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虚血瘀之老年颤证理论与临床研究

2021-11-30侯晓圆王学林杨明会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中医院北京00089解放军医学院北京00089陆军第955医院西藏昌都854000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肾精素问督脉

王 鹏,王 亮,,侯晓圆,王学林,李 晨,杨明会(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中医院,北京00089;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00089;陆军第955医院,西藏 昌都 854000)

颤证,常泛称为“掉”“振”“摇”“鼓栗”“颤振”等,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临床上还常见有神志方面异常的表现,与现代医学帕金森病有一定证侯学上的交集[1-2]。颤证之名直到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才首次提出,然历代众多医家对其病因病机有一定认识与研究[3]。该病基本病机多为本虚标实,病位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腑关系密切。《证治准绳·杂病》曰:“颤振,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表明该病好发于老年人群,且极难治愈。颤证临床分型众多,病因病机繁复,笔者基于颤证好发于老年群体这一发病特点,结合脏腑生理功能及其之间的联系,从肾虚血瘀病因病机分析,探讨其与颤证发生的关系,并根据随诊心得,将杨明会教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

1 肾与肝、脑及督脉生理上联系密切

1.1 肝肾同源,生理上相互协作

肝肾同源,肾水生肝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指出肝是通过肾之精髓化生而得,五行中属于母子关系。《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医碥》曰:“颤,摇也;振,战动也。”指出颤证的发生与肝关系密切。《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其充在筋。”肝在体合筋,为宗筋之主,“罢极之本”指出肝主司运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动的根本[4]。肝与肾虽结构与生理功能存在差异,但其起源相同,关系密切,肝肾生理上相互协作,是机体正常运动的重要保证。肝属木,肾属水,木生水,水涵则木荣,母壮则子实,肾阴充盛,则能滋养肝木,肝木条达,疏泻无虞,肢体骨节运动正常。《张氏医通·诸血门·诸见血证》曰:“气不耗,归精与肾而为肾精;精不泄,归精与肝而化清血。”即肾精充盛的情况下,藏布于肝,化为肝血,肝主藏血,调节血量,保证血能达四肢濡润四肢百骸。”

1.2 精神互用,肾与脑联系密切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经脉》),“肾主骨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诸髓者皆属于脑”(《素问·五藏生成》)。《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揭示了骨髓的生成依赖于肾精的充盛,肾精充盛,骨髓化源有足,能充于脑。“脑散动觉之气,厥用在筋”(《物理小识·人身类·血养筋连之故》),《存存斋医话》:“脑散动觉之气,厥用在筋……各有细路旁行,无肤不及,其以皮肤接处,稍变似肤,始缘于导气入肤,充满周身,无弗达矣。”表明脑与四肢百骸存在联系,且主司机体筋脉运动。肾藏精,精生髓,髓通于脑络,脑窍得充,积精则神全,神有所主,四肢运动则自如灵活,身健无病。

1.3 督脉与肾属络,联系脑窍

足少阴肾经与督脉在经络上相互联系,《素问·骨空论》:“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上额交巅上,入络脑……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其支者,从巅入络脑,……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督脉下部于腰中与足少阴肾经相会,上部相交于足太阳膀胱经,肾与膀胱互为表里,经气相互影响,则督脉之气与肾经之气相互联络、相互影响,沟通脑络。督脉为阳气之海,有赖先天之本固养,肾精充盛,经气溢泻,督脉得充,则沟通联系、渗灌气血作用正常。《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行于脊里,入于脑络,与脑髓关系密切,能够运行气血,濡养脑窍。脑窍依赖于骨髓充养,受督脉运输渗灌气血濡润,肾-督-脑三者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

2 血与机体的生理关系

2.1 血之源头在于肾

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具有营养物质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生成与肝、脾、肾、心等脏腑相互协调生成的,其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水谷精微和精髓。《景岳全书》认为“血即精之属也”,究其本源,血之源头在于肾。古代医家对此已有较深刻的认识,如《张氏医通》中提到:“血之与气,异名同类,虽有阴阳清浊之分,总由水谷精微所化。其始也浑然一区,未分清浊,得脾气之鼓运,如雾上蒸于肺而为气;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肾精藏闭不泄,血生化有源,合水谷精微出于中焦,行濡养化神之用。

2.2 血能滋润濡养全身

血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是滋润濡养全身,滋养五脏。“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使然也”(《金匮钩玄》)。所以,血液充盛,运行正常是四肢、筋骨正常活动的重要基础。血液濡养周身,亦可通过肌肉、面色等反映出来。“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之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景岳全书》)。若血液运行障碍,则筋骨不和,神魂无所安,面色无关泽。

3 肾虚血瘀的病机

颤证好发于老年人群,病程迁延难治,《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五八肾气衰, 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可见,肾虚是老年人群基本的生理病理状况,因此,颤证本质属本虚标实,本虚之中,以肾虚为第一要义。

3.1 肾虚脑不充,筋脉运动失常

肾与脑的联络,以精髓为中介。肾主水,生髓,精髓通于脑络,肾精亏虚,精不上承,髓源不足,髓海空虚,则脑络不充,清窍失于濡养,脑主动觉之气,筋脉运动皆受脑之调控,濡养不及,脑窍失于用,出现肢体震颤、拘挛,活动笨拙、颈项僵直的症状。足少阴肾与督脉联系密切,督脉入脑,经络行气血,灌注诸身,濡养孔窍,今先天不足,精血无以为化,督脉气血灌注不足,亦进一步影响到脑窍的功用,加重临床症状。《医学衷中参西录》言:“人之脑空者,知觉运动俱废,因脑之质,原为神经之本源也。”说明肾虚可致脑窍不足,而致震颤之患[5]。

3.2 肾虚肝木亏,宗筋失于濡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阳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年老体虚,肾气衰惫,肾气衰则肾水不充,肝木失于涵养。肝在体合筋,为宗筋之主[6]。《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一身之筋膜有赖于肝之涵养。《素问·厥论》曰:“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肾气不足,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引动肝风,诸筋失于束骨利关节,而致颤证。

3.3 肾虚不得温,阴寒凝血络瘀

肾为先天之本,寓真阴真阳,是一身阴阳的根本[7]。肾中真阳能温煦周身,人年老“阴气自半”,肾气衰惫,阴阳失和,肾阳亏虚,阴阳制约失衡,阳气虚则寒,寒为阴邪,其性凝滞,肾阳亏虚,温煦推动无力,经脉气血凝滞,而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脉道受阻,气血不至,不能滋润筋脉而致颤振频发[8]。

3.4 久病入络,情志不畅致瘀

颤证好发于老年群体,较难治愈,病程较长,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对于病程较长的疾病,常伤及络脉[9]。络脉是经络系统中最小的分支,具有加强表里联系,运行气血的作用。络脉极其细小,且分支众多,病证日久不愈,邪气入络,组织络脉血液运行,营卫之气不得交换,阴阳失于调控,气血津液输布不畅,脏腑官窍失于濡养。久病肝气郁滞,气机疏泄不畅,影响血液运行状态,导致血瘀,络脉瘀滞,气血不达筋脉,而致颤证发作,加重病情[10]。

4 临床案例

案例1,牛某某,男,91岁。2019年6月3日诊:患者帕金森病史多年,脑梗死,运动迟缓、肌肉强直,双手有静息性震颤,大便不通,腰膝酸软无力,偶有畏寒怕冷,舌暗苔白水润,脉沉迟缓。杨师予用补肾活血法施治,方药:生黄芪20 g,酒当归10 g,丹参20 g,川芎15 g,山萸肉20 g,炒山药15 g,决明子20 g,桃仁15 g,生地20 g,麦冬15 g,元参15 g,赤芍20 g,枳壳15 g,炒白术15 g,仙灵脾10 g,桂枝15 g,枳实15 g,水蛭10 g,石菖蒲15 g,车前子15 g,生大黄6 g,黑附片(先煎)15 g。21剂,两日一剂,早晚各一次。2019年10月22日复诊: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症状改善,大便通畅,肌肉强直改善,仍有静息性震颤,舌红苔白,脉沉迟。前方加葶苈子15 g,茯苓15 g。21剂,两日一剂,早晚各一次。

按:患者年逾9旬,肾虚血虚为其基本特点,伴有帕金森综合征,山萸肉、仙灵脾、附子、山药补益肾精,温助肾阳;当归、川芎、生地取四物汤之义补血活血,水蛭、桂枝温经通脉逐瘀[11],与黄芪共奏通行之功,经脉得利,气血津液方能布达四肢百骸,濡养脏腑;玄参、麦冬滋养阴液,枳壳、炒白术振奋脾胃,后天之本得运,则源泉不息;石菖蒲通九窍、明耳目,益心智[12];决明子、车前子、生大黄润肠通便,肠腑通畅,胃气得降,气机运转。

5 结语

颤证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老年群体体质本虚,尤以肾虚为基本特点。肾为先天之本,藏元阴元阳,肾虚精亏,可致木虚、髓不足、脑窍失养,并易引发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肾虚为本,血瘀继发,二者相互影响,导致老年颤证的发作,并加重病情,把握好二者病理关系,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老年颤证的认识。

猜你喜欢

肾精素问督脉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最方便的健身
督脉循行考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玲珑欢
中医补肾与养生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