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母婴专科护士培训及效果评价

2021-11-29李雅岑肖云霞冯素文

护理与康复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专科母婴演练

李雅岑,肖云霞,冯素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

专科护士指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专科护士培养是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母婴安全是妇女儿童健康的前提和基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实施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切实保障母婴安全。母婴专科护士提供孕妇、产妇及新生儿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在保障孕妇、产妇及婴儿生命安全,减少围生期并发症,降低远期慢性疾病发生率,促进母婴心身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010年开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作为浙江省护理学会母婴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开展母婴专科护士培训工作,经过10年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较好成绩,现将有关培训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1 背景资料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妇产科医院,是浙江省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及计划生育、妇女保健工作的指导中心。核定床位1 120张 ,年分娩量超过2万人次。母婴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成立于2010年,是浙江省首批母婴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之一。自基地开班以来,已有10期来自14个省151家医院的349名学员经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顺利结业。基地以“立足临床实践,引领专科发展”为办班宗旨,在专科护士培训工作中牢固树立精英培训的理念,开展理论和实践并行的培训及多维度全流程的培训效果评估。

2 培训方法

培训采取全脱产形式,总时间为4个月,涵盖了从孕期到产后的围生期全部内容。理论培训1个月,采用集中培训、阶段考核的形式;临床实践培训3个月,完成分娩室、母婴同室、新生儿科3个部门各4周的实践学习。

2.1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专科理论水平

在母婴专科护士的临床培训中发现,母婴护理专业性强、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要求高、工作风险大。二孩/三孩政策的开放以及辅助生殖技术、胎儿宫内手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孕妇、产妇的高龄化和母胎疾病的复杂化,对母婴专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母婴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设置120余课时的理论课程,从母婴专科护士的人才队伍建设、教育培训、角色职能的拓展、产科安全与质量管理、科研实践等多角度出发来设定课程内容,采用理论授课、分组讨论、操作示范、情景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以提升母婴专科护士的专业水平及母婴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对于母婴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采用分组讨论、查询资料、头脑风暴等方式提出改进方法,最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总结、汇报。学员利用思维导图,从中心主题出发并向各次级主题逐渐辐射,将各层级知识点向不同的方向发散并串联,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提高学习积极性,把握知识重点,接近临床实践的需要。

2.2 开展急救模拟演练提升专科实践能力

为更好提升母婴专科护士对于异常情况的早期识别能力、急救水平,提高急救模拟演练的真实性,提高专科实践能力,临床实践培训阶段,在母婴同室、分娩室和新生儿科三大类别的轮转科室,分别设置不同案例的急救模拟演练。母婴同室的病房急产、脐带脱垂、自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decision-to-delivery interval,DDI)演练,分娩室的产后出血、子宫破裂,新生儿科的新生儿复苏等,这些案例涉及多科室合作、团队配合,由分娩室总带教老师采用提前撰写剧本,对演练现场进行真实场景的设置,所有学员分角色进行团队演练,无创操作由学员扮演孕妇、产妇,有创操作在模拟人上开展。演练结束后及时分析不足提出建议,从而不断提升母婴专科护士的急救水平与团队配合的默契性,使操作更具规范性,使其急救意识、急救技能不断提高。

2.3 导师全程督导提高临床科研能力

为更好地帮助学员掌握护理科研方法,用科研思维能力处理临床问题,基地实行导师制培养。根据学员在母婴专科研究的不同方向,每2~3位学员组成1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配备1名科研能力较强的督导老师,负责小组学员的全程督导。导师指导学员在培训的第2个月完成相关综述撰写,第3个月书写个案护理报告,第4个月完成开题报告并进行预答辩指导。导师全程参与辅导,培养学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基地组织护理专家对每批学员的选题进行评审,通过专家对开题的逐一点评,学员进一步思考解决临床问题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使选题更实用,思路更清晰,设计更科学。在答辩前夕,基地还会组织学员进行预答辩,模拟答辩流程,让学员进一步审视自己的综述、个案护理和开题报告,为正式答辩做好充分准备。

2.4 建立多维度全流程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基地注重引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建立多维度全流程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培训初始,基地对学员进行入门测试,了解学员的母婴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及时优化其培训方案,课程内容由易到难进行分层培训。为了更好地改善培训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每期培训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学员对于培训效果的反馈,从培训内容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培训方式、培训组织、教师教学能力、效果总体评价等多维度全流程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针对评估指标做深度分析,使评估结论更具有说服力。根据学员的评价和反馈,基地及时调整相关的培训内容、课时及老师等。建立评估的长效机制,致力于评估后的工作改进,提升培训质量控制决策的精准性,促进基地教学质量的持续性改进。

3 效果评价及结果

2010年9月至2019年6月基地共进行10期母婴专科护士培训。来自14个省151家医院的349名学员经过系统化培训,100%通过答辩顺利结业,其中55人取得优秀学员称号。2019年9月基地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通过微信群向349名学员发送问卷链接,调查学员培训前后情况。共发放问卷349份,回收328份,回收率94%。328名学员均为女性,其中浙江省内学员314人(94%),省外学员14人(6%)。参加母婴专科护士培训后,学员在参与临床实践如护理会诊、疑难护理病历讨论、专科门诊、孕妇学校授课等方面的机会增加,同时,期刊论文发表率、课题申报率等科研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见表1。

表1 母乳专科护士培训前后比较(n=328) 例(%)

表1(续)

4 体会

4.1 母婴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专科理论知识的课堂教授、开展临床不同案例的急救模拟演练等,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母婴专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了其对母婴异常情况的识别水平及团队的协作能力。学员在培训后临床实践能力较培训前有较大幅度提高,参加护理会诊、疑难护理病历讨论、专科门诊、孕妇学校授课等方面的机会增加。其中参与医院护理会诊或疑难护理病历讨论的专科护士提升18.5%;参与医院护理专科门诊工作提升20.1%;参与孕妇学校授课提升23.5%。这与丁炎明等[2]、曹晶等[3]、聂圣肖等[4]的研究结果类似,提示了母婴专科护士结束培训回到所在医院后在提供专业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5],这对临床母婴专业护理水平的提高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4.2 母婴专科护士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在科研方面,通过培训期间导师全程督导,从课题选题、科研设计、课题撰写等手把手的指导,学员的科研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培训后,发表期刊论文的专科护士提升17.7%,成功申报课题提升15.5%,成功申报专利提升5.5%。这与郭玉丽等[6]、吕娇等[7]的调查相一致,虽培训后专科护士的科研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但总体科研水平仍然偏低。分析原因,一方面我国的专科护士初始学历较低,所以科研基础薄弱;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临床护理任务繁重,专科护士进行专科护理科研的时间受限。因此,建议护理管理者加强对专科护士的科研支持力度,提供科研学习平台及时间,充分调动专科护士科研的主动性,以更好地推动专科领域科研发展。另外,要将专科护士科研水平作为其核心能力进行考核,建立激励机制,这是提高专科护士科研能力与积极性的有效途径[8]。从而使母婴专科护士作为专业护理引领者更好发挥专科护士作用,体现专业价值[9],为孕妇、产妇及婴儿提供专业化、规范化、同质化的护理。

猜你喜欢

专科母婴演练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东方幸福 国际母婴月子会所 高端顾客的专享服务平台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A卷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同时患多种病最好看老年科
母婴网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