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华教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

2021-11-30周世威陈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腺样体张口鼻塞

周世威 陈华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2.浙江中医药大学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为咽淋巴环内环的组成部分,正常生理情况下6~7岁时发育至最大,之后逐渐萎缩,成人则基本消失[1]。腺样体肥大是腺样体的病理性增生,好发于儿童,多由于鼻咽部及毗邻部位的炎症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刺激导致,临床表现为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进而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腺样体面容等[2]。目前临床上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预防呼吸道感染、抗炎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抗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尚未确定[3],而腺样体切除术因存在出血、麻醉等风险,至今临床上仍有争议,而且术后可能复发[4]。中医药在防治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缩小腺样体方面疗效较好,可改善患儿夜间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6],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浙派中医儿科历史悠远,自宋室南迁后发展迅速,至今已形成“因人因地制宜,擅长滋阴清热”“重视后天之本,强调健运中州”“详辨虚实夹杂,巧用和解之法”“注重风邪为病,善用祛风之药”四大学术特色[7]。陈华教授为浙江省名中医、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继承人,师承浙派中医儿科名家俞景茂教授,擅长分期治疗各类肺系疾病[8]。陈师认为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关键病因在于虚、痰、瘀,关键病机为肺脾两虚、痰瘀互结,在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的基础上,针对小儿腺样体肥大总结出“化痰散瘀、巧用和法、健运脾胃、养阴固本”的临证治疗特色,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分期治疗中,在感染期、迁延期、恢复期分别主以疏风清肺、扶正祛邪、健脾养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帮助患儿避免腺样体面容,免除手术痛苦,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1 病因病机

腺样体位于鼻咽部,位于中医之颃颡,《灵枢·忧恚无言》云:“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灵枢集注·卷之八·忧恚无言第六十九》注:“颃颡者,腭之上窍,口鼻之气及涕唾,从此相通。”[9]腺样体肥大属中医“颃颡不开”“鼻窒”范畴,陈师认为其关键病因在于虚、痰、瘀。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物质基础及功能活动均未发育完全,易受外邪侵袭,其肺、脾常不足,临床上该病患儿尤以肺阴虚、脾气虚为多,卫外不固,外邪侵袭首先犯肺,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从而持续刺激腺样体,导致病理性增生肥大。肺主行水,脾主运化水液,小儿肺、脾常不足,调节、输布水液能力较弱,易水湿停滞;外邪犯肺,邪气搏结气道,致水液代谢能力进一步减弱而湿聚成痰;小儿纯阳之体,阳旺热盛,外感后易从热化,热灼津液为痰,故而痰聚颃颡。患儿呼吸道感染迁延或反复,邪气搏结,痰湿凝滞,致颃颡气血运行不畅,久病终成瘀。故陈师总结认为,小儿腺样体肥大以肺脾两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因虚易感外邪,邪气搏结颃颡,肺气失司,气机不利,痰湿、血瘀停滞互结,致腺样体增生肥大,气道阻塞,颃颡不开,患儿因缺氧而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终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腺样体面容等。

2 分期治疗

陈师认为,小儿腺样体肥大是由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期持续刺激腺样体而成,患儿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时会明显加重,其治疗的关键也在于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10],故而治疗上需分感染期、迁延期、恢复期三期治疗,分别以疏风清肺、扶正祛邪、健脾养阴为总治法。

2.1 感染期 感染期患儿因外感常伴有鼻塞、流涕,腺样体亦受刺激,而进一步增生肥大,患儿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症状明显加重,此时急则治其标,以控制急性感染为首要目的,治当疏风清肺,标症解则鼻塞除,打鼾、张口呼吸症状可迅速缓解。

2.2 迁延期 迁延期患儿外感症状逐渐缓解,鼻窍渐通,腺样体虽未能缩小如常,但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已明显缓解,此时余邪未尽,素体正虚,单纯驱邪则伤正,单纯补益则邪恋,故而需以扶正祛邪。

2.3 恢复期 恢复期患儿外证已解,腺样体逐渐缩小如常,此时邪气已尽,正虚仍存,故而缓则治其本,而该类患儿多为气虚、阴虚之体[11],当专以健脾养阴,预防呼吸道感染再次发作,避免腺样体肥大复发。

3 治疗特色

陈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时以化痰散瘀法贯穿治疗全程,同时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通过巧用和法、健运脾胃、养阴固本,在分期治疗中灵活运用,疗效显著。

3.1 化痰散瘀 腺样体肥大患儿因反复呼吸道感染,邪气侵袭颃颡,水湿停聚,炼津成痰,气血阻滞,久病入络,痼病必瘀,终而痰瘀互结,腺样体增生肥大,阻塞气道,导致夜间睡眠缺氧而出现打鼾、张口呼吸。陈师在治疗时以化痰散瘀法贯穿全程,视病情酌情选用半夏、浙贝、山海螺、皂角刺、丹参等药;其中半夏燥湿化痰,浙贝清热化痰,祛邪力强,多用于感染期、迁延期;丹参活血力弱,但兼养血,适宜迁延期、恢复期;山海螺祛痰消肿,皂角刺破结散瘀而力宏,常作为对药以化痰散瘀,贯穿三期全程使用。

3.2 巧用和法 浙派儿科详辨虚实夹杂,巧用和解之法,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其感邪后病情多虚实相兼,寒热错杂,宜选用平缓之和法,调其虚实,扶正祛邪,除其寒热,寒热并用,调之阴阳,以平为期。陈师认为肺脾两虚是腺样体肥大患儿体质根本,经感染期治疗后,余邪未尽,正气不足,此时单纯攻伐则进一步伤正,单纯补益则容易关门留寇,故宜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以凉润之药养阴固本,如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以健脾消食之药运脾健脾,如山药、白术、莱菔子、鸡内金等;以辛散之药疏风通窍,如辛夷、白芷、苍耳子、细辛等;以化痰散瘀之药消肿散结,如半夏、浙贝、山海螺、皂角刺等,同时需仔细考量邪正之盛衰,斟酌补益祛邪之轻重。

3.3 健运脾胃 浙派儿科重视后天之本,强调健运脾胃,脾胃虚衰,诸邪遂生,四季脾旺则不受邪,治病当先调脾胃,调脾胃而忌呆滞,用药需动静结合,轻灵活泼,注重气机升降,精简轻锐。陈师于临床中时时顾护小儿脾胃,认为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而其根本在于脾虚。脾虚则体弱,易受外邪侵袭;脾虚则失运,易饮食积滞,食积化热,上灼气道,炼津为痰,加重痰结。健运脾胃可消食导滞,增强患儿抵抗力,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而从根本上解决腺样体肥大。感染期需以消食为主,即脾健不在补而贵于运,选用山楂、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等,其各有专攻,如山楂长于消积化滞,善治肉食积滞,麦芽行气消食,尤善米面食积,莱菔子可行气消胀兼治大便干结,鸡内金消食又兼活血化瘀等。迁延期与恢复期则应加以健脾,可选用山药、白术、黄芪等。

3.4 养阴固本 浙派儿科因人因地制宜,擅长滋阴清热,由于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潮湿,小儿纯阳之体,素以热病为多[12],热病易伤阴,用药多清凉,养阴多柔润。陈师以为,腺样体肥大患儿多为气阴两虚体质,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小儿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感染外邪易从热化,热邪伤阴,进一步加重肺阴亏虚,使颃颡失于濡养,更易受外邪侵袭,形成恶性循环,故在迁延期与恢复期当重视养阴固本,以凉润之药清补肺阴,如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其中石斛因其质韧而又长于滋阴养阴,可煎汤代茶给患儿日常饮用,再将煎后药渣与其余中药一同煎服,尽其药效。

4 病案举例

唐某,男,8岁,2020年12月1日初诊于浙江省中医院国医馆。患儿4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呈阵咳,喉间有痰,鼻塞流涕,涕出黄稠,咽红而肿,时有头晕头痛,夜寐欠宁,时有磨牙,打鼾,张口呼吸,面色欠华,纳食欠佳,晨起偶有口气,二便尚调,舌淡红,苔薄白中腻,脉浮数。平素反复易感,时有鼻塞、流涕、喷嚏,动则易汗出。辅助检查:2020年9月24日(浙江省人民医院)鼻咽部X线摄片示: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增厚,考虑腺样体肥大。西医诊断为“腺样体肥大(感染期)”,中医诊断为“鼻窒”,辨为风热犯肺证,治拟疏风清肺、利咽通窍。 处方:桑白皮9g,杏仁6g,桔梗6g,前胡6g,炒黄芩6g,辛夷6g,白芷6g,炒苍耳子6g,浙贝9g,山海螺12g,皂角刺10g,鸡内金9g,炒莱菔子9g,炙甘草3g。 共7剂,每日1剂,早晚餐后半小时水煎分服。

2020年12月8日二诊。患儿咳嗽好转,稍有鼻塞,流涕减少,偶有头晕,夜寐转宁,磨牙、打鼾渐消,无张口呼吸,面色欠华,胃纳略增,晨起口气好转,二便尚调,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西医诊断为“腺样体肥大(迁延期)”,中医诊断为“鼻窒”,辨为痰热郁肺证,治拟清热化痰、利咽通窍。上方易桑白皮为鲜芦根30g,易前胡为射干6g,加丹参6g。共7剂,每日1剂,早晚餐后半小时水煎分服。

2020年12月15日三诊。患儿咳嗽已平,稍有鼻塞,无流涕,头晕头痛已除,夜寐磨牙、打鼾已消,晨起口气好转,面色渐华,胃纳尚佳,动则易汗出,二便尚调,舌红苔薄白,脉细数。诊断同前,辨为气阴两虚证,治拟益气养阴、通窍散结。处方:北沙参9g,麦冬9g,山药12g,炙黄芪9g,防风3g,生白术9g,辛夷6g,白芷6g,浙贝9g,山海螺12g,丹参6g,皂角刺10g,炒麦芽12g,炙甘草3g。共7剂,每日1剂,早晚餐后半小时水煎分服。

2020年12月22日四诊。患儿药后诸症尚平,鼻塞流涕已除,无头晕头痛,夜寐转宁,无磨牙、打鼾,面色渐华,胃纳尚佳,二便尚调,舌质红苔薄白,脉细。诊断同前,治拟原法,上方加石斛9g,易麦芽为姜半夏、陈皮各6g。共7剂,每日1剂,早晚餐后半小时水煎分服。

2020年12月29日五诊。患儿药后诸症尚平,无鼻塞流涕,无头晕头痛,夜寐宁,面色渐华,胃纳佳,二便尚调,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复查鼻咽部X线摄片示:鼻咽部气道通畅,未见明显受压变窄现象,局部软组织影未见明显增厚,腺样体未见明显增大。西医诊断为“腺样体肥大(恢复期)”,中医诊断为“鼻窒”,辨为肺脾两虚证,治拟健脾养阴、化痰散瘀。处方:北沙参9g,麦冬9g,石斛9g,山药12g,炙黄芪9g,防风3g,生白术9g,山海螺12g,丹参6g,皂角刺10g,炙甘草3g,陈皮6g。共7剂,每日1剂,早晚餐后半小时水煎分服。后患儿未再就诊,两个月后随访患儿体健,期间无感冒,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未作。

按:初诊时患儿因着凉外感而见咳嗽咳痰、鼻塞流涕,伴睡眠打鼾、张口呼吸,鼻咽部X线摄片示腺样体肥大,平素易感,邪气犯肺,水湿停聚,热邪炼津成痰,久病成瘀,痰瘀互结于颃颡,阻塞气道,西医诊断为“腺样体肥大”,中医诊断为“鼻窒”,此为感染期,辨为风热犯肺证,当急则治其标,拟疏风清肺、利咽通窍,方用桑白皮、黄芩清泻肺热,桔梗、杏仁、前胡宣降肺气、疏风解表,辛夷、白芷、苍耳子宣通鼻窍,浙贝、山海螺、皂角刺化痰散瘀,鸡内金、莱菔子、甘草健运脾胃。二诊至四诊患儿咳嗽、鼻塞流涕好转,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渐消,但余邪未尽,正气尚虚,此为迁延期,治以扶正祛邪,详辨患儿虚实轻重而和之,先后渐去桑白皮、前胡、桔梗、杏仁、黄芩、苍耳子等攻邪之药,加沙参、麦冬、石斛、山药、黄芪、白术等扶正之品。五诊时患儿诸症皆平,此为恢复期,可专于健脾养阴,兼以化痰散瘀,北沙参、麦冬、石斛养阴润肺,山药、黄芪、白术、陈皮、甘草健脾运脾,山海螺、丹参、皂角刺化痰散瘀。复查鼻咽部X线摄片示腺样体无增大,后随访患儿两月,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均未作,体健无感冒,疗效显著。

5 结语

历代浙江儿科名医名家结合地理、气候、小儿疾病谱等地域因素,总结了浙江儿科疾病治疗特色,并传承至今,形成了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在现代儿科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陈师认为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病因在于虚、痰、瘀,治疗时需谨守肺脾两虚、痰瘀互结的基本病机,将病程分为感染期、迁延期、恢复期三期,感染期控制急性外感症状,迁延期扶正祛邪,恢复期固本防复发,审慎邪正虚实轻重,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灵活运用“化痰散瘀、巧用和法、健运脾胃、养阴固本”于治疗中,有效改善患儿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缩小腺样体,避免手术的痛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学习并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腺样体张口鼻塞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仰天大笑
鼻塞总在一侧早做检查
鼻塞危害大 千万别忽视
老年人睡醒后口干是何因?
小儿腺样体肥大都需手术吗?
呼吸不畅,并非都是感冒
老爸语录的几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