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后”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培育研究

2021-11-28谢敏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集体利益集体主义观念

谢敏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集体主义以社会中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为基础,其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是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根本准则,是我国社会主导的价值理念[1]。马克思曾探讨克服个人分立化和社会关系广泛化之间冲突的方法,在他看来,只有在集体主义价值观引导下重返集体才是根本出路。一方面,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构建具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社会共识是重要的思想保障。另一方面,在各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00后”大学生群体是否具有坚定的集体主义观念,也是和谐校园建设能否实现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一、“00后”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问卷是直接了解“00后”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现状的重要途径。基于此,以“00后”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和集体主义观的理论特质为基础,面向四川7所高校的“00后”大学生设计问卷进行线上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4份,有效率为96%。调查问卷总共包含三部分:一是基础信息;二是集体主义观现状;三是对集体活动的期待。

总体而言,大部分“00后”大学生对自身集体主义观念评价和集体活动的重要性评价是积极肯定的,有77.08%的“00后”大学生认为自己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能够为集体贡献自身价值,有72.92%的“00后”大学生同意“校级和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是必要且重要的”这一说法,有82.29%的“00后”大学生认为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能实现合理协调,同时有63.54%“00后”大学生不同意“集体主义就是扼杀个性自由、牺牲个人利益”这一说法,有64.79%的“00后”大学生认为集体协作创造的价值大于个体的价值总和。可见,大多数“00后”大学生可以正确评判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和合理性。但是,仍然存在部分“00后”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集体活动积极性较差、以自我为中心等现象。以下将从社会环境、成长环境及大学生自身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社会环境复杂化,导致“00后”大学生集体依赖感较弱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00后”大学生对于集体的认识是正向积极的,对于集体利益的认同度也是较高的。但是,仍有一部分“00后”大学生在心理层面排斥集体,在行动方面远离集体,对于集体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校期间遇到困难时,只有5.21%的“00后”大学生倾向于向班级辅导员或班委寻求帮助,却有41.67%的“00后”大学生选择尽量自己解决困难。集体作为一个客观外部环境,对人身心成长的塑造作用是极大的。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将会造成集体所依赖的社会机制和政治制度逐渐失去认可度,也会使得个体的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相悖。

目前,我国发展格局已经实现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现象,这些都对“00后”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教育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市场经济环境的冲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更加注重以市场为资源分配的决定性导向,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利益层级已经逐渐多元化,个人利益成为经济往来的基本出发点,个体发展成为各项经济活动的主要目标,集体主义也逐渐受到个体意识的挑战和冲击。二是文化环境复杂化。在信息技术快速进步的背景下,“00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围绕网络自媒体展开,这使得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逐渐扩大对青少年的影响范围,使青少年群体将个人利益从现实集体中剥离出来。三是同辈环境互相影响。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有28.13%的“00后”大学生选择向同龄朋友或同学寻求帮助以解决困难。由此可以看出,“00后”大学生对于同龄人的依赖较深,更愿意与同龄人倾诉,在这个过程中交往的增多,受到同辈群体个人中心思想影响的可能性也在增高。

(二)成长环境优越化,导致“00后”大学生集体归属感式微

从所调查的对象来看,参与问卷调查的“00后”大学生中有63.96%为独生子女。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大部分“00后”大学生对于集体的认同度和归属感是较高的,有46.88%的“00后”大学生从校级或班级集体活动中收获很多,64.58%的“00后”大学生希望通过校级或班级集体活动提升个人的集体主义观念。但是,仍然有一部分“00后”大学生在意识形态和具体实践中对集体有排斥感。调查结果显示,有52.08%的“00后”大学生认为个人利益比集体利益更加重要,34.46%的“00后”大学生认同“集体利益就是扼杀个性自由、牺牲个人利益”这一说法,27.08%的“00后”大学生认为校级或班级集体活动是不必要且不重要的。

对“0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培育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方式对于“00后”大学生的集体归属观念培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家庭教育注重子女个人能力的提升,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和重点多在与同龄人之间的竞赛上,对于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认知还不够深刻。另一方面,家庭经济环境的状况对“00后”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也产生一些潜在消极影响。“00后”大学生成长于经济发达、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21世纪,且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溺爱现象普遍。当踏入全新校园集体环境时,对于集体生活的心理落差较大,对集体的心理认同产生偏差,对集体主义的认知片面化,缺乏集体向心力和归属感。

(三)集体主义自我教育意识欠缺,导致集体活动积极性较差

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高低是衡量“00后”大学生是否具有集体主义观念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调查结果,有61.46%的“00后”大学生曾经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只有38.54%的“00后”大学生是积极主动参与,有35.21%的“00后”大学生反对“集体协作创造的价值大于个体的价值总和”这一说法,43.75%的“00后”大学生认为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后收获不明显,53.13%的“00后”大学生只有在自身有需要时才主动关注校级或班级动态,40.63%的“00后”大学生不认同“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发挥所长”这一说法。从这些结果来看,有大部分受访的“00后”大学生在内心深处就对集体的价值定位产生了偏离,集体参与感较低,在集体活动中的配合意识和集体责任感也有不足。

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受到自身自我教育意识的影响。一方面,“00后”大学生在受到外界教育因素干扰时,自觉形成主体意识的独立性。这让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兴趣低落,没有参与目的,只是被动完成任务。另一方面,“00后”大学生思想还处在向成熟期转变的过渡时期,无法树立自觉进行集体主义自我教育的意识。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体系中,无法将集体活动与教育意义进行有效衔接,故而使很多集体活动的教育意义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二、培育“00后”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路径

部分“00后”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欠缺源于外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优渥的成长环境和内在的自我教育意识的缺乏。

(一)优化集体主义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从教育活动开展场所的差异来看,外在的环境对“0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持续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注重宣扬体现良好集体价值观的社会事件,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认同集体、依靠集体、倾向集体的共识和氛围。二是要创新开展校园共同体建设,在校级事务的管理上以及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多征求“00后”大学生的意见建议,使他们更多地参与到校级事务的管理之中,把校园环境作为自己的保护环境和依赖环境。三是要崇尚优良家风建设,以长辈示范起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作用。家风建设过程中突出“大家”对“小家”的价值彰显和保护作用。四是要净化网络空间中的个人主义思潮,提升网络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营造正向的网络舆论环境。

(二)拓宽集体主义教育渠道,突出集体利益重要性

个体化变局下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趋势之一,不能对其进行限制,只能对其进行引导[2]。教育是引导“00后”大学生培育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的中心环节。社会、高校和家庭必须形成教育合力,拓宽集体主义教育渠道。一是要提高实践教育在集体主义教育中的比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00后”大学生最认可的三种集体主义教育途径分别为:参加暑期团体社会实践活动(68.75%)、参加学校社团活动(64.58%)、参加有参与感的班级集体活动(64.58%)。实践教育的代入感更加强烈明显,在实践教育过程中,“00后”大学生会融入实践环境和角色,同时在环境压力下充分表现自己,实现集体对个体的角色的价值期待。二是要充分运用网络教育的便捷性和受众广泛性,依托网络新媒体渠道宣传集体主义观念和典型榜样及事件。新媒体已经成为“00后”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摄取途径,把“两微一端”作为主要宣传媒介,将集体主义相关理念和典型事件融入其中,将能提升其可接受性。三是要大力开展同辈榜样教育,引导“00后”大学生向身边的优秀榜样看齐。根据“00后”大学生对同辈环境的依赖,把同辈环境中的优秀典型作为示范,构建以榜样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影响机制,增强受众“00后”大学生对集体主义观念的认知。

(三)创新集体主义教育方式,催生自我教育主动性

“00后”大学生对于集体主义观念教育的需求新颖多变,因此,高校应在集体主义教育机制上应更加健全,在集体主义教育方式上更加凸显创新性。一方面,在集体主义教育课程设置上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设置,打破传统的单一讲解教学模式,课中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00后”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夯实自己的集体主义基本知识,理解集体主义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内化集体主义观念的价值意蕴,反思集体主义自我教育的成效,积极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增强对于集体的认知和认同。

三、结语

在中国和谐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情感归属和行为导向。坚守集体主义,就是坚守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3]。只有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下,在集体中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最大化,实现个体能力最优组合,才能为“00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和谐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充足的精神支撑。

猜你喜欢

集体利益集体主义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坚持系统观念
“你家苹果打药,邻家小麦生病”——西农博士谈农业生产环节的“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
《大鱼海棠》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为马克思的集体主义辩护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观念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