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波《敦煌西域文献题跋辑录》序

2021-11-25荣新江

敦煌学辑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写本敦煌学刘波

荣新江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写本,在斯坦因1907年到来之前已有不少流散出去,在1909年伯希和北京之行后,大宗写本虽然辇归北京入藏京师图书馆,但押解者不尽职,中途累遭盗窃,入京后复经官员劫后复劫,于是散在私人手中的写卷不在少数,甚至再度割裂,一卷分身多处。以吐鲁番为主的西域出土文献,清末民初以来,或则为外国探险队所攫取,或则由当地官僚中饱私囊,而后辗转馈赠或出售,散在四方。

唐宋以降,中国书画收藏渐成风习,文人墨客,以卷为轴,名篇佳作之前后,往往题签写跋。早期流散的敦煌写卷,多为精品,往往自成一轴;吐鲁番出土文献,率多碎片,收藏者汇集若干,装裱成卷册,亦蔚为大观。获得者往往以跋文讲述其获取之因缘,递藏者也多记录写卷之转移经过,好古之士在观赏之余偶有考证文字,友朋拜观也往往俱列其名。一卷上的这类题跋,少则一条,多则几篇,甚至有过十则者,其中承载了散藏敦煌西域写卷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极富学术价值,对于我们追索敦煌西域文书的早期形态,梳理流散文书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一些敦煌吐鲁番文献的收藏大家,如许承尧、陈誾、王树枏 (晋卿)、梁玉书 (素文)等旧藏的去向,是不可或缺的资料。

正因为这类题跋的价值,敦煌学界早已有所关注。笔者自1980年代以来,走访欧美、日本及国内公私藏家,有机会见到此类题跋,即予抄录考释。部分涉及日本、欧美所藏的成果,曾写入《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特别于王树枏、梁玉书、段永恩藏卷多所留心。国内私人旧藏,则以 “某某旧藏”的词条形式,写入季羡林主编《敦煌学大辞典》的公私收藏部分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部分私藏进入公藏之脉络,皆拜散藏写卷题跋才得以构筑。拙著《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亦特设一节,提示斯坦因到来之前 “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早期流散”。然而限于当时条件,所见题跋有限,论说也难免挂一漏万。

此后,方广锠曾撰《初创期的敦煌学——以收藏题跋为中心》,先以日译发表于高田时雄编《草创期の敦煌学》(东京知泉书馆2002年版),后收入《敦煌遗书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余欣调查整理过许承尧旧藏敦煌写卷的题跋 (《敦煌学·日本学——石冢晴通教授退职纪念论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朱玉麒先后撰文四篇,辑录研究王树枏在敦煌西域文献上的题跋 (2011-2013年发表),还整理过段永恩在吐鲁番出土文献上的题跋 (2014年),今均收入所著《瀚海零缣——西域文献研究一集》(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版);朱凤玉则辑录过散藏敦煌文献所见许承尧、陈誾等人题跋 (《敦煌写本研究年报》第10号,2016年;《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敦煌学辑刊》2018年第2期)等。

然而,这类带有题跋的写卷,收藏异常分散,国内但凡有敦煌西域写卷之处,往往有之,而且还流落异国他乡,甚至秘藏私家,不为学界所知。加上题跋文字书体不一,录文不易;所钤之印,也难释读。因此,学者们虽然十分努力,但很难毕其功于一役。如今看到刘波编著的《敦煌西域文献题跋辑录》一厚册摆在面前,所辑有一千余条,不禁惊喜莫名。所惊者,他几乎把目前所能见到的所有题跋,包括历年各家拍卖行和散在网络上的资料,全部收入囊中;所喜者,他不仅做了录文,交代了写卷的来龙去脉,还对相关人物、事项做了详细的笺证,并编纂了方便读者的人名索引。这项工作,可谓圆满。

刘波君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进入国家图书馆后,多年在古籍馆敦煌文献组工作,熟悉敦煌吐鲁番文献及相关的研究著作。此后又跟从文献学家张廷银教授,以《国家图书馆与敦煌学》一书,获得博士学位。笔者曾作为论文评审人,仔细拜读他的大着,深感后生可畏。近日获读《敦煌西域文献题跋辑录》,益觉得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因笔者较早关注敦煌吐鲁番写本题跋,刘波让我给他的新著作序。当仁不让,并藉此机缘,略述敦煌写本题跋之学术价值与刘波之贡献,是以为序。

附记:本书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021年1月16日于三升斋

猜你喜欢

写本敦煌学刘波
百余年来敦煌学成就的全面总结
伏俊琏著《敦煌文学写本研究》出版
写本和写本学
晚霞
敦煌诗歌写本原生态及文本功能析论
千万别动手
一节尴尬的语文课
“故事大王”讲故事
民国学术期刊与敦煌学的发展
女人的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