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

2021-11-30徐继红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结构设计服装

徐继红, 唐 灿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2020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高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也应联系服装专业知识背景,充分挖掘相关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地拓展其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涉及的行业、国家、历史、文化等角度,丰富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课程的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2],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为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3]。

1 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

1.1 确立课程思政目标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基础”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系列课程的基础。学生通过对结构基础概念、人体测量方法、制图标准的学习,完成服装原型的结构设计,实现服装从平面设计效果图到立体成衣造型的变化[4]。在“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迫切而必须的,其目标包括:规划部署课程思政工作,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专业课程教育的重要目标,提升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高度;充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紧密围绕“德智体美劳”的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立德树人”、成才与成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等要求,充分整合学校资源,构建自上而下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5]103;以学院专业教研室为基础,建立“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基础”课程思政小组,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研讨活动,分享交流课程思政实施情况,不断改进课程思政框架具体内容,构建“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基础”课程思政案例库;建立课程思政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关心的热点内容,追踪课程思政的成效。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基础”课程思政的实施应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爱行业为主线,紧密围绕着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法治意识、思想道德修养等内容展开,系统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6]。

1.2 搭建特色课堂教学框架

挖掘“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基础”课程思政元素,确定思政元素融合点、融合内容和融合方法。通过专业拓展、人才培养、社会活动等架构系统性的课程思政教育路径,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探究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提升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文化自信,以自身专业技能为基础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实现教育、传承和创新纵向一体化,将立德树人融入“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基础”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思维和价值引领的统一[7]。

2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中的思政元素

2.1 爱国主义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将学生培养成怎样的设计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价值观。在专业课堂上,要讲好中国故事,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例如,在裙原型纸样设计部分,结合国庆阅兵中女兵穿着的直筒裙为案例,展现中国女兵的飒姿,激发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2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等。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新精神、职业道德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育目标培养相结合,将核心价值引领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职业认同和崇高的职业理想。例如,在讲授衣身原型平面结构纸样设计部分,邀请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举行分享会,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2.3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并不仅仅指拥有高超的技能,还蕴含着时代的新要求。一方面,现代工匠要求具有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另一方面,现代工匠还要有深刻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例如,在介绍省道基本概念时,引出传统旗袍工艺,通过对传统旗袍推归拔贯的精妙工艺的展示让学生领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4 传统元素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传统文化中的尊老爱幼、以民为本、自强不息、诚信等理念和人文精神,对于学生的价值引导具有借鉴和传承意义。

2.5 美育

美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融入专业课程的教育当中。服装行业本身就是创造美的行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育更要处处渗透美育。例如,在讲解原型款式变化时,结合我国时尚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流行趋势,让学生感受美,激发学生体会美、创造美的热情。

3 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3.1 知识模块与思政目标

在服装结构基本概念模块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在省道基本概念模块融入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在裙原型纸样设计模块融入爱国主义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衣身原型纸样设计模块融入行业职业素养,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职业素养。

3.2 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

“课程思政”的设计,要和课程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把课程置于学校发展特色与背景之中挖掘爱国主义、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美育等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专业课堂中。在这一过程中,精选教学案例必不可少,单靠某一个教师是不够的,要协同专业团队的力量,收集课程的思政教学案例,形成思政教学案例库。同时,定期地对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讨论,不断修改和更新。尤其要注意收集本专业、本学院和本学校的案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从而达到价值引领的效果。“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有利于“课程思政”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的传承与更新[8],也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借鉴与推广。得益于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思政教育进一步规范化、体系化,能够实现课程思政体系的有效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具体案例如下:

《周易·系辞下》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分为衣裳、深衣、通裁三种,“衣裳”是其中的一种形制,即上衣下裳,裳在古代指下裙。在介绍服装结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通过融入“衣裳”的典故,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文化自信。

中国大部分传统旗袍没有腰省,是通过推归拔贯改变经纬纱线的走向,使布料形状符合人体形态,形成旗袍特有的美感。在介绍省道基本概念时,结合省的本质,延伸介绍传统旗袍工艺,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

在讲授衣身原型平面结构纸样设计时,分享参加服装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的故事,主要宣扬她们刻苦钻研、对服装结构中的各种细节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求学生制作的结构图、样板图、成衣的数据准确,线条规范清晰。

在讲授原型变化原理时,鼓励学生查找分享中国流行时尚历史,丰富学生的美学知识,激发学生体会美、创造美的热情。

3.3 创新课程思政实施方式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情况,结合思政课的内涵和特点选取最佳的实现方式,通过适当的实现方式来帮助实现价值认知、增进价值认同、强化价值实践[5]102。在课堂上,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有机地结合多媒体资料,引入小组讨论、第二课堂、党员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对思政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引发学生共鸣,使教学活动与思政教育相契合,达到最佳的效果。

3.4 及时开展反馈评价

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覆盖,因此,课后反馈的收集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关键的一环。为落实课程思政的效果,要搭建一个学生反馈、师生课后互动的平台,可以采用座谈会、问卷等形式及时收集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于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程度、感悟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将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同时,定期进行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了解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等各方面的引导效果。通过反馈和效果评价,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实现方式,实现良性循环,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方案。

4 结语

为实现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思政育人的目标,提高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能力,必须提高思想重视,做好顶层设计,在专业课程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探索专业特色教学框架,建立专业思政教育案例库,明确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达成课程思政理念的广泛共识[9],将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培养服装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结构设计服装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基于服装设计要素的气质分析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探讨
道具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