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奈唑胺辅助治疗对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与安全性分析

2021-11-29黄一明

关键词:清除率炎性肺结核

黄一明

利奈唑胺辅助治疗对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与安全性分析

黄一明

(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病科,广西 梧州 543001)

探讨利奈唑胺辅助治疗对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与安全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等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利奈唑胺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水平。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利奈唑胺辅助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能够有效清除患者机体致病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不会增加患者用药风险,安全可靠。

肺结核;重症肺炎;利奈唑胺;炎性因子;安全性

肺结核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传播方式主要为呼吸道传播,患上肺结核后患者的免疫力会急速下降,常合并呼吸道下部其他细菌的感染,随着感染的不断扩散将会出现重症肺炎,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异烟肼、利福平等作为抗菌药物,是当前临床对于该病常用的治疗药物,但随着近年来抗菌药物使用量的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性也逐渐变强,肺部疾病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单纯使用效果欠佳[2]。有研究表明,利奈唑胺是一种新型恶烷酮类抗生素,药用机制独特,不会产生过强的耐药性,在重症肺炎治疗中表现出巨大潜力[3]。本研究旨在探讨利奈唑胺辅助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患治疗前后血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就诊的50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各25例。对照组年龄20~75岁,平均(50.69±5.18)岁;肺结核病程0.5~2年,平均(0.97±0.20)年;男性15例,女性10例。研究组年龄22~75岁,平均(51.28±5.41)岁;肺结核病程0.6~2年,平均(1.02±0.25)年;男性16例,女性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2012年版)》[4]与《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5]中有关肺结核、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胸部经X线检查显示浸润情况不超过2/3者;症状表现为咳嗽、胸痛、发热者等。排除标准:近1个月内服用过免疫抑制剂者;合并慢性肺阻塞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接受化痰、营养支持、吸氧、退热、补液等基础对症治疗,确保呼吸道通畅。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异烟肼注射液(广东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723,规格:50 mg/支)静脉滴注治疗,300 mg/次,1次/d;利福平注射液(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725,规格:0.3 g/支)静脉注射,0.6 g/次,1次/d;盐酸乙胺丁醇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349,规格:0.25 g/片)口服治疗,0.75 g/次,1次/d;吡嗪酰胺片(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5009,规格:0.5 g/片)口服治疗,1.5 g/次,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同时进行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338,规格:100 mL∶利奈唑胺0.2 g与葡萄糖5.0 g)静脉滴注辅助治疗,600 mg/次,每隔12 h滴注1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①检测患者细菌清除率,其中治疗结束后连续两次检测均未发现致病菌为完全清除;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但检测仍存在少部分致病菌为假设清除;原致病菌仍存在为未清除;原致病菌消失,但再次检测发现新类型细菌,且致病力较弱,无需临床干预为替换;首次检测致病菌完全清除,但第2次检测有新致病菌形成,需临床干预治疗为再感染。细菌清除率=完全清除率+假设清除率。②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变化进行对比,采用CF10型全自动化学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进行检测,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后进行检测。③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2 结果

2.1 细菌清除率 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细菌清除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完全清除假设清除未清除替换再感染细菌清除 对照组2510(40.00)6(24.00)4(16.00)3(12.00)2(8.00)16(64.00) 研究组2515(60.00)7(28.00)2(8.00) 1(4.00)0(0.00)22(88.00) χ2值 3.947 P值 <0.05

2.2 血清炎性因子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ng/L)

注:与治疗前比,*<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肺部啰音总发生 对照组252(8.00)1(4.00)2(8.00)1(4.00)6(24.00) 研究组250(0.00)2(8.00)1(4.00)0(0.00)3(12.00) χ2值 0.542 P值 >0.05

3 讨论

肺结核是由感染结合分枝杆菌介导所引起的免疫反应性疾病,患者主要以咳嗽、咯铁锈色痰、潮热等为临床表现,该类患者常因免疫力下降而受到病原菌感染,从而引发重症肺炎,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将会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所以临床必须要高度重视此类患者的有效治疗[6]。目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是临床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常用的抗菌药物,其中以异烟肼灭菌效果最强,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膜穿透性,且毒性小,所以是临床抗结核首选药物,但长期使用也容易与其他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而且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整体疗效不够理想[7]。

利奈唑胺属于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唑烷酮类抗生素,其可弥补常规抗菌药物的不足,作用机制为与细菌50S亚基的23S核糖体RNA上位点结合,以抑制70S复合物的生成,从而达到阻止细菌蛋白质合成的目的[8]。与此同时,利奈唑胺还是一种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能广谱抗革兰阳性球菌,对细菌的作用方式和部位相对特殊,而且在给药1 h后血药浓度可达到峰值,药效发挥快,在确保不与其他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情况下,对致病细菌发挥消灭作用,加速细菌凋亡进程,且不会引起体外细胞耐药性,抗菌效果明显,且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减少,不会增加患者用药风险[9]。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过利奈唑胺辅助治疗后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有所减少,提示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可有效清除机体致病菌,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TNF-α可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在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期,其水平升高;IL-6可诱导免疫细胞分化与增值,反映机体病理状态;IL-8为炎性反应的一种重要介质,当机体发生炎性反应时,其水平显著上升[10]。利奈唑胺具备较明显的抗炎优势,经口服用药后能直接与机体炎症因子相互作用,快速恢复炎症因子和促炎因子动态平衡,进而抑制促炎因子的过度表达,有利于机体内炎症反应的减少[11]。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过联合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利奈唑胺辅助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可减轻其机体炎症反应,缓解病情。

综上,利奈唑胺辅助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能够有效清除患者机体致病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但因研究的样本量小,关于该治疗方案的确切疗效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 张秋华. 利奈唑胺对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 32(12): 103-104.

[2] 牛宁奎, 马涛, 王自立, 等.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抗结核药/表皮转化生长因子-β1 siRNA纳米脂质体体外细胞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6): 592-598.

[3] 关志伟. 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临床研究, 2019, 27(12): 32-3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2012年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 5(3): 73-75.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0, 33(9): 643-645.

[6] 董燕, 阳俊, 陈俊文. 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及临床评估[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10(28): 123-125.

[7] 王建云, 周莹荃, 贾忠, 等. 不同药物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疗效比较[J]. 西部中医药, 2017, 30(6): 66-68.

[8] 石云芳. 利奈唑胺对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效果细菌消除率及血常规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5): 805-807.

[9] 袁科, 张晓燕. 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评价及对患者血清IL-1β, TGF-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20, 10(4): 60-62.

[10] 潘蕾. 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因子和预后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9, 17(1): 47-51.

[11] 李春华. 利奈唑胺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0, 15(1): 54-57.

黄一明,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肺病科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

R521

A

2096-3718.2021.07.0054.03

猜你喜欢

清除率炎性肺结核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间的关系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对比
模拟胃液条件下维生素C对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护理干预在35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