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2021-11-29陶信伟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跨文化海南

陶信伟

(三亚学院 管理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其核心要义是“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的提出,为相关沿线国家互利共赢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得到了周边国家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也为这些国家开展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的民间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理解和互学互鉴。民俗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早期创造、享用和传承的艺术瑰宝,对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高地方及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而实现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海南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肩负着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历史重任。海南应不断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文化相融,才能更好地对接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提升海南的国际影响力。基于此,本文以海南民俗文化为例,对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中面临的困境及应对之策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更好地“讲好海南故事”“传播海南声音”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海南要坚持开放为先,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为此,“海南要利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契机,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教育、农业、旅游等交流平台”。海南民俗文化是在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强烈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它既有独具特色的热带海岛地域色彩,又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整体特征;它既是浮于社会表面的具体生产生活形式,又是深深根植于海南人民生活深处的精神创造。[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现海南民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对留住海南文化根脉、打造海南区域文化交流平台、彰显海南独特文化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保护和传承海南文化根脉

海南地处我国最南端,不仅拥有独特的热带海岛资源,还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根据类型的不同,可将海南民俗文化大致分为生产类民俗、建筑类民俗、饮食类民俗、服饰类民俗、仪礼类民俗、节日类民俗、宗教类民俗、艺术类民俗、文学类民俗、娱乐类民俗等十大类(详见表1)。

表1 海南民俗文化分类一览表

这些独具特色的海南民俗文化,不仅是海南历史的“见证者”和“活化石”,也是海南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和文化财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悠久的传承性。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有利于促进海南民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效保护和传承海南的文化根脉。一方面,通过跨文化传播可以帮助海南民众形成对民俗文化保护的共识,同时将海南不同部门、不同机构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让大家踊跃参与到民俗文化保护之中,从而为海南民俗文化保护打下广泛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借助跨文化传播还可以将那些充满活力的民俗文化用恰当的方式进行传播,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刻影响,进而成为人类共同文化的组成部分,更好地促进海南民俗文化传承。

(二)打造区域文化交流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海南民俗文化“走出去”创造了重要机遇,即通过加强与周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人员流动、产品流动、资金流动、信息流动、文化流动,逐渐打造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文化交流平台,从而促进海南民俗文化与区域各国文化间的互融互促及融合发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通过选择合适的民俗文化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宽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渠道,充分挖掘海南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当前,海南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第二届中国(海南)—东盟智库论坛”、“‘一带一路’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论坛”等。通过举办这些文化活动,使海南民俗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实现了较好的产业化和区域化,海南民俗文化也逐渐得到了相关国家民众的认同和喜爱。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而开展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有利于促进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发展和政治互信,为区域和平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彰显海南独特文化魅力

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等东盟国家在民俗文化的孕育环境、发展条件、风土习惯等方面存在高度的相似性,例如海南方言在东南亚一带非常流行,当地很多年岁大的华人华侨至今仍能说一口流利的海南话,而海南文昌鸡等特色菜肴更是受到了东南亚一带人们的喜爱。由此可见,海南民俗文化在这些国家更易被传播和接受。正因如此,海南可以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将传统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开拓奋进等优秀精神品质,作为海南对外形象的重要介质进行跨文化传播,由此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展示海南独特的文化魅力,加深他们对海南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简言之,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对海南民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不仅给海南民俗文化提供了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为海南民俗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格局,更重要的是,它在推广和传播海南民俗文化的同时,也对海南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

(一)认知缺位

文化是特定族群和社会所有成员共同接受和共享的,往往以民族的形式出现:一个民族的成员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所有成员都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2]海南民俗文化作为海南各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形成的共同文化财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体现了海南人民长久以来的行为习惯、宗教信仰、风土人情、性格情感等诸多方面。对于祖先留下来的这些宝贵文化,海南人民始终充满了强烈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并一直延续和传承至今。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城镇化、现代化、全球化的大潮使得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我国。这些外来文化的勃兴对包括海南民俗文化在内的许多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使很多人对传统民俗文化产生了质疑甚至排斥,反而开始盲目追捧西方各种形形色色的流行文化,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漠不关心。在此背景下,海南许多珍贵的民俗文化由于得不到有效传承而面临濒危乃至消亡的危险。虽然近年来海南加大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力度,但由于许多年轻人缺乏对海南民俗文化内涵的正确认知,因而并未取得满意的效果。这种对海南民俗文化认知的缺位,将会严重制约海南民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也将给海南民俗文化长久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二)跨文化传播能力不足

跨文化传播能力是人们在多元文化交往中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经过后天努力习得的,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语用等多个方面,是个体在不同环境中恰当、有效、准确地运用认知、情感、行为、语用进行交际的资质与能力的总和。对海南民俗文化而言,其跨文化传播能力也应涵盖认知、情感、行为和语用四个层面,即传播者不仅要有跨文化传播的意识,也要有跨文化传播的敏感性,同时,还要具备跨文化传播的技巧及准确的语言表达。如前所述,海南民俗文化是在海南特殊的地理、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孕育而成的。然而,在跨文化传播中,由于脱离了海南民俗文化存在的基本环境,加之不同地域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极易造成人们对海南独特民俗文化认知和理解上的偏差。另外,当前海南许多民俗文化大多依靠口传心授及现场演示为主,传播的载体较为有限,严重制约了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培育和发展。

(三)理念僵化、缺乏创新

“人类文化传播的发展史表明,传播的发展一方面对技术的进步有较大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类意识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从人类学的观点看,传播是一种本能,它是人类优于其他物种的突出之处。实际上,在整个历史进程中,人类一直在设法改进其对于周围事物的消息情报的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同时又设法提高本身传播消息情报的速度和清晰度,主要体现在理念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多样化。”[3]“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打造了平台和空间,使世界各国能够更好地接触到海南土生土长的民俗文化,了解海南民俗文化悠久历史,同时,借助文化的频繁互动,消除彼此间的分歧与疑虑,促进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共商、共建、共享”。但长期以来,海南民俗文化在跨文化传播理念、传播方式及内容呈现上缺乏有效地创新,尤其对国外受众的接受习惯、语言风格等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影响了海南民俗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的效果。[4]

(四)人才队伍参差不齐

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阐释全球社会中不同文化之间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活动的知识系统。自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兴起以来,跨文化传播学就囊括了包括文化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的知识,这些学科也直接构成了跨文化传播学最重要的理论来源。而对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来说,不仅要具备跨文化传播学所涵盖的理论素养,还要具备民俗文化的相关知识背景。因此,要想有效推动海南民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升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的能力,就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支撑。当前,海南在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人才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尤其是对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地提升;二是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开展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水平较低,亟待加强培训和教育;三是对海南民俗文化内涵缺乏充分的认知,无法进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四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历史、人文环境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削弱了海南民俗文化在这些国家的传播效果。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的路径

(一)知己知彼:加强对海南民俗文化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研究

古迪孔斯特曾对跨文化传播学的对象有过著名的论断,即跨文化传播涉及有关文化与传播研究的方方面面。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海南民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我们不仅要深入地了解海南民俗文化的形成背景、历史脉络、文化特征、行为方式、风俗信仰等诸多方面的特征,还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的接受习惯、乡土习俗、禁忌文化等进行充分的研究,避免在传播过程中引发不适或反感。另外,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开展跨文化传播中,有必要对这些差异性进行充分的认知和考量,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众进行有针对性的题材选择、内容呈现、叙事表达,从而实现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代传媒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海南民俗文化在传播方式上也要选择恰当的手段,例如,对传媒技术发展较高的,可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数字技术等方式进行多样化的民俗文化传播;而对传媒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的,则可以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媒介载体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最后,在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内容的选择上,还应尽量选择那些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一定认知和影响力的民俗文化,同时,努力寻找海南民俗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之间的“契合点”,不断促进海南民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二)对话与倾听:提升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

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生活本身是对话性的,只有在对话中,才能显示出人之为人的本质,“生活就其本质来说是对话的。生活意味着参与对话:提问、聆听、应答、赞同等。人是整个地以其全部生活参与到这一对话之中,包括眼睛、嘴巴、双手、整个躯体、心灵、精神、行为”。而倾听是人们接收口头和非语言信息、确定其意义和做出反应的过程,终极的倾听目标是通过人的谈话或对话,达到理解他人或被他人所理解的目标。在跨文化传播学的视域中,对话与倾听对于人类文化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南民俗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也要运用对话与倾听的技巧,提升自身跨文化传播的能力。一方面,我们要深入了解海南民俗文化的发展脉络,增强民众对海南民俗文化传播的自觉意识,为海南民俗文化“走出去”建立良好的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促进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另一方面,我们在开展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中,也要学会“倾听”,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对海南民俗文化的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对海南民俗文化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艺术表现等进行及时的修正,最大限度地提高海南民俗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接受度。最后,为了扩大海南民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依托各类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海南民俗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产生碰撞和交流,为海南和沿线国家构建更深层次的文化互信。

(三)多样化传播:努力打造“文化共同体”

“国家之间组成某种真正的共同体,至少以某种特殊的归属感为基础。它们之间必须存在某种休戚与共的感觉,最为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信任度,同时它们之间还必须拥有最少限度的利益认同,这样,它们才能成为一个共同体。否则,它们之间只能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5]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可以使其成为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纽带,促进“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从而推动各方建设性地开展合作和交流。而要想达成这样的目标,离不开科学的传播方式,尤其是在传媒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大众传媒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人们获取信息咨询的渠道变得愈发便捷和多元。因此,采用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是实现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必然选择。例如,2019年11月21日至27日,海南省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东盟大学生文化周活动,来自多个东盟国家的高校学生前往海南省博物馆、海口市骑楼老街、儋州市东坡书院等,亲身体验海南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了解海南深厚的历史人文,促进了海南民俗文化在东盟国家青年群体中落地生根。[6]通过开展这种文化互动,可以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更加直观地感受海南民俗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当然,在传播过程中,还要对海南民俗文化的形成背景进行必要的阐释,帮助他们更好地去感知和理解海南民俗文化。此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为了增强海南民俗文化的传播效果,在创作过程中应融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同时,运用准确恰当的翻译技巧,将海南民俗文化的深厚内涵传播到更多的国家。

(四)人才培养:建立专业化的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队伍

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想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就离不开专业的传播队伍的作用。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队伍是实现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因此,有必要大力开展海南民俗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工作。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重视海南民俗文化的普及教育,通过将海南民俗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海南民俗文化、热爱海南民俗文化,从而为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是重视海南民俗文化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海南民俗文化翻译水平。一方面,可以依托高校的优势,加强海南民俗文化翻译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加强海南民俗文化翻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选派一些优秀的海南民俗文化翻译人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实地考察和进修学习,帮助他们扩大视野,提高民俗文化翻译的水平。三是加大对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队伍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优秀的人才参与到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事业中来。

四、结 语

当前,跨文化传播对海南民俗文化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传播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海南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拓展海南文化创造的空间,但也有可能会打破海南本土文化的生存坏境,进而对诸如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构成挑战。为此,海南应通过加强对海南本土民俗文化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研究,借助多元化的传播手段,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等,不断提升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向世界展示海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跨文化海南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砥砺前行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海南杂忆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