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与实践

2021-11-25

现代交际 2021年5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体育

(武昌工学院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文化。作为体育教育者,深知体育文化对于学校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做好该项研究,可以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保证高校文体艺综合发展,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运动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及功能价值问题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以下特征:一种群体文化;以多种多样的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主体是高校师生员工;最终目的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与良好体育环境[1]。因此,校园体育文化不仅仅是学生的体育运动,也是老师的体育运动。现在流行的夜走、夜跑都属于校园体育文化。如何让广大师生坚持体育运动、体育运动项目需要探讨项目的好处和不足、适合人群,是否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和价值

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在校园这一特定范围的延伸,通过体育活动的形式来实现,具有强身健体功能、教育学习功能、社会功能和情感功能,主要体现思想价值、精神价值、教育价值、竞争价值、人文价值、健康价值和审美价值等[2]。校园体育文化还具有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的作用[3],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准确评价和认识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而愉快的情绪[4];还能对其进行人文熏陶和人格塑造[5];进行教育熏陶,强身怡情,增进身心健康、超越自我,提升德行和修养[6]。

(三)校园体育文化存在的问题

1.校园体育文化重技术轻文化

高校体育文化传播、推广以体育课程及体育社团为主,两者发展并不均衡,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注重学生体育项目的技术教学,轻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承,具体包括体育项目运动的原理、运动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运动保健等。作为体育教育者,不仅要教技能,也要传授技能的原理、技能的效果、如何正确运用、如何避免运动错误导致的损伤等。学生只有掌握了运动的知识,才能长期坚持,保有“终身运动”的观念。

2.师生对校园体育文化普遍重视不足

高校大部分师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不到位、不深入。

教师重视不足,主要因为主要精力放在课程教学中,较少对学生进行审美、心理品质、道德素质、智力培养等方面的教育。

学生普遍认为,校园体育仅仅是发挥兴趣爱好、锻炼身体的课外活动,对体育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健身及游戏方面,对体育观念、体育精神等认识不足。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仅仅认为自身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对心理素质、人格塑造及个性发展方面的认知体会不深。

3.校园体育文化开展形式单一,学生凝聚力不足

校园体育文化仍然以高校教师为主导,组织方式主要还是以体育课为主,相对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内涵性不足。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在活动时间和开展形式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规律性。

因此,学校应该丰富体育文化活动的形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发挥特长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

(一)高校体育社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体育教育者,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体育意识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感染,必须依托校园体育文化。目前,我国高校中学生体育社团发展良好,但仍然无法让校园体育文化得到更好的诠释。校园体育文化需要多元化的组织发展方式,其中学校体育社团是一种值得提倡和发展的组织形式[7]。

(二)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性质及局限性

1.学生体育社团的性质

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数量最多、受众最多的社团组织,受到广大师生青睐。体育社团是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依照规范的步骤及程序成立,有固定的领导管理机制,一定的资金扶持,特定的活动组织形式及内容。学生在体育社团中,可以延伸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所长,相互学习和影响,锻炼人际沟通及组织协调能力。社团的各组织成员,分工明确,责权分明。体育社团在高校内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组织安排体育活动、宣传体育运动、协助学校开展或参加体育比赛等,对于推广体育运动,宣传体育文化,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发展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局限性

高校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局限性,如对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不能很全面地指导社团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点:

(1)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对于学生社团,学校都有统一的管理制度,但每个社团制度并不健全;特别是体育社团,因为有的项目有一定的攻击性,在制度方面要更加细致。健全的管理制度能促进社团安全可持续发展。

(2)缺乏指引和指导。社团主席一般是在学生中产生,多数都缺乏专业知识。事实证明,如果由没有专业知识,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对于学生体育社团来说,更需要专业人士科学规范的指引和指导。

(3)缺乏经济资助。所有活动都少不了资金支持,学生社团的定义限制了资金来源,大多数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限制了赞助,因缺乏足够的财力及物力方面的支持,无法有效组织开展真正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发挥体育社团优势,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是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体育社团在专业的指导下,不仅强化了学生体育活动锻炼,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体育社团发挥了“主”“专”“深”“新”的多重作用。

(一)重视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和载体作用

从现有高校体质测试的数据来看,很多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此情况下,体育社团成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及体育项目的一个重要途径,发挥了“主体”和“载体”作用。

1.发挥体育社团主体作用

学生体育社团是按照学校程序成立的学生组织,拥有规范的建制体系及相应的活动形式。学生除参加体育课外,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或参加了各类体育社团。学生体验团队组织的凝聚力,通过社团主动投入体育活动、体育竞技及体育游戏中,成为校园文化的主体。

2.发挥体育社团载体作用

体育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校往往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体育比赛及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活动,活跃校园气氛,这些均离不开体育社团的组织与配合。成熟的体育社团,会发挥好社团成员的自发性、自主性,承载多种体育活动及项目组织开展的任务,不断践行和推广校园体育文化。

(二)加强体育专业老师对学生体育社团的指导

专业老师的指导,不仅是技术方面的,更多的是文化知识方面的,发挥体育社团“专”的优势。让学生了解一个项目的利与弊,选择适合自己能长久坚持的运动项目。体育专业老师都经过系统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更好传授安全的体育专业知识。

组织体育社团参加比赛或者表演活动,需要专业教师对社团管理及活动提供指导。在社团管理中,体育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分工协作,科学管理,组织开展专业的活动及竞赛。在体育教育和运动锻炼中,专业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更好地进行专项运动,强健体魄,培养超越自我、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在社团的日常工作中,体育专业教师应做到言传身教,教会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既定目标,更高层面上还可以提升学生爱家、爱校及爱国主义精神。

(三)强化体育社团的精神内涵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团结合作、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体育社团“深”的优势体现。

体育社团所开展的体育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在高校内有较广泛的参与人群,只有在体育社团内部形成深厚的精神内涵,才能够影响更多的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身心素养,为将来走入社会奠定基础。

体育社团的精神内涵,丰富深厚,这些内涵需要专业教师及社团全体学生成员共同开发与推广普及。体育社团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应强调动与静、力与美、速度与力度等的运动精神;强调坚毅与拼搏奋斗的人文精神;强调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强调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抗挫折能力等。

(四)利用好体育社团富有活力与创意的优势

体育社团是高校最受欢迎的学生组织,社团学生富有想象力、主动性,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接受新挑战。在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大学生思维活跃,行动力强,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展现出充分的活力,开创性地完成各种社团活动,从而展现出校园体育文化中“新”的内涵实质。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体育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我们的“体育梦”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