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线上教学与传统线下教学对比分析
——基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课程设置合理化研究

2021-11-29秦莲童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线下教学效果课程

秦莲童,滕 勇

(沈阳工业大学 基础部,辽宁 辽阳 111003)

为了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寻求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很多高校不断增加线上课程在教学规划中的比重,大有要将传统线下课程全部挤下讲台取而代之的趋势。诚然,多媒体线上教学固然在灵活性、便捷性、生动性等方面有其突出的表现,但它真的能完全取代传统线下课堂教学?传统线下课堂是否与之相比毫无可取之处,真的成为了落后的教学方式而应该被淘汰?《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要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1]。”不难看出,未来的高校课程建设既要把代表信息技术的线上网络课程用对、用好,也要不断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线下课程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为了能够在教学改革中合理布局运用得当,把课程建设更快、更稳、更好地开展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抓课程建设前,必须要对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全面了解、详细对比、深入分析,精准合理地调整课程结构,整合教学资源,以取得最佳教学预期。

众所周知,主讲教师、受众、教学平台、授课时间、教学效果是构成一次完整教学活动的五要素。此外,同行听课、集备等教研活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发挥着有力的助推作用。下面就这六方面对线上线下教学进行逐一对比分析。

一、主讲教师

(一)课堂主导权

传统线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真切感受到学生对其所教授效果的反馈,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授课节奏,迎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吸收的节奏,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然而,这种迎合也有其局限性,仅部分学生的学习节奏可以与老师相适应。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地位,掌控课堂节奏,学生被动消化吸收[2]。教师在调节授课节奏迎合学生的同时,学生的领悟速度也要迎合老师的节奏,这个切合点随着教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学生理解效果,老师对学生反馈的调节能力等因素动态变化,很难把握。同时,学生因个体学习能力差异,对知识的消化吸收速度不尽相同,这也导致一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对所教授知识一时难以理解,跟不上教学节奏,从而导致同一堂课,不同学生学习效果不同,教学效果不理想。

多媒体线上教学,可使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理解的速度随时调整课程播放进程,待上一个知识点完全理解消化,再开始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何时快,何时慢,何时停,由学习者根据自身对知识接受情况自行把握,控制权完全在学习者手中。学习过程中,面对疑点、难点,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在线咨询等途径解疑,不仅借助网络搭建学习平台,还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特性实现为学习平台帮学助学,进而促进对知识更好地理解、消化、吸收。大学教育的目的,并非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要学习培养借助一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上课程为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

传统线下教学,是由主讲教师汇集所有信息,再根据教学经验以自己认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将信息整合在一起,发送给学生;而线上教学是学生将网络中适合自己的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为己所用。不难看出,在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在线上教学中,虽然每个教师在其网课中发挥主导地位,但在学生对各种教学资源按自己的接受方式重新进行选择整合的过程中,是学生在行使主导权,呈现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情景。

(二)主讲教师的选择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其实,作为受众的学生在接受取向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对教师的各种教学风格认可度是不同的。而选择符合自己接受取向的教师课程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深受学生们欢迎的教学风格大致分为风趣幽默、知识渊博、时尚前卫三种类型。即便是这三种公认广受欢迎的教学风格,也存在不同声音。风趣幽默类型,一方面认为这样的教学风格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但是另一方面却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随意,课堂气氛不够严肃、庄重,与庄严肃穆的神圣知识殿堂不相符;知识渊博类型,一方面认为这样的教师有着深厚的知识积淀,可以吸取到更多的知识养分,学识渊博的教师更具个人魅力。另一方面却认为,这样的教师往往是学究派,教学方式沉闷古板,枯燥无味,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尚前卫类型,一方面认为这样的教师可以紧跟时代步伐,教授的知识更具先进性,而且时尚前卫符合年轻人气息,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但另一方面却认为时尚前卫是张扬、浮夸的代名词,对于知识的厚重承载力不足,不适合课堂教学的氛围。

不难看出,对于各种类型的教学风格,由于受众个体的接受取向不同,所给予的反馈也不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面对这个问题,线上与线下教学给出了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

传统线下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教学安排分配的授课教师,不能按自己的接受取向自主选择适合的授课教师,师生间需要一个较长的磨合适应过程,不仅耗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还会出现个别学生因无法适应而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厌学的情况。

多媒体线上教学,学生可以选择教师教学风格与自己接受取向相匹配的师生组合,进而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好。而在教学活动中这种师生顺畅的交流、配合,还可以反向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授课质量,促进教学效果。

二、受 众

(一)受众规模

线下课堂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学生与讲台的距离直接影响学生的视听效果[3]。故此,为了确保授课效果,受众规模势必受限。

线上课堂不受物理空间限制,在网络信号覆盖区域内均可实现网络教学,效果等同面对面授课,将物理远程教育转化为虚拟近程课堂,将线下教室中第一排听授效果最好的有限位置无限拓展。当然,登陆线上教学终端数量需要相应的网络硬件设备支持,提供足够的访问流量带宽,确保访问流畅性[4]。

(二)受众结构

传统线下教学,课程受时间、空间限制,只能按教学计划面向相关专业开设。未被列入该课程教学计划的专业学生无法听授相关课程,这让很多未被列入授课但对相关知识非常渴望的学生望而兴叹,无缘该门课程。

多媒体线上教学,学生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加入任何一门其感兴趣的课程,只是多接入一个访问终端,对授课效果毫无影响[5]。对于在时间上与其他课程有冲突的问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中的重播功能轻松解决。线上教学不仅使学生拓展了知识结构,也开阔了视野,扩充了思维空间。有很多在各行各业做出杰出成就的成功人士,从事的并非是其在大学时期的专业,例如作为电子商务行业杰出的领军人物马云,他在大学期间攻读英语专业,但成就他的确是电子商务行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为学生在择业道路上能有更多的选择创造条件,也是学校教学目标之一。

此外,面授课堂的受众结构单一,仅面向在校学生,而那些非在校但对继续教育有需求的求知者却无法走进教室,听授相关课程。而线上网络课堂可以打破这种受众结构单一的格局,只要获得终端登录资格,无论是否为在校学生,都可以在网络课堂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相关知识。线上网络课堂为国家倡导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教学平台

传统线下教学,授课物理空间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如果临时需要调换教室,通常会出现与其他课程冲突的情况。在日常课程安排中,同学们的某些课程可能会被安排到距离寝室很远的教学楼很高的楼层,每天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去教室的路上,这种空间距离会给学生造成不便。在教学安排工作中,教务人员要充分考虑学生在两节课之间的周转时间,两个教学地点之间的距离,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到达下一个授课地点,这也给教学安排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

多媒体线上教学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学地点。学生可以在网络实验室的终端电脑上观看教学视频,也可以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登录Internet,甚至在寝室里足不出户就可以登录网络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即便是身处校园之外,只要有网络终端的地方,就可以实现线上学习。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广,4G、5G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对网络的访问更加便捷。只要有智能手机或便携式电脑,在信号覆盖区域,就可以随时、随地登录无线网络课堂,远程访问教学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无障碍学习[6]。

四、授课时间

传统线下教学的受众群体只能在规定的授课时间到固定的教室开展教学活动,无法根据自身时间情况,调整上课时间,一旦错过授课时间,就无法进行课程的听授。

线上教学在授课时间上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即使出现突发情况无法按原计划完成听课,仍然可以事后再登录网络课堂,利用其重播功能学习之前未完成的教学内容。避免了上课时间突发状况而迫使听课中断,却因课堂无法再现而无法听授课程的情况。

五、教学效果

(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效果差异对比

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温故和知新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预习和课堂授课就是知新的环节,而温故则是对应课后复习阶段。每个环节的学习效果,最终都会影响该堂课的整体教学效果。

1.课前预习阶段

传统线下教学无法给学生的预习提供学习平台,学生只能凭借教科书和参考资料进行自学预习,新知识学习起来通常会觉得既青涩难懂,又缺少针对性的指导,对其中的重点很难准确把握,时常会被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所阻挡而无法继续下去,导致预习效果不理想。

对于多媒体线上教学,课前预习变得容易实现。学生可以针对即将开始的课程,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查找到对应章节,预先进行完整的课程预习。这个“完整”是实实在在的课程整体教学,是未来课程的预演,而未来面授课堂成了预习课程的再现。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本次课程内的重点、难点,把疑点带到线下面授课堂环节,带着问题去听课,可以快速、轻松、准确抓住课内所有重要知识点,将在预习环节中未理解的问题全部解疑,将所有知识点在面授课堂环节中完全消化,提高学习效率。

2.课堂学习阶段

在传统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将本行业、领域内出现的新技术和前沿资讯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保证所教授知识的先进性。授课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开展集体研讨,将新的行业技术和信息融入到议题中,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行业资讯,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扩展了学生的行业视野,增强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线上教学作为一种主要教学模式,同样要求课程内容要随着知识、信息的更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但这个更新周期往往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甚至更长。原因在于更新数据的时间通常要选择在网上教学资源利用最低的假期,集中开放后台管理权限,目的是不会对正常教学产生影响。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个周期的限制,无法实现随时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更新,导致所教授知识的先进性和迎合性很难保证。

3.课后复习阶段

传统线下授课结束后,学生开展课后复习只能依靠教材和课堂笔记。受到授课教师语速、语音效果、学生记录能力等因素影响,课堂笔记很难保证全面、清晰、无误地记录老师对知识点的讲授。并且课堂笔记相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生动的教学情景,又显得枯燥、单调。随着时间流逝,课堂上教师生动的教学印象会逐渐淡化,导致课后复习效果被弱化。

线上教学,使得课上未能完全理解所授知识的学生开展课后复习、查缺补漏、继续消化课上内容变得容易实现。书读千遍其意自现,在课后复习阶段可以对在线下课堂内没完全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反复观摩理解,细细咀嚼,最终完全理解、消化、吸收。即便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起到加固筑牢的作用。

为了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示网络教学灵活性和便捷性,可以将之模型化。

图1 多媒体网络立体网格教学模型

如图所示,横轴表示可以实现网络教学的时间,纵轴表示可以实现网络教学的空间,横纵坐标的交点表示该地点此时间段可以成功实现网络教学。由此模型可以看出,课前、课中、课后分别在教室、校园内、校园外皆可通过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进行线上学习时,为了确保学习效果,要注意根据地点的不同选择适合访问相应网络的电子设备[7]。

(二)课堂约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在传统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掌握课堂节奏,同时也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监督,当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关注点不在课堂内容上时,及时进行干预,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回归课堂。必要时还可以给予信号提醒,强行对学生进行纠偏,确保每名学生跟紧教学步伐,达到教学预期。

在多媒体线上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无法了解学生们的关注度,更不可能进行监督、干预。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发挥决定性作用,完全掌控学习的进度和深入度,这会导致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明显差异。对于自制力强的学生,凭借坚定的学习意志和理想信念,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实现自己的学业规划。同时,由于可以自由掌控学习节奏,整合学习资源,进而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扩展知识视野,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实现自我提升[7];但对于自制力薄弱的学生,这种主导权的掌控会将学生置于一种失控状态,甚至是灾难性的。很多相关报道,一些大学生在跨入大学之后,离开父母的监督而沉迷网络世界,荒废学业。这样的惨痛教训比比皆是,这些无一不是自身自制力薄弱又失去了外界监督约束的结果。

六、教师教研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业务能力,教师间同行听课、集体备课、交流研讨等教研活动必不可少。

走进传统线下课堂开展同行听课,不仅可以在观摩中对主讲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进行学习,还可以对主讲教师在教学环境的利用,教学进程的掌控,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学生互动节奏的把握等方面有真实的感受,进而借鉴丰富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同时,课后还可以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心得与主讲教师交流经验,交换意见,从而实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但由于地理空间的限制,这种线下课堂的同行听课、交流只能局限于周边的教学资源。如果想观摩异地异校教师的课程,那么两地、两校之间的距离和听课人与被听课人的时间冲突,都使得异地、异校间同行听课很难实现。

在多媒体线上课堂中开展同行听课十分便捷,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无论收看对方直播或是点击回放,都很容易实现。并且在回放中还可以就某些关注点反复观摩,详细记录,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但线上听课也有其短板,在观摩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师生互动这个环节是缺失的。线下课堂对于主讲教师给出信号,学生会及时地用语言或神态表情给以回应,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们对讲授内容的理解情况,进而随时调整授课进度。但线上教学很难实现师生互动,如果是直播,采用的往往是师生同屏教学方式,为了避免来自学生端噪音的干扰,保证播放效果,还会将学生端静音。这样,在主讲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无法接收到来自学生的任何视觉和听觉等信息反馈,进而无法根据学生实际接受情况及时调整。因此,线上教学对于同行听课这项教研活动,在主讲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对师生互动的处理技巧和驾驭能力的观摩学习方面无法提供支持。

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高校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确保突发状况时停课不停学,手写板代替粉笔,电脑屏幕代替黑板。就同一门课而言,这种线上教学在整合资源和回播方面优势明显,但在课堂互动、及时纠偏、教研交流等方面却缺少有效支撑。反观线下教学,课堂互动和教师教研交流却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因为无法实现课堂再现而使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效果无法保证,继续教育又因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开展,而线上教学又恰恰可以弥补线下教学这些方面的不足。因此,需要将线上线下教学合理配置,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方可扬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相互弥补,相辅相成,确保教学过程中各节点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进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达到最佳教学预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必将成为未来教育教学新发展中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猜你喜欢

线下教学效果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COZMINE线下集合店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