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医学“5+3”本硕连读与“五年制”培养方案的对比及课改优化

2021-11-30刘志辉刘定坤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医学生口腔

刘志辉,刘定坤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吉林 长春 130021)

“5+3”一体化医学培养模式是从7年制医学生培养模式演变而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医师规范化培训,其培养的学生比5年制本科生有着更高的要求,这种教育模式的转变提示着我国对于高层次口腔医生的需求。为了满足国家对高水平口腔医生的需求,对于长学制学生的培养应该设置个性化培养方案,利用其培养的连贯性,做到早接触科研,早接触临床,增加学生对于学科的认同感。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出临床操作水平较高、科研思维较强、医疗科研全能型的口腔医师。

1 两种培养方案的背景

目前,我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的培养方案以五年制本科教育为基础,通过考核或审核的方式进一步筛选出优秀的口腔医学生进入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以期培养高素质人才[1]。本科教育阶段采取“大三步”培养方案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这种教育方案的初衷在于培养出整体基本技能较为全面的医学生,满足基层医院的需求。但随着社会医疗健康需求地不断增加,以及医生和医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单纯的本科毕业医生难以符合就业需求。在此基础之上,国家进一步推出医师规范化培训,旨在培养出临床操作水平规范、专业技能较强的医生,来保障国民医疗水平[2]。

对于“5+3”一体化的医学生,国家采取并轨培养方案:将研究生阶段培养与规范化培训合二为一。这种培养方案的优势在于满足社会对高水平医师的需求,有利于节约医疗培训资源,以及有利于我国医学教育模式与国际接轨[3-4]。“5+3”一体化的实施,代表着医学生要在后3年的学习中,既要达到研究生阶段所要求的科研任务,又要达到规范化培训的临床任务。在高要求,高期待之下,必然要将此类医学生培养成高水平医师,同时就意味着这类医学生的培养方案将与传统5年制医学生培养方案有着显著差别。

2 两种培养方案的对比

对于“5+3”一体化的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已经明确了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以临床实践为主,并且这部分学生入学之初分数较高,整体素质略高于5年制学生;对于5年制医学生来说,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充满不确定性,除此之外,在本科后半阶段投入大量时间以及精力用于准备考研,无法集中时间保证临床实习,并且考研后的院校对于学生培养方案与本科所在院校有所差别。因此,对于不同学制的学生培养方式应该有所侧重[5]。

“5+3”一体化医学生的培养应该具有整体性与连贯性,充分发挥学制的优势,做到早科研,早临床[6]。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参与大学生创新计划,科研训练等活动,并且强调科研成果的产出,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7],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科研任务;提倡学生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开阔自己的思路,利用综合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优势,鼓励学生参加材料学、化学及电子科学等交叉学科课程的学习,获得跨学科与跨专业知识,拓展口腔医学研究生学科知识的宽广度和纵深度;提前接触临床,利用课间实习以及假期时间进入生产实习基地或附属医院进行学习,掌握临床基本操作,以便于顺利过渡到后3年规范化培训。5年制医学培养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于医生的要求,因此医学生考研成了一种主流,如何在考研浪潮中脱颖而出是5年制学生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应试教育占主导考察方式的中国,优异的成绩是必要的,对于5年制的学生,应该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培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学生在考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科研及临床训练,才能够利用考研这一跳板,考取心仪的院校。

3 现阶段对于口腔全科医生的需求

在我国,口腔医学是一级学科,下分多种专业。口腔全科医师应具备口腔医学全面知识、技能和正确价值观,且能胜任独立行医任务的口腔全科医师,这是口腔医疗服务的核心队伍,也应是口腔医学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8]。现阶段社会强调并且需要的是口腔全科医生,这种需求之下,要求在口腔专业知识及课程方面加大比重,适当减少临床课程、大学基础课程的学时。另外,现阶段对“5+3”一体化医学生的课程设置难度过高如高等数学、分析化学等,甚至与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学习同一套教材、考同一张试卷,这大大增加了课程的学习难度。因此,可以适当降低对“5+3”一体化医学生大学基础课程的数量及难度,减少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加强口腔学科之间的练习,通过PBL等课程加强学生全科治疗的思路;合理优化学生的规培轨道,培养全科思维[9-10]。

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高等院校口腔医学类专业医学生,在5年医学院校毕业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系统化、规范化培训[11]。“5+3”一体化口腔医学生因为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阶段都在同一院校的特点,完美地满足规范化培训所要求的系统化与规范化。这就意味着院校对于“5+3”一体化学生拥有更长的培养时间和更高的教学要求。在如今口腔全科理念逐步发展的新时代,应该涌现出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优秀、多学科思维活跃的青年医生,来满足国家对于国民健康的要求。例如残根、残冠的保留,针对这一问题就涉及牙体牙髓科、口腔颌面外科、修复科以及种植科的知识;牙齿排列不齐,针对这一问题就涉及牙周科、正畸科、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方向)以及修复科的知识。如果医生拥有全科治疗理念,具备全科治疗能力,就避免了患者去不同诊室就诊的烦琐,优化了患者的就诊流程。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5+3”一体化培养方案是从7年制本硕连续培养方案变化过来的,应该抓住长学制教学连贯性以及整体性的优点,个性化设置培养方案。现阶段各大院校对于长学制以及5年制教学方案的设置并无太大的差别,没有突出长学制教学的优势。存在着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全面照搬大临床课程,与临床医学生共同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相同的考试难度,对口腔医学生而言,负荷过大,另外,缺乏适合口腔医学生学习的配套大临床教材;对于教学质量的检查过于单一,期末考试无法让学生深入学习专业课程;本科阶段学习的科研知识缺乏成果化,长学制学生硕士阶段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投入科研,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同时缩减了临床实习的时间。

对于上述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①课程设置侧重化:基础公共课程以及临床医学课程比重大,而口腔专业课程比重少。在本科阶段,口腔专业以及临床专业医学生在临床课程中上课时长及考试内容相似,花费口腔医学学生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而以后执业生涯中真正需要的专业知识却很少,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应该重新安排课程设置:精简临床医学以及公共基础课程,做到少而精;增加口腔专业课程时间,做到多而广,并且提前开展口腔专业课程,减少出现大三学生没接触过口腔知识的普遍现状,有助于提升口腔医学生的学习热情;②教学检查多样化: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核,可以在院内举办相关技能比赛,结果排名可以作为评奖评优的参考;请临床教师出辩论题,举办辩论赛,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③临床科研提前化:临床方面。从大一起,增加一些操作性强的实习课程,并进行量化评估,比如牙的雕刻,每月上交雕刻的模型几个。正畸专业的医学生可以上交弯制的弓丝、修复专业的医学生可以上交制作的临时冠等等。“5+3”一体化口腔医学生可以早选导师,在研究生阶段也就是规范化培训阶段,经过带教教师审核通过后,发放教学号,从简单的操作做起,在实践中磨砺,为成为优秀的医生奠定夯实基础。科研方面。尽早地进行硕士阶段科研工作的开展,在参加大学生创新计划以及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努力将实验内容成果化,发表相关文章,满足自己的毕业要求,为以后3年规范化培训阶段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临床实习。提前选择导师意味着尽早地选择专业方向,可以尽早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专业兴趣,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大夫奠定基础。

对于学院来讲,应致力于深化实践教学教育改革,丰富与发展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要求上,处理好基本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的关系,做到课内实验与开放性创新实验、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与课外实践有机衔接,完善“基础、综合、 创新”三个训练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应该明确实践教学改革总体思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实践的综合创新和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强化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实验类型的科学性设计,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思想培养与实践动手训练相结合、必做与选做相结合、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结合等四个维度,全面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5 结论

“5+3”一体化医学生的培养体现了学校以及学院培养较高层次学生的能力,这种培养方式具有5年制医学生培养方式不具备的教学连贯性以及完整性。因此,加强长学制学生的管理,做到早科研、早临床,让学生在本科期间奠定一定的科研基础,使其能够更顺利地完成研究生阶段的科研任务,为规范化培训创造更多的临床实习时间,这样才符合此类学生招收之初的本意。学生培养方案的立足点应该站在国家需求,学校需求以及学生需求之上。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医学生口腔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年第十六届中国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结果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中草药在口腔护理中的开发应用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征稿征订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减三健”之健康口腔篇
口腔医学
北京欢乐口腔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