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改中课程档案的建设
——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

2021-11-28方咏梅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档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经济学考核改革

方咏梅 胡 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许多课程建立了课程资源库,但是极少有课程建立了完整的、动态的课程档案。尽管各高校对课程档案建设有相关的制度要求,但是笔者查看了多所高校课程档案建设情况,发现很少有能够真正达到课程档案标准的。任课教师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学校要求上交什么资料,就提供什么资料;并且教师在课程档案建设中大多“单打独斗”,很少进行合作,因而提交的课程档案材料不完整、不系统、不规范、不连续。

1 课程档案建设的必要性

1.1 全面系统地记录课程改革的轨迹

职院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与职业教育同步发展的过程。职业教育在发展初期,采取“拿来主义”,照搬普通院校的课程体系。随着市场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职业教育开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加拿大的能力本位课程CBE、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BTEC、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动技能模块化课程MES[1]。在推进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本土化的课程改革在快速实施。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初采用普通高校的教材,后来有了职业教育的教材,但是仍然沿用普通高校经济学课程的理论体系,只是增加了阅读材料和经济案例分析,较少有实质性的改变。职院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差,学习以西方国家经济学理论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比较难,有教师开始对这门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笔者所在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尝试用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对经济学基础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2]。经济学课程档案全面系统地记录了课改历程,从而帮助教师发现课改的内在规律,提供进一步课改和教改的机会与可能。

1.2 全面展示和评估课改成果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应用与推广课程,课程档案能够脉络清晰地展示课程改革的效果与成果。通过课程档案的展示,课改团队及课程的教学团队能清晰地看到课改的进展、教改的成果,这将会激励教师继续探究,也让教师们看到不足,想办法进一步完善。将同一门课程每一次的考核方式及考核结果归档,有利于纵向对比,评估教改的效果,分析教改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将课程档案分享给同行,让同行进行评价、引用课改成果,促进课程建设。

1.3 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课程资源库是课程档案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一直被各院校所重视,对课程资源库的利用,已经贯穿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但是,课程资源库没有档案那样全面、规范和高规格。根据档案的完整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动态化原则、便利性原则,整合编码课程资源,使之成为课程档案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丰富课程资源库,也极大地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1.4 提高教师教改的研究能力

建立课程档案的过程,也是对课程改革、课程教学进行全面总结与反思的过程;每一次在档案中增加课改和教改的内容,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对之前已归档的内容进行重新审阅,使前后内容形成有机衔接。这个过程是知识积累储备的过程,是课改与教改的基础。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通过课改的轨迹,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以前,在经济学基础课程中,许多文献资料用过后就删除了;学生成绩出来后,就不再看了。建立课程档案后,这些资料全部保存下来,方便师生做进一步的研究、借鉴与探讨。

2 课程档案建设思路

2.1 组建课程档案建设团队

课程档案建设团队由课程改革团队、课程教学团队组成。课程档案涉及课改的方方面面、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课程改革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才拥有第一手资料和最详尽、最及时的信息,因此课改负责人或课程负责人宜作为档案建设的负责人;团队的其他成员提供相关资料,交给负责人整理统筹归档。因此,要求档案负责人应当对该课程的改革与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要具有档案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思路清晰、认真严谨细致、善于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学生个人档案的建立要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提供信息,上交给任课教师后,由任课教师检查、汇总、归类。学生将自己的信息与资料初步归档,是培养学生回顾、总结、反思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2.2 构成完整又便捷的课程档案模块

完整性是课程档案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必须把课改、教改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和资料进行归档,要确保一人一档,既包括教师一人一档,也包括学生一人一档;确保一课一档,既包括一课堂一档,也包括一课后一档。对课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码、归类、存档和利用,每一个环节都要厘清思路,高度认真负责。既要能确保所有的资料和信息归档存储,也要方便检索、查阅及纵横向对比。对于经济学基础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以教学单元作为一级目录,然后里面再设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子类,归档与检索、查阅都比较便利。每一教学单元相对独立,但又与其他单元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信息化,可以快速地整合所有教学单元中的同一个类别,形成一份完整的课程档案。如经济学基础中的案例库,每一个单元都有,通过信息化处理,将各单元的案例库快速整合成该课程案例库。

2.3 实现课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建立现代化档案重要的手段,是降低成本、提高管理与利用效率的手段。档案信息化是指以电子文档取代纸质材料,以电脑文件夹取代档案袋,以电子档案库取代档案柜,全内容全过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在经济学基础课程建档中,第一,纸质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所有的教改资料、教学资料全部以扫描件或视频、声频形式建档。学生获得的经济事件、经济案例、经济新闻,都按照统一的格式规范扫描上交归档。第二,利用网络化整理、整合档案资料。不仅整合现有的资料,还整合网络平台上开放性课程的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搜集筛选经济新闻、经济信息,进入教学案例库中。第三,利用信息化搜索、利用档案。为此,要求对档案编码统一规范,还要设置搜索关键词,确保能快速地查阅调用档案[3]。

2.4 实施动态化的同步管理

课改、教改是持续不断的过程。前面档案内容是后面实施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后面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又是对课程档案的进一步丰富。每门课程在实施新一轮教学教改时,都有许多的创新: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过程创新、考核体系创新、评价方法创新等。及时将这些内容增加到档案中去,实施动态化的同步管理,有利于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教学资源;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建设、管理与利用档案的意识,发挥档案的积极作用。经济学基础改革后,教学内容来自现实中即时发生的经济事件或经济新闻、经济信息,知识原理不变,但是教学素材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热点问题与身边的经济事件,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建设经济学基础课程档案时,每位课改团队成员、每一位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素材,从海量的经济新闻、经济信息和经济事件中筛选最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教学与归档。比如,供求关系这个教学内容,采用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口罩及生产口罩的溶胶布供给与需求这个经济事件作为案例。这个案例很典型,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并且深有感触,学生也很乐意接受、分析。用这个教学素材替代之前的案例,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也同步实现课程档案的动态化管理。

3 课程档案建设内容: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

课程档案建设内容遵循三个原则:完整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动态性原则,课程档案建设必须完整地、准确地、动态地记录存储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中所有的资料和过程。而教师是育人的“主力军”,课程建设是育人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4],教师、课程建设、教学过程,理所当然地是建设课程档案的重要内容。

3.1 将课改和教学团队归档

课程建设团队档案与人事档案不同,主要反映教师在该门课程建设与教学中的情况与绩效,是教师业务档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课改团队和教学团队是建立课程档案的主体,课程档案质量取决于课程团队的教师。对教师档案进行记录跟踪,可以发现教师教改能力与教学能力提升的轨迹,也是评估教师课改成果的重要依据。教师档案的建设,由教师所在的专业和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建设。将同门课程中的教师信息归档,归档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师学历学位、职称、任教经历、科研、教研、教改、社会服务、育人、培训学习等信息。教师档案由教师本人、专业及课程建设团队共同提交信息和资料,由档案管理员负责审核、整理、归档。教师档案仅供本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使用,不得外借。确需外借时,需经教师本人同意、分院领导签字。

3.2 将课改研究资料归档

课程改革史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史,教育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依托,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重要单元。建立教改中课程档案,如实记录课程改革发展的动态过程,是宝贵的教改资料,对教学改革乃至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过程中,收录了从知网上下载的100多篇相关的教改文章进入课程档案,这些成果向我们展示了经济学课程改革发展史和改革现状,为我们课改提供了借鉴。我们教学团队的教改成果也全面归档,记录了我校该课程改革发展历程,从而为进一步探究课程改革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同时,我们将这些课改研究资料进行分类归档,主要有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教学方式改革研究、教材改革研究、评价考核改革研究这几个类别。另外,对教改研究资料进行归档,便于我们对比教改前后的教学效果。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思维五步法”改革时,我们对班级分为两组,一组实施课改,一组暂不实施。通过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评估教改的成效与不足,提出下一步教改方向。

3.3 课程资源库归档

课程资源库是课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档案建设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目前有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方案、项目任务书、案例库、项目库、视频库、习题库、网络教材、课件、教材、各网络平台上的开放课程等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全部进行分类归档。由于课程档案数字化,课程资源库的利用实时记录与管理,因而这部分的档案内容要实现动态化,随时反映课程资源库建设和使用情况。

课程资料库归档的工作量很大,工作很细,并且要求能甄别课程资料的优劣,能全面搜集搜索课程资源,又能对课程资料进行判断、归纳、整理及总结。所以,要求课程建设档案管理员必须是该门课程的负责人,或者具备该门课程丰富的教学经验。

3.4 教学过程归档

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甚至教育改革,最终都要通过教学过程贯彻落实。教学过程既是教学内容的贯彻,也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体现。教学过程归档的内容既包括教学任务书、授课计划、学生作业、学生作品、教学日志、点名册、记分册、教学活动记录、教学场景照片和视频、与学生的个别指导交流、电子邮件、BBS讨论、网上讨论等,也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体现方式。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了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实施教学,五个步骤实现路径与方式,都记录归档。通过查阅这些档案,可以清楚地展现课程教学过程,也能反映教学效果。

教师工作任务重,日常工作繁忙,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次课、每一次活动,每一项新增加的资料,要及时归档,不要抱有回头再整理的思想。这样会漏掉很多宝贵的资料,最后也可能使档案管理混乱。

3.5 学生信息归档

学生信息归档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将所有授课学生的基本信息建档,然后将课程中有关学生活动的所有信息上网,最后将对学生分析总结归档。在我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体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及职院培养技能性人才的需求,要求学生搜集大量身边的经济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学生档案的内容主要有学生搜集到的经济事件、经济新闻、经济案例,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考勤情况、学生活动设计方案、项目任务书、作业、调研报告、实习报告、考核评价等。通过学生信息归档,可以掌握大量的经济学素材,并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分析教学效果,从而反思教改成效。

3.6 教学考核归档

教学考核档案内容主要来自对学生的考核。对教师在这门课程建设与教学中的考核,归档于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档案中。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已经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卷面考核方式,采取了卷面、口试、上机测试、实践操作、论文、调研报告、设计方案等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中,把这门课程定义为系统的理论课程,考试都是采用卷面形式,并且题目以理论为主。而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改革,将这门课程设计为项目课程,在考核的时候,主要考核对身边经济事件的观察与分析,对经济理论的总结与运用。考核的内容不再卷面考试为主,而是以考核学习态度、观察、分析、总结与运用为主。因此,考核方式采取了口试、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经济事件解读等多种形式的结合。课程考核中的录音、录像资料、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材料都编号归档。同时,将学生考核过程及结果进行归档。

基金项目:“思维五步法”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80629。

猜你喜欢

经济学考核改革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改革之路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