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研究

2021-11-28杨瑞芳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圣经古希腊英美

杨瑞芳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语言是人类释放悲喜的表达公式、是人类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怎样唯美的应用语言是一种高层次、深内涵的学问。因此,文学作品在体现不同的地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挖掘和学习,是理解语言艺术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当今,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加,跨文化的交集与交流越来越多,学习英美优秀文学作品,对于了解英美语言特色与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背景

(一)《圣经》

《圣经》不仅是基督教的经典教义,还是基督信徒的文化结晶与精神支柱,是各类文化的汇总与融合。因此,《圣经》于英美文学的发展与产生具有无法替代的影响,其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把《圣经》里面的抽象寓意充分融入到自己的故事里面去,研究者在研究这类英美文学作品时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将《圣经》里面的经典故事有充分理解。如英美文学作品《天路历程》这本书,里面的细小章节都渗透着基督教的教义,对于《圣经》的理解可谓是非常的充分;还有《扫罗王最后一站之歌》里面的故事截取于《旧约全书》,歌颂了以色列人勇于斗争、不畏压迫的精神;《希伯来歌曲》将《圣经》的故事融入其中来讲述自己的情怀。第二种是作者已经不再将《圣经》的故事放入自己的作品中去,而是将《圣经》里面的故事通读并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将《圣经》中的思想充分的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去。这种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第三种是作者直接将《圣经》中的故事放入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去,需要对于《圣经》有基本的理解与认识才能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如:威廉郎格兰写的《农夫皮尔斯的幻象》将《圣经》很好地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去;诗集作品《贝尔武夫》在诗中提到了上帝,并且对于诗中人物的渊源也进行了介绍,里面的故事都来源于《旧约》。《圣经》是诸多文化的融汇,研究《圣经》里面故事的精准含义对于理解英美文学作品有重要的意义。

(二)古希腊罗马神话

罗马与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古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化来源代表,对于欧洲文学作品的影响至今未断,可以说是整个西方文化的基础。英美文学在艺术特点和整体风格上不同于其他的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因便是,英美文学的大部分作品还都源自于古希腊文化。一方面,英美文学创作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思维方式。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大都勇敢乐观、热情奔放,但也不是每个人物性格都是完美无缺的。因此,英美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激情四射但最终结局却以悲剧收尾。可见,古希腊罗马神话对于英美文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古希腊罗马神话也为英美文学提供了大量素材。如: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索福克罗斯、埃斯库罗斯三人的作品中,里面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大多源自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古希腊罗马文化底蕴赋予英美文学作品独特魅力,这些引用古希腊罗马神话的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是很多艺术作品难以企及的。

二、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创作原则

(一)充分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与内涵的原则

在分析理解英美文学时,首先以充分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与内涵为原则;其次还应将各个国家的不同文学作品风格进行比对,寻找各个文化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对此,读者应培养自己不同的阅读模式、文学欣赏能力、基本文学修养等能力。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数不胜数,而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通常就在于作品的语言能力。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语言都有独特的深意,不同风格的语言体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与精彩诠释。《老人与海》中大海的吟唱,《呼啸山庄》情景中的恐怖和阴森等,都是作者将语言艺术的美感带到作品中去,让读者能够体会到艺术的美感与价值。文学作品作为艺术美的重要类型,其语言艺术的美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的音乐性、准确性、生动性、蕴藉性等方面。如《傲慢与偏见》一书中,其语言风格是讽刺与幽默,很多人物之间的对话不是将原有意思直接呈现,人物塑造的语言以其性格为根据,将人性表达的淋漓尽致。英美文学创作主要基于独特的英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语言特色,要想真正的了解英美文学就需要站在跨文化角度去理解。

(二)尊重文化差异性的原则

以跨文化视角探讨英美文学作品时,应本着遵循文化差异的原则,客观地看待作品语言的含义,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事实上,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便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度加工与创作,不仅是被动地接受者也是文学再创造者。在阅读时,对于作者所表达的意图进行深度思考,从尊重作者创作意图的角度出发,阅读者不应该对于作品中的语言艺术进行修改,且阅读者所持的观点不可能与原作者观点完全一样。语言是客观的,阅读者对于作品理解仅能是接受与理解,在欣赏作品时,读者阅读的作品是已经客观完成的作品,仅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就可以完成基本任务。但要对于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就应该下更多的功夫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深刻含义。文学经典之所以能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阅读者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强对于文学作品中审美价值、风格、思想的深刻理解,还能从中学到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

(三)赋予作品时代品格的原则

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是分不开的,且蕴藏着时代品格。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背景文化,一部经典作品就是当时创作背景的衍射,将社会的多方面都融入到语言文字中去。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家与读者沟通的桥梁,透过作品,读者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创作背景与文化。《傲慢与偏见》一书中,读者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可以清楚地理解到当时作家所处的时代文化,通过对小说的品读认识了当时作家周围的经典人物,反映了当时的阶层分化。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各种语言应用,不仅将人物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手法。因此,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读者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充分理解与吸收,并与中国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进行比对,这样就能让阅读者在阅读中进行语言的深度交换,深入了解作品的特征与风格,实现与作者对话。

三、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创作特点

(一)充分引经据典

文学经典是一个世界的宝藏,对于经典的引用也是优秀英美作品的常用表现手法,有的把故事的寓意直接融入到作品中,有的是将故事写入作品中去,还有是将经典内涵融会贯通自然而然的将其融入到作品中去。在不同的方面引经据典来丰富自己的作品内容,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可以将作者想表达的意思通过生动有趣、简洁明了的故事,生动的向作者展示。如阿克琉斯的母亲是太阳女神,母亲在阿克琉斯小的时候就将他的身体放于圣河中浸泡,让阿克琉斯能够拥有金刚不坏之身,但阿克琉斯的脚并没有浸泡,使得阿克琉斯的脚成为日后打仗时别人攻击的命门所在,在后来的一次战争中敌人知晓了阿克琉斯的命门所在,用沾满毒液的箭射中了阿克琉斯的脚后根,因此而死亡。这个经典故事出现在以后的很多英美文学作品之中,构成了欧洲文学的一大语言特色。

(二)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文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要对英美文学进行深入的了解,就需要结合作品当时的背景与历史来充分了解作品。想要充分理解美文学作品,读者应充分了解欧洲历史文化。文学语言将作家与其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相连,作品的语言可以充分展示出作家的价值观以及对环境的理解与态度等。从作品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作家对于当时的社会反思与困惑。社会历史文化的丰富与多彩,让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化魅力高于当时社会历史文化。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将语言艺术融入当时的时代背景,将作者对生活与生命的思考以及作者的特殊经历放入文学作品之中,可以呈现出文学作品不同的美感。因此,在研究英美文学作品现时价值与精神内涵时,充分查阅作品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文学发展状况显得很重要。

(三)融入戏剧性独白

英美文学作品大多擅长使用戏剧性独白,戏剧性独白的创始人是诗人索恩伯里,在《骑士与圆颅党之歌》中便有了戏剧性独白的运用。之后的关于戏剧性独白的转折点在于1886年的《六十年后的洛克斯勒官》,这部作品带有强烈的戏剧性独白,一经发表就大获成功,受到人们的追捧与喜爱,展示了戏剧性独白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可行性。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越来越多的作者将戏剧性独白运用于文学作品之中,戏剧性独白实际上是把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进行分离。如在《威力神父的祷告》中,阅读作品时,读者不仅可以听到人物声音,还能分析到作者在其中所表达的内涵。这样呈现出的人物,一方面能将作品中人物的性格通过戏剧性独白的方式得以表达;另一方面,可以将作者本人的态度明确的表达出来。戏剧性独白的好处便精彩的呈现出来,即使作家的态度表达欠妥,阅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作家进行深入沟通,从而赋予作品丰富的内涵。

四、结语

英美文学体系和其他文学不同之处,是英美文学体系以《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为来源素材,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英美文学时,应尊重英美文学作品和中国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带着无差别的眼光去欣赏国外优秀作品。当然,因为文化差异等方面,想要仔细研究英美文学作品,就需要先对英美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充分了解,这样才能对于作品有更深的理解与感悟。随着国际跨文化交流不断地加强,我们要正视这样的文化差异,以包容积极地心态尊重和接受这种差异,通过在和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对比的过程中,借鉴他国文化的闪光之处,共同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对比英美文学与中国文学来讲,英美文学具有明显的特征因素和语言表现手法,如对于《古希腊罗马神话》等经典的引用、戏剧性独白的使用等。当前,世界不断朝着文化大融合的方向前进与发展,而中华文化不应固步自封,要在不断与世界发展中得到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圣经古希腊英美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从古希腊的宫殿走来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榨橄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