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及传承发展研究

2021-11-26

黄河之声 2021年22期
关键词:左权秧歌民间舞蹈

杨 涛

山西省是我国的历史名城,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山西地区不仅储备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孕育了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独具特色的山西民间舞蹈,彰显了山西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姿。山西民间舞蹈在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不断的融入多元的艺术风格特色,在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的开拓创新中,在每一位山西民众的传承延续中,使得山西民间舞蹈彰显出自身卓越的艺术魅力。不仅将山西民众的劳动生活、思想情感、风土人情等都融入到民间舞蹈的内涵中,也以舞蹈的形式更好的保留了山西民间文化的特色。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孕育一方艺术,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民间舞蹈的发展。因而,民间舞蹈作为山西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传承价值不容忽视。所以,只有传承好、发展好山西民间舞蹈,才能使其在不断的发展中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一、山西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分析

(一)舞蹈表演形式灵活生动

山西民间舞蹈经过长久的艺术熏陶,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每一种民间舞蹈的背后,都蕴藏着山西人的情感、审美,以及长期劳作生活的痕迹和地方音乐文化的特点,也包含了山西人丰富的精神向往和乐观心态。山西民间舞蹈种类多样,风格千姿百态、各有不同。这些民间舞蹈的共通特性之一就是灵活生动。山西民间舞蹈之灵动,“灵”在它灵活的表演形式,灵巧的表演程式。山西民间舞蹈的“灵”,源自于山西群众的劳作常态,源自于自然赋予山西人的情感表达。例如,山西地区广受群众喜爱的“扭秧歌”,不仅对北方秧歌辉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更离不开群众对“扭秧歌”的艺术创作,所以山西不同地域的“扭秧歌”都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扭秧歌”中的太原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太原秧歌并不是单一的舞蹈表演形式,而是将歌与舞融为一体,形成了灵活多变的风格特征。

在民间舞蹈发展的长河里,太原秧歌的表演并非一成不变,通过太原人自己独特的创编和改写,展现出了晋中地区群众独特的审美追求,以唱和跳的结合表现出了民间秧歌舞蹈的生动性。《刘三推车》、《正参军》都是反映太原地区群众生活的舞蹈形式。又如,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汾阳地秧歌也独具特色,汾阳地秧歌的灵活在于它独特的表演风格。当地群众尚武习文,所以这个地区的舞蹈文化也包容兼汇。因而,汾阳地秧歌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种类型。其中,武场秧歌舞蹈动作变化多端,融入了武术元素加强了舞蹈的神韵,再结合当地群众豁达的个性,使整个舞蹈场面十分的灵动。如蛇褪皮、蒜辫子、三十六连勾、两条龙双引等舞蹈动作的独创,使秧歌舞蹈动态美中注入了生动的色彩,使舞蹈整体变的更灵动、灵巧。

总而言之,优美的舞蹈形态使山西民间舞蹈看起来婀娜多姿、丰富多彩。在山西民间舞蹈的表演中,不仅要掌握舞蹈的风格特征、基本动作,还要在舞蹈诠释中刻画人物性格。尤其是一些带有叙事性的民间舞蹈表演,每一段舞蹈都有情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灵活性。如地秧歌、二人台等,都需要带入角色展开舞蹈表演,舞蹈角色灵动的展现了山西的民间生活和社会形态。可见,山西民间舞蹈和剧情的结合自然协调,离不开山西人民群众的艺术智慧和灵动的表演形式。

(二)舞蹈表演动作特色鲜明

山西民间舞蹈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巧妙”,巧妙之处在于舞蹈动作的精巧设计,生动的动作不浮夸、不做作,朴实的动作却不显庸俗。每一个舞蹈动作的把握连接顺畅又美观,同时又能展现出山西民间舞蹈的风格,呈现山西人民群众的热情。例如,就拿山西地区民间舞蹈的代表左权小花戏来说,其艺术特点的巧妙之处在于“一步三颠”,舞蹈表演中膝要颤,上下起伏有波澜,轻盈灵巧扭摆甩,拧身转体臂划圆,欢抖彩扇如蝶舞,神韵要随意境变化。左权小花戏轻巧的舞姿,优美的神韵,接地气的曲牌体音乐,配合着“一步三颠”的舞蹈动作,使舞蹈动作完美的结合起来。左权小花戏虽然只是山西民间舞蹈的一种,但它的独特的舞蹈表演特色具有突出的艺术价值,因而荣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再现了山西民间舞蹈艺术的独特风格。

与此同时,左权小花戏的另外一个精髓在于走步的同时,手部动作的“舞扇”。扇子舞在左权当地又称为扇功,左权小花戏通过简单的道具,仅仅以一把扇子,就能将舞蹈的舞姿舞态更为生动的呈现出来。左权小花戏的舞扇形式多样,有单扇和双扇两种。有立、合、开、飘、磕、端、打、推等各种舞扇方式,形成了云手、对花、开花等各种经典舞蹈动作。左权小花戏的每一个动作都进行了精巧设计,将舞步与舞扇进行巧妙的结合。在舞蹈动作中融入和表达不同的情绪、情感,形成了鲜明的舞蹈语言。左权小花戏的女角柔情细腻、温婉大方;男角则大方犀利,刚劲十足。

另外,山西民间舞蹈的灵活巧妙,离不开道具和服饰的搭配使用。山西民间舞蹈表演者着装色彩丰富,视觉冲击丰富,让人眼前一亮。舞蹈表演中,不同角色的人物扮演,都会穿上不同特征的服装,画不同的妆容。如,反面人物的穿着颜色多数为深色,而正面人物多为明亮的颜色,着大红色、明黄色、亮蓝色等,使人物在衣着上就有一个明显的色彩冲击,让观众清晰明了的感受他们的每个舞蹈动作特色,增强了人物塑造和艺术效果。着装的巧妙在于用服装颜色和妆容来提升舞蹈,而道具的巧妙在于与舞蹈技巧的结合。道具的使用,使山西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更丰富,观赏性更强,为山西民间舞蹈注入了更生动的活力,更充分的发挥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和角色性格。

例如,山西民间舞蹈中的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万荣花鼓,自身的艺术魅力非常的突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万荣花鼓起源于宋代,被山西民间的艺术者传承发展至今,万荣花鼓的灵魂在于“鼓”的巧妙运用。万荣花鼓可以绑在表演者的头部、腰部、腿部,可以绑一个,也可以绑数十个。唱时不舞,舞时不唱,节奏的把握和鼓声的敲击声,使整个舞蹈场面热闹非凡。除此之外,道具在山西民间舞蹈中的运用,也充分体现了山西人民群众的艺术智慧和巧妙创思,如踩高跷通过延长腿部来增加舞蹈的难度技巧性和艺术观赏性,再如通过舞灯来使民间舞蹈整体更加的华丽,烘托热烈气氛。

二、山西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发展策略

(一)拓展教育渠道扩大传承人才体系

山西民间舞蹈艺术并非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创作,而是山西民间自发性的一种艺术创作,其产生的根本在于山西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我国的民间舞蹈文化博大精深,山西民间舞蹈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山西地区的民间舞蹈都对研究当地的社会变迁、历史沿革、文化特色、民俗活动、舞蹈风格等,提供了广泛丰富的研究资料,所以需要进行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山西民间舞蹈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内容多彩、表现力卓越,艺术审美特色突出。所,以在保护民间舞蹈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其艺术文化的传承,发挥教育平台的人才培养作用非常的关键。

随着时代文化的发展,年轻人更重于当下潮流文化的追随,从而忽视了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对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随着山西民间舞蹈传承人才的减少,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途径的人才培养成为重要途径。对于幼儿、青少年群体来说,应该从日常课堂抓起,为他们打好传承传统舞蹈文化的基础。只有从基础教育入手,加强学生对于传统舞蹈文化的认识,增强对山西舞蹈艺术的热爱,才能使珍贵的民间舞蹈传承下去。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要鼓励他们投入到传承民间舞蹈艺术中来,传承本地的舞蹈文化,将本土舞蹈艺术发展推动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民间舞蹈艺术魅力,让更多人成为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承者。尤其是在大学时期的音乐课堂中,可以添加相关地方民间舞蹈的课程,让更多的青年人认识到山西民间舞蹈艺术价值。

总之,无论是幼儿、少年还是青年人,加强民间音乐教育开展,拓展人才塑造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山西民间舞蹈通过教育平台的广泛开展,让不同阶段的学生清晰的认识到传承山西民间舞蹈的责任。认识到山西民间舞蹈并不是老土的庸俗文化,它是山西人民群众共同的文化财富,是山西人精神、审美的追求,是人民积极乐观的表达,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同时,学校要联合相关文化部门,进一步增强对民间舞蹈的教育宣传,让民间舞蹈艺术家参与到学校的民间舞蹈人才培养中来,全方位的打造专业性民间舞蹈人才。学校只有扩展民间舞蹈传承人才,让山西舞蹈艺术渗透到他们的心中,才能让山西民间舞蹈传承不断、流传千古。

(二)发挥信息化优势加强舞蹈传承途径

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达,让人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认识到不同风格、各有特色的地方舞蹈文化。所以,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承也要借此契机,可以合理的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来补充因为地域限制而缺乏流通渠道这一弊端。通过互联网散发到各大主流媒体上,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三晋文化,认识山西民间舞蹈。看一看山西左权的小花戏,品一品太谷秧歌和泽州秧歌有什么不同,赏一赏民俗活动中民间舞蹈的独特风采,以及山西民间舞蹈中以“丑”为“美”的特殊审美品味。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直播的形式,给山西民间舞蹈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山西民间舞蹈的魅力。积极引导山西民间舞蹈艺术家上电视,上综艺,以新媒体的形式向观众传播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鼓励具有影响力和流量的正能量人物积极走入山西民间,以走访或采风的形式向更多的观众展示山西特有的舞蹈文化。增强全国各地群众对山西民间舞蹈的认识,让全国各族人民了解山西民间舞蹈艺术,让热爱山西民间舞蹈的艺术人才加入到舞蹈文化传承的大家庭中,共同推动山西民间的信息化发展。

除了运用新媒体互联网技术之外,山西民间舞蹈自身也需要进行适当合理的创新。民间舞蹈并不是一时而来,而是一代一代的舞蹈传承人对其创作创新,融入符合时代的元素而成。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保护“原来”的,更要重视“未来”的。在原有的特色基础上,我们可以以网络为传播平台,对民间舞蹈中的曲目进行开拓与创新,编排属于当今时代的舞蹈作品,让老样子跳出新花样才能让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承更为精彩。在信息化传播方向上的创新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网络舞蹈大赛的形式,让更多的民众学习、表演山西民间舞蹈。使山西民间舞蹈真正的能够从“民间”来,到“群众”中。网络热度之广与传播速度之快,都可以更好的解决山西民间舞蹈传承难的问题,也可以为山西民间舞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山西民间舞蹈艺术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去传承、去推广。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加快,山西民间舞蹈也不再拘于民间的民俗活动之中,而是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和发展。所以,加强山西民间舞蹈的发展和传承,是每一个舞蹈表演者和研究者的义务和责任。合理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积极的为民间舞蹈融入富有时代特色的元素,将山西民间舞蹈带向更为广阔的舞台,打造高端的民间舞蹈传承人才体系也成为当前最为关键的内容。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更多的人去传承山西民间舞蹈,让民间舞蹈散发出蓬勃的艺术生命力,照亮民间舞蹈传承之路,让山西民间舞蹈焕发出夺目生机。■

猜你喜欢

左权秧歌民间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国内最大的乳胶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左权
左权:『人民是水,我们是鱼』
左权将军的家信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地秧歌”的探究
秧歌:老北京的“广场舞”
扭起秧歌,留住记忆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