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抒情类作文:抒情的问题分析和实践探索

2021-11-25崔现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初中作文作文教学

崔现红

摘 要:抒情类作文在表达上要求注重真情实感,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差强人意。文章从教材情感与实际情感脱离、假物寓情与直抒胸臆冲突、生活空白与假意抒情矛盾三个常见教学现象入手,反思与分析抒情类习作教学常见病因。并通过重视课堂引导,唤醒内在情感;重视教材挖掘,实现技巧转移;重视课堂评价,鼓励日常积累三方面,提出抒情类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作文 作文教学 学习抒情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5.013

新《课标》对初中写作的要求是: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对要求抒发自己真情实感、表达自我真实感受的习作题材时,学生们往往情感单薄,抒情过程不是程式化痕迹严重,就是假大空式告白泛滥。引导学生写好抒情类文章,教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将自我感受与生活经验连接,进而书写出与他们这个年龄相符的真情佳作,是该阶段习作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学习抒情”习作教学为例,与大家共同探究抒情类文体习作教学的可能路径。

一、抒情类作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分析

1.此情非彼情:教材情感的“假借”与实际情感的“抽离”

在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学习抒情”的习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法是将教材中的文章情感转接到实际的习作教学中,帮助学生借鉴吸收。期望学生能通过教材中的情感假借,转化为实际习作的情感经验。

如以杨振宁先生在《邓稼先》一文中的精彩语段,去领悟作者描画敬仰之情、奉献精神时的文笔风采;以端木蕻良在《土地的誓言》的铿锵语句,去揣测作者对国土沦丧的痛惜之情以及对故土眷恋的浓浓爱国之情等等。这样的教法,本无可厚非,以名家名段为示范,以大国情怀为启发,教导学生大爱言情,从小树立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也算是情感抒发的最高境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这样的引导、假借会不会引发情感空心、真情断层的现象出现?我们知道,教材入编的文章,多出自名家,并且记录的是不同时段的历史事件。作者的写作年代、写作背景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学生们的真实情感与此类文章的情感之间普遍存在差辈、错代情况。如在实际教学中,以《土地的誓言》为例,以《乡情》为题的习作课堂上,同学们纷纷表示:与端木蕻良对家乡浓烈的热爱之情相比,《土地的誓言》中对广沃东北黑土地的景物描写对他们在实际习作中的借鉴意义更大。

2.重技而薄情:假物寓情的“隐忍”与直抒胸臆的“率真”

在七年级下册“学习抒情”的习作课堂中,常常存在着过于看重技巧训练,轻视真情实感引导的教学倾向。但是,注重“情语”与“景语”比例平衡,重视真情实感在文章中的体现应是教学的重点关注内容。教材中提到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写作方式,强调这两种抒情方式不分优劣,都是抒情表達的惯用手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同学用力过猛,过度强调表达技巧,过度倚重间接抒情的写作方式,错失了他们这个年纪直抒胸臆、表达真实情感的率真之力。

在“学习抒情”的片段作文练习中,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描写自己的某种感情。有同学这样表达丰收的喜悦:稻香弥漫,原野之上,镰刀正忙。人声喧闹,噪音太大,羞红了路边的高粱。这种表达方式,偏诗词形式,想象有余,情感欠缺。通过间接抒情的方式,隐藏了实际情感,与他的实际年龄不太相符。经过积极引导,这个学生将上面文字略作整理,他写道:我热爱这片土地,源于它丰收的喜悦。稻香弥漫的田埂里,农民竞相忙碌。他们挥舞着的镰刀上,映照出这片秋的金黄。高粱也忘了羞赧,伴着秋风,跟人们一起笑。欢笑,才是秋天的味道。

3.无积而空情:生活体验的“空白”与假意抒情的“苍白”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个学生能否顺利实现习作中的抒情表达,不在于本身的情感,而在于为情感需要所做的习作素材积累。很多学生之所以无法完成抒情文体的写作,是生活中缺乏发现,缺乏积累,缺乏为寄托文章的“情、义”而所必要的写作素材。

以本课“写作实践”的第三题习作练习《我的烦恼》为例。这个题目强调:要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看到这个题目,很多同学的“烦恼”就开始了。他们的烦恼不是因为缺乏烦恼的真情实感,而是这500字的内容从哪里找?即便题目下有提示,但是因为平时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缺乏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很多同学的文章读起来,内容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对范文直接套用,流水账一般,毫无新意,更不用谈什么真情实感了。

二、抒情类作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1.重视课堂引导,唤醒内在情感

教材在“学习抒情”中提到要“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就是说抒情写作过程中,内心情感是文章的中心,而关于情感的语言表述只是外在的表现。教学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发现并触及他们的情感深处,对于此类抒情文章的描述,他们才能流利地予以表达,才能真正地树立起文章的感染力,正所谓“情到深时话亦浓”。

以本课“写作实践”的第一题“片段作文”练习来说,题目要求写一段话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诸如幸福、喜悦、伤悲、痛苦,忧愁、渴望等等。实际教学中,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动笔,而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情感重温或回忆。比如“幸福”,我先邀请几个同学来谈谈自己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有学生谈放假去游玩。我接着问,为什么放假出去玩是幸福的?学生说,没有作业,很放松啊。我说,这个不是幸福,是放松,你再想想。那个同学想了想说,放假了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风景很美啊,所以我就觉得很幸福。我接着引导,你是对祖国美好山河感到骄傲,从而内心产生幸福感,是吗?学生说,是的。我接着问:这份幸福,是从哪里来的?哪些人在为你内心的幸福中,默默奉献着呢?这位学生立刻明白了。教师说,我知道了。今天我们能放假出去游玩,有解放军叔叔保卫祖国的安宁,有抗疫的医生阿姨的奉献,有祖国科技工作者的贡献。我知道怎么写啦!这个例子说明:抒情不是忸怩作态、故作风情,而是要帮助学生真正找到情感所在,他们自然也就有“情”可抒,有“情”可写。

2.重视教材挖掘,实现技巧转移

当引导和发掘完学生的内心真情实,让他们有情可写有情可发之后,对文章的行文措辞、素材应用等方面的写作技巧练习,也就成为接下来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了。前面提到,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名家佳作。教材文章中的情感假借对学生有所不适,并不代表文章的行文架构并不可为我所用。还是以本课“写作实践”的第一题“片段作文”练习举例。一名学生借用端木蕻良《土地的赞歌》的行文格式,写下了对儿时幸福的追忆。他写道:当我回想起儿时往事的时候,我想起了妈妈给我做的饭菜,那香甜可口的美味馋得我直流口水;我想起了爷爷给我做的弹弓,那指哪打哪的帅气动作和快感,至今让我留恋;我想起了与小伙伴一起下河摸鱼的情景,浑身都是泥巴却挡不住我们童年的乐趣。

3.重视课堂评价,鼓励日常积累

虽是一堂“学习抒情”的习作课堂教学,但也是学生日常习作能力和素材积累的集中展现。每位学生的习作水平,通过一堂课的功夫,均得以施展才华,一决高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课堂的教学评价,告诫学生对习作积累的重视,鼓励大家要加强日常素材整理归纳,时刻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以获取必要的习作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在班级中选取优秀习作进行课堂范读。通过习作学生自述、课堂集体分析、其他同学反馈等多种形式,完成对习作教学的课堂评价。通过表扬优秀学生,鼓励进步学生,促发后进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动全班同学习作热情。

总之,初中语文“学习抒情”一课的习作练习,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的重要特点,是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工具性、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真实例证。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真情实感、写作技巧与日常积累方面多加努力,以创新的教学模式,积极的课堂评价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斯斯《基于学情的写作教学实践——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学习抒情〉为例》,《语文教学通讯》2021年第5期。

[2] 邱晓然《“互联网+”初中写作有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以七下“学习抒情”专题直播写作教学为例》,《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初中作文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的思维拓展与创新分析
小议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新课改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