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之思

2021-12-01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嘉陵江路小学郭凤伟

青年心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统计图数学知识数学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嘉陵江路小学 郭凤伟

素质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破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强调学生分数和成绩的观念。数学是三大主要学科之一,在小学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趣,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可以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核心素养。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一些思考。

一、回归生活,实践中我寻知识,吸引注意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因为数学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实践中找寻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相对较难的过程,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数学学习有着畏难心理。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设置好生活化问题,问题要由浅入深,难度不能过大,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魅力,使学生爱上数学。

比如: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购买文具”“购买玩具”等,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家校合作模式,鼓励家长去购物的时候带上学生,要求学生记录下家长所买的物品和价格,结账时运用加减乘除法计算所买物品的总价格。不少学生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有趣,还可以计算生活中的问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实践精神。在某一学期的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平时的生活问题相结合,真正做到了理论结合实践,有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放手”教学,利用竞争游戏,鼓励学生合作

素质教育要求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够整体提高教学效率。我认为要想优化数学教学,必须要给予学生展现自己的空间,也就是要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糖罐教学”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学需求,当下合作探究型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探究型的教学模式。研究发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合作探究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发言、敢于发言、快乐地学习。

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组内合作,也可以鼓励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比如: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设计图表统计题等。把游戏融入计算练习,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加入计算练习,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乘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引入丢手绢的模仿游戏,在学生衣服上贴上数字,模仿丢手绢游戏的规则,一个学生在圈外跑,其余学生围成圈,教师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圈外的学生寻找正确答案,并把手帕丢在贴有正确答案的小朋友的背后,再围绕其余学生跑一圈,由衣服贴有正确答案的学生追,若追上了就由原学生继续玩,若没有追上就由该学生替代原学生继续游戏。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圈外的人是否掌握了知识点,也可以检验贴有正确答案的同学有没有掌握。但需注意的是,教师若不规范游戏教学方式,则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无法使学生完全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范游戏教学方式。利用竞争游戏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相互竞争,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师自主发展,数形结合,提高效率

学生的发展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数形结合思想教育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数形结合思想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入研究教学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轻松理解并掌握数形结合的相关知识。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一般都是以形象直观为主,要想让学生牢牢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建立有效的教学体系,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去感悟、参透数学知识中包含的数学思想,从多方面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师作为学生的“指路明灯”,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去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成师生共赢的目标,从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课堂。

例如:统计概率领域中,以形助数。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统计概率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抽象。统计概率领域包括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描述并且分析结果,帮助学生有效地推理、猜想。常见的统计图形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等,结合以形助学的教学策略,能让学生更好地分析出数据的特征并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个扇形统计图,内容是本班学生近视人员的真实数据,通过展示图形让学生分析出本班近视人员的人数、未近视人员的人数以及不确定是否近视的人数。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扇形图能够直观地了解本班近视人员的情况,利用直观的统计图去寻找答案,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而达到“以形助学”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四、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概念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人们能够通过网络快速地获取知识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信息便捷、快速、共享性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网络信息资源。互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堂上的有效互动,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对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来丰富互动的渠道和形式,以此实现互动的有效性,让信息技术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在互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的主体,让教师、学生、家长都参与互动,以此来提升互动的全面性,让多方进行沟通和交流,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让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实际的情况和教学理念,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本课堂教学内容后,可以预留5—8分钟的时间,引入一些与本课堂相关的知识拓展内容。在教学“勾股定理”的时候,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找寻相关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让学生明白数学文化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杰出的发展,《周髀算经》已经对勾股定理的公式和相关证明进行了阐释,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数学历史和数学文化的内涵所在。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既能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开展“扇形统计图”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后探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动手学习,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数据收集,对象可以是社区、班级同学、学生家长等,将收集到的数据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在探究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想法及时上传到慕课平台,教师在线进行解答,以便于学生继续开展探究活动。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内容的学习。流于形式或“填鸭式”的教学,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佳。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考虑,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统计图数学知识数学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学会选择统计图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