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与长三角青商企业发展机遇

2021-11-26赖力周静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双碳绿色发展

赖力 周静

“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零碳能源、绿色循环制造、零碳智慧交通、智慧零碳无废城乡建设等体系均孕育着重大机遇。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经济全面改革,需要系统考虑、整体谋划、综合施策。作为承载并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群体——企业,将是这场全社会减碳运动中的主力军。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这场疫情启示我们,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现“双碳”目标中外大不同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在某一年度达到历史最大值后平稳下降,或进入平台期后再平稳下降。碳中和是指在碳排放大幅下降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措施抵消碳排放,最终实现“零排放”。

欧美国家碳达峰峰值往往出现在人均GDP2万美元至2.5万美元区间;后工业化阶段来临,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城镇化率在65%以上;能耗强度在0.35吨标煤/万元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速往往在5%以下。而中国则是在新能源革命背景下实现碳达峰,这是欧美国家所不具备的。

中国从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只有30年过渡期,不到欧美国家一半,难度显然更大。实现碳中和的前提是碳排放的大幅度削减(90%),需要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和产业技术的革命作为支撑。最后的10%碳排放,需依靠生态系统碳汇和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它事关守护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事关一个国家的形象地位和国际话语权,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事关国家核心利益,是我国技术进步新赛道、新优势。当下,世界各国都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关键。

“双碳”进程中孕育重大机遇

“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零碳能源、绿色循环制造、零碳智慧交通、智慧零碳无废城乡建设、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绿色科技创新、绿色金融这七大体系均孕育着重大机遇。

零碳能源体系中,随着煤电转型势在必行,石油行业将逐步退缩,天然气仅为过渡能源,可再生能源需不断加码,新一代核能需要筹划,区外来电需持续强化。企业可以适度超前部署能源新型基础设施。

绿色循环制造体系方面,在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和工艺革命,实施传统产业节能低碳改造升级中,推进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发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生物质炼化、氢能炼钢、二氧化碳制备高值化学品等工艺革命。把节能环保、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优势行业打造成为地标性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

实施零碳智慧的交通战略,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等高效运输方式,开发“出行即服务”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快部署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到2040年实现全面禁售传统燃油车,到2060年实现零碳交通。

智慧零碳无废城乡建设体系的构建意味着城镇建筑减量化时代的来临,绿色建筑不断迭代升级,无废城市建设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成为常态,碳普惠深得人心,绿色消费蔚然成风。

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体系方面,强调绿色化,即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大幅度削减。强调特色化,即选择地理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形成一批以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为基础,科技创新、休闲观光、种养结合的农业产业集群。强调科技化,即积极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模式,推进3S技术、自动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综合应用。促进疫病防控、生物种业、绿色投入品、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促进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强调产业化,即大力提升农业设施水平和农业装备水平,联动农业观光、科学研究、医疗保健、生态餐厅等产业发展。加大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此背景之下,光伏、生物制造、智能电网、储能、绿色新材料、绿色智能交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这几大产业链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光伏产业是长三角明星产业,“效率”与“成本”始终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光伏发电成本就能降低6%以上,“光伏+”模式会很有市场潜力,“光伏+风电”“光伏+储能”等都大有可为。

儲能产业链方面,未来10年将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由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重点应用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力调频、电力输配、分布式微网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绿色新材料产业链上,绿色、低碳的新材料技术及产业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企业可聚焦和低碳发展相关的新能源、储能、智能电网、交通工具轻量化等用途的新材料。

长三角地区“双碳”发展总体设想

长三角地区可以以创新为动力,推动碳中和产业技术革命。依托江苏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产业创新活力,积极推动低碳、零碳、负碳重大科技攻关,推动电力、钢铁、石化、建筑、交通等行业颠覆式发展,并跑领新一轮国际低碳科技革命,塑造新一轮发展核心科技竞争力,打造全球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以增长为根本,探索零碳经济增长模式。围绕提升经济竞争力和深度脱碳的核心战略目标,依托江苏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资源支撑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动双赢。打造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绿色新兴产业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高地。

以智慧为特征,促进绿色智能高度融合。智能化和绿色化是21世纪全球创新两大主题,促进智能化和绿色化“新两化”融合,以绿色化带动智能化、以智能化促进绿色化,从转型融合中获取新的核心竞争力,以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以循环为要点,实现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把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推动能源梯级利用和产业耦合共生,引导可再生能源和次生原材料大规模使用,提高再生资源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替代比例。

以协同为标志,实现天人合一的环境治理。能源气候环境问题同根同源,通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来引领能源革命,提升空气质量,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

在助力长三角低碳转型的重点举措上,城市层面要算好四本账:经济账、民生就业账、能源账和生态环境账。园区层面要注重绿色空间布局,强化“多规融合”,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做好绿色产业规划,推行产业链招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

风好正扬帆。随着我国“双碳”目标任务的推进,绿色低碳产业投资井喷已成必然,相关行业和企业将迎来更多机遇。对企业来说,唯有顺应时代,主动求变,持续创新,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赖力系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能源资源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双碳绿色发展
“双碳”新格局:共生 再生 新生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