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达技术进展专题序言

2021-11-30刘宏伟水鹏朗孔令讲位寅生刘永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杂波雷达论文

刘宏伟,水鹏朗,孔令讲,位寅生,刘永祥,王 宇,李 刚,陈 渤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1;2.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3.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4.国防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5.中国科学院 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 100864;6.清华大学 电子工程系,北京 100084)

雷达历经了8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感器之一,在国防领域具有战略性地位,在民用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软硬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雷达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高功率、高分辨、多波段等传统的性能提升和功能扩展,且更多聚焦于信号处理的精细化、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单一平台功能的多样化和集成化、多平台的网络化与协同化、器件发展的小型化和片上化、服务界面的便利化和人性化等,使其应用日益广泛。为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组织了“雷达技术进展”专题,共录用23篇论文,包括目标识别、目标检测与跟踪、雷达成像、电子对抗、协同组网等方向,分别介绍如下。

论文《采用CNN-SSD的雷达HRRP小样本目标识别方法》对于非合作目标识别抛开数据集完备假设,提出了一种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连续自蒸馏的雷达高分辨距离像小样本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包含45类合作目标的完备的训练数据集训练得到一个初始的类别无关的特征提取器;基于此,进一步采用模型连续自蒸馏机制得到更具泛化能力的特征提取器;最后,在非合作目标上对所提取特征的泛化能力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5类非合作目标,所提方法在仅有1个、5个和10个训练样本的情况下,平均识别率分别达到61.26%,84.69%和92.52%,实现了对库外样本的快速有效识别。

论文《海杂波背景下雷达目标贝叶斯检测算法》针对非高斯海杂波背景下参考单元数目较少时自适应检测器性能损失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协方差矩阵先验分布信息的自适应检测算法,将海杂波建模为复合高斯模型,纹理分量建模为一个服从广义逆高斯分布的随机变量。首先将散斑的协方差矩阵建模为一个服从复逆威沙特分布的随机矩阵,然后根据广义似然比准则设计了一种不依赖于参考单元数据的自适应检测器。由于在参考单元数目增多时,不依赖于辅助数据的检测器性能会差于传统的自适应检测器,所以根据最大后验检验准则并使用参考单元数据,又设计了一种依赖于参考单元数据和先验知识的自适应检测器。实验结果表明,在参考单元数目较少时,所提出的两种检测器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在不同的参考单元数目下,所提出的依赖于参考单元数据和先验知识的自适应检测器都具有最优的检测性能。

论文《一种改进的泊松点过程概率多假设跟踪方法》提出了一种低运算复杂度、高跟踪精度的多目标跟踪算法和与其配套的航迹管理方法,目标和杂波产生的量测点被建模为泊松点过程,以量测的来源为缺失信息,通过EM(Expectation Maximisation)算法迭代求解目标状态,独立的量测关联和目标混合概率大大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此外,额外的回波多普勒信息作为目标特征被引入关联和滤波环节辅助跟踪,提升了算法区分量测来源的能力,获得了更高的跟踪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稳健的目标跟踪且运算时间随目标数目线性增加。

论文《一种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的电离层杂波分类方法》结合电离层杂波特性与其邻域空间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模糊C均值距离的电离层杂波分类方法,利用仿真数据与高频地波雷达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该方法在不降低聚类性能的情况下,具有更符合实际物理意义的聚类结果并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

论文《利用幅度重排的机载火控雷达工作模式识别方法》在分析机载火控雷达各工作模式信号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幅度重排的工作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信号幅度分布特征识别跟踪信号,对信号按幅度大小进行重排,并进行一阶差分化处理,通过检测重排幅度差分的凹口区间,有效地识别出了包含高威胁跟踪信号的搜索加跟踪和单目标跟踪工作模式。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脉冲丢失和干扰不敏感,识别准确率较高,且计算简单、运算量小,便于工程化实现。

论文《采用乘性RNN的雷达HRRP目标识别》 针对传统的高分辨距离像识别方法没有考虑时序相关性,且高分辨距离像的方位敏感性导致样本的时序性发生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乘性循环神经网络模型。首先,将高分辨距离像样本转化为序列形式,用于考虑距离单元间的相关性;其次,为了缓解方位敏感性导致的高分辨距离像时序变化与参数固定模型不匹配的问题,根据输入数据自适应地选择对应的参数,并对高分辨距离像序列提取稳健的时序信息;最后,采用投票策略将所有时刻的信息进行融合,输出样本类别。采用实测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有效地提取可分性特征并识别目标。

论文《改进型SVD-FRFT海杂波抑制方法》采用分块处理、整体判决的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时频信息的SVD-FRFT海杂波抑制方法。首先对较长的回波序列划分子脉冲块,分别提取每个子脉冲块的前Q阶信号分量并进行块间信号关联,实现目标信号与杂波的初步分离;接着进行自适应分段SVD-FRFT处理,实现各阶信号分量的进一步提纯;最后采用归一化时频脊二次拟合误差对各阶分量进行判决,保留目标信号,滤除杂波信号。在仿真和实测数据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相比于现有海杂波抑制方法,所提方法能够适应脉冲回波序列信杂比的变化,并且在信杂比较低及多目标环境中,仍能有效地抑制海杂波,提取目标信号。

论文《一种杂波分类辅助的近海岸模糊杂波抑制方法》针对近岸水面区域出现的强模糊地杂波造成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杂波抑制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杂波分类辅助的近海岸模糊杂波抑制方法。首先,分别提取每一个距离-多普勒单元的多视干涉幅度/相位特征和多视干涉幅度梯度特征,构造多视干涉特征协方差矩阵;然后,通过多视干涉特征协方差矩阵间的仿射不变黎曼距离完成自动分类,准确地获取近海岸区域方位模糊位置;最后,在杂波分类结果的辅助下,选择独立同分布的杂波样本估计背景杂波协方差矩阵,进一步完成合成孔径雷达多通道图像域杂波抑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对近海岸区域杂波进行准确分类,且可以有效地抑制方位模糊杂波。

论文《舰船目标三维散射中心建模及SAR快速仿真方法》针对直接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仿真方法在实现大型舰船目标回波仿真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时时效偏低,难以满足对海探测制导闭环验证过程中对合成孔径雷达快速生成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三维散射中心的舰船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回波和成像仿真方法。首先通过射线管积分三维快速成像和CLEAN三维散射中心提取得到不同视角下目标三维散射中心;然后通过对应视角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几何建模,快速计算出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回波数据,经成像聚集处理得到目标合成孔径雷达的复图像。该方法综合利用了电磁散射中心提取和完整的合成孔径雷达处理流程,在保持电磁计算精度的条件下,显著地提高了目标成像仿真的效率和灵活性。以典型舰船目标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计算精度、效率和灵活性等优势。

论文《近海船长分布建模与雷达舰船分类能力评估》通过中国船讯网采集了我国近海四大海域约30 000艘舰船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息,并提取了舰船长度数据。通过对舰船长度的分布拟合,发现韦布尔分布能够很好地拟合各海域的船长分布,且分布参数有明显差异。基于该先验模型,推导出了舰船的大、中、小正确分类概率与径向尺寸估计误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舰船航向角介于±75°之间时,我国近海舰船的大中小正确分类概率达到90%的条件是舰船径向尺寸估计误差落在区间(-12.67 m,9.41 m)之内。

论文《一种历史特征辅助的模糊数据关联算法》针对观测数据存在强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分辨一维距离像历史特征辅助的模糊数据关联算法。首先,针对高分辨一维距离像的姿态、幅度以及时移敏感性问题,对其提取得到敏感性低的特征;其次,使用航迹起始的特征构建初始特征样本库,并使用历史时刻的特征构建历史特征样本库,且实时更新特征样本库;然后,采用区间熵权法确定特征权重,计算量测与目标的模糊隶属度,构建模糊矩阵;最后,基于最大模糊隶属度原则实现量测与目标的关联。实验结果表明,在目标的机动和非机动场景下,这种算法的关联性能均优于模糊关联算法,并且随着杂波密集程度的增大,两个算法的关联性能均逐渐降低,但所提算法的关联性能更好。

论文《分布式小卫星MIMO-SAR超高分辨成像方法》针对分布式小卫星多发多收合成孔径雷达的聚束工作模式,提出了一种超高分辨成像方法,降低了多通道高分辨率模式下卫星的存储压力以及成像负荷。该方法首先将各通道的全孔径信号划分为子孔径信号;然后对子孔径信号进行解模糊处理,并利用改进的时域带宽合成方法获得大带宽信号;再使用子孔径图像相干融合算法获得超高分辨率图像。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的时域带宽合成方法能够有效地合成带宽,并且所提方法的成像效果良好。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得到验证。

论文《广角SAR各向异性散射目标分离成像》为解决广角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条件下,许多被照射物体的散射特性会随着观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重建图像的分辨率和解析力降低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约束的信源分离成像方法。首先,利用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散射目标的不同散射特性,构造联合系统函数投影算子;然后,基于稀疏约束抑制交叉投影能量,实现混合接收数据的分离成像,使得重建各向异性散射目标的图像的聚焦质量和可解译性能都得到了改善;最后,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其重建图像的分辨率和解析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论文《用于三维散射中心SBR建模的边缘绕射修正》综合考虑目标的镜面反射与边缘绕射贡献,提出一种针对基于弹跳射线技术的三维散射中心建模的边缘绕射修正方法。利用弹跳射线技术,结合图像域射线管积分和等效边缘电磁流方法,推导了考虑边缘绕射修正的三维逆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计算公式。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三维散射中心的建模精度。

论文《一种多目标与多基地雷达之间的博弈策略》针对多基地多输入多输出雷达与多目标之间的对抗博弈,研究了一种多基地雷达系统的功率分配与波束成形联合技术。在一个确定的信干噪比约束下,多基地雷达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极小化自身发射总功率,并期望通过波束成形算法来抑制互雷达通道干扰,提升目标检测和跟踪的准确性。基于雷达之间的策略非合作博弈,证明了博弈的纳什均衡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然后,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迭代的联合波束成形与功率分配博弈算法。该算法利用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得到了多基地雷达的接收波束成形器权矢量,抑制了互雷达干扰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较相关博弈算法有更好的干扰抑制能力和更少的功率损耗。

论文《一种深度神经网络多站雷达系统干扰鉴别方法》针对现有多站雷达系统欺骗式干扰鉴别方法,仅利用目标回波空间相关性单一特征作为度量标准,导致特征提取全面性不够,鉴别算法有效性和普适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站雷达系统干扰鉴别方法,将多站雷达协同探测技术在空间、时间和频率域内可用资源多、调度能力强的特点,与深度神经网络很强的模型学习和特征表示能力相结合,有效地应用于欺骗式干扰对抗领域。充分利用回波数据的未知信息,获取除相关性之外更多维、更全面、更完善、更深层的特征差异,达到更优的干扰鉴别效果。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深度神经网络干扰鉴别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和脉冲数量对干扰鉴别性能的影响,缓解非理想条件下目标回波相关系数对干扰对抗技术的限制,拓宽应用过程的边界条件。

论文《时频分析联合带通滤波抑制间歇采样转发干扰》针对常规信号处理方法难以有效抑制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问题,首先在时频域对数个脉冲重复周期的接收信号进行积累,实现信号时频信息的增强;然后,结合图像处理算法在时频面上准确地提取干扰分布区域,并通过时频域滤波粗略地重构目标回波信号;最后,依据重构的时域信号构造带通滤波器实现对干扰和噪声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低信噪比、多目标环境下有效地抑制多种类型的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相比于其他方法具有更强的稳健性,且在抑制假目标的同时不会造成明显的真实目标幅度损失。

论文《多基地雷达栅栏覆盖的优化布站方法》为解决多基地雷达的优化布站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非等分栅栏覆盖的优化布站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非等分栅栏覆盖区域之间的关系构造约束条件,将优化问题分解为两个子问题——单条部署线的优化布站问题和非等分栅栏组合的优化问题;其次,基于单条部署线上的优化布站条件,采用穷举法求解单条部署线的优化布站问题;然后,根据最小部署成本准则,利用整数线性规划求解非等分栅栏组合的优化问题;最后,确定最优布站参数。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的同类方法,该优化布站方法可以取得更低的部署成本并且需要的发射站更少。

论文《一种收发互易的频带合成STAP-GMTI系统架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收发互易的低瞬时带宽阵列,通过频带合成实现高分辨率地面运动目标显示的系统架构及处理方法。阵列的收发互易实现了等效相位中心的重合,频带合成过程中无须补偿目标偏离波束中心的相位差,可实现精确的频带合成;宽带信号合成后,采用空时二维信号处理抑制杂波,实现对地面运动目标的检测。仿真验证了该系统架构及处理方法的正确性。

论文《一种改进的宽波束线阵雷达物位测量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宽波束线阵雷达物位测量算法,用于解决宽波束雷达物位测量时强杂波干扰导致的物位测量错误问题。利用均匀线阵调频连续波雷达,首先进行强散射点检测及其参数估计,获取强散射点的距离、角度和幅值信息;进而在分析其产生机理的基础上,进行多维有效点判别,从强散射点集合中识别物位测量的有效点。粮仓实地试验采用77 GHz宽波束线阵雷达对低介电常数物料进行测量,在现实工业环境中实现了物位的准确、稳定测量。从算法角度突破了雷达物位测量对天线波束宽度的限制,对小型化、低成本的宽波束雷达物位计的研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二次谐波加权重构的77 GHz FMCW雷达心率监测方法》针对呼吸及其谐波强干扰下的心率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心跳2次谐波信号加权重构的心率监测方法,并运用77 GHz FMCW雷达实现了心率的精准测量。在胸壁位移信号多分辨率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各层能量分布特性,对心跳2次谐波范围内的子频带进行加权处理,以凸显心跳2次谐波最可能出现的频率范围,这不仅避免了呼吸及其谐波的强干扰,而且也能避免谱峰估计中模型阶数选择难题。实测数据表明,这种方法能在77 GHz FMCW雷达上实现高精度的心率监测。

论文《利用共轭对称性的数字IQ频域校准方法》针对雷达中频信号解调过程中的IQ不平衡问题,从IQ不平衡模型及误差的频谱特点分析出发,提出了基于共轭对称性的数字IQ频域校准方法。首先将存在IQ不平衡的中频信号进行频域分解,展开为单边的理想信号和双边的误差信号,其中误差信号可进一步分解为镜像分量误差和主频分量误差;然后利用两种误差信号的原始频谱和共轭信号频谱的对应关系,在数字端通过频谱运算,得到误差信号的频域估计;最后对中频信号频谱和误差信号频谱估计值进行相减相消,完成校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中频信号的镜像分量误差和主频分量误差,从而有效地校准IQ的幅相不平衡问题。

论文《一种Si CMOS的Ka波段毫米波功率放大器》为了满足毫米波雷达或通信系统对更高发射功率的需求,基于65 nm Bulk Si CMOS工艺制程设计了一款Ka频段功率放大器。该功率放大器工作于30~32 GHz,采用了共源共栅差分对结构的两级放大单元,使用中和电容增强电路的稳定性,并以变压器为基础设计实现了片上无源阻抗匹配网络。经过测试,该功率放大器在工作频段内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6.3 dBm。当功率放大器过驱动时,其最大功率附加效率为16.9 %,-1 dB压缩点为13.2 dBm,功率增益为23.6 dB。这种功率放大器芯片在功率增益和芯片面积利用率方面具有优势,为硅基毫米波功率放大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高功率输出的设计实例。

我们相信读者可以从以上的学术论文中发现很多有益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借此机会感谢所有作者的贡献以及所有评审专家的辛勤付出。是大家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努力,使得编委团队成功组织了这一期专题。

猜你喜欢

杂波雷达论文
浅谈雷达导引系统
一种改进的基于背景自适应的杂波图算法
基于近程杂波协方差矩阵构造的俯仰滤波方法
一种自适应双参数杂波图检测方法
某雷达杂波数据分析及杂波图技术研究
雷达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班上的“小雷达”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