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推展继续社会化老年教育的策略

2021-11-28高洪波马素萍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社会化老年人发展

高洪波,马素萍,陈 英

(南通开放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6)

一、引言

早在上世纪末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老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种场合多次指出,有效满足老年人生活学习等需求,尽快突破和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相关问题,大力推进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指出:“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1]2020年11月15日,为推动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前各行各业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的智慧社会,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这些举措都为进一步开展好我国老年人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社会的急速变迁使得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问题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新时代对老年教育适应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高质量发展老年教育成为主旋律,而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新时代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二、背景与意义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继续社会化是人的一生社会化整体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指一个人自童年、少年和青年期以后继续进行的社会化历程。人们在青年阶段以前所经历的社会化,由于只是初涉社会,其社会化程度尚停留在初级阶段。要使其社会化程度逐渐成熟离不开不间断的学习。理论上,继续社会化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继续不断地接受和传承传统的社会文化和经验;其二,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的社会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

一个人经过童年与青少年阶段早期社会化之后,基本上习得了作为社会一分子所应拥有的基本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但是,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与时代的不断更迭,当一个人从青年步入中年和老年以后,要适应社会变迁与发展,继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与新的社会行为规范,融入新生活就显得十分重要。从人生阶段划分,除了童年与青少年阶段外,人的继续社会化又可分为中年社会化与老年社会化两个阶段。

老年人继续社会化对老年人适应社会变更与发展,接受新的社会行为规范及新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老年人继续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爆炸阶段,老年人的知识结构亟待更新;第二,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是他们进入老年阶段后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第三,社会交流困难导致他们产生较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第四,由于老年人和年轻人在观念、认知、情感、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代际冲突、代际关系紧张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第五,对于死亡的恐惧。如不及时引导和教育老年人加以调适,上述问题势必会造成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损害。因此,大力开展老年教育,积极引导老年人投身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继续社会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老年人可通过参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拓展视野,从而更好地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新环境和角色的转变。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社会的急速变迁使得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问题越来越重要。作为终身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通过参与老年教育,文化知识得到了丰富,闲暇生活得到了充实;通过学习掌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知识、新技能,老年人可以与时代保持同步,跨越“数字鸿沟”;同时,老年人通过参加老年教育退休准备等课程的学习,能较好地实现从单位人到退休人的过渡,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因此,老年教育是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毋庸置疑,当前老年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瓶颈问题,在发挥好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进程作用方面仍需加强。因此,深入分析当前老年教育不适应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主要问题,探索新时代推展继续社会化老年教育的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当前老年教育不适应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主要问题

教育是人们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处于暮年和社会交际范围相对狭小的老年人来说,老年教育是促进他们继续社会化进程完善的最有效路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老年教育仍存在着不适应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人们的传统思想认为接受教育、参与学习不是老年阶段的事,下棋、打牌、聊天、逗鸟等才是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写照,老年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被社会所重视。部分老同志自身也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等原因,认为继续学习没有必要。这些现象或思想对老年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一些地方的老年教育没有起到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对老年人继续学习的认识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偏颇,如一些人认为老年人就应深居家中,年老体衰的老年人没有能力也没必要继续学习等。其次,人们对老年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许多人认为老年教育就是打太极拳、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对老年教育在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

(二)老年教育设施机构资源紧张

丰富的老年教育软硬件资源是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当前老年教育机构主要包括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其中老年大学、老年学校是最为普遍的老年教育机构。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各地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级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数以万计,老年人在校人数以百万计。但是,相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形势而言,老年教育软硬件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老年教育内容相对匮乏

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和学习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使得老年教育有别于其他类型教育形式,这就要求老年教育在内容上应该更贴近老年人生活实际。但就我国当前的老年教育内容而言,课程设置大多以保健娱乐为主,内容与种类过于单一,且与促进老年人社会继续化完善相适应的社会教育、职后退休适应教育、死亡教育等课程却没有或很少开设。当前老年教育课程内容呈现出的过度流于休闲娱乐现象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老年人在继续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还会引导社会上部分人产生“老年教育即文娱活动”的错误认识。

(四)老年教育方法亟待创新

我国当前老年教育主要依托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开展,这种教育教学形式采取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优点是能够较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但同时难以避免地弱化了老年人群体学习需求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事实上,老年人由于身体和家庭等因素,参与学习在时间上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课堂授课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的固定可能会制约他们参与学习。老年人通常具有较为丰富的阅历,在理解能力、自主意识、主动性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因此,应依据老年人学习需求和特点,突破传统单一的老年教育形式,积极探索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方式,使老年人在参与老年教育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四、新时代开展继续社会化老年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助推老年人继续社会化进程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研究报告中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等理念[2]。迄今终身教育理念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的指导性理论。我国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颁布和制定了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

终身教育理念认为人的一生中所有的年龄阶段都应接受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人的一生应是学习的一生。对于处于人生驿站末端的老年人来说,接受教育一方面是他们的应有权利,另一方面更是老年人顺应和参与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必由途径。因此,老年教育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帮助老年人重塑学习的信心,破除不当的“一次终结”陈旧教育观念,树立起“持续一生”的终身教育观,积极投身参与到老年教育中来,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继续社会化进程[3]。对于老年人个体而言,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就必须提升继续社会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乐享晚年。综上所述,继续社会化是老年人面临的现实问题,对老年人与时代合拍同步、安享晚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开放多元的老年教育形式

综观国内外老年教育的办学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凡是老年教育开展得较好的国家或区域,其老年教育形式上都体现出了开放、多元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学校式的老年教育形式外,大都依托老年人聚集度较高的社区建立社区老年学校,还有的是依托现有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等。依据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老年教育要助推老年人继续社会化,就必须注重挖掘和创新老年人继续社会化老年教育形式,重视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等开放多元的教育形式,使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得到呼应和满足。

学校教育模式是我国当前主流的老年教育模式之一。现有众多的老年学校教育有着海量的教育资源,构成了各级各类社区老年学校的教育优势。这种教育形式在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同时,还为他们营造了温馨的集体氛围。在这种集体氛围中,老年人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身心得到了愉悦。

就我国当前家庭教育而论,老年人在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中,与家庭成员亲密交流互动,在交流互动中共同学习,是老年人实现继续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社会教育理论认为,老年人在与家庭成员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教育,具有双向传递功能。在这种家庭教育双向传递中,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就社区老年教育来说,社区是老年人群体生活和活动的聚集地,依托社区开展老年教育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同时老年人通过参与社区教育,能有效提升社区的归属感,促进了社区中老年人之间的交流。老年人之间相互交流、良性互动对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扩展老年教育内容,统筹兼顾低层次与高层次发展需求

美国教育家霍华德·麦克拉斯基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分析,提出了老年人教育需求有关理论。他认为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从大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低层次和高层次。其中,低层次需求包括基本的读写及表达能力,而高层次的需求为发展需求,主要包括服务社会、发挥智慧等需求。显然,我国老年教育要有效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方面发展,不仅要满足老年人低层次的生存需求,还要注重老年人较高层次的发展需求,为他们适应时代新形势、发挥余热、实现个人价值奠定基础。

针对目前我国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现状和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笔者认为当前扩展以下几个方面的老年教育内容尤为重要。第一,离职退休预备教育。为即将离职的老年人提供适应退休阶段的预备教育,使他们对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能较为从容地步入退休生活。第二,对行有余力的老年人开展职业培训和创业教育。一些老年人身体状况良好,同时又具备一技之长和丰富的阅历,为其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和创业教育是可行的和必要的。通过再次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老年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第三,适时开展死亡教育。死亡是任何生命绕不开的话题,一些老年人不可避免地对死亡存在着不安、焦虑甚至恐惧心理。适时对老年人开展死亡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和消除老年人对死亡的不正确认识,帮助他们克服恐惧,进行自我疏导和调适,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第四,进一步提升老年人适应智慧社会的信息技术水平。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在对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与生活品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我国老龄社会进程的快速发展,不秒老年人由于不会使用网络,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日益显现。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尝试用立法方式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天津市、安徽省等地,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快推动老年教育发展,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提升其信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这些地方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四)依据老年学习群体的特殊性,构建全时空老年教育体系

老年教育具有与其他类型教育不同的特征,主要反映在老年人学习时间、场所及学习内容的不固定和碎片化。这使得老年教育显现出较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面对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要有效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老年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全时空老年教育体系建设。除了继续开展好课堂教学外,还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载体,有效发挥各类教育方式方法的优势,使老年人继续社会化水平在参与老年教育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就其具体形式来说,首先,进一步开展好课堂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在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都相对固定,课堂上教师与老年人能够有效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但客观来说,这种教学形式常常囿于时间和地点限制,一些腿脚不太利索的老年人可能由于出行等原因,难以保证持续性的学习。其次,有效利用好广播电视教学。老年人可以居家通过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来接受老年教育。例如,《夕阳红》《健康之路》等央视栏目就一直受到老年人的欢迎。这类教学手段较少受时空限制,可以有效避免老年人因为出行等原因无法参与学习现象。第三,通过互联网学习。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度较高,大多数老年人也有学习互联网技能的热情。老年人通过相关教育网络平台提供的丰富资源接受教育,既能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在时间和地点上的局限,又能有效弥补电视广播在教学互动性上的欠缺。总之,我们要不断创新和探索新时代下的老年教育模式,力争做到扬长避短,与时俱进,为有效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开拓新模式、新路径。

(五)借助“互联网+”理念,促进继续社会化老年教育与时俱进

在我国社会老龄化日趋加剧的今天,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适应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老年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新时代老年继续社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互联网+”理念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各个层面,老年教育也应顺应形势,充分考虑老年人身心特点及教育规律,找准老年教育和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先进信息技术的切入点。这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也为新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移动化、碎片化学习方式得以发展。这些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学习方式较好地满足了老年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老年学习者通过借助微信、QQ等将自己的作品发送到社交媒体上,促进了老年学习者间的相互交流[4]。老年人在交流过程中相互促进,进而实现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从参与中得到个人价值的体现,为和谐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要进一步搞好老年教育慕课建设,通过这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建设,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增大和增强新时代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受众面,使更多的老年学习者积极投身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之中[5]。例如,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传输快捷等特点,将一些老年人关心的知识建构成一个主题,为广大老年朋友所共享,使老年学习者在学有所获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参与的热情[6]。

五、结束语

时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呼吁顺应新时代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断创新发展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当前老年教育不适应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主要问题的分析,从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创新开放多元化的老年教育形式、扩展老年教育内容、构建全时空老年教育体系和基于“互联网+”促进老年教育与时俱进五个方面,探讨提出了继续社会化老年教育发展策略与路径,对新时代进一步开展好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老年教育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社会化老年人发展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