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中国共产党初心守护的历史经验*

2021-11-29黄显中刘东旭

关键词: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道路

黄显中,刘东旭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这是党的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一百年的航程图谱记录了党的建设的历史足迹,也见证了初心守护的接续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1]守护初心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正是始终坚定初心守护而不移,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挺拔屹立,并成功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在此意义上,深入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初心守护的历史经验,有助于从中汲取接续奋斗的强大动力,为初心守护提供智慧启迪。

一、初心守护的内容体系:中国共产党初心守护的基本内涵

初心守护的基本内涵,是对初心话语本质及其内容体系的一般揭示,反映的是初心概念质的规定性。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守护初心,形成了初心守护的历史传统,揭示了初心话语的内容体系。这体现在人民、民族、世界三重维度,分别对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守护初心,守护初心是中国共产党接续延绵的优良传统。“初心”一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著作《华严经》,本意指最初的信念和初衷,后词义不断丰富发展,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最早提及“初心”。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期,董必武在1919年5月指出:“现值外交失败,北代表犹袒庇卖国贼党,不肯容纳,是岂国民希望和平之初心所及料。”[2]其涵义指维护国家和平与实现民族独立,并构成了初心酝酿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正式开启了实现初心守护的民族复兴伟大探索。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前赴后继,领导中国人民结束了旧中国被动挨打的历史局面,奠定了初心守护的前提基础;带领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开拓了初心守护的坦途道路;推进改革开放的社会革命,开创了初心守护的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深化民族复兴的伟大改革,更是实现了初心守护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守护贯穿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构成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发展脉络。

守护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奋斗主题,但这在党的历史中并未得到根本揭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中国共产党初心守护历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使初心话语具备了稳定的话语体系和话语结构。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3]164习近平总书记这里没有直接使用“初心”一词,但“不忘本来”的话语无疑表达了对历史的回望与敬畏。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4],深刻道出共产党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的讲话(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以“不忘初心”为主线,总结概括了共产党人初心守护的主要内容。此后,“不忘初心”作为共产党人回望历史的鲜明话语,使用频率逐年上升,至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前,在重要讲话中的出现次数多达二十余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初心”正式界定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对百年中国共产党初心守护历史的深刻总结,也是立足人民、民族和世界的三重维度,对初心话语体系与内容的精准描述。

第一,立足人民维度,初心守护体现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早在1926年,毛泽东在回答中国革命目的时就明确指出,革命就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5]。此后,他在长期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多次强调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没有自身的阶级私利,只为民族与人民谋利益。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邓小平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努力提高和完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到江泽民提出把“满足人民的利益愿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共产党人“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6],再到胡锦涛提出“发展为了人民”[7]的论述,都构成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深刻见证。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和理念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8],更是以人民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形式,表达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心、忠心与决心。

第二,立足民族维度,初心守护体现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的历史责任。近代中国由于受到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社会性质逐渐发生变化。毛泽东回答指出:“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9]449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致使中国受到来自内外双重力量的支配剥削,内体现为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外主要体现为帝国主义。各种支配力量之间,并非互相对立、孤立无援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勾结,并形成了复合型的支配体系。这种复合型的支配体系直接决定了,中国必须以革命方式改变备受支配的生存现状,才能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在此危难关头,毅然接过初心守护的伟大旗帜,带领中国人民开辟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起点,并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艰苦努力、改革开放后的不懈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奏响新时代的攻坚号角,使中华民族的发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3]35-36。

第三,立足世界维度,初心守护体现为为世界人民谋大同。早在党成立之初就已明确树立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理念。党的二大规定共产党人的奋斗旨归即是实现共产主义,虽未直接出现“为人民谋大同”的话语词汇,但无疑标志着“谋大同”理念的确立。因为共产主义作为党的奋斗理想,目的就在于消除异化状态,进而实现人的本质复归。后者既是共产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是任何时候都丝毫不能动摇的”[10]。秉持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理念,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号召共产党人为建立“大同之鹄”而奋斗。进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作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要论断,倡导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11]23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张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论证“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相通性,使为世界人民谋大同迈向新台阶。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大党的历史担当,体现了初心话语的“世界视野”,是对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初心守护话语的人民、民族、世界维度表达的语义不尽相同,并非意味着三重维度之间是互相割分、彼此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对三重维度进行片面取舍,只能削减其内容体系的立体化结构。正是始终坚持从立体化的视境出发,审视初心守护的内在蕴涵,中国共产党才能形成初心话语的稳定表达,总结初心守护的历史经验。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初心守护的理论指南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为党的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初心守护提供了理论指南。

中国共产党坚如磐石守护初心,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为从根本上改变备受支配的历史局面,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人民展开不懈探索,但由于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自此找到了救亡图存的真理指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思考中国问题,寻求真理方案,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找到了初心守护的思想基础、理论指南。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12]3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始终不曾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构成了初心守护的重要历史经验。

首先,守护初心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一般揭示,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前提,也是初心守护的基础关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根本在于她始终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实践。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深刻洞察,不仅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发挥作用,而且也会偏离初心守护的根本航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左”倾教条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脱离党的实际,给初心守护事业带来艰难阻力。毛泽东以实事求是原则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四人帮”造成党内思想混乱,邓小平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原理分析中国问题,成功扭转内乱造成的严重态势,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坚持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共产党人必修课,在全党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提升了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守护初心必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品性。这决定着守护党的初心,必须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运用,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1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意味着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互动,既以理论运用提升实践自觉,又以实践自觉创新理论体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抽象的理论教条,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普遍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新民主主义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和《矛盾论》等经典文献,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发展,为开创初心守护革命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其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理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开创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再次,坚守初心必须同非马克思主义作斗争。非马克思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相悖的理论思想,其在本质上并不契合马克思主义真理精神,是以错误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历来是在同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发展前行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辩证法。以历史辩证法为基本遵循,客观要求共产党人必须同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作斗争。早已有之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修正主义,甚嚣尘上的“历史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表现形态不一,但皆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领会,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构成初心守护的现实障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锐利的思想武器,“反对实用主义的错误态度”[14],破除错误观点的思想误解,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地位。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守护初心,始终同非马克思主义作斗争,这确保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了初心守护的理论基础。

最后,坚守初心必须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理论的伟力之源。擅于进行理论创新,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也是以马克思主义守护初心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11]146,其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它并没有结束和穷尽真理,而是打开了通往真理之门的现实道路。这也决定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任务,把握时代主题,洞察时代脉络,既要面向鲜活的当代中国实践,又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方式方法和内容体系。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创立的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以来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开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把初心守护事业推向前进。

三、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初心守护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守护初心,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旨归。这既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的执著追求,也是初心守护的理想信念。理论界的探寻,主要基于纵向的历史梳理,缺乏对初心守护信念的理论考察,因而并未上升至初心守护经验的高度。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初心不改,一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15],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的确立,使共产党人形成了初心守护的理想信念。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毛泽东指明“中国革命的终极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9]650,坚定了共产党人战胜外敌的决心。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发展百废待兴,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带领全国人民成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后,由于受到外来思想文化冲击,部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产生动摇,邓小平敏锐地观察到这一形势,指出“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11]137,筑牢了初心守护的信仰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不仅有效解决了信仰迷失问题,而且更证明了坚定理想信念之于初心守护的重大意义。

首先,坚定理想信念引领初心守护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政党政治理想、政治纲领和政治信念的重要体现,既决定政党道路的行进方向,也关乎政党发展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守护初心,始终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政治方向,这符合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初心守护提供了方向指引。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走向胜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仅使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坚定初心守护的政治信仰,也为在实践上解放全人类创造了条件。这不仅是无产阶级担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体现,而且是其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阻力,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11]144中国共产党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守护初心,树立起初心守护的政治旗帜,开拓出初心守护的正确道路,彰显了政党的政治理念,推动初心守护美好事业逐步实现。

其次,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初心守护的价值共识。守护初心需要凝聚价值共识,凝聚价值共识是初心守护的根本基础。共产党人通过组成因共同理想信念而结合的共同体,形成初心守护的信念共识。1944年毛泽东指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16]1005共产党人的共同目标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的共同信念,吸引进步青年和志士仁人从四面八方走来,结合为守护初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抛弃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无以成为紧密团结的共同体,更无以实现对初心的坚强守护。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共产党人初心守护的感染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构成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活力之源。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始终坚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防范和纠正了信仰弱化和精神迷失等问题,在保证党的肌体健康的基础之上,凝聚起初心守护的价值共识,成为初心守护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再次,坚定理想信念造就初心守护的强大伟力。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政党,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质。这并非共产党人的自诩,也非人民群众的无端强加,而是共产党人初心守护的自在展现。民主革命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围追堵截,中国共产党展现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最终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过渡面临国际与国内的双重挑战,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共产党人将理想信念植根于心,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造就了初心守护的强大韧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勇于同违背理想信念的意识形态展开交锋,锻造了初心守护的精神境界、德性操守和强大能力。这一切都充分说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汇聚了初心守护的强大合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行发展。

最后,坚定理想信念铸就初心守护的坚强意志。初心守护的意志,体现的是共产党人守护初心的决心、信心与勇气,决定着初心守护的站位、信仰与态度。丧失坚强意志,初心守护必然出现焦虑急躁、意志消沉和精神空虚等现象。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惜流血牺牲,始终为中国人民谋解放,为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靠的就是坚韧不拔的信念斗志。这既是共产党人初心守护的品性体现,也由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而决定。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人类追赶世界历史事业的命运选择,是以消灭私有制为旨归的现实运动。但后者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必然会遭到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顽强抵抗。这决定着共产党人只有保持攻坚克难和淬火成钢的坚强意志,才能“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3]413,从而占领人类美好理想的制高点。共产党人守护初心,以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以坚强意志跨越困难险阻,铸就初心守护的钢铁长城。

四、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初心守护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守护初心,始终在社会的道路中发展前行。这是党和人民历经艰难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也是初心守护的前进方向。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主要论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理论形态、基本要素,未能揭示初心守护与中国道路的内在关联,致使初心守护的基本经验遭受遮蔽。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守护初心,不懈开展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发展。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明确强调,共产党人必须为理想而奋斗,“这个理想就是社会主义”[18]。此后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运动,一直以实现社会主义为奋斗方向。通过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确立“五年计划”,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伟大壮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做出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时代。社会主义道路的百年探索旨在实现初心守护,在此意义上,总结初心守护的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

首先,守护初心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走向。道路问题是关乎初心守护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既决定着初心守护的根脉,也决定着初心守护的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坚守初心,适应了初心守护的现实需要,谱写了初心守护的壮丽画卷。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走向,意味着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既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社会主义发展“样版”,也不能成为其他社会主义实践的“翻版”,而应该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创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初心守护需要和当代中国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坚持中国道路走向的根本要求,更是共产党人实现初心守护的基础关键。背离社会主义的道路走法,必然走向改旗易帜的邪路和封闭僵化的老路[19],致使初心守护事业面临挑战。中国共产党守护初心,保持对社会主义走向的清醒认知,实现了初心守护无往而不胜的伟大壮举。

其次,守护初心必须系统总结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总结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是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也是深化对初心守护认识的需要。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提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依照中国具体国情,然而,由于缺乏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弄清,加之未能摆脱苏联模式的体制弊端,采取的路线方针政策脱离中国实际,导致初心守护的社会主义道路遭受严重挫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仅使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重回正确轨道,也为开启新时代的初心守护提供了有益借鉴。这得益于党对中国国情的具体把握,得益于对社会主义道路复杂性的充分认识。充分认识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规律,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初心守护道路。

再次,守护初心必须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历史分期。如果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为确立初心守护的道路提供了前期基础,那么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基本标志,可以将社会主义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20]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制度保障、理论基础和物质准备,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的深入拓展,两个历史时期在共同目标上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发展和巩固党的初心。那种否定两个历史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割裂和对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分期,从根本上割断了初心守护的道路关联。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缺乏唯物史观指导而形成的错误认识,偏离了初心守护的整体性道路。如果任由其蔓延和肆虐,必将动摇初心守护的道路基础。纠正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必须要同歪曲和丑化中国道路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做斗争,坚持初心守护的总体史观,保证初心守护的道路方向。

最后,守护初心必须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创新。社会主义从来都是从开拓创新中前行的,创新是引领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越是向前发展,初心守护面临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大,就越是需要保持改革创新的劲头和敢为人先的勇气。这是百年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基密码,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创初心守护道路的显著特征。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创新,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深化改革。这就意味着必须以社会主义事业为引领,全面推进社会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敢于破除落后于初心守护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不断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激发初心守护的创新活力、内在动力。但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自我超越,并非意味着闭关自守,而是要在保持自身特色和自主性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大潮。这与开创独立自主的初心守护道路并不矛盾,而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并共同铸就初心守护道路的光明前景。

五、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初心守护的根本方式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守护初心,即是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守和践行。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构成初心守护的根本方式。然而,为人民服务作为初心守护的根本方式,在相关研究中始终未能得到阐明和澄清。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守护初心,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939年,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书信中,批判儒家的旧道德观是“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21]163,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命题。1944年,毛泽东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发表讲话,标志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正式提出,并在党的七大将其作为宗旨写入党章。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被党的历代领导人传承和发展,并升华为“领导就是服务”“三个代表”“以人文本”“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等重要思想。为人民服务的传承与发展,清晰勾勒出中国共产党服务人民的宗旨情怀,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更使初心守护的本质属性得到深刻诠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就是守护初心,守护初心构成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式。这启示我们不能将人民服务作为固化宗旨,而必须上升至初心守护生存方式的高度,并充分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容。

第一,为人民服务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源于对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深刻体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6]1031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动力,既能为自身发展创造条件,也能为党的事业提供支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依靠人民开展中国革命,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开辟了历史发展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任务。这是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彰显,也是党坚持人民立场的确证。人民群众具备创造历史的无限伟力,但这种伟大力量并非自在存在,而是组织起来的产物,关键要实现党与人民群众的力量结合。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将人民群众分散力量聚合起来,形成无坚不摧、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离开党的领导,人民群众不可能完成建立新中国的任务,不可能开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更不可能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守护初心,通过坚守人民立场,整合人民群众力量,实现党与人民群众力量的有机结合,开创出无愧于历史的事业佳绩。

第二,为人民服务必须服务人民群众利益。利益是人民群众赖以实现自身的客体对象,决定人民生产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根本上就是使人民群众利益获得充分实现。1934年毛泽东指出:“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22]人民利益不能获得实现,人民群众就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党的领导,但实现人民利益并非代替人民群众的自身生产,而是以参与方式促进人民利益的合理到来。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指明方向,进而为人民群众争取和创造美好幸福生活。这并非对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的批判与否定,而是对其生产生活的补充与完善,因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总要受到资本、技术、条件的限制。共产党人以参与形式为人民服务,通过领导的方式铲除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发展桎梏,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政治引领、根本保障和政策支持。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12]102,实现了为人民谋利益的话语创新,构成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指南。

第三,为人民服务必须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通过路线方针政策获得实现。毛泽东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23]政策能发挥如此之作用,源于其是党的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源于其能为人民利益实现提供科学预期。背离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人民群众不能表达自身的愿望、期盼与需求,为人民服务也将缺少制度保障、路线载体和根本依据。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恒守初心,始终坚持制定反映人民群众利益需要的路线政策。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毛泽东通过调查中国阶级状况,领导制定一系列反映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奠定了“民众大联合”的根本基础。如果说迈向社会主义为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长远政策提供了政治前提,那么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初级阶段理论,则为人民利益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新时代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则将人民利益的实现提升到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不仅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实现了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衔接。

第四,为人民服务必须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政策为人民服务,但政策的制定并非源于共产党人的主观想象,而是建立在群众路线基础上的调查研究完成的。1943年毛泽东就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6]899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只有人民群众自身最能洞察和体悟,共产党人守护初心,唯有深入人民群众之中,了解人民群众的期盼愿望,才能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方向。脱离党的群众路线,不以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为依据,只会陷入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为初心守护事业带来艰难阻力和不利后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这赋予群众路线以新的内容,揭示了坚持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构成新时代初心守护的根本遵循。

六、建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初心守护的坚强保障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离不开建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这既是党的初心守护的坚强保障,也构成永葆初心的关键法宝。然而,这在相关研究中至今未曾阐明和论证。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引领,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有助于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为初心守护提供强大后盾。

第一,守护初心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并由党的性质所规定。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21]42两个先锋队是对党的性质的揭示,道出其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根源,不仅在理论上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实践上为民族利益而战斗。后者意味着共产党人不能有个人私利,而只能以全民族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反对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和尾巴主义等错误思想,就是因为其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相背离,破坏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只为人民和民族谋福利,既能制定合乎人民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能勇于直面问题,敢于自我纠错,强化自我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人民衷心拥护的执政党的原因,也是其百年坚守初心的重要关键。

第二,守护初心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决定初心守护的政治站位和政治立场。没有政治建设统领作用的发挥,初心守护必然出现立场不坚定、宗旨意识淡薄和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这是由“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而决定”[2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25]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守护初心,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从“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到制定新时期的“政治路线”,从“三讲教育”到“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都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重视政治建设的政党。正是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建设,中国共产党才能坚定不移地守护初心。这保证了初心守护的根本方向,使其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阻力,破解一切障碍。新时代坚持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一切违反初心守护的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三,守护初心必须注重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反映的是共产党人初心守护的德性和品质,也是人民群众评价党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构成初心守护的长效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三大作风”,在区别于国民党作风的同时,树立起初心守护的工作形象,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支持,奠定中国革命的胜利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面对这一重大历史转变,保持谦虚谨慎和不骄不躁工作态度,从1950年到1966年先后开展四次整风运动,既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又巩固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利益实现出现多元化,共产党人保持初心守护作风传统,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稳步前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6],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破解党内存在问题,推动作风建设在初心守护过程中迈向新时代。

第四,守护初心必须完善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守护的重要内容,反面就是要解决初心守护不彻底、不落实、不坚决等问题,正面就是要形成党员干部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爱民为民的示范效应。早在1938年毛泽东就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9]522在共产党人初心守护的过程中,党员干部是其中的关键少数,不仅自身拥有初心守护的示范责任,而且也能带领其他共产党人守护初心。党员干部越是强化初心守护的实践自觉,其示范效应越持久,示范影响就越强大,就越能巩固和增强党的初心。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就是要通过党内教育之形式,突出党员干部的引领性和示范性;其之所以反对“任人唯亲”“任人唯利”“任人唯圈”等不良现象,就是因为它们构成了对示范效应的削弱和破坏。只有全体共产党人不断强化初心守护的示范行动,保持奋发有为和勇于担当的行为自觉,才能营建初心守护的良好生态。

第五,守护初心必须保持拒腐防变的政治本色。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政治立场。腐败问题之所以受到党的高度重视,源于其与人民群众利益相违背,也破坏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批评宗派主义、官僚主义等错误倾向,“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16]1095。脱离群众违背党的初心,不得不通过党内教育予以修正。共产党人要强化主观自律,开展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但关键在于厉行廉洁政治,惩治腐败行为,“强化制度治党”[27]。从初心守护的立场出发,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制度规章,遏制了党内滋生的腐败现象,捍卫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成果。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抓手,突出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也完全是为了筑牢共产党人的初心守护防线,永葆共产党人拒腐防变的坚强决心。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形成的历史经验,凝结着党的建设的深刻智慧,是值得全体共产党人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中华民族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进的新征程,始终保持党的初心不动摇,有助于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增强继续前行的勇气力量,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道路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道听途说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初心如磐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运筹70年,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