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食品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贡献研究

2021-11-29张馨予李兴江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农药农产品

张馨予,李兴江

(红河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云南蒙自 661199)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及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营养和健康,因此绿色食品在当前的国民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高的地位。如今,农业现代化水平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也不断深入人心,绿色食品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中更是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上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1 绿色食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概述

绿色食品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升,其健康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绿色食品理念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并给农业生产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生产力大大提升,在农业生产中也越来越重视科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绿色食品的生产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绿色食品的生产还受到严格规范的约束,因此相关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严格管控,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从而对相关产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使得产业基础获得不断发展,对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经过多年的品牌培育和宣传推广,绿色食品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健康食品,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绿色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品牌溢价,绿色食品产品带来高附加值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提高人们收入水平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在生产基地带动下,当地实行绿色食品生产的农户实现了增收,同时也为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产品,进一步推动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壮大。通过减量化生产有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据专家测算,未来绿色食品生产平均每年折合减少施用尿素268万t,为保护“绿水青山”发挥了积极作用;绿色食品先后纳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多个评价指标体系,并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条件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评定指标之一。

2 绿色食品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贡献

2.1 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贡献

2.1.1 减少化肥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

目前化肥仍旧是种植户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我国是农业大国,化肥使用量更是处于世界前列,虽然其在提高作物产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多施用化肥也会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而且不合理的施肥方式更是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肥料利用率也会降低。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理念越来越先进,其对绿色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化肥减控和有机等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确保各元素之间的平衡,在保障营养均衡供给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除此以外,在绿色食品的生产中,还强调有机肥为主和有机无机氮1∶1的原则,两者的配合使用也可以更好地减少氮肥的流失并提高其利用率,同时有机肥的使用也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因此绿色食品生产兼具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2]。

2.1.2 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减少农业污染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是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因此在其生产布局的规划上比较统一,所采用的技术也比较规范,而且用到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统一提供的,这一生产模式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绿色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而且为了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其在生产过程中更加关注有机肥料的使用,即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不仅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更是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据统计,中国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中氮素约为2100万t,粪尿氮素回田率仅为40.0%,而粪尿对环境的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峻。实验表明,秸秆每年总养分资源量中氮素约为700万t,秸秆氮素回田率为36.6%,将其用于绿色食品生产中可以有效减少无机氮素以秸秆、绿肥及有机肥等有机氮补充。由此可见,绿色食品的生产对提高畜禽粪便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

2.1.3 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业环境

病虫害是威胁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轻则造成减产,重则还会造成绝产,从而给种植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药已经成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还存在农药使用方式不合理、使用过量等问题,导致农药的利用率比较低,无法充分发挥防治病虫害的作用,而且大部门农药在使用的时候基本都进入了土壤中,对土壤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中国水稻、玉米、小麦3大粮食作物农药利用率仅为39.8%,农田污染现象比较严重,给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在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更加注重对绿色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应用,即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等,并且强调使用低风险农药,其中《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20)的制订为绿色食品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了规范的要求,更加清楚明确的规范了农药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至少减少了14.3%,农药的使用量也大大下降,从而有力地保护了农业生产环境。

2.1.4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暖

在农业生产中,CO2、N2O的排放比较多,实验证明,100%化肥处理使每公顷土壤每年增加了2.7 t CO2当量排放,使土壤成为典型碳源,由此可见,有机肥替代50%化肥处理后,农田氨挥发和N2O排放量较化肥降低30%,因此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便保护大气环境[3]。

2.2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贡献

2.2.1 提供优质农产品,满足人们日常需求

近10年来,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更是占据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就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我国食品领域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类型越来越多,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大米、茶叶、果蔬、乳制品等产品产量占比也较大,从而有效保障了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据统计,2019年绿色食品大米及大米加工品数量为5 351个,占全国绿色食品总数的14.7%,产量为1 558.65万t,约占全国大米总产量的11.4%,已经较好地满足了当前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日常需求。

2.2.2 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在绿色食品的生产、销售等全过程都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包括其生产的环境、生长的过程、产品的检验等,以此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具体来说,就是在其生产过程中针对其生产环境的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及土壤环境特别是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从而确保其生产源头的安全与可靠,从而避免了传统食品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出现药物残留等方面的问题,从而真正确保了食品的健康安全。在此基础上,当前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践表明,我国在部分食品上的一些安全指标甚至超过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比如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茶叶,其标准中甲胺磷、杀螟硫磷等有机磷类农药严格程度是欧盟和日本标准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除此以外,我国在食品行业更是实施了企业年度检查制度、市场监察制度、产品质量年度抽检制度、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及绿色食品公告通报制度等,从而全面保障了消费者的食用安全[4]。

3 推动绿色食品在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建议

3.1 坚定绿色食品发展理念

农业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面对我国人口数量大、耕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现状,必须要做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要坚定绿色食品发展理念,从绿色生产入手,协调好农业绿色发展与资源短缺之间的关系,以便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实现绿色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强化绿色食品品牌打造与宣传

品牌效应在促进消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重视起农业品牌的培育工作,就绿色食品来说,其在品牌的打造与宣传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分农民在其生产中仍比较关注传统的生产模式,因此还应该强化绿色食品品牌打造与宣传。①需要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重视,推进消费升级,从而反馈给生产者。②要加强对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从源头上提高绿色生产质量。③高质量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增强绿色食品品牌核心竞争力。④在宣传过程中应该借助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或者利用网络搭建起宣传展示平台,从而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的普及率,不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5]。

3.3 加强创新与合作,拓宽研究领域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由此可见优质农产品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需要重视技术应用,加强各方面的创新与合作,从而可以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比如要加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对绿色食品及标准体系的科学研究,建立健全农产品品质规格、营养功能评价鉴定的研究机制。

4 结语

绿色食品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生产环境质量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的进程。在新时代背景下,绿色农业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并且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要充分重视绿色食品的发展,不断强化绿色食品品牌打造与宣传,坚持绿色食品全过程把控,从而为消费者们提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为农业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农药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什么是绿色食品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