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通过无缝隙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1-11-25李欢

智慧健康 2021年27期
关键词:鼻窦炎缝隙组间

李欢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 泌尿五官科,广东 广州 511457)

0 引言

鼻窦炎是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是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常常会累及额窦、蝶窦、筛窦等,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被广泛应用于鼻窦炎治疗中,但该疾病易反复发作,再加上患者本身缺乏对于疾病认知,导致围术期患者存在明显的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手术治疗及疾病预后,因此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康复极为重要。本次研究选取鼻窦炎手术病例样本100 例,分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收治的100 例鼻窦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31 例,女19 例,年龄13~59 岁,均龄(36.72±4.58)岁。研究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15~62 岁,平均(36.86±4.63)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②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了本次研究;③患者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脏器病变和血管疾病患者;②凝血功能障碍病人;③精神疾病或是家族精神病史患者,交流以及认知障碍病人;④存在手术禁忌证;⑤临床资料不完全者。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护理,为患者打造舒适温馨的房间,给予患者基础健康教育、指导完成相关检查,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在饮食、心理以及用药等方面给予指导。

研究组联合围术期无缝隙护理,详情如下:①建立护理小组。护理小组主要成员是科室护理骨干,其中护士长作为组长,组织护理人员展开培训,对无缝隙护理理念、实施内容进行讲解,护士长加强对护理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并实行奖惩机制;②无缝隙排班,以8h 工作制排班为早中晚班,实施24h 无缝隙护理,提前15min 做好交接班工作,交代各项注意事项;③术前,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详细了解患者职业、心理状况等情况,并向其讲解手术方案、注意事项、成功案例等,增强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定期消毒通风,保证温湿度适宜;④术中护理,清理消毒手术区域,做好手术准备,给予患者体位及麻醉协助,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器械传递准备,缩短手术时间,高度重视异常情况,进行应急准备[1];⑤术后护理,告知家属患者情况,指导其多休息,鼻部可以使用毛巾进行冷敷,鼻腔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饮食以丰富蛋白质、维生素流质饮食为主,禁食辛辣刺激类。

1.3 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采取SF-36 生活质量量表评价,评价指标: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总分100 分,分数高则生活质量好。

疼痛:采取VAS 疼痛评分评估,0~10 分表示无痛-轻度-中度-重度,分数越低越好[2]。

生活状况比较:采用QoR-15 量表评估,共包含15 项内容,单项0~10 分,累积总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状况恢复得越好。

护理满意度: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百分制评估方式,将满意度分成三个等级:其中满意≧90 分;相对满意75~89 分;不满意<75 分。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4.0 检验差异,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 表示,使用t值和χ2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生活质量评分评价比较

从生活质量评分来看,研究组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1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2 组间VAS评分比较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研究组干预后VAS 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组间VAS评分比较()

表2 组间VAS评分比较()

2.3 组间QoR-15评分比较

相对于对照组及术后24h,研究组术后3d 的QoR-15 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组间QoR-15评分比较()

表3 组间QoR-15评分比较()

2.4 组间护理满意度评价比较

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96.00% 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鼻窦炎是临床耳鼻喉科常见高发疾病,在病情持续性进展之后,会让患者产生头晕或者嗅觉减退等问题,对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3-4]。并且,这种疾病具有很长的病程,以及极高的复发率等诸多发病特点。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有研究表示,临床患者在术前会出现恐惧、紧张等心理状态,对其生理上的平衡产生影响,最终对其疗效以及手术治疗配合度也造成影响。还有研究显示,以往常规的护理干预仅对患者疾病实施护理内容,无系统性干预,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护士,且常规的护士工作面或范围非常广,因此护理无针对性。有学者研究,组建护理小组后,进行片区的划分,安排护理小组一起承担相应的护理工作内容,把组员分工都明确好再落实护理工作,收获了理想的干预效果。

当前,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5-6]。所以,为了更好地保证其手术疗效,需要做好围术期的护理配合工作。无缝隙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首先需要筹建专业化护理小组,以改善护理质量,其通过对小组进行培训,可以提升护士综合技能。无缝隙护理工作针对以往护理机制内容进行改革,重新健全护理业务和护理流程,更加强调细致以及完整,展现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时刻坚持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或原则,落实人性化护理服务内容,护理过程更加合理化、完善化。在鼻窦炎临床患者围术期,是保证手术治疗以及巩固其疗效的关键时期,无缝隙护理能够充分展示出现代医学护理观念。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其VAS 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而言,研究组干预后VAS 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及术后24h,研究组术后3d 的QoR-15 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96%高于对照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应用无缝隙护理,采取24h 无缝隙排模式,保证护理人员精力充沛,避免超负荷工作,注意护患沟通。通过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疏导其情绪,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医护团队、手术流程等,消除环境陌生感,增强患者手术及疾病认知,进而减少患者的心理应激,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面对治疗,积极配合手术护理工作,提升术后恢复效果[7]。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减少手术用时,术后给予饮食、鼻腔冲洗等护理操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其尽快康复[8]。

综上所述,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接受无缝隙护理,为患者提供了全面、无缝隙、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及恢复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鼻窦炎缝隙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雨的缝隙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秋天警惕鼻窦炎急性发作
鼻窦炎护理不可不知的小知识
空中翱翔
缝隙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