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继发乳糖不耐受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25郭洲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2期
关键词:乳糖酶半乳糖轮状病毒

郭洲萍

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 341000

腹泻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主要发病原因为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病毒类型为轮状病毒,目前该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轮状病毒属于双链核糖核酸病毒,最早在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内检出,该病毒共有8种类型,其中引发小儿腹泻的主要为A种轮状病毒[1]。婴幼儿受轮状病毒感染后,其肠黏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影响其吸收功能,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另外,该病毒会影响乳糖分泌功能,乳糖酶含量会明显下降,从而出现乳糖不耐受情况。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之一,随着病程延长,会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2]。因此需尽早诊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改善患儿的饮食计划。本文选择60例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继发乳糖不耐受症者,旨在分析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选我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60例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继发乳糖不耐受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个月~5岁(3.20±1.35)岁;病程1~11(5.85±2.98)d;体质量2.12~32.20(26.85±3.26)kg。纳入标准:(1)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发热、哭闹以及肠鸣音亢进等症状,符合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5];(2)患儿临床资料完整;(3)患儿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轮状病毒感染检测和乳糖不耐受检测;(2)昏迷状态患儿;(3)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儿。

1.2 方法

1.2.1 轮状病毒感染检测。搜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大便标本2g,对标本进行稀释再滴入加样处,毛细管效应下观察样本向上层析情况。本次使用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试剂盒由上海哈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60526,操作时须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方法为双抗体夹心法。轮状病毒感染检测阳性判断标准:试剂盒检测区内R区可见明显的蓝色条带。若非以上情况则判断为阴性[3]。

1.2.2 乳糖不耐受检测。患儿排空尿液后喝完鲜牛奶,2h内禁食水,收集第2个小时内的尿液进行检测。尿半乳糖需按照婴幼儿体质量10ml/kg鲜牛奶计算。检测试剂选择上海钰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尿半乳糖测定试剂盒,批号20151202,操作时须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方法为半乳糖氧化酶法。检测中,在乳糖酶的作用下乳糖会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前者经尿液排出,通过纯化装置将尿液纯化,通过半乳糖氧化酶作用,尿液中的半乳糖可生成过氧化氢、乙二醇糖,前者与4-氨基安替吡啉作用使3,5-二氯-2-羟基苯磺酸氧化成红色,半乳糖浓度越高,颜色越深,将结果与试剂盒标准品对比,若颜色与标准孔相同或者更浅则可判断无乳糖不耐受,反之表示阴性[4]。

1.3 观察指标 统计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季节性分布特点。将患儿分为不同年龄、不同腹泻持续时间,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与年龄以及腹泻症状持续时间的关系。以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继发乳糖不耐受症与季节、年龄、腹泻持续时间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疾病季节分布情况 患儿季节性分布显示,1月和12月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见表1。

表1 患儿季节性分布情况[ n(%)]

2.2 不同年龄患儿的乳糖不耐受检测结果 6~12个月的患儿发病率最高(41.67%),3~5岁的患儿发病率最低(8.33%)。见表2。

2.3 不同腹泻持续时间患儿的乳糖不耐受检测结果 腹泻症状持续3~6d的患儿发病率最高(36.67%),腹泻症状持续0~3d的患儿发病率最低(16.67%)。见表3。

表3 不同腹泻持续时间的乳糖不耐受检测结果

2.4 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继发乳糖不耐受症的多因素分析 季节、年龄、腹泻持续时间是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继发乳糖不耐受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继发乳糖不耐受症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轮状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且具有一定的传播性,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空气、水、口—口、粪—口等,该病毒在皮肤上残留的时间可达数小时,而在玩具等物品上的残留时间可长达数天。该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包括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以及轮状病毒患者,由于婴幼儿各项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力较低,因此极易感染轮状病毒,且易并发其他疾病,危及患儿生命安全[5]。

婴幼儿一经轮状病毒感染,其小肠绒表面的乳糖酶会被破坏,此类酶主要来源于肠上皮细胞微绒膜上的糖蛋白,在十二指肠近端活性最低,远端活性最大,空肠状态下其含量最大[6]。正常情况下乳糖酶含量丰富,足以分解婴幼儿摄入的乳糖,但在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下,乳糖酶被破坏,不仅影响其含量,也会影响其活性,导致乳糖不能被完全吸收分解,从而发生乳糖不耐受[7]。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在婴幼儿时期的发生率较高,多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大量乳糖积累于肠道,增加其渗透压,对水的吸收能力下降,腔内液体含量增加,肠道蠕动加快,最终出现水样便[8]。另外部分未分解的乳糖可代谢为氢气、乳酸等,增加肠腔渗透压,加重腹泻症状。本次研究显示,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发病情况呈季节性分布,1月和12月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分别占23.33%、25.00%。可见在冬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此时应该提醒家长注意做好预防措施。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出现乳糖不耐受症,主要原因即轮状病毒感染影响乳糖酶活性,导致乳糖分解困难。婴幼儿阶段以乳类制品为主食,且其乳糖含量较高,在牛乳、人乳中最主要成分为乳糖,一旦婴幼儿出现乳糖不耐受,在进食母乳时便会增加乳糖酶负荷,引起腹泻甚至加重病情[9]。张静[10]对120例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尿半乳糖阳性检出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说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更易出现乳糖不耐受,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本研究具有可信度。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季节、年龄段、腹泻持续时间是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继发乳糖不耐受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且年龄越小,腹泻症状持续越长的患儿患病率越高。张志红[11]进行乳糖不耐受的相关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乳糖不耐受的发生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年龄、病程有关,与本文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1月和12月,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更容易患乳糖不耐受症,且年龄越小,腹泻症状持续时间越长的患儿患病率更高,应该尽早对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进行乳糖不耐受检测,及时采取合理的喂养模式,避免加重病情。

猜你喜欢

乳糖酶半乳糖轮状病毒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生物催化法制备低聚半乳糖的研究进展
昆明地区1570例轮状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如何应对半乳糖血症
儿童秋冬季应注意防轮状病毒感染
宝宝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宝宝乳糖不耐受还能继续母乳喂吗?
含辅酶Q10和洛伐他汀的红曲胶囊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丢失的改善作用
舒化奶能缓解乳糖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