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艺术类高校特色社会实践——基于G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探索

2021-11-27谢棋君

萍乡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三下乡特色大学生

谢棋君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艺术类高校特色社会实践——基于G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探索

谢棋君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近年来,G大学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先后组织青年大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大学生提升了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了自身的创作热情,提高了专业水平;高校增强了区域辐射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了所在地的区域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建议G大学未来从夯实活动的系统建设、丰富活动的内容形式、完善活动的后期总结三个方向优化社会实践活动,为高校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明确指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院校;社会实践;路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尤为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我国社会的走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果[2]。

G大学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立足团省委工作要求,学校坚持“扎根时代、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服务人民、汲取力量”的导向,将学生个体发展、学校立德树人和社会经济发展诉求紧密结合,组织相关部门提前谋划、精心筹备、积极铺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多次组织青年大学生赴省内创新开展系列特色活动,有意识地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活动过程相融合,致力于探索富有艺术院校特色的社会实践。

一、G大学暑期“三下乡”特色社会实践的探索

社会实践是测试、强化以及丰富高校育人效果的主要平台之一,同样也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途径;此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广泛的领域和多样的形式。G大学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有力纽带,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年大学生对国家社会整体面貌的了解,提升与祖国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认同,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深远的引领作用。同时,也为社会美育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贡献智慧,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起到助推作用。

(一)坚持强化思政引领,创新艺术思政,激发时代担当

社会实践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节点,所以,G大学在学校层面,就始终将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置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首要位置,主动深化思想武装。在活动前,积极协同校内多方力量,及时传播上级关于社会实践的方针政策和实施思路,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宣传栏等平台正确引导舆论方向,进行全校范围内的深度动员,确保全面覆盖各个年级和专业,将实践育人和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同时,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活动当中尤其重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所以将思政课教师纳入活动方案策划团队已成为惯例;在实践路线设计中有意识地结合当地的“红色基因”,通过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其主动发掘沿途的红色革命元素,体悟红色文化,深入提炼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以增强思想引领的实效性,进而激发起青年大学生的共鸣和热情,有利于创作出散发时代魅力的文艺精品。

2021年,为响应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探索艺术思政新路径,G大学围绕韶关市南雄市独具优势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暑期迅速组成师生党史学习云组队实践团队,整合专业特长,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多方收集当地红色遗迹资料和学术资料,最终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线下专题分享会等成果。2019年,学校党委书记赴梅州市现场为实践队伍开设了新颖生动的党课,强调红色教育,传承红色文化,以人民为中心,引导青年大学生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宣传者。2016年,为了让青年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党辉煌且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历史,组织选拔学生到学校扶贫“双到”工作对口帮扶的梅州市五华县开展“美丽乡村、艺术扶贫”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革命老区调研。这些创新性的方式为丰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提供了良好示范。

(二)坚持服务人民宗旨,发挥艺术专长,深挖当地特色

习总书记提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3]。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4]G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学校和教师们充分引导和鼓励青年大学生在活动中发散思维、展现聪明才智、善用艺术专业特长。参加实践的大学生自觉结合自身专业,对当地相关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挖掘和创作,运用真情实感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转化为可视、可听、可触、可讲的多样式作品,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了多次专题成果展出尝试。有效地凝练出当地特色,歌颂地方人民智慧,践行服务红色文化建设、服务基层美育、服务人民群众的使命。

2020年,在广东省教育厅“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支持下,组织两支队伍赴阳江市开展夏令营,根据当地的海洋文化特色,开设了艺术专业门类广泛的主题性课程。2019年,学校立足于自身在美术与设计专业上的优势,组织队伍赴梅州市开展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根据当地本土文化,墙绘团队发挥自身扎实的绘画基础及良好的创作能力,完成一幅长达18米的精美画卷。2018年,寻访石湾千年陶塑文化服务队赴佛山市石湾镇挖掘民间陶瓷文化的历史、内涵、特色,并与流动美术馆项目相结合,将佛山石湾的陶艺光彩呈现在更多人面前。这些同样充分彰显了艺术也符合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本质特征。

(三)坚持关注农村基层,开展艺术帮扶,赋能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5]多年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于“贴合农村需求,突出专业特点,适应个性发展”的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始终紧扣乡村振兴脉搏,关注地方呼声,团队优先向省内欠发达地区倾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帮扶。活动团队从两方面深入开展艺术帮扶,一方面是艺术力量直接介入帮扶,现阶段,社会实践所在地的农村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信息闭塞,面对日常生产生活与发展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往往无计可施,青年大学生在团队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艺术专业能力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瓶颈;另一方面,文化下乡是暑期“三下乡”的重要内容,实践团队深切认识到“扶贫先扶智”的重要性,通过以支教为主的基础艺术文化课程设计、开发与教授,提升当地人民的知识素养和艺术修养,也间接唤醒了乡村文化,使其重新焕发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生机。

2017年,学校“为爱上色”美术支教团队来到清远市青塘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入驻在支教学校,为当地学生讲授新颖丰富的美术课程,为当地带去了新的美育视野。2018年,学校组织大学生党员赴清远市佛冈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设计帮扶活动,利用视觉艺术设计专业特长,对当地农产品及其包装精心打磨,推进“一乡一品”工程建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增值增收;另外,还对佛冈省级非遗项目积极创意宣传推广,在保证文化传承中也为当地旅游带来新的亮点。将实践重点始终放在乡村基层,这无疑对于新时代下乡村振兴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G大学暑期“三下乡”特色社会实践探索的成效

G大学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特色社会实践的有益尝试,为实践团队的大学生、高校自身以及和实践地都带来了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透过暑期“三下乡”这一典型社会实践,青年大学生在正确的思想政治引领下,通过走访基层干部群众、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在当地生活工作等方式,扎根到乡村社会一线观察调研,对农村基层情况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不再是仅停留在书本中的相关文字描述,而是通过带有温度、带有感情的所见所闻,转化成有了更为具象化的切身体会悟,从而促成了同学们与社会之间的有效对话,这直接提升了同学们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为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和国家认同打下坚实基础。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普遍反映在各项具体活动中感触深、受益多,纷纷表示要勇担时代使命,在学习生活中彰显个人价值,扎根大地和人民,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二)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创作热情和专业水平

青年大学生的日常活动轨迹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及其周边活动,生活体验内容较为单一。对于G大学的青年大学生,较之于其他综合院校虽然有先天的艺术类院校优势,其教学设计有外出考察、下乡实践等多种收集创作素材的实践机会,但也因时间有限且走访多地的桎梏,很难沉下心来钻研创作,而暑期“三下乡”恰好满足了条件。参与实践的青年大学生们坚持将服务人民作为根本遵循,在活动中密切与当地人民群众交流、学习,带着问题和思考去了解当地人文自然,从中汲取了众多创作灵感,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因自身生活阅历、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等局限[6]带来的创作短板,进而激发出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也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距离,对于该群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意义重大。同时,实践团队成员来自于学校各个专业,这种跨专业队伍在日常工作中容易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大家通过不同视角去解读创作,既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利于学生们专业视角的打开和延伸,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对学生们的专业发展意义深远。

(三)提升高校的区域辐射和社会服务能力

高校除了为党和国家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则是服务社会。G大学地处改革开放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前沿,近年来主动投身发展洪流,始终利用艺术院校的独有优势,创新服务社会形式,突出服务职能,全方位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文化和人才保障,在不断提升区域辐射和社会服务能力中提高社会认可度。暑期“三下乡”作为G大学服务社会一以贯之的重点抓手,无论从内容定制、形式设计、执行落地,还是到后勤保障等都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稳步推进,致力于打造艺术类高校特色品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服务地区结对,在服务前期就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团队组建、物资筹措等必要准备,所以在活动开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铺开工作。在服务过程中,要求实践团队形成日报告、周报告、总结报告等,及时对活动进行指导与内外部协调,充分营造良好活动环境,鼓励团队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提供专业帮扶。在服务结束后,要求团队及时进行工作复盘和经验总结,在逐年的实践中有意识地探索自身特色,以便在下一年的活动中更好地扬长避短。

(四)提升服务所在地的区域影响和综合实力

G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坚持响应国家关注“三农”的号召,认真做好省内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工作。同时,在当地开展活动过程中,也一直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所以才能在以暑假为主的集中且有限的时间里,为广大服务的乡村儿童留下了宝贵美育课程、为广大服务的乡村社区提供了多个整体提升设计方案、为广大服务的乡村地区打造了高质量村容村貌系统形象工程等多层次较为丰硕的实践成果。师生们正是积极运用所学专业特长,因地制宜,为当地提供了多个富有特色的“G大学方案”,也在艺术创作实践中汲取本地所赋予的养分和力量,进而加速了“产—学—研”的有效结合,为当地文化的传承与焕发活力贡献了有效参考途径;同时,基于“G大学方案”之下,通过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盘活或改善旧有传统产业,为广大服务的乡村地区延展了多个创收增长渠道,也直接或间接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实质上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实质性的助推作用,切实提升了当地区域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从根本上服务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的国家战略大局中。

三、结语

从G大学近年来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可以看到:其特色社会实践具有众多可以借鉴乃至推广的有效经验;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夯实活动的系统建设。要用整体思维构建学校系统化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协同多方力量和资源,将项目化、专业化、社会化、基地化和课程化管理要素融进活动中,使活动具有可延展的强大生命力。另外,要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专业特点,并听取他们对于活动的反馈,实现学生与活动的共同发展。二是要进一步丰富活动的内容形式。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已成为每年的工作惯例,学校在逐年摸索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策划与流程模式,对于实践内容和形式也就基本沿用下来。这样实施可以迅速响应、省时省力,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打折扣。所以,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在做好工作惯例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丰富活动的“新内容”,即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因循守旧、革新求变。具体来说,在活动内容设计上,首先,既要考虑到服务地区的地域特色,又要搞清楚不同年级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其次,增强内容的吸引力,那么,就要在主题和内容设计上下功夫。在活动形式上,要善于开发形式多样的活动,去吸引青年大学生们积极参与,扩大活动覆盖面。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活动的后期总结。经过逐年建设与发展,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艺术性特色,也与服务当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要认识到事后总结的重要性。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资料梳理和归档,这样有利于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活动策划与开展明确方向,提供有力支撑。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2013-12-23)[2021-08-14]http://www.gov.cn/jrzg/2013-12/23/content_2553019.htm.

[2] 郭彦雯,李志鑫.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现路径探析——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例[J]. 新闻世界, 2015(3):153.

[3] 高菁. 论新时代中国水彩画创作观[J]. 名家名作, 2019(8):60.

[4] 尚文波. 产业语境下的曲艺发展实践探索——以台州曲艺产业发展为例[J]. 曲艺, 2019(5):21–22.

[5] 李浩燃. 乡村兴则国家兴[J]. 人才资源开发, 2019(7):87.

[6] 李一楠. 以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性审视[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2):78.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 Social Practice of Art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Based on Exploration of Volunteer Activities for the Countryside by G University

XIE Qi-jun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To fulfill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of Volunteer Activities for the Countryside in summer, G University has successively organized young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Guangdong by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uidance, adhering to the purpose of serving the people,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ural basic service. First, it has improved th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and historical mission. Second, it has promoted students’ creative enthusiasm and professional level. Third, it has enhanced the regional radiation and social service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urth, it has heightened the regional influence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service. It is suggested to optimize the practice from three directions: consolidating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activities, enriching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activities and improving the subsequent summary of activities, so as to provide a clear direction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ffectively cultivate and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ocial practice; path exploration

2021-08-14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课题(2020GJ019);广州美术学院学生工作队伍专项建设项目库资助课题(6040920925)

谢棋君(1991—),男,江西九江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青年社会学和城市治理。

G649.2

A

2095-9249(2021)04-0104-04

〔责任编校:王中兰〕

猜你喜欢

三下乡特色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之我见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