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的创意更具价值
——内外部领先用户的对比研究

2021-11-26陈详详孙百惠

南开管理评论 2021年5期
关键词:领先特性评估

○王 楠 陈详详 孙百惠 陈 劲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已不是企业产品的被动接受者,反而成为了企业产品创新的重要推动者。[1]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邀请用户参与创新,通过源源不断地获取用户有价值的创意进行产品研发。例如,宝洁公司通过其“连接与开发(Connect and Development)”计划结合外部用户创意开发的新产品超过35%,研发生产力提高了近60%;[2]小米公司通过建立MIUI社区来获取外部用户的创意实现MIUI系统的更新换代。创意质量是企业成功开发新产品的基石,创意数量是企业持续性创新的重要保证,[3]企业只有邀请能够产生较多高质量创意的用户参与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产品的研发。[4,5]但并不是所有的用户均具有相同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6]与非领先用户相比,领先用户不仅具有丰富的产品知识和产品使用经验,还经常表现出较强的心理控制源和较高的创新性,[7]所有这些特征预示着领先用户更可能提供他们需求和问题的准确信息,进而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6]相关研究表明,领先用户是企业产品开发创新的重要来源,[8]企业与领先用户合作不仅可以在其支持下产生新颖的想法、提供关于供应商产品可行性的反馈,[9]还可以降低产品开发成本、[10]增加产品种类、[11]提高生产率[12]等。

然而,以往关于领先用户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外部领先用户,隐含地认为领先用户仅存在于组织外部,[9,13]却较少关注内部领先用户的存在。事实上,领先用户不仅存在于组织外部,还可嵌入组织内部。[14]现有大多研究或仅关注外部领先用户群体[10,11]或企业员工群体,却忽略了嵌入组织内部的领先用户[15]这一重要的研究对象。内部领先用户群体同时具备领先用户和员工的特征,跨越了组织内外的边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内外部领先用户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均拥有丰富的产品使用经验、广泛的社交网络获取其他用户的创意,其产品需求通常领先于市场趋势并期望改进或改造企业产品,企业与内外部领先用户合作都可能为企业带来成功的商业创意。[16,17]但是,内外部领先用户由于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所处组织位置的不同存在着明显差异。[18]外部领先用户的想法对企业很有价值,但由于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企业难以准确识别外部领先用户,[13]可能误解用户想法,[6]缺乏用户知识或同理心,而难以准确理解外部领先用户的想法。[9]此外,由于组织边界性的存在,外部领先用户的想法难以融入企业,用户可能不能或不愿意表达其想法,[19]可能没有动机分享,或许缺乏组织流程的知识,或产生的想法不适合组织,[20]也难以使用组织通用语言将其创意传递到组织内部。[21]内部领先用户处于组织内部,具有用户和员工身份的双重嵌入性。一方面,内部领先用户不仅具备外部领先用户的需求知识和社会资源,还熟悉外部领先用户相对欠缺的技术知识、解决方案和组织内部实施程序等,拥有相对更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22]可以通过耦合需求知识和解决方案知识产生创意;另一方面,内部领先用户嵌入组织内部,其创新行为需要符合组织规范(如组织文化、组织规则等),显著区别于外部领先用户所面临的自由创新环境,[22]这也可能会影响内部领先用户创意的产生。

创新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1]内外部领先用户在知识结构和所处组织位置的差异可能会造成二者所产生创意的价值差异,[19]但是现有研究并没有区分内外部领先用户创意价值的差别,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缺口。原因在于,外部领先用户创意的想法虽然对企业具有价值,但是却很难被组织获取和采用,这一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可能是利用嵌入组织的内部领先用户。[15]区分用户类型并分析不同类型用户创意价值(创意数量和质量)间的差异,对指导企业与不同类型用户间的合作、实现创新知识重组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虽然以往研究关注到了领先用户对于创新末端的影响,如创新扩散和创新结果,[14,15,21,22]却忽略了对创新最前端创意产生阶段的研究,不足以全面解释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影响。[19]因此,有必要探索内部领先用户,进一步深入对比分析内外部领先用户带来的创意价值差异。

基于此,本文基于创新重组理论,以手机行业的311位外部用户、66位内部用户及其提出的377个创意为研究对象,运用同感评估技术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实证分析领先用户的创意价值,并对比分析内外部领先用户创意价值间的差异。本文主要存在如下三点理论贡献:(1)补充了内部领先用户的研究,拓展了现有领先用户的研究边界。现有领先用户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外部领先用户,或者关注员工对于创新的作用,[18,22]却忽略了对组织具有重要潜在意义的内部领先用户的研究。本文通过探索内部领先用户的创意价值,丰富了领先用户的相关研究。(2)比较研究内外部领先用户的创意价值差异,建立内部领先用户研究与现存大量关于外部领先用户和员工研究的关联性。通过对比,分析内部领先用户在创意价值贡献方面相对于外部领先用户和员工等其他创新来源的优势和局限性,这也是对现存用户和员工在创新管理领域对比研究的补充。(3)丰富了个体层面创新知识重组的相关研究。该领域的相关文献主要聚焦于研究如何开发利用不同领域的技术知识进行创新,忽略了如何通过重组不同类型的知识(如需求知识、解决方案知识等)来促进创新。[23,24]本文认为,用户能够通过组合其需求知识和解决方案知识提出更高质量的创意。

一、相关文献综述

1.领先用户

Hippel最早提出了领先用户(Lead User)概念,认为用户参与创新是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不是所有用户均能同等程度地参与创新,只有行业内的部分用户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并积极参与创新,这部分用户就是领先用户。[8]领先用户特性(Lead Userness)由两个维度组成:领先市场趋势(Ahead of Market Trend)和高期望收益(High Expected Benefits)。领先市场趋势是指领先用户处在某一市场发展趋势的领先位置,与用户突破现有的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提出更加新颖用途的创意密切相关。[13]高期望收益是指领先用户能够从创新的解决方案中获得高收益,与用户参与创新的动力密切相关。[5]

领先用户在基础领域拥有更多消费者知识和用户经验,[9]他们倾向于展示创新性,在企业新产品开发早期阶段发挥重要作用。[25]领先用户处于市场前沿地位,经常对制造商的常规产品感到不满意,会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想法,制造商可以通过吸收领先用户的独特想法促进新产品开发。[5,26]研究表明,企业通过与领先用户合作可以降低新产品开发的成本,增加新产品种类,提升新产品的开发速度等。Morrison等发现,领先用户经常以制造商发现潜在商业利益的方式改进产品,制造商通过吸收领先用户创意来加快新产品的开发速度;[26]Tsinopoulos等发现,制造商通过与了解未来需求的领先用户合作,有助于促进产品的多样性和产品开发。[12]另外,领先用户拥有技能和知识,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产品评估并为制造商提供解决产品问题的方案,降低新产品的开发成本,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9]

以往关于领先用户的研究大多认为领先用户仅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企业与外部领先用户间的合作存在一些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存在挑战。一方面,企业在识别外部领先用户并与其达成合作的过程中存在挑战。[27]Hienerth等研究指出,领先市场趋势和高期望收益等特征不是用户与生俱来的特质,可以随着时间动态变化,企业很难从众多用户中识别具有这两个特征的用户。[13]另一方面,由于组织边界性障碍的存在,企业在理解、吸收和转化领先用户创意方面存在挑战,[16]难以将外部领先用户创意融入企业产品研发的进程。[13]Poetz等指出,领先用户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他们可能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创意或因缺少组织程序知识,无法将其创意编码成易于组织理解的显性知识,会影响组织对他们创意的吸收与转化;[20]Schweisfurth等指出,组织对用户的认知移情能够提升组织对外界知识的吸收,提升其特定领域创新性,而组织边界性障碍的存在不利于组织产生用户认知移情,不利于组织理解和吸收外部用户创意。[15]为了提高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有必要寻找其他合适的创意源泉来解决上述挑战。[22]

随着研究的发展,Schweisfurth首次关注到了内部领先用户,并依据组织位置将领先用户划分为内部领先用户(Internal/Embedded Lead User)和外部领先用户(External Lead User)两类。[14]内部领先用户是指具有领先用户与员工“双重嵌入性”身份的群体,他们既是公司员工又是其所在公司产品或服务领域的领先用户。[15]内外部领先用户间既存在一些共同特征也存在一些差异(见表1)。在知识结构方面,内部领先用户同样拥有丰富的用户需求知识、产品使用经验,且具有较高的创新期望,[22]但作为企业的员工,他们还拥有外部领先用户相对欠缺的技术知识。内部领先用户拥有的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决定了其同样能够在企业新产品开发前端发挥重要作用。[15,28]Schweisfurth等研究发现,内部/嵌入式领先用户是企业产品的催化剂,能够促进新产品的开发进程;[15]Schweisfurth等研究发现,内部领先用户特性能够促进员工的顾客导向行为、内部跨边界行为及其创新工作行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22]此外,内部领先用户存在于组织内部,易识别、易将其提出的创意与企业创新进行融合。Schweisfurth等研究表明,内部领先用户能够通过组织通用的语言实现其创意在组织内的传递与扩散,提高创意被采纳的可能性,进而促进企业新产品的开发。[21]企业与内部领先用户合作可能是解决其与外部领先用户合作困难的一种办法。

表1 组织内外部用户的特征分析

然而,内部领先用户存在于组织内部,受到组织规则、组织文化等的影响,处于相对比较约束的创新环境中,显著区别于外部领先用户所处的自由创新环境。[21]另外,内外部领先用户所面临的外部激励环境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内部领先用户作为一名员工,企业会为其创新行为提供正式奖励(如现金报酬、绩效奖金等),但企业很少为外部领先用户的创新行为提供正式奖励。[29]创意的产生是个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2]内外部领先用户在他们的知识结构及所面临的创新环境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影响个体的创新行为及创新结果。Tsinopoulos等指出,组织秩序、组织文化等会影响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创新绩效;[12]Wang等研究发现,组织提供的正式奖励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用户创新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其创意的产生。[30]虽有学者关注到了外部领先用户与产品制造商、产品专家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差别,[11,28]但鲜有学者关注到了内外部领先用户在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相对作用。内外部领先用户间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二者在企业新产品开发前端发挥不同的作用,揭示内外部领先用户的创意价值及二者创意价值间的差异,对于指导企业更好地重组内外部领先用户创意、充分发挥领先用户的优势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创意价值评估

创意(Idea)是指各利益相关者为原有产品改进或新产品研发提供的创新观点或解决方案。吸收与采纳有价值的创意对企业创新及新产品的研发至关重要。[31]为了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创意,众多企业通过创意众包、创意竞赛、领先用户焦点小组访谈等多种形式收集领先用户的创意。[32]然而,创意的产生并不等同于有价值创意的获取。[33]为了提高企业对用户创意评估的规范性及准确性,众多学者研究了创意评估。[34]

创意评估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见表2)。第一个阶段主要使用创意数量来衡量创意价值。[35]该阶段认为创意数量与创意质量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创意的数量能够综合反映出个体产生创意的价值。[34]随着研究的推进,部分学者发现创意数量与创意质量并非是正相关关系,而是负相关关系,创意数量并不能准确反映出创意的价值。[35,36]Reinig等研究发现由于认知惯性和解空间的有限性,创意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创意质量的逐步降低,二者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35]创意数量不能准确评估创意价值,这催促了第二阶段的发展。第二个阶段主要通过创意数量和创意质量两个方面评估创意,该阶段认为创意数量和创意质量均是用户创意价值的重要体现。[3]创意数量是企业持续创新的基础,很多企业为了获取更多数量的创意纷纷建立了虚拟创新社区,来收集用户的创意。[32]Schemmann等指出,外部用户群体能够提出更多的创意,为促进产品的持续创新,企业需要与外部用户合作以获取更多的创意。[32]而创意质量的优劣则是企业成功开发新产品的基石,创意质量的高低能够体现个体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作用。Schuhmacher等指出,高质量的创意是企业成功进行服务创新的种子,对企业的长期成功至关重要。[29]创意数量与创意质量是创意价值的两个重要维度,创意数量与用户创新的可能性密切相关,但并不影响创意质量。[19]仅仅从创意数量或创意质量的单个维度来评估创意价值具有局限性,[35]有必要从创意数量和创意质量两维度全面评估内外部领先用户的创意价值。

表2 创意评估的相关研究

创意质量的评估与个体创造力的评估紧密相关,相关研究一般使用创造力的评估标准来评估创意质量。[29]现有研究虽尚未对创意质量的评估维度达成一致意见,但却认同创意质量不能用单一维度去衡量。[37]众多研究基于Amabile提出的创造力评估标准来评估创意质量。[38]Amabile指出,一个高质量创意必须具备新颖性和有用性两个特征,其中有用性是一个想法的可行性和相关性的程度。[38]根据Amabile对创造力的定义,众多学者通过新颖性、可行性、相关性三个方面评估创意质量。其中,新颖性是指想法的原创性或对相应范例的修改程度;[34,38]可行性是指想法在不违反已知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被实现的程度;[5]相关性与用户价值具有紧密的联系,是指一个创意能够解决其陈述问题且能够为用户创造高价值的程度。[38]此后,Dean等研究指出创意质量不仅仅与创意的新颖性、可行性和相关性相关,还与创意的明确性紧密相关,即创意表述的完整性及其含义的清晰度。[34]用户创意属于具有较高粘性的隐性知识,创意描述的完整性及清晰度能够影响组织对创意的理解和吸收,影响创意被采纳的可能性。为此,本文从新颖性、可行性、相关性和明确性四个维度评估创意质量。

尽管现有研究已开发出创意质量的评估标准,但创意质量的评估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性。第一,创意质量体现在多个方面,创意某一方面的特征可能影响个体对创意质量的综合评价。[39]第二,创意质量具有背景特色,通常与特定的社会、文化及历史背景相联系,不同情境下对同一创意质量可能有不同的评价。[29]采用问卷、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方式进行创意质量的评估存在较大局限性,会较大程度地影响研究结果。[40]此后,Amabile提出了新的创意质量评估方法——同感评估技术。[38]同感评估技术认为某一领域的多个专家能够对高质量的创意达成共识,依据多个专家创意质量的评估结果对创意质量进行综合评估。[19]虽然同感评估技术也依赖于专家的主观评价,但多个专家的评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调查对象单一自我报告的主观性,获得了较多学者的认可。Schuhmacher等基于2位领域独立专家(1位常用用户和1位俱乐部经理)的同感评估对足球俱乐部120名成员的创意进行质量评估,研究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质量的作用;[29]Rhee等基于公司2位高管的同感评估对一个软件公司员工提出的创意进行质量评估,研究员工网络结构及其注意力分配情况对其提出高质量创意的影响;[39]Poetz等基于企业2位高管的同感评估,对来自婴儿用品外部用户和公司内部的100多个创意进行质量评估,对比分析内外部用户创意在市场竞争优势上的差异。[20]同感技术评估已经被广泛用于评估各个领域用户或公司内部员工所产生的创意质量。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创新重组理论

创新重组理论(Recombinant View of Creativity)认为,创新源于个体对不同领域专业知识的重组排列、组合与配置,[19]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是个体创新的原材料,拥有不同领域专业知识的个体,可以通过特定模式和知识结构重组提升创造力,提出创新的新观点。[19]具体来说,个体通过模块化形式对知识进行储存和记忆,其知识会被组织成一个或多个相互关联的知识领域,每个领域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认知模式组成,每个认知模式又由知识属性及其之间的联系组成,[45,46]域阵的排列、各域间的连接强度及各域内相互关联认知模式的排列均会影响个体的创新重组。其中,个体在各领域内拥有的认知模式及知识属性的数量代表着用户知识结构的复杂程度,当用户拥有复杂的知识结构时,就能在给定的知识领域中访问更多的认知模式,进而促进用户通过认知模式间的重组产生更多高质量的知识。而用户不同知识域间的连接程度代表着知识的灵活性,拥有灵活知识结构的个体具有在认知模式间进行重组的更大能力,进而产生更高质量的创意。由此可知,具有复杂且灵活性的个体处于创造力的最佳位置,不仅可以访问域内大量的概念样本,还能在各个领域之间及域内建立新的联系,更有可能提出更多高质量的创意。

相关研究表明,需求知识与技术解决方案知识的重组与结合对企业新产品研发至关重要。[16]需求知识是指用户在使用企业产品或服务时未满足的需求,与当前或未来市场中需要面对的问题相关,经常产生于用户,特别是领先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技术解决方案知识主要是用于解决用户使用企业产品或服务中遇到问题的专业知识,与产品开发技术或解决产品开发时所遇问题的方案知识相关,[6]该类知识主要存在于组织内部,主要通过设计和制造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实现技术解决方案知识的积累。[16]当个体能够同时拥有这两种类型知识,便能够将其组合起来以产生创新。[16]基于此,本文认为用户所拥有的需求知识和解决方案知识是其创新基础,能够影响其创新结果。

2.领先用户特性与创意价值

相关研究表明,领先用户往往是行业的先行者,处于市场相对前沿地位,现有市场产品或服务功能往往无法满足其前瞻性的需求,会经常意识到产品的不足,[47]具有较为丰富的需求知识。并且,领先用户往往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与众多用户具有紧密的联系,[6]更能够意识到未来用户的需求,通过对其他用户需求知识的吸收与整合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的需求信息,[5]其提出的创新往往能够迎合市场的未来需求,代表未来产品或服务的发展趋势。[20]Carbonell等指出领先用户具有显著的创新能力,能够开发出具有市场前景和高商业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48]领先用户还具有较高的期望收益,期望能够从解决方案中获得较高的收益。[49]在制造商没有提供适当解决方案的情况下,领先用户会设法修改现有的产品或设计产品新功能,以满足其前沿需求。[5]调查显示,大约82%的领先用户会针对自己使用的工业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升级,而只有不到1%的非领先用户参与产品的创新。[8]领先用户的高期望收益特性能够促进其不断寻找和学习技术解决方案,比普通用户拥有相对丰富的技术解决方案知识,促进其创新。

总体来说,与非领先用户相比,领先用户不仅具有较为丰富的产品使用经验和产品市场需求知识,还有一定的解决方案知识。依据创新重组理论,用户所拥有的需求知识和解决方案知识是其创意产生的基础,[17]相对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能够促进领先用户产生新的思想,进而提出更多的创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需求知识和解决方案知识的重新组合都能够产生好的创意,能够满足大众用户需求的创意才具有价值。领先用户具有领先市场趋势,其所掌握的需求知识能够精准捕捉到大众用户的未来需求,通过将有市场价值的需求知识与技术解决方案知识组合,能够产生相对高质量的创意。另外,与非领先用户相比,领先用户拥有丰富的产品使用经验,对产品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能够促进他们更精准地发现产品中存在的不足,构思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测试解决方案,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12]提出高质量的创意。[16]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领先用户特性与创意数量显著正相关

H2a-d:领先用户特性与创意质量(新颖性、可行性、相关性及明确性)显著正相关

3.内外部领先用户创意价值间的差异

与非领先用户相比,内外部领先用户拥有较为丰富的市场需求知识和技术解决方案知识,但由于组织位置的差异,两类用户在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14,19]会进一步影响两类领先用户的创意价值。内部领先用户作为一名用户,拥有外部领先用户的产品使用经验和用户网络资源,能够运用外部用户语言与其他用户进行无障碍交流、自由整合与吸收外部用户的需求知识资源,拥有与外部领先用户一样的复杂需求知识结构。[21]与外部领先用户不同的是,内部领先用户位于组织内部,依靠其位置优势利用组织内部的技术解决方案知识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其作为组织内部员工能够更好地运用组织通用语言促进其创意在组织内部的流通与实现。[17,21]由此可知,内部领先用户不仅拥有外部领先用户的需求知识,还拥有比外部领先用户拥有更为复杂的解决方案知识。[22]

依据创新重组理论,内部领先用户可以通过将外部用户的需求知识和组织内部的技术解决方案知识重组产生更多的创意。[19]然而,组织内部不仅仅存在技术解决方案知识,还存在一些组织知识,如组织规则、组织文化等,这些组织固有知识又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用户的创新行为,不利于内部领先用户提出更多创意。具体来说,外部领先用户的创意提出不会受到组织固有知识的约束,更不了解企业的研发进度及其运营情况等,[12]其处于一个相对自由的创新环境中;而内部领先用户的员工身份需要他们遵循组织规则、组织文化等,也需要他们考虑企业战略规划、产品研发进度等情况,[4]不能运用组织资源来满足个人的需求。因此内部领先用户在创意提出的过程中,需要依据组织外部的需求知识和组织内部的组织知识主动过滤掉一部分低价值的创意。另外,组织规则、组织文化等组织固有知识是内部领先用户在创意提出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外部环境,[28]内部领先用户需要通过调整自身的创新行为适应组织的发展。整体上来说,组织知识能够削弱内部领先用户通过重组需求知识和技术解决方案知识产生更多对创意的积极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3:与内部领先用户相比,外部领先用户更有可能提出更多的创意

与外部领先用户相比,内部领先用户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解决方案知识资源,更有可能在需求知识与解决方案知识间建立新的联系,或以新的范式重组组合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产生更加新颖的想法。[19]Schweisfurth等指出,用户以往的技术解决方案知识能够促进用户对外界环境中相关需求知识及技术解决方案知识的吸收,促进用户多元化知识体系的形成,进而促进其产生更具新颖的想法。[16]虽然有学者指出过多的技术解决方案可能会固化用户的思维,但内部领先用户具有较高的心理控制源,能够促进其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7]实现技术解决方案知识与需求知识的创新重组,促使其提出更具新颖的创意。此外,由于保密性的原则,企业通常不会发布新产品开发的完整信息,外部领先用户对产品内部架构和企业运营信息的了解有限,其提出的创意可能无法匹配企业现有的生态系统。Schweisfurth实证指出,外部领先用户参与产品创新主要是为满足自身的产品使用需求,仅仅基于自身需求提出的创意多与现实差距较大,对企业来说可能存在较大的技术挑战性,不易实现,[19]即使该创意能够被实现可能也无法满足众多用户的需求,无法为用户创造较高的价值。[19]与之相反,内部领先用户位于组织内部,对企业产品的结构、产品研发及企业运营状况等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更有可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产品改进建议,推动企业的创新进程。最后,内部领先用户身份的“双重嵌入性”能够促进其使用组织易于理解的语言,将具有较大粘性的需求知识转化显性知识,更明确地表达其创意,促进组织对其创意的理解和吸收。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a-d:与外部领先用户相比,内部领先用户的创意质量(新颖性、可行性、相关性及明确性)更高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

图1 理论模型

三、研究设计

1.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文旨在研究领先用户创意的价值及内外部领先用户创意价值间的差异,因此所研究的行业必须涉及用户创新。由于手机行业是数字与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典型创新行业,并且在实践中,用户参与创新已经成为了手机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创新来源,众多手机企业邀请外部用户加入手机内测版块,通过建立虚拟创新社区邀请用户参与到手机新版本的开发过程中。其中小米MIUI社区、苹果和华为用户社区相对成熟,因此本文采用手机行业的用户为研究样本,通过在线问卷分别收集小米、华为和苹果手机员工和用户的相应数据。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研究变量调查和开放式问答三部分内容,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使用手机频率、使用手机品牌等题项。研究变量调查主要是测量研究对象的领先用户特性。开放式问答部分调查用户提出的创意数量,邀请其提出并描述一个完整的创意。

本文具体的研究对象是手机行业的用户。对于外部用户数据的收集,相关研究指出领先用户特性与用户参与粉丝群组或社区的行为积极相关,通过在线创新社区或粉丝群组收集外部用户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29]为此,借鉴以往研究关于外部领先用户的数据收集方式,通过小米、华为和苹果手机相应的粉丝群或社区收集外部用户数据,收集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5月,主要通过在线问卷方式收集,如在相应的手机粉丝群中发放问卷连接,邀请相应社区的活跃成员填写问卷等,最终收回了328份问卷。对于内部领先用户数据的收集,本文通过向小米、华为和苹果的内部员工发放问卷(销售人员除外)进行收集,[19]主要通过纸质版和网络调查两种方式进行:(1)对于小米企业内部员工的调查,通过私人关系与小米的一名内部研发人员取得了联系,并在其协助下将问卷在其公司内部进行扩散;(2)对于华为和苹果手机内部员工的调查,通过电话征求人力资源部门主管的同意,派人到企业现场进行问卷的发放与收集。该部分数据的收集时间为2018年3月-2018年5月,最终收回了117份问卷。

总体来看,本文最终收回了445个被调查的反馈,其中328个外部用户反馈、117个内部员工反馈,但并不是所有的问卷反馈都是有效的。本文的目的是对比分析组织内外部领先用户创意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差异,为保证后续分析的准确性,主要遵循如下三条标准对数据进行剔除:(1)剔除了填写不完整的问卷;(2)剔除用户创意数量为“0”的问卷(依据创意数量测量的答案进行筛选);(3)剔除在最后开放式问答题环节没有认真描述一个其以往提出创意的问卷。开放式问答环节的创意描述需要用户进行思考和总结,部分用户并没有认真填写或填写的并非过往创意的描述,这类问卷都被剔除。通过上述三轮筛选,最终获得了311份有效问卷(244份用户问卷,有效率为74.4%;67份员工问卷,有效率为57.26%),包含311个创意(外部用户244个,员工67个)。有效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3。

表3 样本基本情况

2.变量测量

(1)创意数量

本文创意数量测量借鉴Franke等和Schweisfurth等[5,19]关于提供想法的数量进行题项设计,即询问受访者“请问您是否有关于现有手机的具体的改进建议或关于尚未在市场上提供的新手机的想法”“请问您曾经提出过多少想法(设置了0个、1-2个、3-5个、5个以上四个选项)”,即通过研究对象的自我报告进行测量。

(2)创意质量

借鉴Franke等、[5]Poetz等、[20]Schweisfurth等[19,29]的研究,创意质量被设置为虚拟变量,询问受访者“你有没有针对现有手机产品的具体改进建议或想法”,然后邀请有想法的用户描述一个其曾经提出过的最好想法:“为了方便理解您的想法,请尽可能详细描述您曾经提出的您认为最好或印象最深刻的想法,包括问题及解决方案两部分”。[5]为了让被调查者更好地理解要求,我们给出了具体的范例,如“问题:手机丢失后被恶意关机。解决方案:锁屏状态下禁止电源关机,除非输入指纹密码,如果连续输入多次错误自动拍照并上传照片至云端服务器”。最后,在该问题的后面以备注的形式告诉被调查者,后续将会从创意新颖性、可行性、对用户的价值及易理解性等方面评估创意。最终收集311个有效创意,包括244个外部用户创意和67个员工创意,部分用户创意见表4。

表4 用户创意示例

依据Amabile所提出的同感评估技术(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评估创意质量。[38]首先,设计创意评估量表。借鉴Dean等[34]和Schuhmacher等[29]对创意质量的评估标准,形成了包含创意新颖性、可行性、相关性和明确性四个维度的创意质量评估量表,见表5。所有评估标准均采用7级李克特量表,从1“完全不同意”到7“完全同意”。其次,成立创意评估小组。同感评估技术要求评估专家不一定是好的创新者,但需有丰富的领域内知识或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对该领域有较深的了解。[5,19]评估专家的多样性能够提高评估的准确度。[19,29]为此,本文最后确定了由专家和用户共同组成的4人评审小组。其中两位是领先用户,以往有过手机行业的销售经验,对该行业有比较深的理解,符合创意评估者的要求;另外两位是行业专家,均是手机行业研发部门的研发专员,拥有丰富的手机行业的相关知识,符合评估者的标准。最后,独立指导评审人员评估创意。通过邮件的形式将包含创意评估标准的无序编码的创意列表(311个用户创意,66个员工创意)同时发送给4位评审,并独立指导他们进行评估。[19]

本文采用了两种不同方式检验了4位评审之间的内部可信度,结果见表5。首先,检验了4位评审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4位评审在各维度评分均在0.1%水平上高度相关。其次,通过SPSS检验了两位评审评分间的Cronbach’s α系数,4位评审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7以上,超过了类似研究中的可靠性。[19,29]由此可知,两位评审对创意质量的评分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借鉴Schweisfurth等研究,[19]采用4位评审在各维度评分的均值作为相应维度的最终评分。

表5 专家评估的可信度检验结果

(3)领先用户特性

对于领先用户特性的测量,本文采用国际通行的双向互译方法对国外已成熟的量表进行翻译,然后根据具体研究情景对测量问项稍做调整。通过借鉴与采用国外已成熟的量表,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量表的内容结构效度。具体来说,本文主要借鉴了Schweisfurth等[19]和Faullant等[50]的研究,对领先用户特性采取潜在的二维结构测量(见表6)。其中,领先市场趋势借鉴了Schweisfurth[19]的研究,包含3个测量问项,如“我通常在其他人之前找到有关手机的信息”等。高期望收益借鉴了Franke等[5]和Faullant等[50]的研究,包含6个测量问项,如“我经常遇到一些现有手机市场商家无法解决的问题”等。各测量问项均采用七级李克特量表规范设置题项,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3,超过了阈值0.7,CR为0.95,超过了阈值0.6,说明领先用户特性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此外,领先用户特性各题项标准化因子载荷值的最小值为0.755,均超过了0.5,AVE值为0.680>0.5,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

表6 领先用户特性量表

四、实证检验

1.变量间相关系数检验

在进行假设检验之前首先检验了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7,领先用户特性与创意数量、创意质量(新颖性、可行性、相关性、明确性)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为后续分析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价值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表7 变量间的两两相关系数检验

2.假设检验

本文通过AMOS 21.0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主要分为两部分进行检验。首先,使用全部数据对假设模型进行分析,检验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数量及创意质量(新颖性、可行性、相关性、明确性)的影响。然后,基于均值比较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比分析内外部领先用户创意价值间的差异。

(1)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价值的影响

利用AMOS 21.0软件的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内外部用户的全部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分析模型的拟合优度。修正后的模型中χ2/df的值为2.392,小于最佳边界值3,RMSEA为0.061<0.1,GFI、CFI及NFI均达 到了0.9的最佳适配度。该模型的路径分析结果见表8,领先用户特性对数量有正向的影响(β=0.134,p<0.05),假设H1得到验证。领先用户特性对新颖性(β=0.141,p<0.05)及相关性(β=0.117,p<0.05)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假设H2a和H2c均得到了支持。与假设相反,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可行性产生显著负向的影响(β=-0.119,p<0.05),可能是因为领先用户较高的领先市场趋势使其提出的创意远远超过了现有市场技术能够解决的范畴,这会降低创意的可行性,假设H2b未通过验证。最后,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的明确性并不显著(p>0.05),可能是因为领先用户具有较多的知识积淀。领先用户先前丰富的知识积累一方面可以促进领先用户对他人创意的吸收与理解,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认知模式中,可能会认为其他用户也会有相应的知识背景,其他人同样也可以理解其对创意进行简单的表述,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领先用户特性对明确性影响不显著的现象。

表8 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价值的影响

(2)内外部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价值的差异化影响

本研究主要通过均值比较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检验内外部领先用户创意价值间的差异。首先,通过对比分析内外部用户在创意价值的各维度均值,初步检验内外部用户创意价值间是否存在差异。内外部用户在创意数量、创意新颖性、创意可行性、创意相关性和创意明确性的得分均值分别为2.57、3.17、5.11、5.50、5.96和3.26、4.66、3.52、4.33、4.2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内外部用户创意数量、创意新颖性、创意可行性、创意相关性和创意明确性的组间均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初步说明内外部领先用户创意价值间可能存在差异。

本研究进一步以“组织位置”特征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来具体分析内外部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数量和质量的差异影响。将图1中的理论模型设为基准模型A,模型B在模型A的基础上将模型的结构系数设置为组间相等。结果显示,内外部领先用户群组的基准模型A和限制模型B均可识别,且适配指数RMR和RMSEA均小于0.09,CFI和NFI也均达到了0.9的最佳适配度,表明这两个模型均能与观察数据进行较好的拟合。另外,模型B的结果显示,内外部领先用户两个模型间的卡方差异p值为0.003<0.05,说明内外部领先用户在路径系数上存在显著差异,与上述均值比较得出了一致的结果,即内外部用户创意价值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最后,根据AMOS多群组分析功能分别输出群组内的路径系数,具体结果见表9。

表9 内外部领先用户的多群组模型路径分析

在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数量影响方面,内外部领先用户均能够对创意数量产生正向的影响,并且相对于内部领先用户特性,外部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数量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假设H3通过验证。内外部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数量的相对影响如图2所示。在创意新颖性方面,内外部领先用特性也均对创意新颖产生正向的影响。然而与假设相反的是,外部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新颖性的影响更加显著,即外部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新颖性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内部领先特性在5%水平上显著,假设H4a不成立。内外部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新颖性的相对影响如图3所示。可能的原因是:内部领先用户存在于组织内部,对企业的运行情况、技术水平及实施创意的成本结构等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其在提出创意时可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相关知识考虑在内,自动过滤实施难度较大的新颖创意,提出实施难度较小、新颖度较低、更贴近企业实际情况的创意。[19]然而,外部领先在提出创意时大多是基于自己的需求,不受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比较容易提出新颖且独一无二的创意。此外,外部领先用户可能不仅仅是某一领域产品的用户,他们可能会使用多种类似产品,能够同时具有多领域产品的使用经验和丰富知识,[15]可能也会强化其发散性思维,从而提出更新颖的创意。

图2 内外领先用户特性对数量的相对影响

图3 内外领先用户特性对新颖性的相对影响

在创意可行性方面,内部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可行性产生正向的影响(β=0.212,p<0.05),外部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可行性产生负向显著的影响(β= -0.256,p<0.01),外部领先用户特性的负向影响较大,即内部领先用户产生的创意更具可行性,假设H4b通过验证。内外部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可行性的相对影响如图4所示。在创意相关性方面,内部领先用户特性正向影响创意相关性(β=0.255,p<0.05),而外部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相关性的影响并不显著(p>0.1),假设H4c得到支持。由表8可知,领先用户特性正向影响创意的相关性,但外部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相关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外部领先用户虽处于网络中心位置,能够接触和了解其他用户需求,但其提出创意时仅考虑了自己的需求,并没有考虑其他用户需求。[13]内部领先用户的员工与领先用户身份的“双重嵌入性”决定其在创意提出的过程中不能仅为满足自己对产品的需求,还需要考虑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产品的研发需求、产品的市场价值等,其提出的创意更可能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创意相关性。与外部领先用户相比,内部领先用户能够提出更具有潜在用户价值的创意,与Schweisfurth等[19,22]得出了一致结论。

图4 内外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可行性的相对影响

在明确性方面,内部领先用户特性能够对创意明确性(β=0.289,p<0.05)产生正向影响,而外部领先用户特性对创意明确性(p>0.1)的影响并不显著。与外部领先用户相比,内部领先用户更有可能提出更明确的创意,假设H4d均通过验证。内部领先用户作为企业的员工,拥有较为丰富的在组织内部传递其创意的经验,能够以更准确、更有效的方式将其创意转化为更易被理解的显性知识,其提出的创意可能更具明确性。进一步支持了Schweisfurth等的观点,即内部领先用户能够通过组织通用语言更明确地表达其观点,实现其提出的创意在组织内传递与扩散。[21]

五、结果与讨论

1.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主要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领先用户更易产生更具新颖性、具有较高市场潜力的创意,但其提出的创意往往具有较低的可行性。领先用户拥有丰富的产品知识和技术知识,并且具有较高的期望收益,为其参与企业创新行为提供了动力,能够促进领先用户产生更多的创意。并且,领先用户还具有领先市场趋势,处于市场发展的前沿位置,对用户需求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其提出的创意可能更具新颖性,能为领域内用户创造更多价值。然而,领先用户的领先市场趋势也决定了其提出的创意可能因具有较高的技术超前性而难以实现,具有较低的可行性。

第二,内外部领先用户创意在数量及质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外部领先用户在创意数量和新颖性方面更具优势。与内部领先用户相比,外部领先用户的创新环境比较自由,其创意提出过程中很少考虑企业组织内部运行情况及实施创意的成本等因素,并且其参与创新的行为主要是为满足自己的产品需求,具有较高的内部驱动力,更有可能提出更具新颖性的创意。然而,在创意可行性、相关性及明确性方面,内部领先用户更具优势。内部领先用户位于组织内部,拥有丰富的技术解决方案知识,对企业的运行情况、成本结构等信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其在提出创意的过程中可能会考虑现有的技术水平,初步评估实施创意的成本结构,自动过滤难以实施的创意,提出更具可行性的创意。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企业与领先用户的合作有以下几点启示。首先,企业应加强与领先用户的合作,邀请领先用户参与企业创新。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用户,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虽然领先用户提出的创意可能因为太过新颖而不易实现,但其提出的创意更易具有较高的用户价值,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与领先用户进行合作,充分发挥领先用户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价值。其次,企业应该重组内外部领先用户的创意,弥补单一来源的缺陷。研究发现,内外部领先用户创意具有各自的优劣势,外部领先用户的创意虽然在新颖性方面优于内部领先用户,但在创意可行性、相关性及明确性方面却不如内部领先用户,内外部领先用户的创意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企业在新产品或服务开发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侧重与某一创意来源进行合作,应该根据企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充分发挥内外部领先用户的各自优势。最后,管理者要弱化组织边界性障碍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内部领先用户在组织与组织外部用户间的桥梁作用。研究发现,内部领先用户创意更具明确性,其能够运用组织通用语言以更有效的方式将其创意转化为易理解的显性知识,实现创意在组织内传播与扩散。另外,内部领先用户作为领先用户,不仅处于社交网络的中心位置,能够拥有广泛的社交资源和外部凝聚力,并且拥有丰富的用户知识,能够通过对外部用户的认知移情更好地理解其他用户的创意。企业可以通过内部领先用户吸收外部领先用户创意,并实现创意在组织内的传播与扩散,充分发挥内部领先用户的桥梁作用,加快新产品的开发进程。

2.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1)研究样本的局限性。本文仅研究了手机行业内外部领先用户创意价值间的差异,不同行业用户参与企业创新的难易程度或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论能否推广到其他行业有待进一步验证。(2)数据的客观性。本文对创意数量和领先用户特性数据的收集均来自用户的自我报告,存在一定的主观偏见。而对创意质量的测量来自专家的同感评估,由于个体专家评估能力的有限性,在专家对创意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很可能因知识的局限性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等对创意质量做出不准确的评估,[29]存在一定的主观偏见。(3)仅以个体创意为评估的焦点。在实际情况下,很多创意是通过头脑风暴及团队之间的合作提出的,忽略创意提出过程中团队人员所发挥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在团队层面上比较分析外部用户团队与企业内部团队创意的价值差异。(4)控制变量的局限性。领先用户创意产生过程中可能受到认知风格、产品知识、经验知识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本文在模型中并未考虑这些因素,未来可以进一步考虑这些因素对领先用户特性与创意价值间关系的影响。

今后除了需要在研究方法上改进之外,本文通过初步建立内外部领先用户之间的联系为未来研究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内外部领先用户创意价值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本文并未深入探索二者创意价值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未来可进一步寻找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来揭示内外部领先用户创意间差异的内部机制。其次,内外部领先用户创意各存优势,企业应该如何依据企业目标、战略规划及创新状况来平衡其与内外部领先用户的合作以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创新进程值得深入思考。最后,虽然现有的研究独立指出了内部领先用户和外部领先用户企业产品开发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鲜有学者对比分析两类不同用户在新产品开发不同阶段的作用差异。Zahay等通过定性研究指出,内部员工提出的创意和外部众包的创意会被应用到新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51]内外部领先用户作为企业创新的两种重要来源,是否会在新产品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领先特性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色彩特性
潍柴:从领先到引领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