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3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8期
关键词:脑室早产儿磁共振

袁 明

(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深圳 518115)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指的是围生期窒息、缺氧引发的脑组织中枢神经缺氧缺血损害,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异常,这也是新生儿窒息常见并发症。早产儿HIBD发病率高于足月新生儿,随着新生儿医疗水平及护理水平不断增高,早产儿存活率增高,随着早产儿HIBD发病率增高,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影响[1]。新生儿HIBD病情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一般情况下,轻度及中度HIBD预后效果较高,重度患者可能合并后遗症,这也是导致儿童残疾的常见疾病。对此,在早产儿HIBD诊断过程中,还需采取有效的检查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保证患儿生存质量。对此,本次研究将我院纳入的早产儿HIBD作为观察对象,施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取得显著效果,以下为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12月我院纳入的60例HIBD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8例,患儿胎龄在34.2~37.8周,平均孕周(33.4±5.1)周,新生儿在出生后伴随不同程度窒息,轻度窒息28例、重度窒息32例。

入选标准:临床表现有窒息症状及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患儿年龄为7 d内;患儿家属均同意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有心电监护仪患儿等磁共振检查禁忌证;头部移动等诸多原因导致伪影以及磁共振图像质量不佳,致使数据分析不准确者;患儿因脑部缺氧缺血损伤等原因导致抽搐或者宫内感染、遗传所致先天性病变[2]。

1.2 方法

选择飞利浦Multicva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在扫描前30 min为患儿施以10%水合氯醛0.5 mL/kg灌肠,或者患儿在自然睡眠过程中,在患儿深度睡眠状态下检查,检查前,患儿头部固定塑性海绵,注意为患儿保暖,并保护患儿听力。检查过程中需资深医师陪护,做好急救准备。MRI行横轴位T1WI、T2WI、T2 FLAIR、矢状位T1WI常规序列和ASL、SWI、DWI序列扫描。选择PHILIPS Multiva 1.5T磁共振成像仪、头颅线圈,并设置相关参数:T2WI: TR 3 500 ms、TE 115 ms; T1WI: TR 400 ms、TE 20 ms; FLAIR: TR 6000 ms、TE 120 ms;层厚5 mm,层距0.5 mm,矩阵(256~384)×512, FOV 200 cm。①在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检查过程中,使用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在参数设置过程中,矩阵设置为64×64, FOV为20 cm, TR*TE为4500/10 ms,激励3次,层厚设置为4 mm,扫描层数为32,标记后延迟时间设置为1025 ms。

②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过程中,使用高分辨率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A20°,TR23 ms, TE12 ms, FOV 24×24 cm,矩阵448×384. SWI序列扫描后自动生成SWI幅值图、相位图、SWI图像及最小强度投影(Min IP)图。

③弥散加权成像(DWI)利用单次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相关参数设置为:TR 5000 ms, TE 83.7 ms,矩阵128×128, NEX 4, FOV 24 cm×20 cm, b值为1000 s/mm2,层厚5 mm,层间距0.5 mm。

1.3 观察指标

扫描检查后,将数据利用Philips Intelli Space Portal工作站进行分析,记录患者脑损伤位置,检查结果存在争议的情况下,以联合会诊结果为准,从而确定患儿HIBD位置及损伤类型等情况。

2 结果

①60例患儿在初次检查过程中,MR图像上观察到32例患儿T1WI及T2WI并未出现明显异常情况;12例患儿皮层及皮层下方脑回迂曲点状条状表现为高信号,幕上及幕下蛛网膜下腔发生少量出血。10例额叶深部白质对称位置表现为高信号及脑室壁条状发生高信号及局限性脑水肿。4例患者基底节及丘脑发生高信号,并伴随囊后低信号;2例患儿脑室出血,向脑室侧扩散,皮层发生下囊状坏死,引发弥漫性水肿。②ASL检查过程中,能观察到60例患儿均出现脑血流减少情况,32例患儿发生脑血管扩张,12例患儿短期内再次灌注。③DWI检查过程中,观察到60例患儿表现为对称性异常高信号,42例患儿病变位置在颞叶及额叶、顶叶,18例患儿两侧基底节区异常,在初次检查过程中,患儿影像学均表现为高信号。为患儿展开为期15 d随访,60例患儿病变呈现低信号。④SWI检查过程中,12例患儿管膜下呈现斑点状低信号,21例患儿脑室出现内条状低信号,3例患儿出现皮层下点状低信号,10例患儿出现脑室旁斑点状低信号。

3 讨论

早产儿HIBD发生的原因与神经细胞病变及坏死、脑水肿、白质硬化、颅脑出血等因素存在联系。新生儿脑部发育不完善,代偿能力减弱,受到各类因素影响早产儿与足月儿的脑功能发育存在差异,在缺氧易感区及脑细胞损坏区病理表现不同。早产儿脑室动脉分支发育情况较差,易感区处于脑室周围,发生脑室旁白质软化的概率较高[3]。早产儿HIBD也容易引发室管膜出血,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脑室周围室管膜下部存在胚胎生发基质,周围毛细血管发育不成熟,血管壁只有内皮细胞,胶原及纤维无法支撑血管壁扩张,患儿一旦血压增高,血管内皮细胞对氧气较为敏感,患儿处于高血压状态下,容易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从而引发毛细血管出血[4-6]。现阶段,HIBD在诊断过程中,在病情分级时需要根据患儿病史及身体发育情况,这种诊断方式呈现出主观特点。随着影像学技术高速发展,CT及MRI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诊断HIBD具有一定效果。超声是临床上的无创诊断方式,检查结果与操作者个人能力相关,CT检查可观察患儿脑部是否发生出血,但对脑水肿敏感性不足,且检查方式具有辐射,对儿童脑功能产生影响。MRI能反应患儿脑组织情况,这也是检查HIBD的有效手段,随着磁共振扫描技术不断发展,ASL在检查过程中无需使用对比剂便能观察患者脑组织血液灌流情况,SWI对患儿脑出血位置较为敏感,DWI则是对患儿脑部水分子较为敏感,三者联合检查,有利于诊断早产儿是否发生HIBD,并及时找到损伤位置及损伤情况。在实际检查过程中,ASL对患儿脑组织动脉血水分子进行跟踪,标记后获得标记像血液灌流信息[7]。在我国临床研究中,ASL灌注成像结果,能准确观察到患儿脑部结构及毛细血管阻力、血压情况等。SWI则是对磁场组织敏感性图像进行对比,观察到组织磁化属性,对组织中的血液成分及静脉血较为敏感,因此,可反映颅脑出血情况,在常规检查过程中往往无法检查出小剂量出血点,SWI检查能有效观察,具有优越性。DWI技术检查水分子运动情况,在诊断早产儿HIBD过程中,脑细胞发生水肿,缺血水肿位置水分子弥散系数降低,在DWI检查过程中呈现出高信号,有利于及时找到受损位置。本次检查结果显示,ASL、SWI、DWI序列扫描均能有效诊断患者病灶位置,但每种扫描面对的结果不同,因此,三者结合扫描能体现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优越性,在临床检查过程中,通过这种检查方式可诊断患者是否发生HIBD,确诊后可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及时控制患儿病情,避免该疾病对患儿健康成长产生严重影响。

猜你喜欢

脑室早产儿磁共振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