大枣5枚,共7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自诉口干口苦减轻,但仍有两胁隐痛,脉沉弦。上方白芍增至20g, 炙甘草增至20g,共14剂,水煎服。

三诊:患者诉诸症明显缓解。守方再服14剂,予水丸调理善后。至2018年5月8日复查胃镜:慢性胃炎,病理回报:(胃窦)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

3.2 三焦不利,水饮内停 患者男,70岁,2017年11月10日初诊。主诉:胃脘胀满2年余。刻诊:胃脘胀满,伴两侧胁肋胀,口干口苦,无恶心呕吐,烧心,反酸,烦躁,易急易怒,纳差,寐安,小便频,排之不畅,大便溏,2~3次/d。舌淡胖,边齿痕,苔白,脉弦细。胃镜:慢性胃炎;病理回报:(胃窦)重度萎缩性胃炎,腺体重度肠化伴非典型增生。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15g、桂枝10g、干姜6g、天花粉10g、黄芩25g、生牡蛎15g、炙甘草10g、乌贼骨20g、大贝20g、仙鹤草30g,共7剂,颗粒剂冲服。

二诊:患者胃脘部及两肋胀满明显缓解,烧心反酸几无,大便基本成型,1~2次/d,效不更方,继服上方2周,后丸药善后调理。

2018年11月复查胃镜:慢性胃炎,病理回报:(胃窦)黏膜慢性炎症。

4 讨论

柴胡剂为少阳证的主方,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疏利胆腑、升发相火的功效,若邪犯少阳,影响少阳枢机,胆腑不利,相火内郁,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少阳三大提纲证,以及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或然证,均用此方。吴人驹《医宗承启》认为为:“太阳为开, 阳明为阖, 少阳为枢。汗之则犯太阳, 下之则犯阳明, 惟有和之, 不汗不下, 而寓且汗且下于其间, 小柴胡汤取为专任”[14]。若邪犯少阳,胆腑内郁,三焦不利,水饮内停,而出现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往来寒热,心烦者等症状者,可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历代医家均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心烦,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所致;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则少阳枢机不利,影响三焦,三焦气化不利,出现水液输布障碍,故予柴胡桂枝干姜汤,疏利三焦,温化水饮。在临证治疗胃癌前病变善于运用枢机来调治,利用柴胡剂加减, 和调枢机,疏利胆腑及三焦,升发相火,结合整体观念,随证治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水液少阳三焦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背后七颠百病消
垃圾分类
童心童画
《三千年》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小穴位 大健康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