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读者服务模式思考

2021-11-27冯莉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8期
关键词:馆员智慧图书馆

冯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新疆 乌鲁木齐830011)

随着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注重建设智慧发展体系,图书馆领域也如此。智慧图书馆建设实现了对现有图书资源、管理技术的整合,有效提升图书馆建设质量与水平。但是,智慧图书馆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注重优化读者服务模式,注重为读者创造更好服务体验。接下来,谈谈笔者对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读者服务模式的几点思考。

1 智慧图书馆建设对读者服务模式的影响

1.1 服务内容实现拓展延伸

传统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后端服务不足、信息采集繁杂等问题,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也以图书分类上架、文献借阅、书目查询检索、读者解疑答询为主,尚未针对读者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如基于读者的借阅记录来分析研究读者的阅读喜好,为其进行阅读推荐。其次,读者文献检索也存在过程缓慢、结果不精准等诸多问题。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智能体系、高水平的自动化管理,这就需要完善的软硬件设备设施作支撑,这其中涉及到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运用。相比传统图书馆建设,智慧图书馆实现了对服务内容的拓展延伸。

1.2 服务方式呈现智能化特征

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形式单一、落后,具有单向性服务特征,读者与图书馆馆员一对一、面对面交流,但图书馆因人员少、任务重,造成整体工作效率低、水平不高,从而降低了读者阅读效率与质量。随着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网络中容纳海量信息资源和读者资源,为二者构建密切的联系,读者能够利用互联网、手机通讯设备直接检索,从而获得所需文献和资源,具有文献检索准确、下载速度快等优势,且无需第三者服务。所以,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读者服务具有智能化特征。

1.3 服务对象实现均衡发展

传统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但在图书管理、文献运输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且受众范围较窄,导致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低、服务对象存在发展失衡问题。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受众范围窄的问题,在智能化服务过程中,能争取更多的服务对象。广大读者能够实时享受网络浏览、自由借阅和个性化书籍推荐等服务,阅读自由程度很高,大大提高了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与水平,引导服务对象均衡均等发展。其次,智慧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国内外紧密关注的热点话题,智慧图书馆中也蕴含着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最前沿的热点问题,更容易引起国内外图书馆界广泛关注,服务对象能够获得更大的关注与发展。

2 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读者服务模式创新对策

2.1 引导图书馆馆员积极转变读者服务理念

传统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图书馆馆员管理理念单一,日常事务性工作任务繁重、思想包袱多,导致工作效率与水平难以提高。智慧图书馆建设要求读者服务必须与时俱进、加以创新,要紧跟智慧图书馆建设步伐。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理念和能力要不断适应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基于此,图书馆馆员应开阔思维,积极转变图书馆管理和读者服务理念,不断适应并创新读者服务模式,从而使读者的服务体验获得提升。具体来说,首先,图书管理员应注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自身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其次,图书馆馆员应注重学习掌握智慧图书馆新理论、新技术,要系统性、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智慧图书馆建设理论,持续不断地增加知识储备。同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掌握智慧图书馆发展信息技术,包括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智能化设备等。最后,图书馆馆员要始终确立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工作导向,对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的读者服务树立正确的认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2.2 注重调动广大读者参与积极性

传统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广大读者只充当馆藏资源使用者的角色,角色单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电子设备为载体的阅读方式得以普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且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智慧图书馆建设步伐的加快,图书馆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全面、深入分析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并结合读者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高端服务,为读者创造更优质的图书馆使用体验。同时,为了有效调动读者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应不断丰富图书馆数字资源库,注重完善图书馆中的智能化设备,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图书馆也可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图书馆特色文化活动,使图书馆和读者之间进行良性互动。如开展线下品牌读者活动,利用图书馆区域功能,举办结合时代主题的专题展览、专家学者主题讲座、读书分享会活动,并同步开展各类线上阅读活动,如线上荐读、云阅读等多种形式线上活动,以此扩大图书馆影响力,进而提高馆藏数据资源利用率。

2.3 注重完善智慧图书馆系统

智慧图书馆的运行和服务,应始终秉承以为读者服务为核心、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原则,通过技术和服务二者相互协作,打造完善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系统。具体来说,首先,要依赖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构建完善的系统,充分尊重读者运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实时阅读的习惯,为广大读者提供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其次,要注重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深入挖掘和分析读者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等信息,为加强对读者的管理夯实数据支撑。最后,在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应注重发挥社会各类资源的作用,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读者服务。在图书馆资源开发运用方面,智慧图书馆要加强与本省(区)、本市其他智慧图书馆的合作,实现图书馆网络与实体资源的高效共享,实现特色资源的互通有无,并通过建立联盟的方式来促进智慧图书馆资源共享,建立区域图书馆资源共同体,进而为广大读者提供充足的馆藏阅读学习资源。此外,还要注重吸引社会资金用于智慧图书馆建设,为广大读者提供不同种类的有偿服务消费,如设计智能体验区等,让读者在图书馆获得轻松舒适的优质服务和体验。这些服务区可以由社会机构与智慧图书馆共同打造,社会机构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图书馆给予场地支持,如此能够保证将图书馆的资源和场地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提高读者对智慧图书馆服务的接受度、认可度。

2.4 注重增强智慧图书馆人力资源力量

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对图书馆馆员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运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应加强读者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可从以下两点着手:①提高图书管理人才准入门槛,注重招录图书馆管理专业功底扎实、业务水平突出、读者服务意识强、信息技术水平高,且职业素养高的年轻管理人才进入智慧图书馆建设队伍中。②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的读者服务依赖于智能化、信息化。在智慧图书馆新时代,图书馆馆员只具备扎实的图书馆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RFID、云计算、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源源不断地被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来。基于此,图书馆还要加强对图书馆馆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及时引导工作人员更新调整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使馆员熟练掌握运用智能工具和设备、操作网络信息平台等,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胜任智慧图书馆工作岗位需求,有利于增强在建设智慧图书馆背景下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体能力与水平,保证智慧图书馆建设质量与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新形势下,图书馆馆员应正确认识到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读者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并分析智慧图书馆建设对读者服务模式的影响,进而积极转变图书馆管理理念,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事业中去,构建完善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并积极增强人力资源力量,进而为提高智慧图书馆下的读者服务质量与水平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馆员智慧图书馆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图书馆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