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人文的非遗档案开发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

2021-11-28佘洁华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浙江档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文主体水平

佘洁华/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指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时,由特定社会组织、个人所直接创造的,于国家、于社会有用的且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各类原始记录,具体表现为文字、音频、视频以及实物等不同的载体形式。非遗档案贯穿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与演化的全过程,是所有存在保存价值档案资料的集中体现,具备相应的保存和利用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载体[1]。非遗档案具体由项目档案、实物档案、申遗档案、传承人档案等构成,是我国非遗活动相关资源要素的实物载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佐证,也能够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有效依据[2]。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数字信息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极大影响了传统人文社科研究工作。目前,数字信息技术与人文学科相结合的数字人文已经成为人文领域和数字技术领域共同关注的重点。数字人文的出现能够充分发挥数据处理技术的优势,为当代人文学术研究提供一种全新模式,能够基于数字技术对关联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现数字资源的创新发展,提高人文学科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而在非遗档案研究领域,数字人文的应用可进一步提升对非遗档案的处理分析效率,提高对其内在价值的挖掘水平和利用水平,为非遗档案内容挖掘提供一种人文层面的途径,提升非遗档案内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在丰富开发方式的同时提高开发效率[4]。

1 数字人文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的意义

数字人文这一全新技术理论体系同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之间存在良好的契合性,前者能够为后者内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工具。因此,实现数字人文、非遗档案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极大丰富数字人文的内容,也能够对非遗档案的内在价值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挖掘。

1.1 推动开发理念融合

基于数字人文的科学理念开展数字人文与非遗档案的跨界融合,能够构建非遗档案不同保管主体之间的紧密关联,充分发挥数字人文技术优势开展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进而推动非遗档案开发理念的融合,提升非遗档案内在价值的开发利用水平[5]。数字人文不仅能够实现传统非遗档案的数字化转化,还能够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对完成转化的数字化非遗档案资源开展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在对相关数据资源进行重组、整合的基础上发掘新的资源要素,以此提高非遗档案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为非遗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

1.2 优化开发技术流程

基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数字人文方法在技术层面表现出显著的先进性特征,能够支撑构建起更加高效的开发利用模式,优化已有的开发技术流程,在切实提升相关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加全面深入地挖掘非遗档案的内在价值[6]。数字人文的出现和应用能够推动非遗档案开发模式的创新发展,提高非遗档案的综合管理水平与保护传承水平。对于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而言,数字人文也将提供一种数字化工具,实现常规非遗档案的数字化转化,为后续数据处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结构化、数据化基础,提升非遗档案的处理分析能力,进而提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1.3 彰显人文内涵

数字人文的应用能够深入挖掘非遗档案所蕴含的内在价值与精神文化元素,为非遗要素的表达提供一种科学方法,赋予抽象的非遗文化、精神成果以实体形态,便于大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人文情感和内涵[7]。同时,数字人文打破了非遗档案信息资源的时间与空间局限性,实现非遗创作过程和技艺的数字化,将非遗记忆重现展示,进一步拓宽非遗档案的呈现内容和方式,丰富非遗档案的宣传推广模式。

2 面向数字人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开发现状分析

基于开发方式的差异性,非遗档案的开发具体包含了传统方式、数字化方式、综合方式三种类型。当前非遗档案的开发方式仍然以传统方式为主,而数字方式、综合方式呈现出高速发展势头,推动了非遗档案开发方式的创新发展。传统的开发方式包括陈列展示、专题资料、出版物、纪录片等,不同主体都积极参与非遗档案的开发工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多元化的开发成果,为现代非遗档案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于数字开发而言,各类专业网站成为最主要的信息化工具,而基于数字技术的各类实体创新成果也是主要表现形式。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虽然为数字开发方式带来了新的选择,也不同程度地提升了非遗档案开发利用的效率,但是传统的开发方式仍然是各开发主体的主要选择,数字开发目前更多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使用,尚有不少技术难题需要解决,才能真正体现其应用优势从而取代传统开发方式。整体来看,目前非遗档案开发利用方式呈现出传统方式为主、数字方式为辅、二者并存的发展格局,但是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创新发展的推动下,数字技术将成为非遗档案开发方式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传统方式同数字方式的综合运用也将在短期内成为主要模式。

2.2 开发存在问题

一是法规有待完善。基于数字人文的发展现状,我国在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环节还存在较多问题,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做好立法工作。目前,非遗档案开发主体在具体工作中尚未形成标准、统一的技术方法,也缺乏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提供指导,难以保证各项工作的科学性与成果的规范性。

二是理念有待更新。跨界融合、主动服务是数字人文的核心理念,而非遗档案管理主体相对落后的管理理念必然不利于非遗档案与数字人文的融合发展,导致开发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具体来说,一是管理主体在认知上缺乏对数字人文方法应用的重视,二是需求主体没有正确认识非遗档案数字化的意义和价值,不利于非遗档案与数字人文的融合发展。此外,面对全新的信息时代,不少主体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非遗档案数字化的技术要求。

三是主体权责不清。在权责划分方面,非遗档案不同保管主体之间并未明确划分各自职责,缺乏健全完善的合作机制。目前,我国非遗档案的管理工作存在主体多元化的问题,不同主体的权责也未明确划分,导致其职能作用彼此重叠,影响了非遗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虽然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作用,提高非遗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权责划分,具体工作中存在混乱、无序的问题,难以保证非遗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四是服务平台分散。调研分析现阶段数字人文平台发展状况可知,目前我国非遗档案在数字化过程中存在主体平台分散的问题。虽然不同主体各自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数字化平台,但是由于缺乏协调合作关系,各平台的数据资源库缺乏整合、共享的条件,导致非遗档案管理存在分散的问题,难以保证资源利用水平,也存在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

五是内容挖掘不深。非遗资源的本体是数字人文关注的重点,基于数字资源的科学整合与高效利用能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但是目前我国网站平台的建设水平相对落后,平台质量较差的问题比较突出,非遗档案数据资料的整合水平难以保证,因此无法真正挖掘其内在价值,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内容、形式等层面都无法实现数字人文的既定目标。

六是技术创新不足。虽然数字方式代表了非遗档案管理方式创新发展的方向,但是受限于相对落后的创新能力,目前非遗档案的数字化水平相对不足,无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水平难以提升。开发融合数字人文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开发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在技术层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3 基于数字人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优化策略

3.1 完善法律及标准体系

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能从宏观层面为非遗档案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在制定法律政策过程中,必须以非遗档案的自身特征及管理需求为出发点,对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进,在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确保非遗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此外,基于数字人文的新技术形态的转变,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构建更加科学的政策体系,为数字人文在非遗档案的开发应用和融合发展上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可利用数字人文的相关数据技术框架,明确非遗档案开发的数据与技术标准,构建基于多元载体形式的数字资源,对各主体数据化整合标准进行统一规范[8]。

3.2 推进开发理念融合

与传统非遗档案开发理念相比,数字人文管理模式的形成首先需要相关主体从理念层面进行革新,在创新理念的基础上对开发模式进行创新。目前,非遗档案尤其是数字化内容规模不断扩大,征集工作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这对数字人文在非遗档案开发中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推进非遗档案开发理念的融合,引导档案工作者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数字人文技术手段,充分保证非遗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做好相关资源的收集与整合工作,从而为资源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3.3 明确开发主体职责

在开发利用非遗档案时,需要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作用,突破其职能局限性,构建良好的跨界合作关系。在这一合作关系中,核心主导应当是文化主管部门,承担主要职责开展非遗档案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文化部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紧扣数字时代的发展脉络,从政策、行业标准、资源等维度出发进行协调,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职能作用,共同打造高效、便捷的开发体系,保证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水平。而其他职能部门如各级档案馆则需要积极响应文化部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地域和技术优势,确保非遗档案开发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3.4 发挥档案机构职能

以跨界融合为核心理念的数字人文要求非遗档案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作用,明确自身职能定位并积极开展各项职能工作,针对非遗档案内容复杂、表现多样等发展特征开展开发利用工作,充分保证工作成效。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档案机构参与非遗档案开发工作,发挥档案机构职能,形成了相对成熟和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无论是在管理技术、管理人员还是在管理设备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专业性优势。应继续加强政策引导,让更多的档案机构参与非遗档案开发工作,充分保证非遗档案开发的数量和质量。

3.5 打造数字人文网络平台

数字人文网络平台是实现非遗档案文化传承的重要展示和传播平台,在非遗档案的保护、传承、开发及利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传承载体。为推进非遗档案开发,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重点加强数字人文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由国家文化部门进行牵头进行组织协调,打破地域、载体和职能部门的限制,构建更加广泛的平台跨界合作关系,提高非遗档案内在价值的挖掘水平和综合利用水平,更好地满足公众对高质量非遗档案资源的需求。同时,数字人文网络平台的建设须遵循专业化、个性化的建设理念,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不断完善网站平台系统。

3.6 培养多元创新人才

在非遗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引进数字人文理念和技术,有利于培养兼备数据技术及人文素养的新型档案开发和管理人才,以此发挥数字人文的优势,为我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创造有利环境。非遗档案开发的创新并非局限于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同时也表现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即为数字人文、非遗档案数字化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综合型人才,确保其不仅具备科学的数字人文理念,还需要掌握必要的数字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具体到培养内容方面,则需要不同主体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制定更加全面、科学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机制,确保培养内容的全面性及培养方式的多样性,为非遗档案开发培养具备数字人文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人文主体水平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论碳审计主体
张水平作品
何谓“主体间性”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