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

2021-11-29常小美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高校教师理想信念

常小美

(安徽大学工会,合肥 230039)

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要实施者,教育者先受教育,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做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前。只有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多次提出提高高校教师素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形成了习近平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是立足于中国高校实际而产生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的论述

高校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依靠力量,他们的素质状况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方向。

(一)高校教师的素质决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014年9月9日,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对高校教师基本素质提了要求: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1]。可见,高校教师需拥有以下三方面素养。

1.政治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2]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决定和影响了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高校教师应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做党的政策、纲领、路线的拥护者,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确保高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2.专业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高校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好老师不仅要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明确的政治方向,还必须拥有智慧,既应当拥有广博的知识,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还应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较高的教学能力。好老师能够怀着无私的精神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既可授之以鱼,也能授之以渔。

3.人格素养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学生。拥有高尚人格的老师更容易教授出品德高尚的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1]拥有高尚品格的老师能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能在教学过程中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授给学生,也能勇敢面对金钱、名利等外在因素的诱惑,永葆初心,坚持诚信、纯真、善良的本色,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决定高校办学方向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乎高校和谐稳定,又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高校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和指明灯,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才能担当起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是一份让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他们拥有较高的收入及社会地位,社会对高校教师素质持有较高期望。高校应当严把人才关,精选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加入高校教师队伍。高校教师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历练自己,争做“四有好老师”。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论述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内容广泛,除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意识形态引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4]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师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防范,积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掌握政策动向,及时了解各级党委、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高校教师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鼓励教职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以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指引人们前进的灯塔,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高校教师甘于清贫,数十年如一日,耐心教学、潜心专研、默默奉献的源动力。党和国家一直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4]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5]高校教师是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只有确保高校教师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为学生提供正确指引。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教职工的理论水平。其次,加强红色教育。通过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典型案例教育等方式帮助教职工牢记高校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再次,把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高校工作实践相结合。倡导高校教师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社会实践及高校工作实际相结合,秉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教书育人,恪守学术诚信,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不正之风的侵蚀,做一个有文化、有情操、有梦想的道德高尚之人。

(三)师德师风建设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教师是学生的行为标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选择,高校历来都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师德师风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作风,师德师风的好坏决定了高校发展水平及人才培养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他认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3]师德师风涉及内容广泛,它们蕴含在学校管理之中,言传身教之中,教书育人之中,学术研究之中。高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应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把师德师风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干部选拔、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等工作中,提高师德师风比重,师德师风不达标者实施“一票否决”。加强师德师风优秀典型引领,评选表彰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在高校形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良好校园氛围。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包括传统文化、道德观念、情感认同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源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四个自信”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咐:“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3]。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高校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利用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之机,增加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师会议、培训、继续教育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对广大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其次,利用教工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组织教职工书画、书写、主题演讲等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再次,通过选树优秀典型,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宣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教职工热爱劳动,树立用双手创造幸福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多措并举,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为人们提供了基本行为规范及道德准则。在高校校园中,在教师之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途径,也是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需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通过多种途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打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丰富,高校只有将其融入教师工作实践之中,才能承担起培养祖国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遵循原则的论述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高校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才能遵守规律、顺应潮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中国高校办学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2]“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根本问题,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决定了高校办学及人才培养方向。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地位。首先,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责任担当,团结凝聚广大教职工坚定不移跟党走。其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政治性是党的本质属性,政治建设是党的基础建设。高校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学习,让广大教师自觉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领悟党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贯彻在人才培养之中,确保人才培养方向。再次,加强作风建设。要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就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抵制党内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校园环境。

(二)遵循教育规律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遵循教育规律,要掌握适当的工作方法,顺势而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首先,应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状况及个性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在高校各项工作之中。其次,应遵循高校教育规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只有遵循高校教育规律,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重视人才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人员素质情况。高校应通过多项措施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相关人才的选拔及培养。首先,提高教师地位。努力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吸引人才加入高校教师队伍。其次,严把用人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5]为更好贯彻党的指导思想,高校应选拔政治素质过硬,思想状况稳定、吃苦耐劳、耐心细致的人加入政工队伍,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明确的政治方向。再次,稳定政工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高校应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为政工队伍提供保障,确保政工队伍的稳定,将有能力、有耐心、适合思政工作的人稳定在政工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贡献力量。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及应遵循的原则,具有重大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高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用马列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以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重视人才工作,努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猜你喜欢

师德师高校教师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