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壮医“毒病”认识癌症

2021-11-30梁明坤陈秋霞庞宇舟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00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000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0000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医药癌症肿瘤

梁明坤,钟 静,陈秋霞,庞宇舟(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00;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000;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0000)

民族医药在恶性肿瘤的防治中有独特的优势。其中,壮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壮医毒论是壮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毒病”是壮医最具特色的内容,从毒论治“毒病”取得显著疗效。根据癌症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和疾病转归特点来看,癌症属于壮医“毒病”范畴,从毒论治癌症是重要的治疗途径之一。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表明壮医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在抗击肿瘤方面疗效突出。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民族医药的发展。民族医药在中国的卫生保健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壮医药防癌、治癌的作用意义重大。为了进一步挖掘和分析壮医药在防治癌症方面的优势,下面从壮医“毒病”角度探讨癌症病名、病因病机以及治疗,以期为癌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1 从壮医“毒病”的病名认识癌症

壮医对癌症的认识由来已久,但由于壮族无统一规范的文字且长期靠口头相传的历史原因,壮医对癌症病名的认识是经过漫长时间不断发展才逐渐规范起来的。根据肿瘤的特异性,壮医将恶性肿瘤与良性疾病进行区别,壮语“baenzbaez”或“baenzfoen”是最初壮医对肿瘤的称呼,而把癌症或恶性肿瘤归为无名肿瘤类疾病,壮医名称为bln8hngais[1]。由于它的形成、发生、发展和治疗都与毒相关,因此,壮医把癌症归属于壮医“毒病”范畴。

壮医对癌症命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如肉眼观察或用手触诊对比得到的肿物进行命名,壮医将此类肿物统称为“卑”(baez)。如观察或触摸到皮肤的结节,质硬,高于皮肤,日久糜烂、溃疡,类似菜花样肿块,壮医叫“能口奔卑”(naeng baenz baez),现代医学称为皮肤鳞状细胞癌。二是根据瘤体不同的生长部位和不同的形状进行命名。如长在乳房的肿块,且质地坚硬,发展下去可见乳头内陷,甚至破溃、渗血,剧烈疼痛等,壮医把它称为“孬口奔卑”(nauq baenz baez),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如果肿块长在颈部一侧或两侧,且会向他处转移,可呈团状,也可出现体重逐渐消瘦、低热等全身症状,壮医称为“卑嘟漏”(baezdunaeu),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癌。三是对深藏体内难以发现的肿瘤,无法直观表述的则根据肿瘤导致的形态变化或功能紊乱出现的症状体征来命名。这一类的疾病壮医往往主要通过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或鉴别诊断。如大便性质改变、便血、便带黏液、味腥臭,且伴有腹痛、消瘦、乏力等症状称为“肠溶症”,其症状与肠癌相似。现代医学的妇科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内膜癌等,常常出现下腹肿块固定不移,或伴有疼痛等症状,壮医称为“鹅蛋痞”。

总之,壮医最初对癌症病名的认识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疾病的称呼主要通过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等方法约定俗成[2]。随着壮医理论的发展和壮医药临床应用的扩大,癌症的壮医命名逐渐完善和规范,并具有浓厚的岭南民族特性。

2 从壮医“毒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癌症

壮医认为,天之气贵降,人之气贵和,地之气贵升,健康之体是“天-人-地”三气同步运行的结果[3]。天、人、地的协调平衡是通过“三道”(即气道、谷道、水道)“两路”(龙路、火路)的调控实现的。“三道”“两路”畅通无阻,调节有度,则人体之气与天地之气保持同步协调。若“三道”“两路”受到阻滞甚至阻断不通,则人体脏腑功能失调,甚则巧坞(脑)失用,对外界信息的反应能力就会降低或丧失,人气失和,天地之气升降失常,三气紊乱运行,则会产生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类疾病,疾病的产生又进一步影响三气的调节功能。

壮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属于亚热带气候,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含了较多的有毒资源,如有毒植物、有毒动物、毒蕈、毒水、瘴气等,都是致病的因素。壮医所指之毒包括瘴毒、蛊毒、痧毒、风毒、湿毒、热毒、寒毒、瘀毒、痰毒、虫毒、情志毒等一切致病因素的总称[4-5],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广西是壮民族的主要集聚地,被称为蛊毒之乡。《岭外代答》云:“广西蛊毒有两种,有急杀人者,有慢杀人者,急者顷刻死,慢者半年死。”蛊毒是一种重要的癌毒。另外,广西因独特的气候环境被称为“瘴乡”,炎热、潮湿、多雨的气候使“瘴气”易生,产生“瘴毒”[6]。蛊毒或瘴毒入侵人体,直伤正气,体虚抗毒能力弱,正不胜毒,脏腑功能失衡,驱毒无能,毒邪损伤“三道”“两路”,道路不通导致三气同步失去平衡,脏腑功能无法正常调节,蛊毒、瘴毒滞留不去,长期留存体内,最终聚成癌肿。因此,壮医把可引起肝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蛊毒”和引起肝癌且与地理环境、气候、水质等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瘴毒”都称为癌毒[7]。痧、风、湿、热等毒与癌毒之间有密切联系而又有别于癌毒,癌毒由一般毒演化而来,非单一病机致病,且严重于一般毒。多种毒长期留伏,积于皮肉腠理之间或龙路火路之中,或塞阻于脏腑经络之间,损伤正气,阻滞“三道”“两路”,影响三气同步,导致阴阳失调,久成癌毒。癌症作为壮医的一种特殊“毒病”,“毒”和“虚”是导致“毒病”发生的最主要、最根本原因。因此,壮医强调“毒虚致百病”“毒虚致癌症”“最虚之处,便是容毒之所”,当人体处于虚的状态时,“毒”邪便会乘虚而入。

毒论是壮医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医药的重要内容[8],“毒病”是壮族地区第一大病类。壮医毒论经历了从萌芽到不断的认识、发展、补充和完善的漫长过程,目前才相对完整,它对病因病机、诊断、治法、方药均有较系统的阐述,初步形成了基本的理论构架。毒在壮医中主要包括:致病原因、有毒之物、毒药和解毒药、“毒病”共四方面内容,壮医毒论的核心内容为“三毒病因说”“二元病机论”和“四项治疗原则”[9-10]。关于癌毒的形成,壮医认为“嘘”即气、“勒”即血液,两者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抵抗癌毒的重要力量,一旦气血功能失调,正气亏虚,机体失固,癌毒会侵犯机体,正不胜邪,癌毒便会乘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破坏,导致内外合病。气机阻滞不畅或气虚运化无能,瘀毒、热毒互结,闭阻龙路火路,以致谷道不化,水道不畅,气道不通,脏腑功能严重失调,气血逆乱,三气失其同步,癌毒久聚而成癌肿[11]。癌毒无路排除,留滞郁结,是肿瘤发生的根源;癌毒亢盛剧烈,损伤正气,是肿瘤病情恶化的本源;癌毒威力骏猛,走窜流注,是肿瘤转移他处的原因;癌毒消除不全,仍有残留,是肿瘤再发的根基。所以,壮医认为癌毒是癌症发生、发展和复发转移的关键病因病机。

3 从壮医“毒病”的治疗认识癌症

“毒邪”是壮医“毒病”的始动病因和致病机要,“解毒”为壮医第一治病大法。关于解毒之法也是随着壮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从识毒、论毒到解毒方面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根据壮药的不同功效可将其分为解毒药和补虚药两大类[12]。壮医解毒法又可概括为壮医内服解毒、壮医外洗解毒、壮医外治解毒三大类[13]。壮医治疗癌症以壮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癌毒的部位性质、“三道”“两路”的通畅程度及“天-地-人”三气的平衡状况为依据,强调“调气、解毒、补虚”三大法则,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恢复人体三气同步。因此,针对癌毒运用解毒法治疗癌症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癌症早期和中晚期进行分期论治,早期正气尤存,三气失调而未散乱、癌毒根基尚未固定,应以调气解毒之法为主;中晚期机体正气虚弱,天地之气散乱,癌毒根深蒂固,则以解毒补虚之法并用[14]。因此,解毒法是贯穿癌症治疗全周期的重要法则。同时,对癌症的治疗,壮医也注重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壮医善于使用解毒药治疗疾病,癌症由癌毒所致,壮医治疗癌症有自己的用药特色。内治祛毒,具有以下用药特点。一是针对不同毒因,专毒专用,即临床根据解毒药的特性,把解毒法分为清热解毒、化痰解毒、祛瘀解毒、利湿解毒等多种解毒治则。二是针对不同病位,专药专攻,如肺癌常用露蜂房、七叶一枝花、夏枯草等;胃癌常用仙鹤草、白花蛇舌草、黄药子等;肝癌常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穿破石等。三是针对不同癌症,专方专药而有的放矢,即根据药物有通调“三道”“两路”的作用,应用不同的抗癌壮药进行组合,利于药效直达病所,并视患者体质恢复及肿瘤变化情况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肿瘤患者所处时期的不同而随症加减。四是取材多用本地鲜药,鲜药多取其滋阴清热、拔毒解毒之功,且就地取材,便于使用。五是补虚多用动物药,壮医认为人本身为灵长动物,根据同气相求的理论,补虚多以血肉有情之品为主,并针对癌毒强调以通为要。六是注重食疗,喜用药膳;治疗以祛邪毒、抗肿瘤为主,兼配补益气血、扶助正气的药物和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肿瘤的能力,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以上方法主要通过运用壮医特色药把不同的毒通过“三道”“两路”进行解毒、排毒,疏通上部气道,使气道畅达;疏解中部谷道,使谷道调达;通利下部水道,使水道顺畅;疏通两路,使毒邪被化解并有路排出体外,达到毒去正安,气复而癌愈的目的[15]。因此,我们在治疗上就得根据不同的毒用相应的解毒药,同一机体有多种毒就把不同的解毒药进行组合组方,有针对性地联合解毒。

外治排毒,主要采用壮药外敷疗法、壮医火针疗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通瘀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熏洗疗法等方法刺激体表龙路、火路,疏通龙路、火路之瘀滞,加速气血运行顺畅,间接祛毒外出或直达病所抑制或杀灭癌毒,调整脏腑功能平衡,恢复“天-人-地”三气同步,达到治病目的[16-20]。壮医治癌有丰富的外治手段,从壮医治癌原则以及治疗手段的相互结合,我们认为,癌症解毒法所解之毒并非单一的毒邪,应针对混合毒进行内治、外治、内外结合等多种治法联合解毒治疗。

4 结语

癌症的治疗仍然是全球的挑战,有必要充分发挥不同医学的优势共同参与癌症的治疗,即在放疗、化疗、手术或靶向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壮医药或(和)中医药进行综合治疗,往往能够解毒抑癌、缓解症状以治标,又可调气补虚、提高免疫以固本,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癌症早期癌毒亢盛,可根据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放化疗,佐以壮医药或(和)中医药辅助治疗。中晚期正气虚弱,以壮医药或(和)中医药治疗为主,视患者身体耐受情况可考虑西医辅助治疗。壮医药治疗癌症有自身的特色及较好的临床疗效,毒论是壮医药理论的重要内容,从毒论治癌症是壮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优势和特色。因此,我们从壮医“毒病”的角度梳理壮医对癌症的认识,可以为癌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医药癌症肿瘤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WELLNESS TODAY
滚蛋吧!肿瘤君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癌症“偏爱”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