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下的老年学员心理健康疏导

2021-11-29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13000詹玉珍

新农村(浙江) 2021年5期
关键词:信群子女老年人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313000) 詹玉珍

新冠肺炎对于有基础疾病、抵抗力差的老年人来说,危险性危害性更大。老年人因其生理、心理特点,更为敏感,情绪波动更大,面临更为严重的心理困境和危机。疫情期间,不少老年人出现了诸如焦虑、恐慌、不安、无助等心理问题,给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作为乡镇成校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对老年学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视潜在的危机,理性平和地面对疫情。

1.原因分析

(1)多年习惯很难改 老年人大部分喜欢热闹,平时习惯去公园、茶馆、社区、养老中心,下棋喝茶玩麻将,跳舞聊天打太极,或是帮着忙于工作的子女带孩子,去老年学堂上上课等。随着疫情的加重,许多机构暂时对外关闭,活了大半个世纪的人从来没有像这段时间一样行为这么受约束,活动范围不断缩小,被劝导多居家,不要随便外出、不要串门、不要走亲戚。春节更是亲戚朋友互相走动聚餐聚会的佳节,几十年的习惯说改就改,这让很多人不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老年人的社交活动急剧减少,缺乏社会支持,缺少人情互动,人空下来了无所事事,在心理上,老年人会觉得更加孤单寂寞。特别是一些缺乏子女照顾的空巢老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比普通老年人更严重。

(2)互联网普及不够 相对年轻人来说,老年人对于现代交流方式接受程度、普及程度没那么高。年轻人可以使用微信、QQ、微博等方式进行交流,老年人则受习惯、视力、不会用、用不好等因素影响,这些新媒体的交流方式使用率要比年轻人低得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交流。而且他们对于信息真伪的分辨能力不足,缺少主动查询权威信息和求证辟谣的能力,所以对疫情的严重性容易产生夸大或轻视的情况。

(3)自尊心受到打击 腿脚能走、摆龙门阵有人听、说的话被肯定,是老年人自认为“还管用、还有用”的重要证明。但疫情防控期间,不让走动了,他们对疫情的认知和观点也容易被后辈们否定,这让老年人感觉家人和社会认为他们“不管用”了,自尊心倍受打击。

2.解决策略

(1)“封闭期”的服务不断档 为了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老年学员每天有事做,埭溪成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传播功能,搭建起及时、便捷的学习平台,推出埭溪镇老年学堂“云课堂”。由各科目任课老师采用录播方式进行教学,内容涵盖实用技能、养生保健、戏曲、舞蹈、书法绘画、太极健身、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等课程,共10期30节课,供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朋友挑选学习。课程操作简单,学员们只要点击学校公众号或直接点击老师发在微信群里的链接就行,让老年学员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线上课程,真正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对于一些不在微信群的学员,学校电话联系其子女,给学员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支持,如智能手机、电脑、老花镜,帮助学员进群并教会微信的基本使用功能等。同时,学校也从网上找些视频,像如何玩转微信、怎样识别正规公众号、正确防疫等,上传到微信群中供学员学习,以帮助学员掌握互联网工具的一些使用,帮助学员鉴别信息的真假,特别是与疫情相关的信息,以帮助学员正确认识疫情。

学校不仅关注所有学员的需求,更是对一些重点人物进行重点关注:如家里有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的学员、身边有确诊病例或是疑似病例的学员、原本就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员、性格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学员、家庭困难的学员、子女不在身边的学员等。学校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员及其子女电话联系,及时了解学员情况,如有问题出现及时疏导。同时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取得他们的支持,让他们给重点关注对象多一些生活上心理上的帮助。还给学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当学员感到心理负担过重影响到正常生活时,可拨打热线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心理援助。

(2)“不出门”的活动也丰富 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如果老年人固守着原本的生活方式,总是感到郁郁寡欢,容易加剧他们的心理活动退行。要减缓退行进程,转移老年人的注意力,让他们不断专注于新的事物,从而转移对疫情的过度关注,是可行的有效办法之一。于是,老师们利用微信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课外活动”。如,让学员们每周上交两份作业,往群里传一张照片或是一小段视频,可以和自己所学课程有关,也可以是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于是,学员们画的画、做的菜、唱的歌、插的花、写的书法作品、舞的太极扇……一件件作品在各班级群里一一呈现,学员们边欣赏边点评,热闹非凡。在这个过程中,让老年人体验到自己对于生活的掌控感,重新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3)“看得见”的视频常联系 老年人喜欢见面唠嗑,疫情期间出门少了,怎么办呢?微信视频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老师们出教程、录视频,一步一步教会学员如何进行微信视频单聊、群聊。疫情期间,老人们联系最多的就是子女,所以学校的工作也要取得他们的支持。通过微信推送、电话联系等方式,让他们了解老人心理我。建议子女多陪伴老人,在家陪父母多聊聊天,帮助他们学会一些现代化的互联网工具;子女和父母分开居住的,要做到每天至少联系一次,鼓励他们多倾听、多回应、多互动,特别是要让孙辈们多和老人们聊天,如果有问题可与学校联系,协商解决。

(4)“有余热”的老人做公益 “同学们,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我们年纪大的人虽然不能去一线,但是我们可以捐点钱,钱多钱少无所谓,也算是我们为社会出一点点力。”王阿姨在微信群里一倡议,学员们纷纷行动起来,短短的半天时间就捐了8000多元。王阿姨说“真想不到,我就这么一喊就捐了这么多钱,要辛苦学校帮我们把钱交给上级,也算我们老年人的一点心意。”隔着电话,笔者都能感觉到王阿姨心里漾起的自豪和快乐。

疫情当前,老年学员想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校总是给予鼓励和支持。学员们有的给防疫工作人员送去自己做的爱心饺子,有的帮助有困难的邻居照看孩子,还有身体好的在小区里当志愿者……发挥余热,奉献社会。让老年人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感受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感,认为自己还是有用的。有利于老年人积极情绪的培养,让他们肯定自己,产生对自己的自豪感和价值感。

猜你喜欢

信群子女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李聚奎:留给子女的“丰厚”遗产
失范理论视角下基于微信群的家校互动
Tomb-sweeping Day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圈”言“群”语,如何把握法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