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以来华人政党政治变化探析
——以马华公会和民主行动党为主

2021-11-29

八桂侨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行动党马华公会

杨 帆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2)

马来西亚华人政党历史久远,早在马来亚1957年获得独立前便已经有华人政党的存在。华人政党成立的目的是华族通过组建华人政党参政的形式,维护本族群在居住国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语言、教育等各方面的利益。华人参政是二战后海外华人发展史进入一个新时期的特点,是海外华人经历了落地生根观念根深蒂固、抛弃重经济轻政治的传统观念以及华人经济实力增强、社会地位提高这三大变化的必然结果①许国栋:《论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在马来西亚,华人参政也同样在经历了这三大变化后得到不断发展。马来西亚华人不仅组建了政党,还积极参与到执政中来,体现出马来西亚华人群体在居住国高度的政治参与意识。2018年第14届大选中,马来西亚执政60余年的“国民阵线”败下阵来,马哈蒂尔领导反对党政党联盟希望联盟一举赢得大选,成功实现马来西亚建国以来的首次政党轮替。而在此次的“变天”中,华人政党民主行动党(简称“行动党”,DAP)在大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是行动党历史性的一年,曾被喻为最强大及永远的反对党民主行动党在第14届大选后一跃成为执政党,与人民公正党、诚信党组成政党联盟希望联盟上台执政。

在过去的马来西亚华人政党政治相关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主题:首先是对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参与的关注。华人政治参与始终是华人问题研究的重要话题,马来西亚华人在国家人口中占有近四分之一的比重,华族群体的政治参与是马来西亚多种族政治共同参与、国家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表现。前人研究中有关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参与的相关文章中,既有来自马来西亚本土的华人学者对于华人社会变革和自身族群政治参与程度的探讨①[马]祝家丰:《1998年—2013年华人社会变革、政治参与和政治双海啸:论华人的反对政治和诉求》,载莫顺宗、伍燕翎主编:《新的纪元:东南亚华人新编》,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总东南亚华人研究中心,2017年版,第188页。,也有中国学者从海外华人研究的角度对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参与的相关研究,比如相关学者关注到华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影响马华族群关系发展和马来西亚族群政治整合的关键因素②段佩佩,葛红亮:《马来西亚族群政治对华人身份认同的影响》,《八桂侨刊》2020年第1期。。有学者提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经历了一个从不关心政治到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并维护自身利益而逐渐参与到政治生活中的历程③石沧金,吕峰:《二战前马来亚华人政治与印度人政治之比较》,《八桂侨刊》2019年第3期。。也有学者从整体的角度探析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突破与困惑,得出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华人选票对政治的决定性影响是近年来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重大突破,但政治突破并没有给华人带来相应的实质性权利,华人执政党在政府中的边缘地位没有改变,华人与马来人不同的法律地位也没有改变,华人反对党的政治影响则明显减弱的结论④廖小健:《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突破与困惑》,《东南亚纵横》2002年第6期。。同时,有学者通过时间节点划分来关注某一时间段内华人社团的政治参与⑤石沧金:《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政治参与》,《世界民族》2004年第4期;梅玫,许开轶:《当代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参与》,《长江论坛》2014年第2期。以上两篇文章分别对“二战后”“当代”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参与情况进行探讨,是根据时间划分对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参与展开研究的代表文章。,探讨某一时间内华人政治参与的相关情况。

其次,对马来西亚华人政党政治的相关研究也是广受关注的研究主题。在这一主题下的相关研究中,很多是关于马来西亚首个华人政党——创立于1949年的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MCA)在政党发展方面的探讨⑥赵海英:《马华公会兴衰的历史考察(1949—2018)》,《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费昭珣:《马华公会:对马来西亚华人政党的个案分析》,暨南大学,2000年;费昭珣:《对马华公会党员及其政治参与的研究》,《东南亚研究》2001年第3期。。除了马华公会,对于其他华人政党如民主行动党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探讨民主行动党有可能为马来西亚政党政治格局带来的突破,同时也有相关研究阐释该政党的理念,对该政党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在一些研究马来西亚政党政治发展的文献中,也有以马来西亚国家政党政治为背景,将华人政党政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展开讨论的代表文献⑦张云:《马来西亚政党政治的变化及其走向》,《东南亚研究》2001年第2期。。除此之外,马来西亚当地学者同样关注到第14届大选后,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多元民族的“复合社会”出现的众多敏感性问题⑧Ramli,Mohd Anuar and Zulkepli,Muhammad Izzul Syahmi and Abdul Rahim,Rahimin Affandi and Razak,Muhd Imran Abd and Hamdan,Mohamad Naqib and Marinsah,Syamsul Azizul.(2018).Isu-isu sensitif dalam masyarakat majmuk di Malaysia pasca Pilihanraya Umum(PRU14):Aplikasi pendekatan kesederhanaan.Penyelidikan serantau Islam dan alam Melayu:pendidikan,kewangan,kehartaan kenegaraan dan isu kontemporari.Akademi Pengajian Islam,Universiti Malaya,Kuala Lumpur,1-12.。在马来亚大学伊斯兰研究院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第14届大选后使得马来西亚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更加倾向于突出宗教性和民族性的特点。这些大选后带来的社会环境的新问题也为马华公会和民主行动党为代表的华人政党带来了新的考验。

综上所述,目前已有的文献中,大部分仍然与马来西亚华人政党政治的研究成果在研究主题上相对集中,总体而言学界对于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参与的研究还不够广泛,在研究角度上还可以进行更多的扩展。本文立足于为马来西亚政党政治带来新格局的第14届大选,通过探讨赢得本次大选的政党联盟希望联盟中的华人政党在竞选中的表现情况以及败选的国民阵线中华人政党的情况,探讨马来西亚华人政党对于第14届大选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尝试分析近年来主要的华人政党在马来西亚政局中地位和影响力的演变,探析今日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参与的历史条件以及华人政党政治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情况

全国下议院选举为各政党发挥竞选优势获得议会席位进而在国家领导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机会。2018年5月9日,马来西亚举行了第14届下议院选举,此次大选改写了马来西亚国民阵线(Barisan Nasional)连续执政60余年的历史,被视为马来西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一步。大选过后,由马哈蒂尔领导的希望联盟上台执政。

希望联盟最初由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土著团结党和国家诚信党组成,并于2015年9月22日成立,其获得沙巴民族复兴党的支持。希望联盟的前身是民主行动党、人民公正党同伊斯兰党于2008年4月1日组成的人民联盟(简称民联)。由此可见,自希望联盟前身开始,华人政党民主行动党便是其成员党之一了。在第14届大选之时举行选举的12个州属当中,由国阵长期执政的柔佛、森美兰、登嘉楼、马六甲、霹雳、吉打和沙巴等7个州皆宣告失守,只能在砂捞越、彭亨和玻璃市继续执政。希望联盟除了保住槟城和雪兰莪的政权之外,还一并从国阵手中夺得柔佛、马六甲、森美兰、霹雳四州的执政权。希望联盟在吉打州也获得半数席位,足够组织州政府;在沙巴则和沙巴民兴党、沙民统联合执政。伊斯兰党除了保住吉兰丹外,还从国阵手中夺得登嘉楼政权。马来西亚大选后政党政治新格局逐渐形成,而民主行动党也在该次大选中脱颖而出,以42席的成绩成为希望联盟内仅次于人民公正党(47席)的第二大党。

华人政党的特点之一就在于不同的政党可能分属执政党和在野党,并均加盟在以马来人政党为核心的政党联盟之中①许国栋:《论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与民主行动党不同的是,马华公会在独立前就与巫统(UMNO)及印度国大党合作组成政党联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马华公会作为马来西亚华人政党中执政党的代表与马来族政党一同参与执政。直至2013年第13届大选中,马来西亚最大的华基政党马华公会遭遇史无前例的重挫,在大选竞逐的37个国会议席当中仅保住7席,部分原任正副部长纷纷下台。马华公会、巫统以及印度国大党等党派组成的国民阵线自2008年第12届大选丢失国会下议院三分之二多数以来,到2013年第13届大选无缘夺回三分之二多数,最终导致在2018年第14届大选中丧失执政地位,而马华公会在第14届大选中仅拿下一个席位。

第14届大选后,马来西亚的华人政治开始进入一个不确定的阶段。与此前华人政党马华公会广受华族支持的情况不同,在“509大选”中,95%华人通过手中的选票几乎“剿灭”了自称代表华人的马华公会(只有魏家祥1人当选),一面倒的支持自称“不代表华人”的民主行动党,因为他们一厢情愿的视民主行动党为“代表华人的政党”②大马华人周刊:“现在是华人政治地位最弱的时代”,http://www.chineseweekly.com.my/news2019/CW%2020201001%20MAL%20CN.html,上网时间2021年2月9日。。民主行动党在第14届大选中的出色表现为希望联盟大大增加了赢得大选的筹码,然而该党派领导人却始终强调行动党坚持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议会民主路线,是一个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致力于追求民族平等、社会正义及经济公正,为继承党的领袖林吉祥所提倡而落实一个“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宏图及目标前进。两个华人政党的博弈体现出华人政治在马来西亚的分流,尽管华人出于支持新政府的美好愿景将选票投给了民主行动党,但是其根本上还是希望民主行动党能够更多考虑华族利益,维护华族在当地的各项平等权益。

二、华人政党为何有能力影响全国大选局面?

海外华人研究中,华人在居住国多是以当地少数族裔的身份存在,华人社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较本土族裔而言都处于弱势地位。然而,马来西亚华人政党却能在大选中成为执政党联盟中的席位大党,足以体现马来西亚华人在居住国各领域的不断发展。华人政党之所以能够有能力影响到马来西亚全国大选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首先,马来西亚华人政党历史悠久,华人在马来西亚建国历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参与了马来亚独立运动与马来西亚的建国运动。上文中提及的成立于1949年2月27日的马华公会,在独立前就与巫统及国大党合作组成联盟,共同见证了马来亚的独立和马来西亚的成立。而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的前身是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在马来西亚联邦其他各州的支部,在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联邦独立以后,人民行动党留在马来西亚的各州分部被视为外国政治组织,原有的党员就在同年10月重新组织了民主行动党,并在第二年3月18日正式注册成立,由此可见民主行动党同样具有相对久远的历史。悠久的历史使得两大华人政党同第14届大选前马来族执政党如巫统(UMNO)、印度族执政党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MIC)、马来族在野党马来西亚伊斯兰党(PAS)等共同见证了马来西亚成立以来的发展历史,这就使得自独立之初华人政党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已经开始被当地各族人民所接受,历史条件使得马来西亚华人政党更有可能在全国大选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其次,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在选举中团结一心,为华人政党发挥作用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海外华人自古以来都有报团取暖、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团也并不例外,为了在抵达马来西亚初期可以更好地生存下来,华人通过地缘、亲缘、神缘、兄弟会等各种形式结成海外华人社团,共同维护华人群体的各项利益,为适应海外华人在当地社会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谋求生存发展的需要①孔飞力著,李明欢译:《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华人政党在后期的成立与发展壮大奠定了民众基础。马华公会在独立前至1960年代初期中曾获华人广泛支持进而在执政党中保持着良好的选举战绩的历史也足以印证华人选票团结一心的重要性。1960年开始因新加坡独立、华文独立大学事件等,加上民政党与民主行动党的竞争,使马华公会的华人支持率接连受到挑战,2008年开始华社倾向投选民主行动党及人民公正党所在的人民联盟与希望联盟,在华人社团新的投票倾向下,2018年大选中马华公会仅赢得一个席位而民主行动党赢下42席,再一次印证了华人社团选票可以在华人政党政治力量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大选则是这种作用施展的重要场所。

最后,华人深厚的经济实力和在各领域取得的成就为马来西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华人在居住国地位不断提升,华人政党话语权和政治实力不断增强。华人群体有着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近代华人大量移民今马来西亚各地开始于鸦片战争后,由于当时英国殖民者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开发马来亚半岛,大量的华工苦力从中国输入到马来亚半岛成为矿工、热带园林种植工人等。从最初抱着外出务工补贴家用以求有朝一日可以荣归故里光宗耀祖的“落叶归根”想法,到后来转变思想逐渐“落地生根”开始真正融入居住国当地各方面的生活当中,华人群体始终以勤奋的工作不断的积累。尽管在马来西亚始终采取本地族裔优先的“固打制”,马来西亚华人仍然突破重围在当地的各行各业取得骄人的成绩。根据《马来西亚收入差距与种族鸿沟》报告显示,尽管华裔收入在过去十几年呈负增长,但在马来西亚收入最高的1%人数中依然是由华裔主导②东方日报:“1%最高收入群体,华裔仍占最大比例”,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nation/2020/01/01/320853,上网时间2021年2月9日。。第14届大选后,再次担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曾在“2018世界华人经济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称赞华人对于国家贡献良多③环球网:“马哈蒂尔赞马来西亚华人:对国家贡献良多”,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KeHQP,上网时间2021年2月9日。,国家领导人的肯定足以体现出华人群体在马来西亚社会发展中贡献的力量,尽管长久以来统治者希望通过制订政策压制其他族裔发展,大力推动本土民族进步,然而华人群体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为实,无法忽略,而依托集体实力发展起来的华人政党自然也有更大的政治话语权,足以影响全国政治大局。

三、马华公会日渐式微

如前文所述,马华公会自马来亚独立前期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直都得到了华人选民的广泛支持,1960年开始因新加坡独立、华文独立大学事件等,加上其他华人政党民政党与民主行动党的竞争,使其华人支持率接连受到挑战,尽管如此,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期间还是获得一定程度的支持。而到了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中,马华公会的选举表现一落千丈,该政党也成为反对党,仅保住一个议席。马华公会的日渐式微与其政治“站队”有着重要的关系。马华公会自独立前便与马来民族统一机构(UMNO)以及国大党(MIC)结成“联盟”,即后来的“国民阵线”。国民阵线在马来西亚执政长达60余年,但从2008年第12届大选开始,长期居于执政地位的国民阵线在大选中失去了三分之二的多数席位,国民阵线在全国的政治根基受到撼动。

2013年第13届大选中,国民阵线仅以微弱优势赢得大选,而马华公会在此次选举中更是遭受重创,华人选民的政治倾向对该次选举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八成选民将选票投给了反对党。关于第13届大选中华族选民的投票倾向,有学者认为,华族选民在本次大选中是做了一次重要的政治抉择,他们通过投票的方式与执政的华基政党切割,以促成马来西亚政治体制转型和政权轮替的格局。马来西亚华人勇于做出这样的政治选择,可说是源自华人社会所发生的社会变革和政治觉醒。马来西亚于1998年发生的“烈火莫熄”政改运动和政府的协商政治机制失灵,是造成华人投选反对党的主因①祝家丰:《1998年—2013年华人社会变革、政治参与和政治双海啸:论华人的反对政治和诉求》,《新的纪元:东南亚华人新编》,第188页。。

总而言之,马华公会在2018年大选中的表现并非是短期因素造成的。回顾近年来几次大选情况可以看出,华人投票倾向的改变早已在近年来几次大选中埋下了伏笔,人民对于国阵政府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膨胀,使得华人最终以抛弃华基政党转投反对党的方式表达出对国家能够进行改变的渴望。华人并非不再支持华人政党,而是面对马华公会始终坚持与马来民族统一阵线(UMNO)、马来西亚印度族国民大会党(MIC)等政党坚守国民阵线政府迟迟无法为国家带来改变的局面,希望通过支持反对党的方式实现国家“变天”,改变国阵政府领导下国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除此之外,2018年大选中的“三角战”、伊斯兰党拉走众多选票以及因为马华公会反对伊斯兰教相关条例修订流失了马来选票等都是在第14届大选中马华公会败选的重要原因②光明日报:“为马华败选负责廖中莱宣布退位”,https://guangming.com.my/%E7%82%BA%E9%A6%AC%E8%8F%AF%E6%95%97%E9%81%B8%E8%B2%A0%E8%B2%AC-%E5%BB%96%E4%B8%AD%E8%90%8A%E5%AE%A3%E5%B8%83%E9%80%80%E4%BD%8D,上网时间2021年5月22日。。

四、民主行动党脱颖而出

民主行动党在其建立上就与马华公会有着不同的根基。首先,它的前身是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在马来西亚联邦其他各州的支部,在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联邦独立以后,人民行动党留在马来西亚的各州分部被视为外国政治组织,原有的党员重新组织了民主行动党,于1966年3月18日成立。民主行动党提倡多元一体的治国概念,并致力通过议会民主的方式,实现一个自由、机会平等及时刻发挥多元社会正义的马来西亚。该政党信仰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的议会民主路线,是一个社会民主党,致力于追求民族平等、社会正义及经济公正,为落实一个“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宏图及目标勇敢前进。在其政党宗旨中,涵盖了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族群关系、宗教、语言、医疗、教育、就业乃至环境保护等众多与民生直接相关的问题③见民主行动党官网,https://dapmalaysia.org/cn/about-us/party-constitution/,上网时间2021年2月9日。,向选民展示了政党在民生议题上的积极态度。

就民主行动党本身来看,截至2018年第14届大选,民主行动党始终是以反对党的身份存在。该政党不满巫统领导下采取“恐吓政治和撒谎政治”且专横的国民阵线政府,力求粉碎国阵政府的统治。对于民主行动党的发展而言,2008年第12届大选是该政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2008年3月份的全国大选中,马来西亚出现崭新的政治局面。国阵在国会的三分之二多数席位史无前例地遭到否决,并失去五州政权,即槟城、霹雳、雪兰莪、吉打及吉兰丹。这促使国内三大反对党——民主行动党、人民公正党及回教党联手组成人民联盟(简称“民联”,Pakatan Rakyat)。民联掌控了国会222个议席中的82席,为建立一个公正、团结及民主的马来西亚带来了新的希望。在2013年第13届大选中,民主行动党所在的人民联盟掌握了雪兰莪州、槟城和吉兰丹州,此次大选中多达87%的华人选民支持民联①Besar,Junaidi Awang,et al.Pola politikkaumdalamPilihan Raya Umum Malaysia Ke-13:Kajian kes Negeri Selangor.Malaysian Journal of Society and Space11.9(2015):99-111.。

2018年第14届大选中,民主行动党与人民公正党、土著团结党、国家诚信党组建希望联盟赢得大选,民主行动党以42议席成为执政党联盟中第二大党,该政党终于迎来了等候多时的胜利。在马来西亚华人政党发展的历史中,拿下42个国会议席可以说是令人倍感振奋的大事,它标志着马来西亚民主化的一大进程,也为马来西亚华人在当地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更好地实现“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提供了保障。

然而,尽管民主行动党始终强调其党政纲领为追求社会平权,为各民族谋求利益。但是作为以华人党员为主的政党,行动党一直被政治对手描述为“为少数民族的马来西亚华人至上”的政党。种族沙文主义的指控使得民主行动党在执政过程中依然屡受质疑,希望联盟也因和民主行动党合作而引起马来族政党如巫统和马来西亚伊斯兰党的不满,认为希望联盟将华人带入了政治中心,马来人和原住居民的优先地位将会受到影响。同时,民主行动党自身也仍有几个方面的缺陷:首先,民主行动党执政经验匮乏。民主行动党持续多年作为最大的反对党而存在,一直以来都由国民阵线领导下的马来西亚从未给其他政党联盟上台执政的机会,这就导致跟随希望联盟组建政府上台执政的民主行动党在执政的实际经验上仍然十分匮乏,实战经验的缺失会使得该政党在上台后面临一系列问题;其次,该政党党性偏向保守和被动。政党特征往往会受到政党领导人工作作风的影响。林吉祥领导行动党45年,他的偏好与作风塑造了行动党的思维文化,形成务实、节制但谨慎的反对策略。在2018年大选前,民主行动党以反对党的身份存在多年,其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以不直接冲撞体制的模式从事反对政治,但是这也同时为其进一步发展留下了隐患,若无法冲破保守被动的状态,在执政中也会处于相对被动的处境,影响各项新政策的正常实行;最后,民主行动党的崛起与其加盟希望联盟、借助人民公正党势力以及马哈蒂尔个人政治魅力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就使得各政党组建联盟更多地是为了夺取政权,而对于夺得政权后的后续准备及政党联盟内部的权力分配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这就为新政府执政埋下了隐患,民主行动党的政党利益也无法得到保证。

五、第14届大选以来两党应对策略及发展形势

第14届大选至今已经有三年时间,尽管大选后马华公会退出执政党地位,民主行动党作为希望联盟阵线主要成员一跃成为华人政党的佼佼者,但是仅在位不满两年便在2020年2月份以马哈蒂尔辞职宣告下台的希望联盟并没有为民主行动党提供在政坛大展身手的更长时间。马华公会与民主行动党在这三年时间中都历经坎坷,马华公会自大选来影响力不断下降,但民主行动党的发展同样一波三折,短期执政过程中因“华人”政党身份等原因深受马来人及原住民各界质疑。

马华公会在第14届大选后,通过党内领导人更替、选后分析会议等形式,对大选败选的结果进行了深刻检讨。2018年5月11日,原马华公会总会长廖中莱宣布为马华公会败选负责,并表示将不会参与新一届马华公会党选,也不寻求蝉联总会长职,希望以此寻求人民的谅解②光明日报:“为马华败选负责廖中莱宣布退位”,https://guangming.com.my/%E7%82%BA%E9%A6%AC%E8%8F%AF%E6%95%97%E9%81%B8%E8%B2%A0%E8%B2%AC-%E5%BB%96%E4%B8%AD%E8%90%8A%E5%AE%A3%E5%B8%83%E9%80%80%E4%BD%8D,上网时间2021年5月22日。。民主行动党在短暂的执政期间配合盟党人民行动党、土著团结党、国家诚信党活跃在国家领导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实现竞选承诺巩固新生政权。马哈蒂尔重启了已经暂停两年多的“大马城计划”(Bandar Malaysia),通过与中国政府再次谈判将东海岸沿线铁路项目(ECRL)工程成本降低了二百多亿令吉,在经济领域也推出了多重改革计划。然而,希望联盟的执政表现与马来西亚人民在最初迎来新政府时的高期待相差甚远,希盟政府对于东马所做出的修宪以恢复沙砂地位的承诺没有实现,经济改革没有让人民得到太多实惠,时任财政部长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在执政第7天就宣布,将在6月1日起,将消费税税率降为零,而希盟也依照诺言取消消费税后,又以“销售与服务税”(Sale&Service Tax)来取代消费税,承认独中统考道路茫茫,这些表现并没有让各族人民感到满意。希望联盟下台后,民主行动党再次成为最大反对党,在失去执政地位一年的时间里,民主行动党的稳定与发展同样受到党员退党、“蛙跳”倒戈国民联盟以及“华人沙文主义”标签的多重挑战,党内选举临近所出现的“华文沙文主义”与“英文沙文主义”的路线纷争同样使民主党的进一步发展陷入困局。

尽管如此,马来西亚民调机构O2Research Malaysia在2021年3月26日至2021年4月9日所进行的针对国家实时选民对政治发展支持率及投票倾向的民意调查中,民主行动党所在的希望联盟意外获得高达36%的支持率,成为得票率最高的政党联盟①SinarHarian:“Pakatan Harapan dahuluiundi popular”(希盟最受欢迎),https://www.sinarharian.com.my/article/139436/BERITA/Politik/Pakatan-Harapan-dahului-undi-popular,上网时间2021年5月22日。。与之相反,马华公会所在的国民阵线支持率低于希望联盟以及目前执政的国民联盟,居于第三位,支持率为22%。调查显示,支持希望联盟的选民仍然占据多数,相比固守国阵的马华公会而言,民主行动党在未来的表现可能仍然更值得期待。

结语

综上所述,华人通过组建以华人为主要支持基础的政党开始逐渐参与到马来西亚的政坛当中,在此起彼伏的政治波浪中,华人政党不断发展,支持基础也由以华人为主走向更加多元的局面。尽管在第14届大选中面临政坛“变天”的政党政治新局面,在马华公会及其所在政党联盟国民阵线败选的情况下,民主行动党能够作为新生力量进入执政中心。在第14届大选中,马华公会表现不佳,仅拿下一个席位,对于以华基政党自称的马华公会来说,为何失去众多华人选票是值得其深思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并在此次大选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反思并付诸实际行动改变现状将决定在未来选举中马华公会是否可以重新赢回执政党地位,在马来西亚政坛再次占据一席之地。

反观民主行动党,在连续几十年的“反对党”生涯中,该政党始终在默默积蓄力量,反对国民阵线政府的专横统治,希望取代执政党统治,在马来西亚实现真正的种族平等。正是因为民主行动党一贯的政党理念,在政党本身强调民主行动党并非华基政党的情况下,华人选民仍然愿意背水一战,将选票投给行动党,希望能助力其为马来西亚政治生态带来新的生机。而行动党将所有民族平等对待本身也给曾经受到政府压制的华人社会以新的希望。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主行动党所支持的希望联盟在第14届大选中仅仅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希望联盟短暂的执政时间也为民主行动党敲响了警钟,想要再次赢得大选并能够长远坐稳执政地位并非易事,民主行动党应在首次执政中充分汲取经验,妥善处理好党内“华文沙文主义”和“英文沙文主义”的阵营分歧,正如行动党资深领袖林吉祥所说,民主行动党党员应该理性辩论,坚守好行动党的中间路线。只有党内真正团结起来,才能为行动党后续的发展凝神聚力。

马来西亚华人政党发展曲折而充满挑战,在第14届大选的背景下可以看出,马华公会和民主行动党两党的发展基础、大选中的表现虽不相同,大选后两党的未来都仍然面临重重困难,马来西亚华人政党政治发展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日渐式微的马华公会与在第14届大选中脱颖而出但后续发展仍然存疑的民主行动党作为两个重要的马来西亚华人政党,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华人政党当下面临的来 自党内和党外的双重发展困境。在不忘华人政党根基的基础上,华人政党更需要打破当前困局的禁锢,以更全面的视野从马来西亚政党政治发展的大局出发,同时不断完善党内建设,寻求自身发展的可行之道。

猜你喜欢

行动党马华公会
工会落实集体合同制度 营造和谐、稳定的企业氛围
创新工会工作思路 促进职工文化建设
防不胜防
关于新常态下煤电工会如何与时俱进的三点建议
浅谈工会“家文化”的公司文化氛围构建
一党独大,仍要随需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