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山实验班”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2021-11-30吴他凡李建华郑建民张惠群殷子寓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南山临床课程

吴他凡,李建华,郑建民,张惠群,殷子寓

(广州医科大学:1.高等教育研究所;2.教务处;3.金域检验学院,广东 广州 511436)

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近年在各医学院校广泛开展,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广州医科大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开设了“统筹实验班(南山班)”, 探索选拔优秀学生自愿进入南山班,每届32人。南山实验班以曾任校长钟南山院士命名,并由他担任名誉班主任。南山班旨在传承“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培养适应全球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厚人文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具有坚实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能够胜任临床医疗、医学研究及医疗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1 背景

1.1 医学精英教育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认为,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两个发展方向。中国医学教育,需要培养不同地区领域需要的医药健康卫生人才,更需要培养在未来医学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的精英人才[1-2]。高等教育应遵循多样化和特色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育策略,准确定位、发挥特色,不拘一格开展精英教育,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3-5]。

大众化时代培养精英人才的精英教育模式是高校精神和气质的体现,是追求品质、追求卓越的努力与尝试,精英教育是大学的永恒追求[6]。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坚定地认为,医学教育就是、也必须是精英教育。产出医学精英毕业生需要使最优秀的人才自愿接受严格的、长期的知识技能培训培养,医学院校可以选拔少数具有天赋和潜力的学生,将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集中优势力量精细化培养与管理,优雅其品质、增强其个性、开发其潜力,助力毕业生成长为行业未来的栋梁、骨干和领导者[7-8]。

1.2 国家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

2012年,教育部、原卫计委推行首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州医科大学是试点项目高校之一。学校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厚人文、强实践、重能力”为培养目标,致力培养医德高尚、本领过硬、有家国情怀并有终身发展能力的卓越医学人才。

精英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精神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英教育过程,既是教育者通过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传递教育信息、施加影响的过程,更是受教育者基于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自主接受教育信息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8]。因此,南山班聚焦学生医学人文素养、临床思维能力与技能、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按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践行研究性教学,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1.3 榜样育人模式的实践

人才培养重在立德树人、培根塑魂。教育学理论认为,榜样是一种教育方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维果茨基认为,教育需要内化,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社会学理论认为,榜样能够对人产生巨大启发价值和积极意义。心理学有认同论、模仿论,认为学生如果对榜样人物认同,则会模仿。伦理学认为,道德榜样人物丰富完美的人格,利于学生全人的塑造。

钟南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广州医科大学教授。2003年“非典”疫情、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取得卓越成效,钟南山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的家国情怀和道德风骨令人景仰。广州医科大学践行核心文化引领的榜样育人模式,凝练了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以及“临危不惧、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抗非精神”“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核心文化,并使其成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2 “I-PROBE我探索”为代表理念的教学改革

南山实验班秉承精英教育、榜样育人,践行“一中心两重视”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三制三化”培养模式:管理上实施导师制、选拔制、书院制改革,坚持小班化、国际化、评价过程化培养。基于此,开展了以“I-PROBE我探索”为理念的系列教学改革。“PROBE”在此用作动词,柯林斯词典释义:探查、检查、探测之意,指医生或牙医用细长的工具进行探查。“I-PROBE我探索”理念,从整体上表达了实验班所培养的学生具有主动探寻医学科学真谛的积极寓意,与此同时每个字母代表了不同的改革。

2.1 “I”,指开展课程整合和国际化人才培养

课程整合带动教学模式改革。南山班开展了基于器官系统的课程整合改革,充分调动跨学院、跨学科的教师团队,深入开展包含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头颈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血液和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10个系统在内的纵横课程整合,融合基础与临床、预防与临床、科学与人文课程内容。实现了“三增一减”即增加创新学分、实践学分和自主学习学分,减少课内学分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整合临床思维、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参照国际先进的医学教育理念开展课程整合与教学法改革:注重将公共英语、专业英语及跨文化交流等课程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鼓励专业课开展双语教学;南山班与留学生班结对开展临床实习,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外聘教授授课;创造条件每年送出50名左右学生赴境外大学游学访学。

2.2 “P”,指以实践能力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和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

重构实验教学体系,突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学校重点打造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提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条件。建立校-医院手术直播系统,实现优势教学资源共享。整合实验课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精简压缩验证性实验,形成实操与虚拟模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竞赛相结合的立体化、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积极推行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改革。在课程整合基础上,积极推行PBL教学方法改革,集中开展PBL案例撰写师资培训,积极开展基于案例(CBL)、基于团队(TBL)、基于问题(PBL)的教学模式改革。设计具有一定挑战度的学习目标,将课堂教师讲授的部分内容转变为学生自学或小组学习项目,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等。

2.3 “R”,指科学研究和责任培养

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敬业的科研精神,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思维能力。学校提出了对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培养要求,建构了大学生课外科技项目、大学生课外开放实验、学科竞赛三个平台统一的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体系。在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建立基于“开放超市”理念的实验室;开设基础科研选修课程系列;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设立在校生科研创新基金。

课程教师和学业导师言传身教,注重“南山风格”传承,以自身的医德素养影响及教育学生,通过“盐溶于水”式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设计,使医学生树立为人类健康保健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奉献医学事业的决心。

2.4 “O”,指培养注重成果导向和开放式学习

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学习各阶段的知识、能力、素质预期目标,构建了与目标相匹配的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学校建设启动了 “e学中心”云平台,推动开放课程建设,实现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全部上线,采取线上教学、线上互动、线上作业、线上反馈的模式,根据需要结合小课讲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PBL、TBL、CBL等混合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5 “B”,指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四基”培养,加强床边教学

跨学科教师团队梳理了整合课程内容,使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融合到各器官系统模块。临床课程内容适度提前,在低年级开设系列临床知识讲座,增强学生对医学的感性认识。专业基础内容以临床案例引入,加深学生贯通理解与临床思维能力。新生导论实践课开启学生对职业使命的认识,树立为人群健康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思想。利用小班化的优势,并整合优势教学资源,将南山班临床理论学习、见习和实习融为一体,二年级即安排学生进驻各附属医院不同的重点专科开展床边教学、浸入式实践,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2.6 “E”,指加强全学程评价和同理心培养

学校强调全学程评价,积极探索客观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和考核机制。课程采取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探索“全过程考核-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根据评价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改善自身学习状态。探索实施“临床观察考核”,由核心教师团队、护理人员等对学生的学习、实践等各类活动进行全程观察,给予个性化评估。探索通过医学毕业生终身学习能力达成度评价,引导教师加强对医学生学习策略、认知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助力医学生规范化培训和终身继续教育。

学校利用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医院实践活动,临床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教导学生关爱病人,培养同理心。在整合课程中融合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教学内容;在“拓展课程”中安排社会礼仪、文学修养讲座,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参与流行病学调查、社区防疫防控等活动,知行合一服务民众。

3 管理模式改革

3.1 质量监控闭环化

学院成立了教学管理督导委员会,具有学科建设、教学负责人选拔任用、教师人事管理、学术评价及学术发展等方面的审议权和民主决策权;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兄弟院校资深教授和教学管理专家对学院教学、学生选拔等进行指导;聘任校内督导,对课堂进行质量监控,及时反馈教师,跟进质量提升,形成闭环管理。

3.2 师资团队精英化

实验班实施全程导师制。学生在基础阶段与临床阶段均可双向选择学业导师,导师由各学院热心教学且临床与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导师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考核要求,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指导,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医学思维养成及临床技能训练等。器官系统课程改革跨学科教学团队负责人由相关临床学科和基础学科主任同时兼任,利用附属医院组团发展的优势,遴选教学理念新、乐教善教的教师参与教改,保证实验班的教学质量。学院通过综合评价系统对教师开展评价考核,主要考评教学实效,两年一聘。出台激励政策保障教师的精力投入,按照不同层次引进人才的条件,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完善师资提升机制,优先安排骨干教师参与境内外培训,定期开展教学培训与研讨。

3.3 学生管理书院化

学校在校区与附院院区均为学生安排书院式的生活区域,同时建立网络互动群,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书院式全人育人平台。学生管理实施辅导员、班主任双轨制,一年级配设兼职教师班主任,二年级配设志愿教师班主任,高年级配设朋辈学生班主任,加强思想、学业和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书院强调环境熏陶,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南山学院、呼吸健康研究所等组织的学术及文化交流活动,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学科竞赛等,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探索创新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 初步成效

4.1 学生综合素质高、学习体验度良好

南山班学生整体素质良好,展现了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出了良好的人文素质,毕业生佼佼者已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展现出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发展潜力。近年南山班毕业生英语六级通过率为100%,毕业生考研率为88%,临床执业医生资格通过率为90%,获得大学生全国性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3项。学生中涌现出一批省、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和个人,2020年初的抗击新冠战“疫”中,医学生主动请缨加入志愿服务队,协助疾控中心开展疫情调查分析、防控政策内容编制、居民体温测量、社区疫情排查等工作,体现了医者责任担当。在2020届毕业生问卷调查中,学子们对学习体验满意度高,在谈到学习的最大收获时,他们表示实验班的教育模式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阅读文献的能力、英语运用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有学生总结“自己思维更加严谨创新、做事更条理有序并且培养了对医学职业的热爱向往以及追求卓越的目标”等。

4.2 教师团队锐意教改、德术双馨

实验班教改促进了师生、师师关系发展,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如2018年呼吸学科教师团队获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称号,2019年南山学院教学团队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20年钟南山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全国教书育人模范”称号,获202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南山学院教师团队成员以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多人获得各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表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山学院)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师资,使榜样式精英教育进一步深化。

4.3 “南山精神”升华学校文化,专业美誉度持续提升

家国情怀、勇于担当;临危不惧、敢医敢言;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德术兼修、大爱无疆的“南山精神”,逐渐升华形成广州医科大学的文化内核,引领了学校发展、指导卓越人才培养、锻造师生独立高尚的人格,具有强大的动力和超然的价值。

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已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根据中国科教评价网,临床医学类大学排名_金平果分专业类大学排行榜,2020-2021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临床医学类大学排名”显示,我校在186所高校中排名第20位。学校打造了高质量的“南山班”文化品牌,南山班毕业生已在全国医疗战线上初露头角,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度,生源质量不断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招录情况继续保持优良态势。

5 结语

广州医科大学在临床医学专业设立南山实验班,积极开展了以“I-PROBE我探索”理念为主的教学实践,践行榜样式精英教育模式,使实验班培养的学生逐步成长为具有主动探寻医学科学真谛的德术兼修的医学人才,相关的培养模式得到了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在校内外得到推广,广东省实验中学、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也分别成立了 “南山班”,致力弘扬“南山风格”价值文化,吸收更多立志从医的优秀学子投身健康卫生事业,为社会输送卓越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南山临床课程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冬日南山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在深秋,共南山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