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津区柑橘黄龙病防控策略

2021-12-01刘虹君张建华尹诗琳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桩头黄龙种苗

刘虹君,苏 秀,张建华,尹诗琳,唐 甜,王 谢

(1.成都市新津区农业农村局,成都 新津 611430;2.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 成都 610041;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4.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成都 温江 611130)

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属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柑橘生产上危害最严重和最具破坏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有柑橘“癌症”之称。2020年9月15日,柑橘黄龙病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目前,柑橘黄龙病已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四川等地出现,而新津境内还未在定植的柑橘上发现该病。但是,近年来柑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部分种植户为追求快速经济效益,热衷于引种桩头,且检疫意识薄弱,极大地增加了柑橘黄龙病的发生风险,必须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控措施,阻截柑橘黄龙病疫情传入扩散,确保柑橘生产安全。

1 病原特征

柑橘黄龙病病原为亚洲韧皮杆菌(Liberbacterasianticumjagoueix.),属韧皮部杆菌属细菌。病原菌呈圆形、卵圆形,大小(50~600)μm×(170~1600)μm。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左右,在10℃以下及35℃以上生长缓慢。卵形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5~35℃,适温为15~25℃,该病原可侵染柑橘类果树[1]。

2 发病症状

柑橘黄龙病在田间以夏梢、秋梢发病最多,其次是春梢。新抽出枝梢在树冠顶部出现明显的“黄梢”,病叶常成斑驳型黄化状、均匀黄化状、缺素型黄化状。在病果上表现出两种发病症状,即青果、红鼻果。青果病主要表现为果实成熟期不转色,呈青软果(大而软)或青僵果(小而硬);红鼻果主要表现为成熟期果实转色从果蒂开始,而果脐部分转色慢而保持青绿色,形成红鼻果。

3 传播途径

柑橘黄龙病可通过嫁接传染、苗木调运传播和柑橘木虱自然传病。柑橘木虱对黄龙病的传播主要由成虫进行,高龄若虫也可传播。

4 防控策略

4.1 防控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统防统治”的原则,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突出重点,落实关键技术,组织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程序化、规范化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

4.2 建立防控体系

成立柑橘黄龙病专项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为组长,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镇(街道)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协调,加大投入,明确责任,切实推进柑橘黄龙病防控,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属地责任、群防群治”的防控机制。区农业农村局成立柑橘黄龙病专项防控技术指导小组,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推进柑橘黄龙病科学防控。

4.3 做好柑橘种植动态监管台账

普查是掌握疫情动态的基本手段,也是开展防控处置的前提和依据。为严密监控新津区柑橘种植发展情况,深入开展柑橘种植调查,做好柑橘种植动态监管台账。调查对象为新老果园、桩头种植区和苗木繁育基地。充分发动区、镇(街道)、村、组四级干部力量,坚持定期调查与随时随机调查相结合,专项调查与群众报告相结合,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园、园不漏株”,确保疫情发现在早、控制在先、处置在小。据详细调查,全区柑橘种植面积达1333hm2,其中桩头种植面积80hm2,柑橘种苗基地5个,面积86hm2,主要繁育品种包括金秋砂糖橘、香橙、沃柑、爱媛、大雅、春见、红桔、柚等,预计产量1877.5万株。种苗繁育基地能够按照要求落实检疫预防控制制度,建立了种植生产档案,有专人负责种植基地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工作,能够按时申请产地检疫。而部分种植户从区外引进桩头、种苗未及时申报的情况较严重。

4.4 开展黄龙病和木虱排查

在详细掌握柑橘种植情况后,分别在4月初~5月上旬(春梢),6月底~7月中旬(夏梢)和9月(秋梢)3个关键期,对全区2016年以来种植的外来桩头、苗木开展黄龙病和木虱疫情排查。对每一个调查地块进行编号,详细记录调查时间、地块地点及经纬度、种植面积、品种名称、调查株数、疑似病株数和业主姓名,排查面积0.1万hm2次。对发现的疑似病株进行采样,送至省农业农村厅指定检测机构—四川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检测,送检400个样品,未发现黄龙病病毒。同时,在邓双镇文山村禄久农场柑橘种植园建立黄龙病和木虱定点监测点,聘请该种植户为群众监测员,协助监测,1~4月和10~12月每半月开展1次调查,5~9月每周开展1次调查。

4.5 开展木虱防治

4.5.1 物理防治 利用木虱的趋黄性,由区农业农村局集中采购2万余张黄板发放给柑橘种植户,3~10月在树冠上部较突出的枝条上,每667m2悬挂黄板25~40张,悬挂7~10d,检查黄板上是否有木虱出现,注意保持黄板粘性。

4.5.2 化学防治 柑橘黄龙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病菌通过柑橘木虱进行传播,因此防止柑橘种植地出现木虱,有利于降低柑橘黄龙病的发病率。全年分4个不同时期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木虱。第1次: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春梢萌芽期),春梢发芽,木虱成虫开始大量产卵繁殖。防治药剂:10%吡丙醚1000~1500倍、18%吡丙醚·2%甲维盐3000倍、2.5%吡丙醚·7.5%吡虫啉1000倍、70%吡虫啉WG5000倍。第2次:5月下旬至6月下旬(夏梢抽发初期),第1代成虫在夏梢的嫩芽、嫩梢上产卵。防治药剂:10%吡丙醚1500~2000倍、18%吡丙醚2000~3000倍、2%甲维盐3000倍、7.5%吡虫啉1000倍、70%噻虫嗪WG5000倍。第3次:7月底至9月(秋梢抽发期),木虱世代重叠为害最严重时期,也是防治柑橘木虱的关键期。防治药剂:75%吡虫啉1000倍、顺式氯氰菊酯1000倍、40%毒死蜱1000倍、70%吡虫啉WG5000倍、70%噻虫嗪WG5000倍。第4次:冬季采果后至春季萌芽前(冬季清园),主要杀木虱成虫,减少后期成虫产卵量和降低卵孵化率。防治药剂:10%吡丙醚1500倍、18%吡丙醚·2%甲维盐3000倍、2.5%吡丙醚·7.5%吡虫啉1000倍、40%毒死蜱1000倍、顺式氯氰菊酯1000倍。

4.6 加强果园管理

管理粗放的果园更容易感染黄龙病,因此,应注重指导柑橘种植户加强果园管理。种植柑橘的时候根据不同品种和土壤环境条件按照合理的密度进行定植,不宜过稀或过密。一年施肥2~3次,夏肥重施、采果肥及时施、春肥看树施,增施磷钾肥、有机菌肥,控氮肥,及时补充硼、锌、钼等微量元素,促使橘树健壮而不旺长,提高抗病力。加强三梢管理,及时疏芽、疏枝,促使新梢抽发整齐一致,缩短嫩梢期,改变柑橘木虱繁殖生长环境,减少柑橘木虱发生。及时清除果园内枯枝落叶和杂草,确保树内通风透光,增强树势。对房前屋后、路边的零星柑橘树及其它木虱寄主植物(如九里香、黄皮等)进行越冬调查,如发现木虱,立即施药防控。

4.7 加强检疫监管

种苗繁育单位或个人必须有计划地在无植物检疫对象分布的地区建立种苗繁育基地,新建苗圃在选址以前,应征求区植保植检站的意见,经夏梢转绿后、秋梢转绿后和出圃前三次产地调查合格后,方可开出产地检疫合格证书。任何单位或个人禁止销售或种植从新津区外调入的未经检疫合格的柑橘桩头、种苗。凡从区外违规调运未取得农业植物检疫证书的柑橘桩头、种苗,将依法查封、销毁或责令改变用途。设置违规调运柑橘桩头、种苗举报电话。组织全区柑橘种植大户签订《植物检疫承诺书》,增强其主动申报检疫、防范疫情传播的意识。

4.8 强化宣传和培训

宣传是阻截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助推剂。一是召开柑橘黄龙病防控专题培训会,将调查、处置和防控的关键技术作为培训内容,培训镇(街道)农业分管负责人、农技人员、柑橘种植大户、柑橘育苗业主等500余人次。二是利用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农业科技赶集活动,组织检疫人员到种苗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等地开展设点宣传,悬挂宣传横幅20余条,发放《柑橘黄龙病危害识别与防控》《植物检疫条例》等宣传挂图、明白纸2万余份,接受现场咨询400余人次。三是利用微信群、“农信通”平台向广大种植户、农业企业发送宣传信息3000余条。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培训,广泛宣讲柑橘黄龙病危害的严重性、发生和传播规律、防控策略以及感病后的处置方法等,切实增强了广大果农的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了疫情阻截防控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桩头黄龙种苗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等价转化
灌注桩水下扩大桩头施工技术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农业数字大脑”保障种苗茁壮成长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雪舞黄龙
旋切截桩机在京石铁路客运专线CFG桩桩头截除施工中的应用
黄龙河川道
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液压蜂窝式快速破桩头施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