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石窟西夏时期汉文题记辑录
——兼谈西夏占领瓜沙的时间问题

2021-11-26沙武田

西夏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题名西夏题记

□李 国 沙武田

敦煌石窟保存有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各类功德记、发愿文、题名、题梁、榜书、供养人等题记资料,同时也遗存有数量繁杂的汉、藏、党项、回鹘、蒙古等少数民族朝谒巡礼游人题记。留存于洞窟中的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历代汉文游人题记,蕴含着丰富的宗教与历史信息。据调查统计,单就西夏统治瓜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莫高窟、榆林窟的38 个洞窟中留存下的各类西夏文题记就达100 余处,计235行,1300 余字[1]。这些 20 世纪 60 年代新发现的西夏学资料,经过王静如、史金波、白滨、陈炳应等西夏学专家的不懈努力,考释研究成果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相继问世。2008年以来,日本西夏学专家荒川慎太郎对莫高窟、榆林窟和东千佛洞的西夏文题记又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搜寻,并作了深入地考释[2]45-106。而对于其中的西夏时期的汉文题记,同样,诸位先贤亦有抄录并有简单研究[3]210-248,1-32。有关西夏汉文题记,早在 1908 年,伯希和在考察敦煌石窟时就有遴选抄录[4],《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也有部分抄录[5]。从现况来看,之前的抄录均不够全面,遗漏颇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调查手段的不断提高,配合现代高清数字彩色图像处理技术与多光谱摄影技术,在前人抄录的基础上,利用洞窟现场考察的便利,我们在洞窟中不断发现有属于西夏时期的游人题记。同时,也对之前诸家的抄录有补充或纠正。因此,有必要把这些遗存在敦煌石窟群中属于西夏时期的汉文游人题记重新整理,公之于世,以方便学术研究。草成此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敦煌石窟西夏时期汉文题记辑录

据调查统计,敦煌石窟西夏时期的汉文题记分别书写刻画在敦煌莫高窟北周第432 窟,隋代第206、399、418、427窟,初唐第78、203、205窟,盛唐第 117、148、444 窟,中唐第 365 窟,晚唐第 85、229 窟,五代第5、61、108、146 窟,宋代第 443 窟,西夏第363窟和瓜州榆林窟中唐第15、25窟,五代第16、19窟,共计40条/组。其中莫高窟朝谒巡礼18 条:天赐礼盛国庆1 条,天祐民安1 条,贞观2条,大庆2条(疑似1条),人庆1条,乾祐2条,天庆5条(疑似2条),辛巳1条,雍□(宁)1条,无纪年2条。还有供养人榜题16 条/组(含汉夏合璧4 条/组),光定乙卯九年功德记1 条,榆林窟雍宁元年功德记1 条,天赐礼盛国庆五年住持榆林窟发愿文2条,乾祐二十四年画窟题记1条,汉文与西夏文混合书写题记1 条。此外,还有西夏时期北宋纪年汉文题记3条。

以下分别按题记内容所属性质依年代先后顺序辑录如下[录文中的(?)表示前一字是根据文意推测辨识出的字,……表示漫漶不清或残缺的字,□表示无法辨识的字,□内字为作者补的字。录文中对一些俗体字、异体字进行了保留]。

(一)西夏时期朝谒巡礼莫高窟汉文题记

1.莫高窟第444 窟前室窟内门南木柱上墨书天赐礼盛国庆二年(1070)题记

天赐礼盛国庆二年

师父□□……盖以重佛……

2.莫高窟第5 窟主室南壁供养人像列留空榜题栏内墨书天祐民安五年(1094)题记

天福(祐)民安五年正月十五日

杨错募感法心(?)愿三少惠礼至于道全崫(?)传经大会

从□人民四□分沙州□□张千廿七人摄手造食

□千□三杨十一李政小李德蕉贵猪奴

蓝逢(?)四人树左女布秉(?)押缘罗女家李猎畐

[押]①年付

靳七斤[押]②

郭种□奴律僧厶乙③

王三喜子郭马奴

李(?)斤之子

3.莫高窟第444 窟主室西壁龛内南后柱上墨书辛巳年(1101)题记

环庆□德寨归义人范润斐阿朶

巡礼此寺上报四恩有三法界众生

同成佛道辛己④七月十三日范润记

4.莫高窟第427 窟甬道北壁刻画贞观癸未三年(1103)题记

贞观癸未三年十月十三日三人到此巡礼记耳康佛奴苻善奴汜恚丰(?)身句(?)

5.莫高窟第108 窟窟檐南壁外侧雍□(宁)二年(1105)题记

雍□(宁)二年二月丁□记耳

6.莫高窟第432 窟前室顶人字披西披土红画椽间红色颜料书贞观廿二年(西夏元德四年,1122)题记

……□(贞)观廿二年正月

……阴义本兄义□(全)

7.莫高窟第205 窟主室西壁南侧墨书大庆庚申元年(1140)题记

大庆庚申元年四月初四日甘州□□所记耳

8.莫高窟第203 窟大庆度中元年(大庆庚申1140?)题记

大庆度中元年闰五月

9.莫高窟第85 窟甬道南壁刻画人庆五年(1148)题记

大上仁庆五年大名三十人张□□来□

乾祐三年庚戌年十月廿五日礼佛信士康承宗诸□□等

□拾柒人同发胜心来□行就□灵岩□□诲㪰巡礼□

□□□□□□覩□先代窟宇不□□□□□□□□□译

□□□□□□□□□记

11.莫高窟第365窟中心佛坛七佛莲座南向面刻划乾祐三年(1172)题记

乾祐三年

12.莫高窟第229窟甬道顶木梁上墨书天庆元年(1194)题记

天庆壹年七月

制度是根本,执行是关键。制度再好,没人去执行,就悬在空中,无法落地。湖北省借试点的东风,争取领导重视支持,调剂人员编制,新成立水资源管理机构43家,努力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基层有人做、做得了、能落地。

13.莫高窟第229 窟主室南壁墨书天庆四年(1197)题记

天庆四年

七月卄一日

石公义

14.莫高窟第108 窟窟檐南壁外侧天庆四年(1197)题记

天庆四 十一

15.莫高窟第61 窟东壁门南墨书天庆五年(1198)题记

天庆五年四月廿日

巡礼山寺到来

上座甯□□姚□□□耳

16.莫高窟第205窟主室西壁天庆九年(1202)题记

天庆九年⑤

17.莫高窟第444窟前室窟内门北木柱上墨书题记

□□(大)□(夏)……

18.莫高窟第444窟前室窟门内北侧木柱上墨书题记

北五䑓山

北五䑓山大清凉寺僧沙□□光寺□主……

每击窟五供养□全焚香

(二)莫高窟西夏时期汉文供养人题记

1.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诸星图西端上排供养人像榜题栏内墨书汉夏合璧汉文题记

东起第一身题名:助缘僧梁惠觉像

同列第二身题名:助缘僧……像

同列第三身题名:助缘僧讹特惠明像

同列第四身题名:助缘僧李□□像

同列第五身题名:助缘僧翟嵬名丸像

2.同壁下排供养人像榜题栏内墨书汉夏合璧汉文题记

东起第一身题名仅存西夏文

同列第二身题名:助缘僧索智尊之像

同列第三身题名:助缘僧吴惠满像

同列第四身题名:助缘僧嵬名智海像

同列第五身题名:助缘僧尽惠嵩像

同列第六身题名:助缘僧杂谋惠月像

3.莫高窟第61窟甬道南壁炽盛光佛及诸星图西端下角供养人像榜题栏内墨书汉夏合璧汉文题记

扫洒尼姑播盃氏愿月明像

4.莫高窟第61窟甬道南壁东侧下方供养人像例榜题栏内墨书汉夏合璧汉文题记

东起第一身题名:助缘施主沙门翟智宝像

5.莫高窟第117 窟西壁龛下西夏供养人像列题记

供养人像列南向第二身题名:□(施)主……

同列第三身题名:……张氏供养

6.莫高窟第146 窟中心佛坛东壁北侧西夏供养人像列题记

供养人像列南向第三身题名:故慈母尚氏善子一心供养

同列第四身题名:故女惠意一心供养

7.莫高窟第148 窟东壁门南侧西夏供养人像列题记

供养人像列北向第一身题名:……印充河西应管内外释门……

同列第二身题名:应管内外释门圣光寺……

8.莫高窟第148 窟东壁门北侧西夏供养人像列灰底白字题记

供养人像列南向第九身题名:……继兴……

同列第十七身题名:……供养

9.莫高窟第148 窟北壁龛下外层西夏供养人像列灰底白字题记

供养人像列西向第二身题名:窟禅报恩寺释门法律塩㧹供养

同列第三身题名:窟禅莲台寺释门法律福遂供养

同列第四身题名:窟禅……寺法律兴道供养

同列第六身题名:窟禅圣光寺释门法律……

同列第七身题名:窟禅显德寺释门法律兴遂供养

同列第九身题名:窟禅灵图寺释门法律□存供养

10.莫高窟第148窟南壁龛下西夏供养人像列灰底白字题记

同列第二身题名:窟禅龙兴寺释门法律周夜平(?)供养

同列第四身题名:窟禅□□寺法律法会长供养

同列第五身题名:……法律……供养

同列第六身题名:窟禅□□寺法律□□供养

同列第七身题名:窟禅开元寺法律□□□供养

同列第八身题名:窟禅……寺……法律索会存供养

11.莫高窟第148窟南壁龛下西夏供养人像题记⑥

窟禅□(报)□(恩)寺……法律□□□供养

12.莫高窟第206窟东壁门北西夏供养人像列墨书题记

供养人像列北向第一身墨书名:故施主圣光寺院主僧张和……

同像绿字题名:施主故弟僧……

同列第二身墨书题名:故□主锡绯□□□一心供养

又同像绿字题名:施主故父张进□一心供养

13.莫高窟第363窟南壁西夏供养人像列题记

供养人像列西向第二身题名:社户王定进□(永)一心供□(养)

同列第四身题名:社户安存遂永一心供□(养)

14.莫高窟第399窟西壁龛下中间西夏供养人像列南向第一身题记

□施主□(郑)□……

15.莫高窟第418 窟南壁西夏供养人像列题记⑦

供养人像列西向第四身题名:施□(主)……

同列第五身题名:施主……

同列第六身题名:□(施)□(主)……

16.莫高窟第418窟西壁龛下西夏供养人像列南向第二身绿灰底绿字题记

……□(闰)……

(三)榆林窟、莫高窟西夏汉文功德记

1.榆林窟第25窟前室甬道北壁墨书雍宁甲午初[元年](1114)题记

雍宁甲午初三月一日神寺院出家捡众果行善者谋……

摈弃榆林寺庙中沙完此善本为利诸菩萨……

2.莫高窟第443 窟东壁红地榜书栏内墨书光定乙卯九年(1219)题记

……惠政惠度……

专礼圣……西二窟刹□(心)……长老□子□窟□

□礼三十五仏忏悔主遍五养□□□持香□□先作西方念□(诵)

议供养主旧拯遍愿此善因法□□在情同成仏道者矣(?)

峕大□(夏)光定乙卯九年五月初一日□始至月十一日结经记

(四)重修瓜州榆林窟洞窟西夏汉文发愿文题记

1.榆林窟第15窟前室东壁窟口上方南侧墨书天赐礼盛国庆五年(1073)题记

阿育王寺

释门赐紫僧惠聪俗姓张住持榆林窟记 盖闻五顶须弥高峻劫尽犹平四大海之滔深历数潜息轮王相福无踰八万四千释迦装严⑧难过于七十九岁咸归化迹况惠聪是三十六物有漏之身将戴弟子僧朱什子张兴遂惠子弟子佛兴安住及白衣行者王温顺共七人徃⑨于榆林窟岩住持四十日看读经疏文字稍薰⑩习善根种子洗身三次因结当来菩提之因且见此岩是圣境之地古人是菩萨之身石墙镌就寺堂瑞容弥勒大像一尊高一百余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端严嵓内雸水常流树木稠林白日圣香烟起夜后明灯出现本是修行之界昼无恍惚之心夜无恶竟之梦所将上来圣境原是皇帝圣德圣感伏愿皇帝万岁太后千岁宰官常居禄位万民乐业四海长清永绝狼烟五谷熟成法轮常转又愿九有四生蠢动含灵过去现在未来父母师长等普皆早离幽冥生于兜率天宫面奉慈尊足下受记然愿惠聪等七人及供衣粮行婆真顺小名安和尚婢行婆真善小名张你婢行婆张听小名朱善子并四方施主普皆命终于后心不颠倒免离地狱速转生于中国值遇明师善友耳间妙法悟解大乘聪明智惠者况温顺集习之记□□□□之理韵智不迭后人勿令怪责千万遐迩缘人莫□之心佛……

国庆五年岁□□□□□□□□□□□

2.榆林第16窟前甬道北壁墨书天赐礼盛国庆五年(1073)题记

阿育王寺释门赐紫僧惠聡⑪俗姓张住持窟记盖闻五须弥之高峻,刼尽犹平;四大海之滔深,历数潜息。轮王相福,无踰扵⑫八万四千;释迦装严⑬,难过扵七十九岁,咸归化迹。是三十六勿有漏之身,将戴弟子僧朱什子、张兴遂、惠子、弟子弗⑭兴、安住及白衣行者王温顺,共七人,徃扵榆林窟峇谷住持四十日,看读经疏文字,稍熏习善根种子,洗身三次,四结当来菩提之因。初见此峇谷是圣境之地,古人是菩萨之身。石墙镌就寺堂、瑞容弥勒大象一尊,高一百余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端严峇谷内,雸水常流,树木稠林,白日圣香烟起,夜后明灯出现,本是修行之界。昼无恍惚之心,夜无恶竟⑮之梦。所将上来圣境,原是 皇帝圣德圣感,伏愿皇帝万岁,太后千秋,宰官常居禄位,万民乐业,四海长清,永绝狼烟,五谷熟成,法轮常转。又愿九有四生,蠢动含灵,过去、现在、未来父母师长等,普皆早离幽冥,生扵兜率天宫,面奉 慈尊足下受记。然愿惠聡等七人及供衣粮行婆真顺,小名安和尚;婢行婆真善,小名张伓;婢行婆张听,小名朱善子,并四方施主,普皆命终扵后,心不颠倒,免离地狱速转生扵中国,值遇明师善友,耳闻妙法,悟解大乘,聡明智惠者。况温顺集习之记,□□□□之理,韵智不迭,后人勿令恠⑯责千万,遐迩缘人,莫□之心。佛……。

国庆五年岁次癸丑十二月十七日题记

(五)榆林窟西夏汉文画窟题记

榆林窟第19 窟甬道北壁刻画乾祐二十四年(1193)题记

乾祐廿四年□□□日画师甘州住户高崇德小名那征到此 画秘密堂记

(六)榆林窟汉文与西夏文混合书写题记

榆林窟第19 窟甬道南壁汉夏文混合墨书题记

索出児索的僧

(七)莫高窟西夏时期北宋纪年汉文题记

1.莫高窟第444 窟门外檐北壁墨书庆历六年(1046)题记

庆历年六(六年)丙戌岁十二月座夏神写窟记也

2.莫高窟第464 窟中室南壁西段西夏重修墙上刻画题记

大宋潼川府路合州赤水县长安乡杨师父到此□(寺)居住房沙州

3.莫高窟第464 窟中室北壁西段西夏重修墙上刻画题记

大宋阆州阆中县锦屏见在西凉府贺家寺住坐

游记到沙州山寺梁师父杨师父等

二、敦煌石窟西夏时期汉文题记简释

(一)莫高窟第5窟天祐民安五年题记

第5 窟是五代营建的洞窟。1908 年,伯希和在考察莫高窟时,将此题记抄录作“天福民安五年”。“天福”有可能是“天祐”的误写。公元940年是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1094年为宋哲宗元佑九年、西夏天祐民安五年。在调查题记过程中,我们利用多光谱照相技术,较为清晰地辨识了此则题记。西夏天祐民安五年题记核心内容是沙州信众张千等27人摄手造食,参加盛大的正月十五日“上元节”传经燃灯法会。唐、宋时期,敦煌人都会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上元节这天到莫高窟举行非常隆重的燃灯活动,当地的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都会参与其中。

(二)莫高窟第427、432窟贞观三年和贞观二十二年题记

第427窟“贞观癸未三年十月十三日”康佛奴苻善奴汜恚丰(?)身句(?)三人到此巡礼,第432窟“□(贞)观廿二年正月/……阴义本兄义□(全)”题记。“贞观癸未三年”,系西夏“贞观”年号,具体当是西夏崇宗李乾顺贞观癸未三年,即1103年。刘玉权先生指出:“西夏贞观年号只有13年,原壁书贞观廿二年,当为西夏元德四年,即1122年。432室开窟时间是北朝,晚唐五代时重绘前室,西夏又将前室、后室整个抹壁重绘,而题记在已剥落出来的晚唐五代层上。”[6]108王惠民以为,第431、432窟可能在贞观二十二年同时重修。第432窟为北周原建,原壁画现为西夏(或宋)壁画所覆盖,前室窟顶露出北周壁画层中的贞观年号题记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题记[7]79。

(三)莫高窟第205、203窟大庆庚申元年题记

大庆庚申元年,为西夏仁宗李仁孝年号。大德五年农历六月四日(1139 年7 月1 日),崇宗李乾顺驾崩,李仁孝继立为帝,次年改元大庆。1908年伯希和考察敦煌莫高窟时曾在第67号洞(敦研编号203 窟)抄录有一则“大庆度中元年闰五月”题记[4]124,若依“大庆”年号推作西夏景宗元昊称帝前使用的大庆元年(1036)或西夏仁宗仁孝大庆元年(崇宗大德六年,公元1140 年)都觉欠妥;越南陈朝大庆元年(1314)、清康熙四年地方割据政权王耀祖大庆元年(1665)和清嘉庆二年王大叔大庆元年(1797)就更不靠谱了;再者,此间大庆年间均为平年,并无闰月。“度中”,可能是伯氏错辨误抄,中国古代干支纪年中亦无此排列顺序。

(四)莫高窟第85窟仁庆五年题记

第85窟“大上仁庆五年大名三十人张□□来□”题记,伯希和录作“太上”,贺世哲录作“大上”。王力平认为“太上”为南燕慕容超(405—410)年号[8],与洞窟的时代有较大出入,不可信。但“仁庆”似无所属朝代,但其绝不可能作为十六国时期的文字。刘玉权《西夏时期的瓜、沙二州》一文后附“西夏时期瓜沙大事年表”指出:莫高窟第85 窟甬道南壁汉文游人题“仁庆五年”之“仁庆”有误,应为“人庆”。“人庆”是西夏年号。

(五)莫高窟第78窟乾祐三年题记

第78窟“乾祐三年庚戌年十月廿五日礼佛信士康承宗诸□□等∕□拾柒人同发胜心来□行就□灵岩□□诲齐巡礼□”题记。之前研究者将此游人题记误为造窟发愿文。有人将其定为五代游人题记[5]27。我们认为此题记当为西夏仁宗李仁孝乾祐三年(1172)的游人巡礼题记。

(六)莫高窟第444窟题记

第444窟窟门外檐北壁至今还保存有淡墨书“庆历年六(六年)丙戌岁十二月座夏神写窟记也”一行。庆历六年,即1046 年,此应是西夏占领沙州之后的题记,当时敦煌仍然沿用中原王朝的年号而不用西夏年号,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对中原王朝正统观念的认可。刘玉权认为这则题记可能是书写者参加了某窟的装绘之后,借画壁空处题字以表功德,留作纪念[6]。孙修身也认为该题记“是证明此地仍在行用北宋年号,奉中原正朔,此年距瓜州王的降夏已十有余年”[9]。

第444 窟开凿于盛唐,在归义军曹延恭当政期间重修前室窟檐,并重绘前室壁画。修补时该窟后室龛顶已部分脱落,在龛内立四龛柱、并重绘龛顶大团花图案。立柱的时间,或为重修前室窟檐时,或为以后加固龛顶时。在龛内南后柱上一则“环庆□(路)德寨归义人范润、裴阿朵巡礼此寺,上报四恩,有三法界众生,同成佛道。辛巳七月十三日范润记”墨书汉文题记,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环庆□德寨”具体所指,关联到宋与西夏双方的战争问题;二是“辛巳”年应为何年。

刘玉权认为环庆是环庆路的简称,环庆路是北宋庆历以后的建制,指今甘肃境内的环县和庆阳一带。并据《宋史·地理志》考其“□德寨”为环州通远县下辖八寨中的“洪德寨”。题记中的“辛巳”为何年?《宋史·地理志》载“庆历元年,分陕西沿边为秦风、泾原、环庆、鄜延四路”,《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夏时期环庆一带已不再称“路”,而分别复称环州、庆州;西夏占据沙州之后的一段时间,原居住此地的回鹘势力和曹家后裔与中原北宋王朝保持密切联系。依据上述材料,刘先生认为“辛巳”年是北宋庆历元年(1041)。第444 窟后室龛南后柱上的题记,是西夏占领瓜、沙二州之后最早一则有纪年可考的题记,它与同窟窟檐外北壁庆历六年的题记大体同时(仅相去五年)。这两则题记,也是瓜、沙二州石窟中现存北宋王朝最晚的有可考纪年的题记,同历史上关于沙州自景祐至皇祐凡七贡方物的记载基本吻合[6]。

孙修身对余尧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宋史·夏国传》、吴天墀天圣八年(1030)、宿白景祐二年(1035)、《西夏记》、《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刘玉权景祐三年(1036)、《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景祐四年(1037)等史乘及前贤关于西夏何时占领沙州诸说持疑,认为瓜州王降西夏后,西夏即据有沙州的说法不能成立。从敦煌莫高窟所见最晚的宋朝年号和最早使用的西夏年号,再结合文献中所见瓜州王降后,沙州的七贡方物,遣使入中的沙州镇国王子、北亭可汗等,论证沙州为西夏占有,当在1072 年之时,1019—1072 年是为敦煌历史上的回鹘统治时期。北宋庆历六年(1046),瓜州王降夏已有十余年,第444窟“庆历六年丙午岁”证明此地仍在行用北宋年号,奉中原正朔。再依同窟主室西壁龛内南后柱上这条题记,认为刘玉权考订为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书写值得讨论[9]。

罗华庆认为,题记中的地点为环庆路洪德寨是正确的,但时间“辛巳”还有疑问。通过宋、夏双方冲突和战争,各自行政区域设立、统属以及相关史料记载,认为题记中使用干支纪年,而不使用西夏年号,是宋朝环庆路洪德寨之人迫降西夏,以示怀念故土之意。第444窟西壁龛内南后柱上题记中的“辛巳”年不是庆历元年(1041),而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这条题记反映了西夏与北宋王朝在环庆路一带的战事情况;题记与龛顶的重修和立柱没有任何联系,它只是一般的游人题记[10]。

西夏对于归义人的定义主要是指投降人员。早在李继迁时,西夏就“包藏凶逆,招纳叛亡,建立州城,创制军额,有归明、归顺之号”[11]897。归明军、归顺军都是由叛逃西夏的宋军组成,可见此时的西夏归义人即是指北宋投降人员。西夏的归义人既被称为归义人,又被称为降汉。陈玮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就该题记作者的身份、族属、入夏原因、佛教信仰等进一步做了研究。认为归义人范润极有可能是洪德寨的汉人军士。而裴阿朵作为环庆路番人投降西夏,则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环庆路的番人在历史上与西夏具有密切的政治关系。《续资治通鉴长编》云:“庆州所管熟户蕃部尤众,其间亦有纳质夏州者。”[12]1899环州生户啰埋“尝受元昊防御使”[12]2934,曾被元昊拜为西夏防御使。西夏间谍嵬心曾藏匿于环州熟户家。神宗元丰元年(1078)三月,环庆路经略司奏报“夏贼遣嵬心刺事,及张言点集大兵入寇,匿于熟户吹宁家”[12]7050。题记中写到范润、裴阿朵在敦煌莫高窟礼拜时发愿上报四重恩,希冀三法界众生,同成佛道,体现了作为归义人的范润、裴阿朵对西夏政治的认同。“莫高窟第444窟主室西壁龛内南后柱墨书题记,为目前仅见的西夏归义人题记。题记中的两名归义人范润和裴阿朵都来自于环庆路洪德寨,题记为两人于辛巳年巡礼敦煌莫高窟时所留。题记属于1101年撰作。”[13]

(七)国庆五年僧人惠聪等在榆林窟的佛事活动

榆林窟第15、16两窟各有一则国庆五年僧人惠聪住持窟记。记载惠聪等人在榆林窟“住持四十日,看读经疏文字,稍熏习善根种子,洗身三次,四结当来菩提之因”,专家学者们认为,它是西夏统治瓜州初期重要的材料[14]164-176,也是阿育王寺赐紫僧惠聪一行七人在榆林窟修行,修凿弥勒大像的真实记录。该题记还对西夏统治初期瓜州的民族构成、佛教赐衣制度、佛教信众的身份等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5]。

(八)莫高窟第443窟光定九年题记

第443 窟为第444 窟前室北壁开凿的一个小耳窟,始凿于北宋年间,窟内东壁土红地榜书栏内墨书汉文题记一方,惜大部分文字脱落,幸尾题纪年尚存:“时大□(夏)光定己卯九年五月初一日□始至月十一日结经记。”光定己卯九年,即公元1219 年,为西夏神宗李遵顼年号,此距蒙古灭西夏仅八年,已是西夏末期。题记应属西夏僧人在莫高窟进行抄经、诵经的功德记。

(九)榆林窟第19窟乾祐二十四年题记

第19 窟主室甬道北壁“乾祐廿四年□□□日画师甘州住户高崇德小名那征到此∕画秘密堂记之”题记。乾祐,为西夏仁宗李仁孝年号,乾祐二十四年,即1193 年。刘玉权先生据此题记研究,认为“高崇德、小名那征”,是西夏人名,题记中所谓“秘密堂”很可能是指榆林窟第29 窟,“第29窟壁画具有浓郁的西夏民族特色,是西夏艺术宝贵的代表作品。从壁画的艺术水平可以看到,高崇德这个西夏本族画师,是西夏画师中之高手”[16]316。榆林窟第 29 窟,在敦煌石窟群中最为深暗,其洞窟的结构布局和某些壁画题材以及艺术风格,有较为浓厚的藏密成分,且附近又多凿禅窟。这种情况与元代人称为“秘密寺”的莫高窟第465窟很类似。

(十)莫高窟第256窟元代西夏人题记

第256 窟是五代曹氏大窟,后来到了曹氏晚期由瓜州的慕容家族主持重修,主室东壁门南第一身男供养人像身后墨书“此旧字补写/大元国西夏寺住僧人十五人”二行题记,是元代的西夏遗民中的僧人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透露出浓厚的西夏情怀,但具体书写时使用的是汉字而没有使用西夏字。因为这里的“旧字”所指,按元代河西一带仍然使用西夏文,可以理解为“西夏字”,但题记是以汉文书写,因此颇难理解。把汉字理解为“旧字”,或许是元代在沙州一带流行蒙古文和回鹘文的缘故?同时,这则题记也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即西夏之后的元代,在敦煌仍然有以西夏僧人为主的一个寺院,寺名即称“西夏寺”。该题实是元代在敦煌地区对待西夏遗民、遗僧的一个重要的事例,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三、西夏时期游人题记与西夏正式占领瓜、沙时间之间的关联性

洞窟中出现的游人题记,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探讨西夏统治瓜、沙的时间问题,特别是到了11世纪后期和12世纪,较为集中而频繁的西夏纪年,应该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目前,见到的最早的西夏纪年题记是莫高窟第444 窟前室窟内门南木柱上的“天赐礼盛国庆二年,师父□□……盖以重佛……”墨书题记。天赐礼盛国庆二年,为西夏惠宗李秉常执政时期。可以认为,到了1070年时,西夏已占据了沙州,否则就不会在莫高窟留下西夏的纪年文字。另有学界熟知的西夏文草书《瓜州审案记录》,为西夏惠宗天赐礼盛国庆元年至二年,瓜州不同民族的百姓李那尼征等数人有关财物银、缯以及马、骡、驴等纠纷发生争论的连续审案记录⑱,瓜州诉讼案卷使用西夏文草书,并用西夏纪年,可知1070年时,西夏已完全占据瓜州,并对其施行有效的统治。自此以后,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中就出现了较多的西夏纪年题记,如汉文题记:天赐礼盛国庆二年(1070)、天赐礼盛国庆五年(1073)、天福(祐)民安五年(1094)、贞观癸未三年(1103)、贞观廿二年(西夏元德四年,公元1122年)、雍宁元年(1114)、大庆庚申元年(1140)、人庆五年(1148)、乾祐三年(1172)、乾祐二十四年(1193)、天庆元年(1194)、天庆四年(1197)、天庆五年(1198)、天庆九年(1202)、光定己卯九年(1219)等;西夏文题记:甲丑年(乙丑年,即大安十一年,公元1085 年)⑲、永安二年(1099)、雍宁甲午(1114)、乙未二年(1115)、正德戊申(1128)、人庆乙丑(1145)以及丑年、亥年等等,可以说,莫高窟、榆林窟中的这20多条汉、夏文西夏纪年题记,几乎贯穿了西夏统治瓜、沙地区的整个历史时期。

但在西夏文题记中,莫高窟第297 窟甬道南壁有一则刻画的“福圣年中”题记。据陈炳应考证:“莫高297 窟第二行第四字音为‘福’,第五字缺,第六字义为‘年’。看来,第四、五字应组成一个西夏年号,而以‘福’字开头的年号只夏毅宗‘福圣承道’一个,所以,这个年号应是‘福圣’。又,这一行题记的最后一个字只剩左边偏旁,根据这个偏旁和上下文关系看,这个字应是‘中’,正好是‘福圣年中’四个字。”[17]14-15福圣承道年中,即1053—1056年间。

根据以上洞窟中出现的游人题记的情况,学术界因此对西夏统治瓜、沙地区的时间有不同的认识。但需要说明的是,洞窟中的游人题记对于一个政权是否正式占领这一地区,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可靠的依据。因为洞窟中信众的巡礼造访行为不一定要完全限制在其所在政权统辖下的区域之内,必须要考虑到人员的流动因素,特别是对于佛教洞窟而言,作为面向所有信徒和普通游人开放的宗教空间,出现同一时期不同政权下的信手题写或涂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陈光文依据莫高窟第297 窟西夏文刻画“福圣年中”题记,在陈炳应翻译的基础上,认为“西夏最早于1053 年取代沙州回鹘政权,开始了对瓜、沙二州的统治,至1227 年蒙古军攻占敦煌为止,西夏共统治敦煌达174 年”[18]。我们认为还需要再讨论。

根据现存莫高窟第444 窟“天赐礼盛国庆二年”明确西夏纪年的汉文题记,孙修身认为:“从敦煌莫高窟所见最晚的宋朝年号和最早使用的西夏年号,再结合文献中所见瓜州王降后,沙州的七贡方物,遣使入中的镇国王子、北亭可汗等。证明沙州为西夏占有,当在 1072 年之时。”[9]所以他主张1072年西夏正式占领瓜、沙地区。把西夏正式统治瓜、沙和此题记如此紧密联系起来,实际上也是有问题的,因为单从题记文字看不出任何瓜、沙刚刚被西夏占领并统治的迹象。

但总体来看,这些游人题记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反映了西夏统治瓜、沙地区的基本历史事实。因为同在洞窟的西夏文游人题记中,出现了甘、凉、肃、瓜、沙等河西地名,还出现了“瓜州监军司”、“沙州监军使”、“通判”等西夏职官名[17]4-32,这与西夏历史是相符的。元昊建立西夏后,就在全境范围内设置了20 个州。《宋史》载:“元昊既悉有夏、银、绥、宥、静、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而洪、定、威、龙皆即堡镇号州,仍居兴州,阻河依贺兰山为固。”[19]13994《续资治通鉴长编》也有相似记载[12]2845。在地方实行州、县二级制,在河西设置有凉、甘、肃、瓜、沙5州。州设州主、通判,县设县令等职,以加强其统治。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要探讨西夏正式占领瓜沙地区的时间问题,在未发现更为直接的文字文献资料之前,目前所能依据的资料,还是以正史文献记载为准。

西夏何时占领瓜、沙二州,古今多有异说,学界争论颇多,莫衷一是。目前学术界主要流行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1030年说。主要是依据《西夏书事》卷十一“天圣八年(1030)春三月,回鹘瓜州王请降,德明纳之”的记载,而《西夏书事》的记载源自《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夏国传》“八年,瓜州王以千骑降于夏”[19]13992。据此,学术界多认为1030年瓜、沙归义军投降西夏,西夏正式占领瓜、沙地区。

第二,1035 年说。据《皇宋十朝纲要》载:“是岁(景祐二年),元昊攻唃厮啰取瓜、沙、肃三州。”[20]15《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夏国传》记载:“(景祐)二年,加兼中书令。遣其令公苏奴儿将兵二万五千攻唃厮啰,败死略尽,苏奴儿被执。元昊自率众攻猫牛城(青海西宁市北),一月不下。既而诈约和,城开,乃大纵杀戮。又攻青唐(西宁市附近)、安二(西宁市东侧)、宗哥(安二城东南不远)、带星岭诸城。唃厮啰部将安子罗以兵绝归路,元昊昼夜角战二百余日,子罗败,遂取瓜、沙、肃三州。”[19]13994宿白《莫高窟大事年表》编年“景祐二年,西夏赵元昊略占瓜、沙、肃三州”是为1035 年说之始[21]。其后,夏鼐、阎文儒亦从此说[22]。吴天墀指出,1035 年“元昊再举兵进攻回鹘,占领肃、瓜、沙三州,把整个河西走廊区域置于西夏的实际控制之下”[23]30-32。

第三,1036年说,即仁宗景祐三年。据《太平治迹统类》[24]29-30,195-196、《宋史纪事本末》[25]252、《续资治通鉴》[26]26,4,449-450、《辽史纪事本末》[27]488、《西夏纪》[28]153-154、《西夏书事》[29]2-5,385-387、《西夏纪事本末》[30]5,575、《读史方舆纪要》[31]320等典籍文献,一致记载西夏攻陷瓜、沙、肃三州的时间是1036 年。白滨、史金波提出:“1036 年,即在西夏第一代皇帝景宗元昊建立西夏之前,西夏就占据了瓜、沙二州,直到1227 年为,蒙古所灭,西夏统治瓜、沙达一百九十一年之久。”[32]刘玉权先生力主此说。他认为瓜、沙二州自1036 年被西夏攻陷后,与河西其余诸州一样,都纳入了西夏的版图。此后,不排斥有时曾遭到来自沙州回鹘、于阗国等异族势力的武装攻击,甚至可能有时还被攻破。但总体上说,西夏对瓜沙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227年被蒙古所灭[33]。陈炳应亦坚持1036 年说,认为西夏于1036年攻占瓜、沙后就一直实行统治[34]。崔红芬亦持相同观点[35]。荣新江也认可1036 年西夏攻占沙州说,但他认为刚开始西夏对沙州的统治较弱,1036 年至1052 年间敦煌归义军政权或许还在西夏的控制下继续存在,而大概在1052 年以后,西夏才加强了对所占领的瓜、沙二州的直接控制[36]31。杨蕤也认为,1036 年后西夏基本上控制了瓜、沙二州,但统治并不稳固,其间沙州回鹘、于阗等势力有可能攻击甚至在短时间内占领过沙州[37]103。

其实第二和第三之说只相差一年,区别不大,1036 年说为更多学人所认可。另有公元1037 年说,主要是《续资治通鉴长编》及《宋会要辑稿》所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十“景祐四年十二月癸未”条在记载西夏国之疆域时称:“赵元昊既悉有夏、银、绥、静、宥、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而洪、定、威、怀、龙皆即旧堡镇伪号州,仍居兴州。”这一记载说明,在西夏所据有的十九个州中,是包括瓜、沙二州在内的。[12]2845实际上此记载可以理解为1036年占领之后的延续。

除此之外,考虑到在曹氏归义军和西夏之间还有个“沙州回鹘”的问题,因此以李正宇[38]172、杨富学[39]343-350为代表,提出西夏在1067年才正式占有瓜、沙地区的说法,认为学术界主流意见1036年说是西夏占领瓜、沙后又受到回鹘人的影响退出瓜、沙地区,一直到1067 年才再次正式占领。这一说法,实际上较早日本学人已有提出。1972年,岡崎精郎《タングート古代史研究》第三篇“タングート·ウイグル关系の研究”对回鹘与西夏在敦煌的势力进行了探讨,认为至迟在1073 年,西夏即开始有效地统治了敦煌[40]274-275。森安孝夫《ウイグルと敦煌》一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沙州回鹘问题,认可岡崎精郎有关1073年敦煌为西夏领土的观点,并进行了补充:“西夏虽占领了敦煌,但看起来统治的程度并不十分严格和彻底。”[41]297-3381036至1067年间,除了1053至1056年间的西夏文“福圣年中”题记之外,确实没有更多的西夏纪年题记,故此说可值考虑。

对于沙州回鹘占领沙州的问题,还有像钱伯泉提出的1146年西夏最后占领说,认为1030年至1042 年间西夏与沙州回鹘交替攻占沙州,1042年后沙州终为回鹘所据,西夏从此失去了沙州,而沙州回鹘从11 世纪开始,直接对敦煌统治了140 年左右,一直到1146 年,因为金国与西夏交好,才将原属于辽国的沙州和伊州分赐给西夏,西夏势力始进入沙州,沙州(龟兹)回鹘始臣于西夏[42]。我们根据洞窟中的游人题记,可以完全否定此说。

总体而言,根据洞窟中的游人题记,我们认为1036 年西夏占领瓜、沙地区后,中间确实出现过沙州回鹘或者说回鹘人在这一地区活动的情况,但其与西夏政权之间的关系如何?其实并不清楚,但回鹘人在瓜、沙地区活动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1067年左右回鹘势力退出,西夏势力回归,一直到元代1127 年占领瓜、沙,其间一直是西夏政权统治。

四、结语

西夏在瓜、沙二州修窟建寺的活动,文献史料记载匮乏。西夏人笃信佛教,作为佛教文化圣地的莫高、榆林石窟群,吸引着这一时期的信众顶礼膜拜,洞窟中的各类形式的游人题记是西夏人在这一地区活动的真实记录。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敦煌石窟中留题西夏纪年最早的汉文题记为莫高窟第444窟惠宗天赐礼盛国庆二年(1070),最晚者为第443窟神宗遵顼光定己卯九年(1219);西夏文较早者则有毅宗福圣年间(1053—1056),较晚者有人庆乙丑(1145)纪年题记。总体来说,西夏人在瓜、沙石窟的活动记录几乎包括了整个毅宗李谅祚到夏末帝李睍时代170余年的时间。西夏灭亡后,元代的西夏人仍然存在并继续在莫高窟等佛教圣地活动,莫高窟第256窟元代“西夏寺”的“西夏僧”十六人题记,就是对这一历史的真实记录。

注释:

①“[押]”,此处疑为一签押符。

②“[押]”,此处疑为一签押符。

③厶乙:某乙。犹某某。

④“辛己”系笔误,应为“辛巳”。

⑤敦煌研究院编《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首见该题记抄录文。后又见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史金波《西夏佛教史略》、徐自强《敦煌莫高窟题记汇编》、杜建录《中国藏西夏文献》第18册、孙继民《考古发现西夏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以及佐藤贵保《敦煌石窟西夏期汉文墨书·刻文集成》等多家移录并引用研究。笔者利用多光谱技术对莫高窟第205窟进行了调查,并未发现有“天庆九年”题记。故,疑似诸家把该题记与伯希和抄录的西壁南侧观音像后“大庆庚申元年”题记错辨误录成“天庆九年”且混淆引用研究了。再者,该题记墨色极淡,自然光条件下确难辨认,“大”很像“天”字,“元”亦像是“九”字,如若不利用多光谱技术仔细辨认是很难识别的。

⑥此条题记据《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补记。参见(法)伯希和著,耿升、唐健宾译《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页。

⑦对莫高窟第418窟重修供养人画像的时代,有回鹘说者,参见刘玉权《关于沙州回鹘洞窟的划分》,《1987年敦煌石窟研究国际讨论会文集·石窟考古编》,辽宁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1-29页。张先堂《敦煌莫高窟第148窟西夏供养人图像新探——以佛教史考察为核心》,《西夏学》第十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第226 页。亦有西夏说者,参见杨天林《走进西夏壁画》,《朔方》2006年第Z1期。

⑧装严,当为“庄严”。

⑨徃,古同“往”。

⑩薰,同“熏”。薰和熏作为动词,可同用;薰还可作为名词。

⑪聡,古同“聪”。

⑫扵,古同“於”。

⑬装严,当为“庄严”。

⑭佛”与“弗”通假。

⑮竟,当为“境”。

⑯恠,同“怪”。

⑰汉文与西夏文混合题记两行。第二行前三个字为西夏文字,据王静如译释,三个西夏字为“傅六斤”之音译。非常有趣的是,俄藏黑水城文献Дx.2828和B61号《西夏乾祐二年(1171)总管府材植账》残卷中亦遗存有傅六斤从事驮运物资的活动记录。

⑱详见王静如《引论》,《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四卷第三号“西夏文专号”,1932年。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91-293页。史金波《西夏文〈六祖坛经〉残页译释》,《世界宗教研究》1993年第3期。(日)松泽博《西夏文〈瓜州监军司审判案〉遗文》,《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年增刊“西夏研究专号”。(俄)索罗宁《傅斯年图书馆所藏的西夏文〈六祖坛经〉残页初探》,《史语所集刊》第79本第1分,2008年第163-185页。王惠民《西夏文草书〈瓜州审案记录〉叙录》,《敦煌学辑刊》2018年第2期。

⑲莫高窟第65窟西壁龛南侧有一则西夏文题记,中国社会科学民族研究所《莫高窟榆林窟西夏文题记翻译》手稿写本汉译作“甲丑年五月一日,福全凉州中搜料到沙州城……”译者认为,甲丑可能是乙丑之误。据《西夏王朝历史与天干地支纪年表》,西夏时期有三个乙丑年,即惠宗李秉常大安十一年(1085)、仁宗李仁孝人庆二年(1145)、桓宗李纯祐天庆十二年(1205)。根据第65窟壁画内容接近敦煌曹家晚期洞窟,可以推测此窟属于西夏早期重修洞窟。若此不误,则这条题记应该是敦煌石窟群西夏文纪年最早的一条题记。

猜你喜欢

题名西夏题记
栖凤阁题名记
记者应该“围着谁转”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让题记道出文章的灵魂
宁夏西夏风情园
画出灵魂凸显神韵
一个高颜值的题记定能让你文采尽显
佳石选赏
从出土档案看西夏官吏请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